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 第六章 制度执行——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第六章 制度执行——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作者:王剑   |  字数:14568  |  更新时间:2015-03-06 14:57:11  |  分类:

职场励志

要想把企业经营管理好,光有好的决策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超强的执行力。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说过:“企业的成功,20%在决策,80%在执行。”可见,没有执行在伟大的战略都等于零,没有执行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在执行的时候一定要以结果为导向,任何找借口、打折扣的执行都应该避免,坚决做到“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一流的执行比一流的点子更重要

很多管理者有一流的创意和点子,注重制定一流的战略,但是下属却用三流的执行力来对待一流的战略,最后的结果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但如果企业有一流的执行,即便创意和战略差一点,企业也会充满希望。

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与马云曾经探讨:“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他们得出一致的结论:“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更重要。”

1997年6月,世界拳击史上爆出了一个丑剧。在一场重量级拳王争霸赛中,著名的拳王泰森与拳坛名将霍利菲尔德对垒。在比赛中,泰森急于求成,他想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但对手霍利菲尔德却采取拖延战术,他不急不躁地按既定的战术比赛,并利用身高臂长的优势,很好地牵制了泰森。

每当泰森使出组合拳时,他就对泰森搂搂抱抱,这样极大地消耗了泰森的体力。泰森有劲使不上,因此非常恼怒,在愤怒之下,他居然咬下霍利菲尔德的一小块耳朵。没想到,当霍利菲尔德处理好伤口继续登台比赛时,泰森再次咬了他的耳朵,裁判只好终止了这场荒唐的比赛。

比赛后的第二天,美国有个大型超市就出现了一种名叫“霍利菲尔德”的巧克力,其形状栩栩如生,就像人的耳朵。这种新奇的巧克力,立即引起了好奇幽默的美国市民的哄抢,大家都想像泰森一样咬老霍的“耳朵”,过把瘾。那家生产“霍利菲尔德”巧克力的厂商因此大赚了一笔。

“耳朵”好吃吗?生产“霍利菲尔德耳朵”这个点子未必是最好的,但由于该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个点子付诸实施,很好地抓住了消费者追求新奇的心理,所以赚了一大笔钞票。如果你的企业也有生产“霍利菲尔德耳朵”的那种执行力,那么你定能抢先他人,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商机。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都不能缺少执行力。团队执行力越强,企业越有希望。执行力一书的作者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曾在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唯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唯有沃尔玛雄踞零售业榜首,而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则是各个企业的执行力的差异,那些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无疑都是具有很强执行力的。”

一流的执行力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果企业没有执行力,那么企业就将失去核心竞争力。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多次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实力如此强大的公司,都能如此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来说,更应该着力打造企业的执行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不折不扣地执行

建立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经营和管理好企业的前提,但是有了制度不等于高枕无忧,如果有合理的制度,却没有有效执行,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天晚上,某家公司的财务室被撬开,墙边的保险柜也被打开,柜内的20万元现金被盗。这笔钱是公司第二天急用的购料款,但这笔钱突然丢失了,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业务。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个保险柜是国内最先进的一款,柜子上面有报警器、电击系统和密码装置,而且密码系统由电脑控制。既然保险措施如此齐备,那保险柜为什么还会被盗贼轻而易举地打开呢?

事后经过调查发现,使用保险柜的出纳是个马虎大意的人。虽然公司制定了一整套财务保卫的规章制度,但是出纳根本没有按制度执行。在他看来,这个保险柜确实不错,但是他觉得公司很安全,没必要小题大做,因此他把钱放进保险柜之后,并没有将其锁上,而是虚掩着保险柜的门,便于他取钱。

有保险柜不用,有制度不执行,这样的保险柜还有何用?这样的制度还有何用?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的规章制度再好,如果没有不折不扣的执行,制度也会沦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很多企业制定了成套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大到厂纪厂规,小到领物规定、作息规定等,不可谓不完善。如果这些制度真的能贯彻执行下去,对企业绝对有很大的帮助。但遗憾的是,很多企业把制度当作花瓶和摆设,导致制度流于形式——做出来只是为了给别人看,却没有体现在执行中。

