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做人要大气 > 为小事计较,只会显露你的浅薄
为小事计较,只会显露你的浅薄
作者:牧原   |  字数:3774  |  更新时间:2016-07-15 16:03:35  |  分类:

社科心理

生命短促,别再为小事抓狂

向大海中倒入一小瓶墨水,一瞬间大海就恢复了本来的颜色,那一小瓶墨水并不能影响大海的纯洁。但是倘若你向水杯中倒入一瓶墨水,那么水杯中的水马上就会完全变色,失去了原本的样子,这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容积。倘若一个人的心能够像大海那样,那么任何诋毁或是干扰都不能改变它,倘若一个人的心像水杯里的水那样,那么它就只能随着别人的倾吐和宣泄,变成各种脱离本质的样子。

有个意大利警察在街上巡逻的时候,被一个满身酒气的酒鬼拦住,对方非要要求警察给他一支烟,警察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而且也根本就不想理会酒鬼的无聊举动,于是对酒鬼进行了口头警告,让他走远点。酒鬼听了非常生气,于是死死抓住警察的衣角不放手,警察的怒火被点燃了,这样的酒鬼他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在争吵和拉扯中,警察严重警告对方不要闹事,否则就将他带到警局里处理,“给你一些颜色看看”,酒鬼听了哈哈大笑,反而壮着胆子说:“你不就是有枪吗?威风什么,你敢拿枪打我吗?”在众人的围观面前,警察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结果直接拔枪便打死了挑衅自己的酒鬼,而他自己也因此而招来牢狱之祸。

其实,被醉鬼纠缠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身为一个警察根本就没有必要和对方计较,只要隐忍一下,事情也就过去了,这样也就不会酿成惨剧。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有很多,那些不幸往往都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引起的,在2003年2013年的斗殴犯罪案例大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高达85%的犯罪都是因为一些小事,由于自己一时控制不了情绪,才会把事情闹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喜欢斤斤计较的人不善于隐忍,很容易犯错误,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一个大肚量的人往往能够获得大家的欢迎,而斤斤计较连蝇头小利也不愿意放过的人,往往浅薄无知,缺乏远见,人生的路最终也只能越走越窄。

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人身上存在两种对立的人生哲学,一种是猎人式的,另一种则是园丁式的。猎人式的人总是不愿意放过任何盈利的机会,无论是大的猛兽,还是小的飞禽,他们都不会放过。这种人喜欢计较,而且常常唯利是图,不愿意做出一丁点的让步。而园丁式的人则非常大度,懂得让利于人,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他们甘愿为别人付出,最后反而成全了自己。

我们都听过“将相和”的故事,在完璧归赵与秦赵渑池之会后,赵王对蔺相如的才智勇气大为赞赏,于是破天荒地封他为上卿,官位一下子居于廉颇之上。身为武将的廉颇认为自己身经百战,是在枪林弹雨中拿命博回自己的地位的,凭什么自己劳苦功高却要居于人下。他非常不服气,于是处处刁难蔺相如,给对方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忍让躲避,表现得谨小慎微。

很多人认为蔺相如官位更高,而且是赵王身边的红人,根本没有必要害怕对方,蔺相如解释说:我并不是害怕争斗,事实上,强秦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廉颇和我在。如果我们两人发生内斗,势必两败俱伤,这样只会让秦国得益,而对赵国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不是我不能争,而是我不愿争,况且这样的小事也不值得去计较。

不久之后,蔺相如“不为己争而为国争”的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是如此的心胸狭隘、浅薄无知,差点就坏了国家大事,于是坦然地负荆请罪。经过这件事后,蔺相如与廉颇更加信任和理解,两个人一文一武携手保卫赵国,秦国只能望而兴叹。

做人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不要计较一时的成败,不要计较一时的荣辱,更不能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结不已。人应该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应该让心胸更加开阔一些,凡事着眼于大局、全局,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坏了全局的计划。正因为如此,一定要注意隐忍,要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一时间克制不了自己的行为,那么最终很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

成吉思汗的父亲曾被塔塔儿族的人下毒致死,流浪时,他的妻子被人掳走。对一个男人来说这些是奇耻大辱,但是在成吉思汗看来,这些和蒙古人的崛起大业相比,都只是小事,所以他选择了隐忍,等到时机成熟、实力增强时,再行复仇计划并带领蒙古族走向繁盛。但凡成就大事的人,总是能够沉住气,能够不拘小节,舍弃小我,不斤斤计较,他们具有更为远大的理想,也具有更为长远的目光。

