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脱稿讲话,即兴发言 > 第七章 为你的讲话加猛料——脱稿讲话这样做才言之有物(一)
第七章 为你的讲话加猛料——脱稿讲话这样做才言之有物(一)
作者:王剑   |  字数:3216  |  更新时间:2016-07-09 09:49:31  |  分类:

职场励志

猛料是什么?猛料就是素材,

正如建筑工地上的砖、石、沙子、水泥、钢筋等材料,如果没有这些,摩天大楼就不可能拔地而起。著名学者马卡连柯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有话可说的素材问题,才谈得上技巧问题。”所以,要想讲话的内容扎实、效果好,我们就要善于为讲话加猛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话素材从哪里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食材,再牛的厨师也做不出山珍海味。同样道理,如果没有素材和猛料,即使是苏秦在世,也将一筹莫展,讲话枯燥无味,味同嚼蜡。所以,要想讲话的内容扎实、效果好,我们就要善于为讲话加猛料。

猛料是什么?猛料就是素材,正如建筑工地上的砖、石、沙子、水泥、钢筋等材料,如果没有这些,摩天大楼就不可能拔地而起。著名学者马卡连柯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有话可说的素材问题,才谈得上技巧问题。”的确如此,只有解决了素材来源,包括手势语等讲话技巧才有表演的舞台。因此,素材是脱稿讲话的基础。下面让我们看一则案例:

有个客户经理,一天乘坐火车,邻座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人,正在看杂志。

客户经理主动搭讪:“请问您到哪里?”

邻座:“我到北京。”

客户经理:“我也到北京。听口音您不是本地人吧?”

邻座:“噢,山东枣庄人。”

客户经理:“枣庄啊,这可是个有名的地方呢!我在小时候就在铁道游击队的连环画上知道了。三年前去过枣庄,当地人很厚道啊。”

听了这话,那位邻座兴奋起来,放下手中杂志,互赠名片,当晚到北京还一起在车站餐厅吃饭,后来两人建立了长期了合作关系。

如果这个客户经理不具备铁道游击队的知识储备,就很难如此顺利搭讪成功。由此可见,脱稿讲话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如果脱离了此点,那么言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立都立不住,哪里还能说服别人呢?所以,脱稿讲话成功的最根本条件就是:让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脱稿讲话的语言素材。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脱稿讲话中妙语连珠、侃侃而谈。

那么,如何为脱稿讲话积累素材呢?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几点下功夫:

第一,通过阅读来积累素材。一个人要想脱稿讲话有料,不仅需要嘴上功夫好,更需要平时的阅读积累。书籍、报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材料。

汉朝时期著名思想家王充,为积累知识,他几乎跑遍了洛阳城的所有书店。可以说,当时世上能够找到的书他几乎都看过。正是因为王充这种善于阅读、学习的习惯,使他的大脑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方便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他在自己卧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刀笔和竹木筒,一旦有什么好想法,就及时记录下来。直到临终前,他仍坚持这种随时学习、随时记录的好习惯。

从上述案例可见,如果善于搜集和学习,我们一定可以让自己变成胸藏万卷、口吐莲花的博学之人,这样在脱稿讲话时就会随口拈来,而不会陷入无话可谈的尴尬局面。

第二,通过社会实践积累素材。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就是说,我们除了书本知识之外,也要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两者同步结合,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只有积累了大量社会素材以及深谙世故人情,脱稿讲话的内容才能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听众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共鸣。反之,如果讲话者只注重书本知识,对社会生活了解甚少,那他的讲话内容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三,通过别人的经验积累素材。俗话说:“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其实,脱稿讲话也是一样。很多优秀的脱稿讲话者,总能说出与众不同的观点与看法。这往往让我们钦佩不已。然而,这些观点都是他本人独创的吗?非也。不过,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能够综合众人的经验,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总结,然后与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如此一番巧妙融合、嫁接之后,脱口讲话时自然有料可谈。