看看那些破产或倒闭的企业,它们破产或倒闭的原因在哪呢?很多人可能会说,管理者的决策失误,领导不力。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在管理者没有失误、公司制度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依然会破产,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东北某地有一家工厂倒闭了,之后该工厂被一家日本公司收购。日本总部只派来一位日籍管理者,他上任之后,没有风风火火地搞改革,而是遵照工厂原来的规章制度搞生产。结果不到一年,工厂就起死回生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日本管理者上任之后,只做了一件事:强化制度落实。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倒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源可能不在别处,而在于制度没有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由此可见,制度再合理完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也没有意义。只有付诸实践,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才能发挥作用,企业发展才有保障。

把眼光放到那些发展势头良好、生命力强大的企业身上,你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原因所在。在这些企业,管理者一定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人,绝不会无视制度的权威。当他们发现有不遵守制度的情况时,肯定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军中树立了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的楷模。今天的康佳公司,严肃地处理了违反制度的员工,也为现代企业管理者树立了榜样。如果你想管好企业,想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定要让公司的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

没有有效的执行,再伟大的战略都等于零

在一份针对1000名职业经理人的问卷调查中,面对“如何落实公司的目标”这个问题,80%的经理人的回答显得语无伦次和空洞无物。他们多数这样回答:创造愿景、成立团队、授权员工等等,但是具体怎么做呢?他们没有提到,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战略很重要,因为它意味着企业的发展轨迹;愿景规划也很重要,因为它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授权员工也很重要,它保证了每个员工都有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若想这些重要因素发挥作用,必须依靠执行力。如果没有执行力,那么所有卓越的方案都只是空谈,所有完美的计划都只是幻想。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执行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执行力,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通用电气、IBM、微软、戴尔、松下电器等企业之所以成功,与其杰出的执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提到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卓越公司,我们就不得不提戴尔公司。戴尔公司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PC制造商。这简直是一个神话。很多人把戴尔公司的成功归结于它所实行的直销策略,但客观地说,实行直销策略的企业有很多,但真正成就卓越的并不多。那么,戴尔公司的成功秘诀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踏踏实实做事的执行文化。

在戴尔公司,管理者对于具体问题、细节问题十分关注,并且在20多年的发展中,这种关注具体问题的精神丝毫没有减弱和动摇。与很多公司老犯“言出不行”的错误不同,戴尔公司具有言出必行的传统美德。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在上级领导的监督下落实到实处。

正是由于每一名戴尔员工都重视具体的事情,公司所实行的订单生产才能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为只有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和资金周转速度才能得以提高。怎样才能把每一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呢?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更需要高层管理者将关注的焦点从美好的设想转移到具体的问题上来,然后制定可执行的行动方案,并关注方案的执行进展。

一个企业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仅有卓越的战略规划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脚踏实地落实计划的韧性和勇气,这就是执行力。正如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的总裁盖保罗先生曾说的那样:“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既要像诗人一样有激情,又要像农民一样实干,只有诗人加农民才能站稳脚跟。”

实际上,不论是诗人的激情,还是农民的实干,都不应该仅为企业中的某个人或某些人所有。不管你是CEO,还是中层领导者,你都应该同时拥有这两种精神,这样你才能把战略和执行有机地融合,把理想和现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有机会立足现在,创造未来。

做老板,就要把执行力当做经营成败的关键

很多人把公司经营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策略失误,2003年初,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所著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问世并风靡全球,他们在书中指出:执行力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根本原因。

通用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很早就说过:“即使是错误的决策,我们也可以通过执行来把它做对,而不是再回来讨论。”这个观点有力地证明了一点:执行力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如果没有执行力,一切创意、战略、计划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凡是高速发展而且发展得好的世界级企业,都是因为他们有好的执行力。IBM总裁郭士纳曾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在他看来,执行力是企业成功不可缺少的特征之一。

