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作者:高士振   |  字数:7580  |  更新时间:2015-08-24 15:27:24  |  分类:

人物传记

汤芗铭

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次长

汤芗铭,字铸新,1885年生,湖北浠水南凉人,汤化龙胞弟。1903年中举人,后肄业于武昌文普通学堂。1904年选送西欧留学,先后赴法国、英国习海军。在巴黎时,适孙中山在留学生中发展革命组织。汤和一些鄂籍学生填愿书宣誓加盟,旋又盗取愿书自首。1909年回国,任职于长江舰队镜清、南琛两舰。1910年2月,调充海军巡洋、长江两舰队统制萨镇冰参谋。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萨镇冰奉命率舰队开汉口协助清军作战,汤随往。萨见清廷大势已去,乃令舰队下驶九江,只身去沪。海军士官乃决定起义,推汤为临时海军司令。武昌军政府闻讯,即派徐明达、李作栋两人持黎元洪信及慰问金数千元前往劳军,并请将舰队开赴武汉助战。于是舰队复驶至武昌青山附近,炮轰江岸二道桥、三道桥阻断清军后路。旋又应黎元洪之请率海容、海琛两舰开到汉江口外,阻击强渡汉水清军。汉阳失守后,舰队游弋于汉阳至刘家庙一带江面,遏制清军渡江。后以江水日浅,受损舰只亦亟待修理,经黎元洪同意,汤率舰队开赴上海。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海军部次长,并为海军北伐总司令,率海容、海琛舰北上烟台,帮助革命军光复登州等地。和议告成,政府北迁,汤由烟台入京觐见袁世凯,极表忠忱,袁亦恩礼有加。1912年授海军中将。1913年7月,率海军镇压“二次革命”。1914年晋靖武将军,湖南军务督理兼巡按使。至湘后,统治残暴,两年间杀人以万计,人称“汤屠户”。袁氏帝制自为,汤在湖南设立专门机构为袁制造舆论,大得袁氏欢心。1915年12月,封为一等侯。后护国兴军,西南独立,乃兄汤化龙亦投入反袁行列,劝汤芗铭反戈,初尚不予理会,继见袁大势已去,乃于1916年5月29日,通电反袁,宣布独立。其电文中有云:“芗铭虽有知遇之私情,不能忘国家之大义。但使有另途之悔悟,决不为萁豆之相煎。如必举全国而牺牲,唯有以干戈相见。情义两迫,严阵上言。”袁本视汤为心腹,得电大愤,旋即病死。黎元洪继任总统,对汤不无乡情,末将其列入“帝制案”中。

以后汤寄居北京,以研究佛经自遣。1922年6月,黎元洪二次出任总统,特任汤芗铭为湖北省长。汤偕秘书先到保定见曹锟,再到洛阳见吴佩孚。时,吴欲以湖北督军萧耀南兼省长,汤入吴客室,吴指着桌上摆满的鄂人反汤文电和请愿书说:“舆论如此怎么办呢?”汤默然北返,经过一番疏解,再去湖北,事先组织“迎汤团”,但不敌以萧耀南为背景的“拒汤团”,仍然无法接任。至于商场督办,亦无从领得经费,无法办公。第二次奉直之战,直方曾任命汤为会办军事执法司,直系失败后去职。1930年阎锡山、汪精卫等在北平召开扩大会议反蒋,另组政府,曾委汤为湖北安抚使,但未履任。

汤芗铭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次长

日寇入侵后,拼凑北平伪组织,汤一度充当维持会长。抗战胜利后,入民社党为常委,得党魁张君劢庇护,未受处分,后参与“制宪”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汤在北京曾两次被捕,皆获释。其晚年曾拟定汉、藏、梵、法、德大佛学词典编辑计划,欲事编译,未成。1975年初病逝。

安健

孙中山任命的中华革命军贵州司令长官

安健,字舜卿,又称舜钦,彝族,1877年8月22日生,贵州省郎岱县岩脚区上官寨人。

1905年5月,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安健同大部分革命青年一样离开贵阳,到上海乘船东渡日本。同年加入同盟会,在当时入盟的西南会员中,仅安健一人是少数民族。