人人都爱听故事——脱稿讲话要善于讲故事、举例子

从小时候起,我们大家就喜欢听故事。听故事可以说是全球人类的一种天性。古代有评书艺人,当代社会有小说家、影视导演,以及更多的街谈巷议、民间故事等,这些无不是在通过声音、文字、影像讲故事。如果在脱稿讲话中巧妙植入故事、案例,远比枯燥乏味的说理更受人欢迎。

美国知名科学家罗杰斯波瑞,他与同事曾做过一项十分有趣的实验。他们用连接在仪器上的测试笔来测试人的大脑,当受测者听到统计数据的时候,左侧大脑产生电流,右侧大脑处于睡眠休息的状态。而后,他们给受测者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时测试人的右脑开始波动,左脑也依然保持活跃状态。结果显示,听故事能令人的右脑产生兴奋的感觉。确实如此,把故事、案例与当下情景相结合,能够令讲话生动有趣,从而更容易让人接受。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一向反战,他在拜见齐王的时候问道:“我手里有一把刀,用它来砍头一下子就能砍断,这可以说锋利吧?”齐王点头称道:“锋利。”墨子继续说:“那么多次用它来砍头,一下子就砍断,也可以说是锋利?”齐王很是赞同,点头称是。墨子摇头说道:“那么,既然刀是锋利的,谁要为此而遭受死亡呢?”齐王思考着说道:“刀承受着锋利的名义,那么被试验者当然要遭受他的死亡了。”墨子推断辩论道:“既然如此,那么吞并别国领土,消灭它的士兵,残杀无辜百姓,谁将遭受不幸呢?”齐王的头终于低了下去,思索着说道:“我将遭受不幸。”墨子的一番话启发了齐王,免去了灾难。

故事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黏合力,甚至说服力。在上述案例中,墨子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传达道理,设置了悬疑、对比的节点,吸引人听下去。他所借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事,然后由此拓展到对重大事件的观点,这样对方就能够很容易接受他的反战主张。由此可见,讲故事是一种将复杂难懂道理说清楚的一剂良方。如果你遇到很难跟别人讲明白的问题,就可以考虑下故事、案例的植入。

古人都知道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明道理,现代人当然不会落后。在广东大学一次演讲中,孙中山先生提及民族主义时,面对昏昏欲睡的观众,他也讲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孙中山讲述自己青年时代在香港读大学,曾遇到一群苦力蹲在一起聊天,他们讲得哈哈大笑的样子,看上去十分有趣。于是,他便凑上去听个究竟。原来,在这些苦力当中有一个人买了一张马票,这人担心马票会丢,就把马票藏进了干活的竹杠里,并牢牢记住了马票的号码。可真没有想到,他真的中了大奖。想到这件事他十分兴奋,以为自己可以娶媳妇、买洋房,再也不用过苦力的日子了,于是他就把竹杠扔进了大海里。结果不用说了,他连那张马票也一起扔了出去,不但没有拿到钱而且又扔了竹杠,变成空欢喜一场。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孙中山幽默的语气引起台下观众一片掌声和哄笑声。于是,孙中山先生回转到自己的话题上来,重申到:“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我们的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杠,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扔掉它。因为没有了它,我们就失去了国家的尊严。”

所以说,演讲者想要说服群众,就要先学会讲故事,用幽默的语言引导观众进入你的语言世界,这样才能达到传播思想、影响他人的目的。

在脱稿讲话中,除了讲经典故事和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之外,我们还要学会举例子。举例子是可以让你的讲话内容更具真实性、丰富性和说服力。当遇到抽象难以表达的观点时,演讲者都要善长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反之,如果讲话者从头到尾都在说一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即使你的观点是真实的,也会显得有点假大空。这样一来,你的讲话就很难激发听众听下去的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说,举例子也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掌握举例子的火候。什么时候开始举例子呢?脱稿讲话中,当你看到观众的表情僵硬、疑惑的时候,就要进行举例说明。举例的作用主要能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举例能够增强讲话者的语言说服力,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观点;

举例让讲话者空泛的论点充满故事性,有效丰富了讲话内容;

举例可以让讲话者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引起观众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兴趣;

举例亦可让讲话者精神放松、娱乐观众,尤其当举例是幽默笑话的时候更加有效。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