思科系统公司(CiscoSystems,Inc)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设备公司,也是2000年全世界股票市值最大的公司。很多人认为,这样一个拥有强大技术和实力的公司,其核心竞争力肯定是技术,但是Cisco全球副总裁林正刚却认为Cisco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执行力。由此可见,世界级的大公司多么重视执行力。

执行的关键在领导,如果领导者能强化贯彻,对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是很有帮助的。当然,企业的成功主要靠团队执行力,团队有执行力,企业才有竞争力。把团队的执行任务分解到个人,就可以看出个人的执行力。从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上,可以看出企业的团队是否有执行力。

在执行中,很多员工是为领导而做的,领导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对此,周厚健表示,执行绝不是领导说一句,你就做一件事;领导布置一个任务,你就完成一个任务;执行不是为领导而做,而是为企业而做。

那么,如何强化团队的执行力呢?

第一,树立明确的目标,确定执行力的方向。确定目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确定目标并不是容易的事。确立目标的基础是,前期做大量的分析调研工作。在制定大目标之后,要进一步将目标分解,所谓“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这里的指标就是每个员工的目标。如果每一名员工都能完成自己相应的指标,那么企业的大目标就能得以实现。

从企业“大”目标到部门“中”目标和员工“小”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层级关系。正是因为有了目标分解,目标才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有操作性。当企业目标明确时,大家才会各司其职,而不是像盲人骑马,走到哪算哪;当企业目标明确时,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才能在执行中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促进目标的达成。

第二,引导员工实现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企业营造一种团结协作的环境。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美好的愿景,让员工看得到企业的前景,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二是;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及合理的薪酬体系,因为清晰的工作职责与目标,对员工找准努力的方向十分有利;三是加强员工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执行就是:现在、立刻、马上

在西点军校,每个学员都要接受一个观念:“不要拖延,立即行动!”皮鞋要及时擦干净,被子要及时叠整齐,不容许有丝毫的拖延。想想吧,如果不是擦皮鞋,而是在战场上,在修筑工事,在对敌冲锋时,你拖延的习惯将会给你、给全军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这并不是把问题绝对化。因为商场和战场一样,工作就像战斗。要想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者就要充分激发员工的执行力,从而带出一支高效的、有战斗力的团队。

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大鱼吃小鱼”时代,其实,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速度在企业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当企业决策出台后,要求的是现在、立刻、马上去执行,不容许有半点拖延,这样的执行力才是最高效的。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一个员工的执行力,关键是看速度,看效果。如果一个团队能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同时,以远远快于同行的速度去执行,那么这个团队将会所向披靡,这个企业将会前景无限。反之,如果团队执行速度慢,就很容易贻误战机,这样一来再完美的执行也会失去价值,这样的团队就没有执行力了。所以,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倡导“现在、立刻、马上”去执行。

1999年2月的一天,马云带领从北京回到杭州的18人,在自己家里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之后,18个像马云一样的“疯子”就开始迅速行动起来。其实,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马云的创业意图。当马云把网站的经营模式和盘托出时,程序员不同意,一些编辑人员也反对,他们对电子商务模式的认识还停留在B2C和C2C上。这也不怪他们,因为当时世界上成功的电子商务模式只有这两种。

在18人中,多数人认为马云的脑袋里装的B2B模式不可能成功。马云努力倡导自己的想法,但是没能说服他们,在这种情况下,马云只好用一个创业“头儿”的身份来下命令:“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

马云下令后,团队没有任何怨言,大家分头行动,快速展开执行。事后马云说:“我很少固执己见,100件事里难得有1件。但是有些事,我拍了自己的脑袋,凡是觉得自己有道理的,我一定要坚持到底。”在后来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中,像这样的情况出现过很多次。

有人说,阿里巴巴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在“现在、立刻、马上”的执行理念中干出来的。在马云的带领下,阿里巴巴团队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疯狂奔跑,最后他们成功了。

当然了,每个企业都渴望高效的团队执行力,但是执行力的提高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企业要想为执行提速,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制度。这套制度要为执行排除不必要的障碍,比如,消除繁杂的程序、严重的等级、官僚主义、推脱责任、拖延等不正之风。这套制度还要求每个管理者带头落实,每个员工严格遵守,并且大家还要互相协作,只有这样,团队执行力才能成功提速。