人应该放宽自己的胸怀,要懂得隐忍,要从大局出发。因为一点小事而和别人发生冲突,这并不是勇敢,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相反只能证明你是一个缺乏思考的懦夫,是一个非常浅薄的莽夫。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曾经说过:“我不会因为一头牛吃了我的庄稼而杀死它,很显然,因为我知道当我吃掉牛的粮食时,它同样也不会杀死我。”做人有时候还是应该具有一些人情味,应该懂得基于别人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不为小事计较,恰恰体现出了个人的品德和智慧。

凡事让一步为高,退三分为妙

在亚马孙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群非常奇特的蜂鸟,它们个头非常小,看上去就像小昆虫一样,可是它们却有着非常高超的飞行技巧,比如,倒着飞。其实最早的时候,蜂鸟也和其他鸟类一样都是向前飞翔的,这种鸟看上去非常小,但是族群数量大,喜欢成群捕食,而且喜欢争强斗狠,从来不会轻易退让半步,可以说在丛林中盛极一时。正因为脾气暴躁,只懂得一个劲地往前冲,一旦遇到大型的捕食动物,它们往往只能束手就擒,这样一来蜂鸟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

在经历残酷竞争生活的磨砺之后,蜂鸟的性格开始变得温和起来,个性也变得低调和谨慎,不仅很少主动攻击其他动物,而且遇到其他动物时,反而处处退让一步,常常选择倒退着飞行离开。这样一来,很多冲突和不必要的牺牲就被免除了,而这时蜂鸟的族群又渐渐壮大起来。

其实做人也应该和蜂鸟一样,该忍的事一定要忍,该忍的时候也一定要忍,尤其是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能总是心浮气躁地针对别人、攻击对手。针锋相对、毫不退让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只会让矛盾冲突不断被激化,这样一来,彼此之间的仇怨只能加深,最终反而会弄得两败俱伤。如果一开始就能够主动退让,给别人一个面子,让别人有台阶可下,那么相信所有的误会都可能被轻易化解,相信所有的矛盾都能够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在面对冲突的时候,针锋相对往往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这样也许显示了你足够勇敢,显示了你不害怕强权,显示出你敢于迎接挑战,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做是不是值得?这样做又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还是应该懂得做出让步,在矛盾冲突发生的时候,尽可能沉住气,做出退让和妥协,尽量包容别人的过失,这样实际上给了别人一条退路,那么两个人就不会发生激烈碰撞,矛盾也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其实人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你强硬地对待他人,他人也一定会做出强硬的反应,这样一来谁也不会率先服软,冲突只会不断升级。既然如此,那么不妨先进行表态,后退一步,那么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而执拗着互不相让,那么最终就要从独木桥上跌落水中。诗仙李白一直以来都想着在朝廷当官,可是他为人太过真性情,不善忍耐,常常不肯退让半步,所以最终被排挤出宫廷,只能自欺欺人地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事实上,如果他能够沉住气,不和那些权贵作对,懂得保全别人的面子,那么就不会受人排挤和陷害。

周易中说:“观我生,进退。”聪明的人总是会冷静地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再决定自己到底是选择进还是选择退,他们总是能够为自己寻找退路,也能够为他人留有余地,而不是不顾大局,硬着头皮和对手针锋相对。一个聪明的人并不惧怕发生冲突,但也不是一个在冲突中胡搅蛮缠、喜欢把事情搞大的人,聪明人应该直面冲突,但要选择更为平和的解决方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会轻言交战,而是想尽办法做出让步,从而将冲突化解到最低程度。

三国时期,蜀帝刘备为报义弟关羽、张飞被杀之仇,决定出兵东吴。当时东吴和蜀汉虽然有矛盾,但是并没有激化到一定程度,而且双方的共同敌人曹魏还存在,所以当时诸葛亮等大臣都纷纷劝谏刘备,认为伐吴事不可行。将军赵云也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毙命,但其子曹丕篡盗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不仅如此,就连在东吴任职的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写信给刘备。然而刘备怒气冲冲,并不能准确判断当时的形势,更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终于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客死白帝城。

由此可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行,容忍克己,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情绪激动就乱下决定,或者抓住对方一点不放,最终激化矛盾。一个人想要跳得远,就要先往后退,然后做加速准备,才能达到自己的跳跃极限,这一“退”,往往就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试想当初刘备若是能够忍一时之气,退三分之地,继续联吴抗曹,然后在攻克曹魏之后再寻机复仇,那历史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又有谁能知道呢?

所以,为人须忍让,忍一时之气,就可以大大减少自己身边的麻烦,而把精力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退三步之地,就可以让自己的前途更加平坦顺畅,因此走得更远。能忍能让的人,才真的能冲能闯,最终拥抱成功。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