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2761  |  更新时间:2015-09-15 15:31:33  |  分类:

爱国教育

蔺相如不畏强暴,智斗秦王

名言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故事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秦国的昭襄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就写信给赵王,说是愿用自己的15座城来换取这块驰名天下的稀世珍宝。赵王看了信,一时犯愁,于是请来大将军廉颇和其他大臣来商量对策。商量了半天,仍作不出是给还是不给的决定。如果把宝玉送给秦国,又怕得不到15座城;如果不送宝玉,又怕强大的秦军来进攻;而想派一个人去秦国交涉一下,又物色不到合适的人选。

这时,宦官头目缪贤向赵王推荐道:“我家有个门客,名叫蔺相如,很有才干,可以派他去秦国。”赵王问:“你怎么知道这个人能够担负起去秦国的使命呢?”缪贤回答:“有一次,我得罪了大王,很害怕,想偷偷逃到燕国去。蔺相如得知情况后,问我是如何认识燕王的,我说是在跟随大王在边境会见燕王时,燕王曾私下地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我交朋友,所以才想逃往燕国。蔺相如劝阻我说:‘你千万不可逃往燕国。那时,燕弱赵强,你又是大王的宠臣,燕王自然愿意同你结交。现在你得罪了大王想去燕国,恐怕燕王不仅不会收留你,反而会把你绑送还大王,这样你的性命就有危险。你不如向大王认罪,请求处罚,这样兴许能得到大王的宽恕。’因此,我照他的话做了,大王果然饶恕了我。我认为蔺相如是个很有智谋的人,考虑问题周密仔细,而且很勇敢,大王可以派他去担当这个差使。”

蔺相如被叫到王宫,赵王问他:“秦王要求用十五座城来换取我的和氏璧,你说是答应还是不答应?”蔺相如回答:“我们只能答应,因为赵国没有秦国强大。”赵王又问:“如果秦王拿到和氏璧后,又不把城池给我们,那该怎么办呢?”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我认为,秦国愿用城池换取宝玉,如果大王不答应,是赵国亏理;如果秦王拿到了宝玉而不把城池给赵国,则是秦国亏理。把这两方面衡量一下,我们一定要答应秦国的要求,让它负不讲信用、不讲道理的责任。”赵王问道:“谁适合去秦国呢?”蔺相如说:“要是大王还没有合适的人选,那就派我去秦国吧!假如我们得到了秦国的15个城池,我就把宝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给城池,那我一定会完整地把宝玉带回来。”赵王认为蔺相如的分析很有道理,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叫他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秦昭襄王没有在朝廷却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对此早就有反感的蔺相如仍手捧和氏璧恭敬地献给秦王。秦王接过和氏璧,欣喜万分,反复观赏后,又将璧递给左右宫女和文武大臣们传看。大臣们看后都欢呼“万岁”,向秦王表示祝贺。蔺相如独自一人站了很久,见秦王对手中的宝玉爱不释手,而对交换城池的事只字不提,于是,机智地说:“和氏璧虽然是一块好玉,但却有一个小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看。”

秦王信以为真,马上把宝玉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接过宝玉,心想:一定要与宝玉共存亡,这样才能防止秦王来强夺。于是,他后退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义正辞严地对秦王说:“大王向赵王写信想要这块宝玉,答应以十五座城池为交换条件。对此,赵王很重视,马上召集文武大臣来商量。大家都说:‘秦国是个不守信用的国家,说是用15座城来换和氏璧,实际上是骗取赵国的宝玉。秦国的15座城池,我们肯定是得不到的。’商量的结果,大家都不同意把宝玉送来。而我当时说,一般平民交朋友都不会互相欺骗,何况是堂堂的大秦国呢?为了一块玉而伤害两国之间的和气是不值得的。赵王采纳了我的建议,同意把宝玉送给秦国。然后,赵王斋戒(古人祭祀的礼节,其间不饮酒吃肉,要洗澡换衣。以表示敬重之意)五天,在朝廷上交给我国书,派我把宝玉送来。赵王所以这样,完全是尊重秦国。而贵国又是怎样来对待我的呢?大王接见我不在朝廷的正殿,而是在寝宫,并且礼节简单,态度傲慢;拿到宝玉后又递给宫女传看,这简直是在戏弄我,是对赵国的极大不尊。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池划给赵国,所以我现在收回宝玉。如果大王甩强暴的手段硬抢,那我将砸碎宝玉,并头撞石柱,与宝玉共存亡。”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准备向石柱砸去。

秦王慌忙站起来,制止蔺相如说:“先生,有话好说,不要这样,对你的怠慢之处,还请多多包涵。”秦王一边说,一边叫掌管版图的官员拿来地图,并把它摊开。然后,秦王指点着地图给蔺相如看,说从这里到那里的15座城池全划给赵国。蔺相如暗自思忖:秦王仍然毫无诚意,不过是要欺骗,装装样子而已,实际上赵国肯定得不到城池。于是,蔺相如采取缓兵之计道:“和氏璧,是各国君王都想拥有的稀世珍宝,赵王非常珍爱它,但又害怕秦国的强大势力,不敢不献给大王。为了这块宝玉,赵王斋戒了五天,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现在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和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之后,我才能把宝玉献给大王。”秦王无可奈何,认为宝玉在蔺相如手中,强夺是难以到手的,只得答应蔺相如的要求。蔺相如在旅馆里想:即使秦王做了斋戒,举行仪式,但仍然会毁约。因此他要一位随从化装成老百姓,带着宝玉,偷偷地从小路回到赵国。

秦王斋戒了五天,又在朝廷上安排好隆重的仪式之后,便派人通知蔺相如前来献“和氏璧”。蔺相如不紧不慢地走上朝廷,对秦王说:“贵国从秦穆公以来至今,已经历了21个君王,但还没有出现一个讲信用守诺言的。由于我担心受到秦国的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我已经派人把宝玉送回赵国。谁都知道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如果大王确实有诚意,何不派遣使者到赵国去。那样,赵国一定会把宝玉送来。现在只要大王划出15座城池给赵国,赵国哪敢留着宝玉去得罪大王呢?我知道,今天是我欺骗了大王,应该死罪,所以请大王把我放到开水锅里煮了。我没有什么可说的,现在听候大王处置。”

秦王先是气愤恼怒,而后又惊讶不已,不知如何是好,只是强颜一笑。左右大臣们也面面相觑,尴尬万分。站在一旁的秦王侍卫正准备煮了蔺相如,却被秦王制止了。秦王解嘲地说:“杀了蔺相如,不仅拿不到宝玉,反而会损害秦、赵两国的友谊,所以我们应该以礼相待,好好招待他,然后让他回国。我想赵国决不会为了一块宝玉来欺骗我国的。”随后,秦王仍然按照蔺相如的要求,以隆重的外交礼节在朝廷正殿之上接待了他,然后,很客气地送他回赵国。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不受侮辱,不畏秦国的强暴行径,同秦王斗智斗勇,据理力争,使赵国不仅没有受骗上当失掉“和氏璧”,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受到赵王的高度赞赏。因此,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其爵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大夫分上大夫、中大夫和下大夫)。后来在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蔺相如由于在秦、赵两国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内)会上的突出贡献,使赵国又免遭一次秦国的侮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为此,赵王加封他为上卿。

解读

这就是人们已传讲了几千年的“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淫威、勇敢顽强的英雄气慨,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颂和赞扬。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