执行力不讲如果,只讲结果

“不找借口”是西点军校的流传已久的传统。在西点军校,不管长官问什么,学员只有三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当长官向学员下达指令时,学员必须重复一遍军官的指令。当长官问学员:“有什么问题吗?”学员通常的回答是:“没有长官。”这就意味着接受了长官的命令,意味着承诺和责任,剩下的就是不找借口、绝对执行。

当长官问:“为什么不把鞋擦亮?”如果学员回答:“哦,鞋脏了,我没时间擦。”那么,很可能遭到长官的一顿训斥。因为长官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借口。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了每一位学员的执行力,提高了每一位学员的责任心。从西点军校走出来的学员在工作中很少找借口,因为“不找借口”的理念已经烙刻在他们的思想里。

德国国家足球队也有不找借口的传统,他们在足球场上取得过辉煌的战绩。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彻底贯彻教练的意图、承担自己的角色所担负的任务。即使球队在场上比分落后,全对陷入困难,他们也一如既往地执行既定战略,不找任何借口。他们从来不会说:“如果我们没有落后,我绝不会放弃防守,疯狂进攻。”这种执行精神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应该具备的。

彼特是公司的营销部经理,主要负责产品营销业务,深得上司的器重。然而,有一次他由于执行不力,导致一笔重要的业务被别人抢去了,给公司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事后,领导询问他为什么错失这笔业务,他说:“如果不是我的脚伤发作,我就不会晚半小时到达,那笔业务就不会被对手抢去。”

原来,彼特曾经历了一次车祸,他的脚在车祸中受伤了。不过,受伤并不严重,只是轻微的跛,根本不影响正常行动,也不影响他工作。如果不仔细看,谁也不知道他跛脚。领导听了他的解释,虽然不是很高兴,但是想一想彼特给公司做出的贡献,就原谅了他。没想到,领导的宽容没有换来彼特的回报,反而使彼特越来越频繁地找借口。每当遇到有点棘手的业务时,彼特就会以腿脚不便为由来推诿工作。如果有比较好揽的业务时,彼特就会跑到领导面前,说:“我的脚不行,公司应该在业务方面对我照顾点。”

渐渐地,彼特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每当执行不力时,他就会找借口推脱责任。时间一长,他的业绩下滑了很多。领导原本器重他,见他越来越爱找借口,对他感到非常失望。终于有一天,领导忍无可忍,将其扫地出门。

职场是一个靠业绩说话的地方,而不是靠借口生存的地方。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你找借口能混一时,却无法一直混下去。

综观财富500强公司中的管理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执行只讲结果,不讲如果。无论在执行中遇到何种困难,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解决,他们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他们牢记自己的责任,一旦接受任务,就会负责到底。正是因为执行力强,他们才能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一名管理者。

令出如山,绝不妥协

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说过:“企业最缺的不是度,而是制度的执行。”有制度没执行,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在中国企业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制度多、执行少、执行不到位。难怪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制定一项好的制度不易,能够坚决执行则更重要。”

有个成语叫“令出如山”,意思是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形容上司下达命令,下属坚决执行,不找借口,不得违抗。真正好的执行就应该如此,绝不允许下属找借口,上司绝不能轻易向下属妥协。

企业老板应该有威严,发出一项命令之后,就要让员工坚决执行,绝不容许员工拖拖拉拉、打折扣地执行任务。只有这样,企业的决策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

总经理对后勤部门的张主任说:“张主任,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火灾的高发期,去年就有一场大火把我们邻居单位烧光了,损失惨重。今年我们一定要做好火灾的防范工作,坚决避免发生火灾。”

张主任说:“明白了。最近几天我在忙手里的工作,过几天我就把你的话传达给全体员工。”可是,张主任这一拖就是半个月,半个月后,张主任才向全体员工传达总经理要求大家防火的旨意。但是不到3天,公司的厂房就失火了,很多原材料被烧毁。