加入同盟会后,安健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革命活动中,他一面经常以通信方式向留在贵州的革命者们“灌输革命思想”,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启迪人们,并根据贵州当时社会政治条件较其他省更为落后、封建性更强的特点,提出贵州革命者应“标榜平民主义与贵族主义相对抗,屹立贵州革命之基础”。

他积极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多次旨在推翻清廷统治的武装起义。1907年4月,广西钦州、廉州“三那”(即那黎、那彭、那思)地区爆发了刘思裕领导的大规模的抗捐运动,清政府派巡防营统领郭人漳和新军标统赵声(同盟会员)前往镇压。孙中山认为这是一个发动起义好机会,派人去郭、赵军中活动,并委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深入“三那”地区发动起义,安健受孙中山指派,参加了这次史称“钦廉之役”的武装起义活动后因伤转移。

1908年3月29日,孙中山命黄明堂、王和顺发动“河口起义”。此时安健伤已痊愈,又积极投身到河口起义中。他和其他革命党人一百多人在黄明堂等率领下,前赴云南河口。后因起义军弹尽粮绝不得已撤出河口,安健等六百余人退入越南。

安健虽身在他乡,但对于贵州的反清斗争和民主革命却时刻放在心上。1907年,贵州民主革命组织“自治学社”成立,对他发出邀请,接帖后他十分高兴,立刻回信表示“应邀加入”,并成为同盟会和贵州自治学社之间的联系人。

因为安健家是西南地区颇有影响的少数民族土司,在当地拥有一定势力,所以多次被同盟会派回滇、黔、桂诸省从事组织发动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08年,安健回到家乡贵州郎岱,建立自治学社郎岱分社,规定:“本社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并对新军进行策反活动。

安健不仅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地为革命拼搏,而且还以笔作刀,宣传革命,当时日本、上海、广州等地的进步报刊,时有他的文章,上海的报刊称:“土人安健,文章震惊海内。”清政府对其十分恼火,因此通缉捉拿安健,并派人焚烧了他在岩脚南龙桥的老家,威胁他的亲属,同时对他以金钱、官爵加以利诱,但这一切均未能动摇他“推翻帝制、建立各民族平等共和国”的信念。

由于安健和其他贵州革命者的努力,贵州革命势力发展很快,自治学社在“庚辛之交,党员骤增至十万人”。由于安健及贵州革命者的努力,贵州于1911年11月4日光复,推翻了清廷在贵州的统治。

安健孙中山任命的中华革命军贵州司令长官

贵州光复后,孙中山派安健回国赴贵州指导工作。行抵上海,安健与贵州自治学社负责人钟昌祚和刘荣勋会合后,绕道云南赴贵州。

其时,由于四川、湖北方面清军的进逼,贵州应邀出兵援川、援鄂,自治学社引为实力的陆军大部分被带走,造成革命党人力量的空虚。由于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幼稚,使耆老会、宪政会力量得到保全并有扩展,其头面人物还高踞于贵州革命政权的要害位置。他们乘贵州革命力量空虚之机,宪政会突然发动政变,杀死掌管贵州军政大权的五路巡防总统、自治学社社员黄泽霖等人,枢密院长张百麟等被迫潜逃他乡。

回到贵州后,安健等人才知黄泽霖已死,革命党人已被打散,贵州已处于滇军的白色恐怖之下。但革命党人并未被吓倒,安健等人回到老家郎岱后,安健、钟昌祚和刘荣勋组织社会党,准备与以刘显世、戴戡为首的贵州旧势力和唐继尧滇军作斗争。后由于滇军在贵阳大杀自治党人,安健悲愤返回郎岱,转昆明去上海。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斗争,到上海后,还通过贵州通讯处刊印了安健告同胞书,揭露滇军与宪政派祸黔的罪行。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派安健到广东去开导说服龙济光,使其参加反袁行列。安健到广东后,龙济光对其款待备至,并以委任安健为道尹来进行引诱,安健不为所动。安健在劝说龙济光反正无效的情况下,转而做瓦解龙军的工作。安健利用关系与各方面联系,对龙济光警卫营的龙鸣阶、孔陶安进行劝服工作,争取到二人投靠孙中山。

