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礼记中的智慧名言故事 > 第八章 治国之道2
第八章 治国之道2
作者:刘加临   |  字数:11714  |  更新时间:2015-03-19 11:13:41  |  分类:

儿童教育

美国总统林肯

林肯总统为了充分了解民意,常常喜欢一个人独自走出办公室,到民众中去。平时他在白宫时办公室的门总是开着,任何人想进来和他谈话他都非常欢迎,不管多忙他都要接见来访者。有时候为了接近民众,他甚至要躲避他的卫兵,他不愿意成为白宫办公室的囚徒,他需要保持最高行政官不同寻常的灵活性。

林肯在白宫外面度过的时间要比在白宫多。他常常不顾总统礼节,在内阁部长正在主持会议时闯进去。他不愿意坐在白宫,当他无法从白宫脱身时,便打开白宫办公室的门,让政府官员、商人、普通市民沿着行政官邸的围墙排着队去见他。林肯很少拒绝人,甚至对有的民众还鼓励他们来访。1863年,林肯写信给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公民说:“对来见我的人们我一般不拒绝见他们;如果你来的话,我也许会见你的。”

林肯把这种接见方式叫作“民意浴”,他用这种方式来了解民意。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搜集到一些有新意、有鼓舞性的民意。

林肯总统的“民意浴”,缩短了他与下属和人民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激发了人民参与国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无疑是一种勤政爱民的表现,是利国又利民的创举。

作为领导者来说,只有赢得了部下的爱戴,才会拥有超强的凝聚力,才能够使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指挥,使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也是如此,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UPS国际总裁大卫·艾博尼认为,全球化领导人的素质最重要的表现不是他了解多少这方面的知识,而是他要倾听员工的意见,能够知道真正的问题所在,因为工作还是要靠员工去做的。

几年前,工业制造商伊顿公司使用21种语言对其分布在全球的5500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调查的领域包括商业道德、价值观、员工敬业度、员工关系、管理层工作效率及战略愿景等。针对此次调查的结果,公司开发了一套全球的认可和奖励计划。这套计划利用网络技术,为主管提供奖励体系培训,并允许全体员工参与到奖励流程中。主管能够根据一般的标准,在其职权范围内,及时对出色完成工作的员工进行切实的奖励,极大地满足了员工的需要,沟通了企业和员工的感情。

在一项对各行各业和员工关系融洽的数百名经理人的调查中发现,这些成功的经理人采取的措施有:明确表达相互之间的期望;给员工的意见予以反馈;沟通时避免泛泛而谈和老调重谈;分享个人经验,共享知识;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让员工知道,并鼓励他们大胆讨论;了解并重视员工所做的工作;指导员工,帮助员工增长知识、提高技能。这些经理人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处理工作关系上,但他们也强调要花时间去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和个人兴趣。他们认为,在工作之外与员工在私人场合进行沟通,会增加员工对他们的信任度,所有这些行为都充分表达了经理人对员工的尊重。

汽车大王艾科卡在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濒于破产时,被聘为该公司的总裁兼董事长。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艾科卡为了显示自己与部属同甘共苦的决心,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在克莱斯勒彻底翻身之前,他主动放弃了每年36万美元的年薪,只领取1美元,也就相当于尽义务。

随后不久,他又开始削减高级职员10%的薪金,取消本公司人员购买股票的优惠;最后他又和工会谈判,将工人每小时工资减少2美元,等于每个工人在19个月内少拿1万美元的工资。

这些举措虽然有损于工人们的经济利益,但由于艾科卡对自己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甚至他的牺牲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工会和工人们不仅没有闹事,反而更加喜欢他、拥护他,觉得艾科卡和他们是一条心。他们工作起来也更加卖劲儿了。

此外,艾科卡还每天到各个工厂,去和工人们直接谈话,请公司负责人参加公司董事会,以促进劳资双方的通力合作。

艾科卡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面临世界性石油危机、汽车工业濒临破产、美国整个经济衰退的困境下,艾科卡却带领整个团队,经过3年的努力就使公司扭亏为盈。

艾科卡正是以同甘共苦的精神赢得了全公司员工对他的衷心爱戴和衷心耿耿。整个公司的员工上下一心,共渡难关,不仅帮助艾科卡走出了困境,渡过了难关,而且使艾科卡在汽车行业里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叱咤风云、劲舞弄潮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复存在。只有能够树立勤政爱民思想的人,能与下属同甘共苦的人才能够统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成功地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并在同行业中独领风骚、独占鳌头。

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

侍奉君主的人,要学会先估量自己的建议和言论,然后再入朝奏请,不能先奏请了然后才估量自己的建议。凡是要乞求别人,向别人借东西或者帮助别人做事的人,都应该这样。这样的话,君主就没有什么怨恨,而底下人也就会远离罪责了。