总经理怒气冲天,把张主任叫了过来,对他吼道:“前些日子,我跟你说过,要让大家注意预防火灾,你有没有传达我的指令,你是怎么做的?”张主任两眼干瞪着,说:“我跟大家说过啊,一定要把火灾的引起者找出来,要严惩……”

总经理这叫“令出如山”吗?当然不叫!军令如山是指命令发出之后,要让下属立即、马上去执行,而不是听到下属说“我最近有点忙,过几天再执行”后,就说:“好吧,你过几天再做也行。”尤其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命令,一定要注意执行的时效性,一旦拖拉,就可能贻误战机,酿成大祸。

总经理对张主任听之任之的态度,叫“令出如山”吗?当然不叫。令出如山是指一定要让下属执行到位,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结果,而不是把上司的话传达给下属就完事。在命令下达后,一定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让张三检查一下灭火器,看看是否需要更新;让李四调查一下市场上的防水系统,看看是否需要买一台新的回来;让王五联系当地的消防部门,组织一次全体消防培训。再组织员工研究一下火灾的隐患在哪里,让大家加强防范。这才叫真正的执行,这才是令出如山。

老板一定要像军官将领一样下达任务,做到令出如山。无论员工找什么借口,说什么理由,有什么困难,老板都不能轻易改变已经发出的命令。老板可以给员工提出建议,为员工执行提供条件,但绝不能允许员工拖泥带水,拖延执行。如果员工执行不力,该挥泪斩“马谡”就要当即立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行的效果,也才能树立老板的威信和影响力。

有了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还糟糕

制度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但是,有了良好的制度,并不等于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制度的执行和遵守上出现差错,比没有制度还要糟糕。在执行制度上出现问题,会给员工造成“制度是一纸空文”的心理,严重影响企业的日常管理;在遵守制度上出现问题,员工就会错误不断,公司也会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管理者必须十分注重制度的执行和遵守。

有制度容易,执行制度难,让每个人都遵守制度更难。如果想让公司制度切实发挥它的作用,管理者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坚决按照制度办事,绝不能偏听偏信,杜绝息事宁人的想法;员工必须对公司制度绝对服从,不能钻制度的空子,也不能得过且过。

没有制度很可怕,有了制度不执行就更可怕。有时候,公司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坏在制度上,而是坏在对制度的执行上。某造纸厂生产车间发生了严重的火灾,几十万的成品和原材料化为灰烬,数十名员工被大火吞噬,葬送了宝贵的生命。事后,心力交瘁的厂长做了深刻反省,他将这场大火的起因归结于所有人对制度的轻视。

该生产车间在改组之后,有许多插座空闲下来。有时车间工人在工作时间手机没电了,就会用它们来充电。这些插座是建厂之初安装的,大部分都已经老化,很容易出现故障。公司就制定一条纪律:严禁使用车间的插座。然而,长时间来车间插座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管理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慢慢地,有些胆大的员工开始用电饭煲煮夜宵。而电饭煲就是这场大火的导火索。一天夜班,某产线组长应大家要求,为大家煮方便面当夜宵。长时间的连续使用,劣质的电线胶皮开始融化,随后插座喷出火星。旁边放置的成品,被火星喷到之后迅速燃烧,造成了这场重大生产事故。

倘若该造纸厂的管理人员在制度制定之初就严格执行,员工就不会在车间大肆用电,这场事故也就不会发生。管理企业离不开良好的制度。若不能严格执行制度,再好的制度也会变成危险的毒药。

企业执行力的大小,是衡量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制度束之高阁,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只会助长我行我素、任性妄为的不良作风,长此以往,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会涣散,竞争力就会减弱。只有按制度办事,制度的威慑力才能呈现出来,违反制度的人才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其他人才会引以为戒。

制度执行要从小处抓起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执行来说,一件小事都不能执行到位,又怎么保证把大事执行到位呢?因此,真正的执行应该从小处抓起,从小事抓起,这不仅关系到细节问题的处理,更关系到员工工作态度的历练。