由于安健家是彝族土司,孙中山还多次委派他到包括贵州威宁、水城在内的广大彝族地区开展工作,发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起来斗争。

1914年9月1日,适应讨袁工作的组织需要,孙中山发表宣言,通告海内外,宣布中华革命党成立,所有国内外国民党组织未解散者“一律改组成中华革命党”。安健此时已移住日本东京,积极参与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的工作。

中华革命党于1915年在东京召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大会,与会者千余人,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痛斥袁世凯罪行,表示决心“爰率义旅。誓殄元凶,再奠新邦,期与吾国民更始”。会后大家推举安健为贵州中华革命党军事行动负责人。孙中山同意这种推举。任命安健为中华革命军贵州司令长官,并给款五千元作为活动经费。

安健任职后,即和方策前往澳门进行布置,计划先从广东方面着手。到广东后,安健与朱执信等积极领导西南地区的反袁革命活动,并通过陈其美取得孙中山的指示。为了实现由粤复黔的目的,安健等在龙济光军队中做了大量工作。同时滇、川、黔三省革命党人为了更好地协调行动,安健等全集三省负责人订立中华革命党滇、川、黔三省之协约,达成九条协议,协约强调:“协约三省,一切行动,应服从本党总理之命令。”

1917年3月25日,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军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大元帅。安健于9月29日被任命为军政府的中将参议,成为孙中山处理西南,尤其是贵州方面问题的得力助手。

广东军政府为了扩大革命影响,组织西南少数民族参加护法斗争,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孙中山在是年11月24日任命安健为川边宣慰使。安健不避艰险,毅然前往,驻节于康定。在其任职期间,他不顾道路难行,气候恶劣,以及路途盗贼出没被劫的危险,跋涉千里,深入到金沙江畔,大小凉山的藏、彝少数民族聚居区,到他们的村寨中去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道理,发动他们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23年7月返回广州,任大本营咨议。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孙中山接受苏联顾问和中共的建议,创办黄埔军校,为建立一支革命军队,为北伐作准备。对孙中山的这一些重大方针和实施措施,安健无不竭诚拥护和积极参与工作,当时廖仲恺先生担任广东革命政府的财政部长,安健协助其工作,积极参与革命经费的筹措和经营,同时还参加了组织革命武装力量的具体工作。

1925年年底,为了加强北伐的准备工作,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陈延年、周恩来对国民军中的滇、黔、桂部队官兵的团结教育工作很重视,指定周逸群、李侠公等同志出面组织了“西南革命同志会”的群众组织,在广州大佛寺召开了成立大会。国民党左、右派此时已泾渭分明,安健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坚定地站在左派一边,他参加了这次大会。国民党右派力图破坏这次大会,戴季陶指使邓文仪、贺衷寒等采用下警告、混进会场开枪起哄等卑劣手段破坏会场,安健目睹这些丑行,十分愤慨。

为在黔军中组织北伐力量,安健四处奔走。由于他的耐心劝说开导,黔军彭汉章部接受广州革命政府的领导,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为加强对新编部队的领导,广州革命政府任命安健担任第九军的党代表。第九军下辖贺龙、杨其昌两个师,贺龙、杨其昌此时都是倾向革命的军人,周逸群又是贺龙的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所以第九军战斗力较强。安健坚持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同周逸群等共产.党员合作很好,所以尽管第九军在北伐军基本队伍中建制较晚,出师北伐后,很快打到长江沿岸,阻住了四川北洋军及杨森部队对北伐军的侧击,保障了北伐军的侧翼安全。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此时因彭汉章被害,第九军被唐生智瓦解。安健滞留于武汉时,同国民党右派的背叛行为进行斗争。安健于1927年底年悄然离开武汉,经广州、香港、河内到达昆明。他到达云南的目的,因为云南省主席龙云亦是彝族,想借云南的力量,先夺贵州,然后联合两广势力,与蒋介石抗衡。但后来由于军阀各怀异心,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安健到达昆明后,受聘担任云南省政府驻粤代表。广东省政府在中山大学“清党”,抓了许多进步学生,安健以云南省驻粤代表的身份与其他人一起保释了部分学生出狱。1928年10月11日,安健回到昆明,奔走于云、贵之间,参与倒周(西成)的活动。在这期间,蒋介石一再电请安健去南京“共商国是”,同时邀请安健出任交通部或外交部次长,但均为安健拒绝,蒋介石对此恼羞成怒,转而用快邮代电对安健进行通缉。