很多著名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从小处抓执行力,比如,全球第一零售巨头沃尔玛有一个“微笑制度”,该制度规定:员工必须向三米内的顾客微笑致意,甚至还规定:微笑的时候,要露出八颗牙齿。沃尔玛还规定,员工在回答顾客的提问时,永远不能说“不知道”,如果有不知道的,应该立即想办法帮顾客解答。今天的沃尔玛能够在全球各地开分店,与从小事抓执行力是分不开的。

有些管理者对于执行要从小事抓起认识不够深入,认为没必要纠结于小事,而应该抓大放小。殊不知,企业竞争力的打消,往往取决于企业要素中最薄弱的一环。只有真正重视小事,从小处抓执行,才能让人把执行意识带到工作的任何地方。

30多年前,格茨·维尔纳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家无限的爱(组织)日用品和化妆品连锁超市(DM)。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他非常注重执行细节,非常重视从小事上抓执行。靠着执著的执行精神,他先后创办了第二家、第三家分店,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一次,维尔纳巡视一家DM分店时,突然叫分店经理把扫把拿过来。分店经理将扫帚递过来,疑惑地问道:“维尔纳先生,你这是要干什么啊?”维尔纳说:“你看灯光的亮点都聚集在地上,不是很浪费吗?”说着,他用扫帚把灯管拨了一下,让灯光照在货架上。

这么小的事情,维尔纳都关注到了,并且身体力行地为员工示范,这让员工记忆深刻。正是靠着这种追求细节的执行力,维尔纳的连锁店开到了1370多家,拥有两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度近百亿欧元。

当人们问维尔纳将企业做大做强的秘诀时,他的回答是“以身作则地注重细节”。他解释道:“这样做永远比下达批示给员工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当然,我不可能每天都到所有的分店跑一圈,不可能每个细节都放过,所以,这就是我在全公司打造细节执行力的原因所在。我不但要自注重在细节中执行制度,更要让全体员工都重视细节。”

著名管理学著作执行的作者拉里·博西迪,曾在通用汽车公司工作过20年,他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想把结果做好,就要在过程中重视小事。战略也好,制度也罢,抑或是理念,都应该落到实处。你追求小事有多深入、多执著,执行力就有多好,取得的成效就有多好。”作为管理者,只有重视小事,从小处抓执行,才能确保执行到位。

学会用制度让执行“提速”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微软在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其实,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执行力都是永远不能忽视的要素,如何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是管理者每天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到底怎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执行力呢?其实,最简单的一招就是制定规范的制度,用制度为执行“提速”。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并把它公布于众,使每一位员工都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到什么标准,做好了能得到什么奖励,做不好会受到什么惩罚。通过这些制度,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员工明确了做事的流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章可循,那么执行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朱厂长是温州乐清五金机械厂的老板,1992年的一天,他在上海出差,住在上海大方饭店。一天晚上,他吃完晚饭就在街上瞎晃悠。这是他最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他把这叫做“跑信息”,又将它称之为“捡钞票”。

当时上海的大街小巷到处是糖炒板栗的小摊小贩,街头巷尾飘着板栗的香味。有一家食品店的板栗特别受欢迎,大家排着长队买板栗。朱厂长观察买板栗的人,发现他们买到板栗后,往往会猴急似得剥、咬,费了老大的劲儿,才把板栗弄开,同时也把板栗弄得支离破碎。

朱厂长脑子一转,想到一个点子:如果有一个机器专门剥板栗,那岂不是很好?他的脑子高速运转,脑子里在画草图,用镀锌的铁皮制作,成本大概1毛5一个,出厂价大概3毛钱。

10分钟后,朱厂长推开那家食品店的大门,找到了老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老板听了他的剥栗器,产生了兴趣,认为肯定会受顾客欢迎。但要尽快上市,而且越早越好。他希望朱厂长在两个月之内搞定,但朱厂长微微一笑,说:“不用两个月,一个星期之后我就给你送来。”

当天晚上,朱厂长就给温州老家的工厂传真了一个剥栗器的草图,两个小时后,模具出来了,冲床开始运转。3天后,朱厂长派人将一车剥栗器送到上海,大大小小的炒板栗的贩子都成了他的客户。

朱厂长的团队为什么仅用三天时间,就能把剥栗器生产出来呢?当那位食品店老板惊诧地问他这个问题时,他笑着说:“因为我们团队的执行力有制度作保证,每一次执行,都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来,不用走弯路,所以才会有速度。”

用制度为执行提速,这在朱厂长的团队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可以排除执行中不必要的障碍,可以化解繁杂的程序,消除官僚主义,避免员工之间相互推诿责任,拖延时间等不良情况。因此,制度是执行力的保障,按照制度去执行任务,速度是惊人的。

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高奏凯歌,就要先办法提升团队的执行力,而这又离不开严格的制度和流程。要想让流程变得简单,就要想办法精简办公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同时,优化内部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比如,制定按劳取酬的奖励制度,就可以充分释放员工的积极性。再者,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每个人都负责,谁负责的事情出了问题,谁就要受到惩罚,反之,则会受到奖励,这样还担心员工没有执行力吗?

有计划的执行才会让执行效果更完美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都应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否则,就很难把事情做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

在执行中,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学会制订计划,按照计划去执行任务,这样效果会更好。怎样做计划呢?其实,只需要对所要做的工作划分步骤,分清阶段,规划好每一步做什么,每一天做什么,这样就能按部就班地把任务执行到位。许多优秀的企业家都十分重视有计划地执行任务,李嘉诚在这方面就是高手。

当年李嘉诚为了将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打入北美市场,他特意制作了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并通过香港有关机构,了解欧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把这些广告画册寄出去。不久之后,有一家实力强大的贸易公司对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李嘉诚的报价也颇为满意,并表示会在一周之后派人来香港参观,以便更好地考察工厂,洽谈合作。

李嘉诚对这家公司十分重视,他了解到该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络遍布美国和加拿大。如果能够拿下这个客户,与它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那么对长江塑胶厂的发展十分有利。李嘉诚知道,该公司派人来香港考察,并不是考察他一家公司,怎样才能赢得该公司的信任与合作,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当时长江塑胶厂论实力、产品质量、企业规模,都算不上老大,拓展欧洲市场时,由于他的企业规模有限,不被客户信任。因此,他决定吸取之前的教训。李嘉诚是怎么做的呢?他立即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计划: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为此,要把旧厂房退租,把可用的设备搬迁到新厂房,购置新的设备,设备安装调试,招聘新人并对新人进行上岗培训。这一切都要在一周之内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使这个计划前功尽弃。

尽管只有短短的7天时间,但李嘉诚带领员工从容不迫地执行任务。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谁做,每一天的工作进度,李嘉诚都安排得十分妥当。七天之后,当那家公司的代表抵达香港时,李嘉诚新厂的设备已经完成了调试。李嘉诚让副手安排全员上岗,自己亲自开车去机场迎接客人。与此同时,李嘉诚已经派人在港岛希尔顿酒店为外商预定了房间……

一切都在李嘉诚的计划之中进行,最后,那家公司与李嘉诚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李嘉诚也由此蜚声全港,成为著名的“塑胶大王”。

李嘉诚能够赢得那家公司的信任,靠的不是运气,而是高效的执行力。正因为有了如此高效的执行力,李嘉诚才能在短短的7天里,完成一项浩大的工程,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把一个崭新的塑胶厂展现在商家眼前,让商家产生充分的信任感。

身为企业管理者,你很有必要在公司推行有计划的执行习惯,让每个员工在接到任务之后,都有制订计划的意识。比如,你让员工完成一个项目策划,员工脑子里会想到:我将用几天完成这个项目策划?第一天干什么?第二天干什么?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如此有条不紊地执行任务,那么团队的执行力将会异常强大。

细节决定成败,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错误

大家先来算一道日本小学数学题09*09*09*09*09=?