安健一面与蒋介石等右派作斗争,同时还积极撰写文章,研究少数民族问题,先后写了贵州民族概略、贵州土司状况等发表于报刊。

后因病重,安健于1929年10月12日死于昆明法国医院,享年51岁。他去世后,龙云隆重为其办理了丧事,并资助其家人将灵柩运回贵州郎岱老家安葬。

由于云南国民党省党部和原同盟会者多者会员力争,国民党南京政府追赠安健为陆军上将,予以一等抚恤,并将上宫乡更名为舜卿乡。

人民永远怀念安健先生的功绩。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安健先生墓列为“革命遗地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并且进行修复。1986年,贵州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举行了安健墓修复竣工典礼,省政府及中央民革代表参加了典礼。

许雪湫

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

许雪湫(一作雪秋),原名有若,1875年生,广东潮州海阳县(今潮安)人。其父为新加坡华侨富商。许雪湫年轻时,随父住在新加坡。其父死后,获得大量遗产,曾出钱向清朝政府捐过一个候补道的官衔。他懂武术,精技击,丈把高的墙可以一跃而上,又任侠好客,挥金如土,和江湖会党广有联系,因此被称为“小孟尝”。19021903年期间,结识了到南洋鼓吹革命的福州人黄乃裳,非常倾倒,立志“逐满兴华”。1904年秋,邀黄乃裳、陈宏生等归国。10月27日,与黄、陈及吴金铭、李杏坡等在宏安乡故宅集会,立坛歃血,相约召集同志,筹饷举事。经过几个月的经营,结识潮州府属各县三合会头目余丑、余通、陈涌波等数十人。1905年2月15日晚议定,以许雪湫为革命军司令,陈宏生为闽粤度支部长,吴金铭为参谋长,同时议定了联络学界、会党和各省同志的人选,并议派陈宏生赴福州,联络黄乃裳,发动闽省响应。当时,潮汕铁路正在建筑中,许雪湫以承办铁路工程为名,派余丑、余通、陈涌波为工头,召集会党七百名为工人;又由吴金铭以绅土名义呈请清朝政府地方当局,在海阳上七都祠召募团练四百名,均以会党充任,约定4月19日同时举事。但因李杏坡用人不慎,走漏消息,李被捕牺牲。不久,又有人告发许雪湫为革命党首领,清吏派员密查。在这一危急情况下,许雪湫身怀手枪,单身到潮州衙门,侃侃自辩。清吏和许是旧识,又因他是地方大绅,没有深究。

初次举事失败后,许雪湫重赴南洋,准备筹款再举。1906年,孙中山自日本至新加坡。通过张永福介绍,许和孙中山相识,加入同盟会,被委任为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主持岭东一带军务。不久,许即回到国内,散发以鹰球为图案的票布,招揽会党。同年冬,偕余丑、余通、陈涌波等到香港,向冯自由表示,筹划已渐次成熟,要求致电东京,请孙中山派人回国相助。孙中山接电,派出了乔义生、方汉成、方瑞麟、李思唐、方次石及日人萱野长知、池亨吉等到港,就近协助。其后,许雪湫即在宏安乡自宅召集会议,定期1907年2月19日(正月初七日)分头大举。一路由薛金福偕乔义生、李思唐等往饶平县浮山墟布置,进攻潮州;一路由方汉成、方次石等往黄冈发动,拟攻汕头;许雪湫则偕方瑞麟、谢良牧等三百人埋伏于潮州城边;另有六十人预伏城内,以为内应。届期,饶平一路因将“四时齐兵”误听为“十时”,未能集合;许在潮州东门外一直等到天亮,不见队伍开到,只得命令各部分散待命。数日后,薛金福等被捕杀。许雪湫即委托陈宏生处理善后,自己赶赴香港,向冯自由等报告起事中变情形,冯自由电告孙中山后,孙中山复电称,此后起义须与惠州及钦州、廉州义师同时并举,以便牵制清军,万勿孟浪从事,致伤元气。于是,许即留在香港等候消息。

5月初旬,余丑、陈涌波到港,报告有会党二人为清吏捕去,当地同志极为愤激,要求立即举事营救。许雪湫跃跃欲动,冯自由、胡汉民均劝其静候孙中山命令,并命余、陈二人返黄冈制止。5月22日,余丑、陈涌波等在黄冈提前发动起义,占领全镇。24日,许在香港得到确讯,即于次日率同志十余人赶赴汕头,与乔义生、萱野长知等研究,计划发动丰顺、揭阳、惠阳等县会党响应。27日,黄冈起义军失败。许等于极端懊丧之余,计议炸毁清水师提督李准的运兵轮船,因戒备严密,未能下手。返回香港后,许一面设立机关,召集同志,一面派人潜返内地,准备再次起义。

许雪湫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

为了了解黄冈起义的有关情况,孙中山电召许雪湫到河内报告。在见到孙中山的时候,许表示,土炮不敌洋枪,因此失败。如能从外国购买新式军械,运至惠州汕尾洋面,他可以预雇大船数十艘在彼接应,随即可在海陆丰沿岸大举发难。孙中山赞同许雪湫的主张,即派萱野长知回日本购械。10月8日,同盟会香港机关部得到萱野的电报:船械五日可到。许遂于9日赶赴汕尾。但在登轮时,发现有清碣石镇总兵吴祥达的侦探在船,许登岸折回,因此,延误了一日。10月13日,萱野的运械船幸运丸驶抵汕尾洋面,未见接应船只。等待多时,许才乘一小船前来探问。萱野责备许筹备不善,许答应数小时后大船必来,匆匆离去。由于准备起义,汕尾附近聚集了大量会党,早已风声四播,又由于日轮停泊时,沿岸观者无数,这样,就使得清兵加强了戒备。吴祥达派所属兵轮驶近日轮侦查。幸运丸原是三井洋行包租的运煤船,船主遂不听萱野将船暂移别处的建议,径自将船开往香港。不久,粤督又照会香港政府,要求扣留该轮。日本领事得讯后,命该轮启碇返日。

此次事败,许雪湫受到各方责备。胡汉民曾将当时布置计划详情写了一份万余言的报告书,指责许“妄言无实,不负责任”。从此,胡汉民对许的印象就一直很坏。雪湫初住香港,后来流亡南洋。因家产被清政府抄没,靠卖药为生。当时,孙中山的武装起义重点已转向广东西部的钦廉地区和广西、云南等地,无力协助许雪湫再举。黄冈起义失败后,有二三百人随许逃亡,同盟会在安排这些人的生活出路上也发生困难。这一切,使得许逐渐对孙中山和同盟会产生失望情绪。1908年秋,陶成章到南洋,因在筹款中得不到孙中山的充分支持,加上前此已经存在的思想、策略等方面的分歧,便在南洋另立光复会,与以胡汉民为代表的同盟会南洋支部分庭抗礼。许同情陶成章,参加了光复会,并带进了一批潮州、嘉应人,光复会的势力因之一振。

1911年武昌起义后,许雪湫偕陈宏生、陈涌波等回到潮州,招兵数百人,组织南路进行军,收复饶平、海阳、惠来诸县。当时,广东各地类似的民军很多,他们大都各树一帜,派捐派饷,不相统属。仅潮汕地区就有十三个司令,许雪湫是其中之一。1912年年初,驻守惠州的岭东镇守府司令林激真觊觎富饶的汕头地区,以“就饷”为名,企图率兵入汕,受到汕头商会会长赖礼园等人的反对。3月,林军攻占汕头,纵兵抢掠。许雪湫支持林激真,曾带兵抄抢赖礼园家,勒索兵饷。事后,赖向广东省方提出控告。同时,士绅巨贾等亦以地方秩序日益混乱为名,向各方奔走呼吁。4月,广东都督陈炯明派清降将吴祥达率兵进驻汕头。5月初,新任广东都督胡汉民下令遣散广东各地民军。同月,吴祥达于深夜包围许雪湫设在汕头道署的司令部,将许部缴械,并逮捕许雪湫。12日,奉广东警卫军总司令陈炯明令,将许雪湫枪杀。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