答案很简单059049。但是这仅仅是一道数学题吗?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能够以90%的完美度完成一件事情实属不易,但是当一件工作有了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以90%完成,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不及格。如果我们把09换成091呢?答案又是多少?结果是06240321。仅仅多一个百分点,结果就是一种质变。

万科公司有一句名言:“我们1%的失误,对于客户而言,就是100%的损失”。这个理念被广为认同,并在业内广为流传。每个工作都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一个细节的缺失就意味着客户体验的缺失,久而久之必定会吃亏。

柳传志不止一次强调过,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没有第三种选择。曾经农业部和交通部向联想订购了500台个人电脑,按6个月后交货,并且要求机器与汉卡捆绑,那么插槽就必不可少。最初为了按时交货,联想联系了一家香港的贸易公司购买,但是到货之后检查这批货是把长插槽锯短了,完全不符合质量要求。眼看6个月之内就要交货,联想只好用这一批次品加工,并按期把500台机器交到了用户手中。随后,联想以最快的速度购置一批合格的短插槽,并把它捆绑到500台机器里面去,然后把合格的机器,一台一台地送到客户那儿,把原来的次品给换回来。

正是柳传志有了这样的情结,才成就了联想今天的辉煌。韦尔奇说:“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仅仅依靠花架子或者花大精力宣传永远不能获得长久的成功,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联想的成功就是因为,虽然联想的产品随着历史的发展进行着改变。但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永远没有变。

我们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人们总是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实质上,每一件大事都是由一个个小的细节组成。万吨巨轮朝着目标航行,哪怕只偏离一点点,最终也会偏离航向。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州的一场龙卷风。

一个错误的数据,可以导致整个报告成为一堆废纸;一个标点的错误,可以使几个通宵的心血白费;一个烟头的失误,可以导致一生的努力付诸东流,一生的命运彻底改变。这就是细节的重要,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执行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没有例外

一次,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丈夫吵架,丈夫独自回到房间,把门关起来。过了一会儿,女王要回房间,只好敲门。丈夫在里边问:“谁?”女王傲然回答:“女王。”没想到,丈夫既不开门,也不吭声。女王只好再次敲门,里面又问:“谁?”女王说:“维多利亚。”里面还是没动静,女王只好第三次敲门,里边再问:“谁?”这一次女王真的学乖了,她柔声答道:“你的妻子。”这一次,丈夫终于打开了门。

这个有趣的生活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是女王,还是国王,在家里你就是普通的一员,根本没有特权,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同样,在企业中,你尽管是管理者,但那只是你职位的不同,在制度面前,你一样是遵循者,否则,违者必究,因为制度面前没有例外。下面这个案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洛阳某矿井开展安全大检查工作,上午八点半,安全检查人员纷纷乘罐入井。洛阳义安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昭和总经理杨运峰也在安全检查人员之中,正当他们准备乘罐入井时,却被当班的把钩工张安涛拦住了,“领导好!罐已乘满,请等下一罐!”

张安涛之所以让两位领导等下一罐,完全是因为公司有制度规定:每一罐定员36人,两位领导的队伍前面,正好72人,上下两罐刚好载满。所以,他才会按照制度的规定,礼貌地拦住了两位领导。

当时有人对张安涛的行为不满,小声嘀咕道:“挤一挤不就得了吗?干嘛那么死脑筋,真不知道天高地厚。”有人甚至出点子,让入罐的人给领导腾出位置,但是张安涛还是坚持了原则。幸好两位领导没有生气,而是很服从管理地等候了10分钟,换乘下一罐。当天下午,在安全办公会上,张安涛被董事长公开表扬。

我们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企业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即便公司的一把手,也要遵守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他人把制度当回事。如果领导者无视制度,任意破坏制度、践踏制度,带头“做坏事”,那又如何给员工树立榜样呢?案例中的两位领导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面对员工的阻拦,他非常配合地服从,这是对制度的敬畏,也是对制度的最好宣传。

管理者一定要牢记一点:一旦制度建立,就要人人遵守,你是领导者也不例外。相反,作为领导,你需要带头去遵守制度,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能否自觉地按制度办事,自觉地接受大家的监督,是一个管理者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管理者树立个人影响力的关键。所以,千万不要觉得被人指正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因为制度本身是公正客观的,是对事不对人的,想到了这一点,相信你就会平静许多。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