早在古代,唐太宗李世民就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在位时,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明臣为国家的发展鞠躬尽瘁,提出了诸多意见,唐太宗也从谏如流,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作为一位千古明君,唐太宗的做法值得所有领导者学习。

魏征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邹忌

晚上他躺着想这件事:“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120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

齐威王听了之后,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会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泄露出去,使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大家对此很伤脑筋,却又不好直言告诉韩昭侯。

有一个叫堂谿公的聪明人,自告奋勇到韩昭侯那里去,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谿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

于是,堂谿公因势利导,接着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非常卑贱,但因为它不漏,却可以用来装酒;而一个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人们会将可口的饮料倒进里面了。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至尊、举止至重的国君,如果经常泄露臣下商讨的国家机密的话,那么他就好像一件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也不愿意给他出谋献策了。”

这一番话说得韩昭侯恍然大悟,他连连点头说道:“你的话真对,你的话真对。”

从此以后,凡是要采取重要措施,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侯都小心对待,慎之又慎,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说梦话时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那就会误了国家大事啊!

现在很多著名的企业对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都十分重视,如柯达公司在1889年就创建了“柯达建议制度”。100多年来,共收到员工的建议200多万个,被公司采纳的好建议超过60万个。第一年的好建议就为公司创造了利润150万美元,后来达到1500万美元。

可以说,好的意见是企业隐性的生产力,但员工在提出建议之前,也不妨转换一下角度,从领导者的视角检查自己所提意见的可行性,“三思而后行”,以便节约资源,使确实好的意见早日被采纳。

这是古代的臣子之道,同时也启发我们,下级要积极向上级提出合理的意见,上级也要尊重下级的建议。对企业来说,企业内部合理化的建议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为团队创造财富。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

孔子说:“如果有了好的功绩,就应该称赞别人的作用;如果犯了大的过错,就应该主动寻找自己的责任,这样人民就没什么争执和冲突了。有了好的功绩就称赞别人的作用,有了过错就寻找自己的责任,那么怨恨也就没有了。诗经·卫风·氓说:‘你占卜你筮卦,那行为上就没有错误可言了。’”

孟子曾说:“我爱别人,可别人却不亲近我,那就应该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仁爱;我管理别人,却没有管理好,那就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具有智慧;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别人却不以相应的礼貌回应我,那就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恭敬。”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再聪明的人,也可能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何况是我们普通人。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结果若是不如所愿,就要及时反省自己,问问自己在某方面是否还有欠缺,在哪方面是否做得不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以后对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把事情做好。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一代明相诸葛亮深得其中的道理。

诸葛亮

蜀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带兵讨伐中原,在祁山安营扎寨。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率二十万大军一同前去抗拒蜀军。诸葛亮在祁山得知司马懿已经同张郃引兵出关,大吃一惊,料定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切断蜀军的咽喉之路,连忙召集诸将来布阵。参军马谡自愿请战去守街亭。

诸葛亮沉吟道:“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倘若有失,我们将会全军覆没。你虽深通谋略,但那里既无城郭,又无险阻,很难守啊!”马谡满不在乎地说:“我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哪能连个街亭也守不住!”又说,“我愿立下军令状,如有差失,以全家性命担保!”

马谡

诸葛亮见马谡胸有成竹,于是让马谡写下军令状,拨给马谡二万五千精兵,又派上将王平做马谡的副手,并嘱咐王平道:“我知你平生谨慎,才将如此重任委托给你。下寨时一定要立于要道之处,以免魏军偷越。”马谡和王平引兵走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叫来高翔、魏延、赵云等各率兵马屯扎于街亭后面,以备应急之需。

马谡和王平来到街亭,看过地形后,王平建议在五路总口下寨,马谡却执意要在路口旁的一座小山上安寨。王平无奈,只好率五千人马在山西立一小寨,与马谡的大寨形成掎角之势,以便增援。

司马懿兵抵街亭,见马谡下寨在山上,不由仰天大笑道:“孔明用这样一个庸才,真是老天助我啊!”他一面派大将张郃率兵挡住王平,一面派人断绝了山上的饮水,随后将小山团团围住。蜀军在山上望见魏军漫山遍野、队伍威严,人人心中惶恐不安。马谡下令向山下发起攻击,蜀军将士竟无人敢下山。不久,山上饮水点滴皆无,蜀军将士更加惶恐不安;司马懿下令放火烧山,蜀军一片混乱。马谡眼见守不住小山,拼死冲下山,杀开一条血路,向山西奔逃,幸得王平、高翔以及前来增援的大将魏延的救助,方才得以逃脱。

街亭一失,魏军长驱直入,连诸葛亮也来不及后撤,被困西城县城之中,被迫演出了一场“空城计”。

诸葛亮脸色铁青地说:“我再三叮嘱你,街亭是蜀军得失胜败的关键所在,你以全家人的性命领受了这个重任。现在,你不听王平的劝说,招致了全军的败退。丢城失地,损兵折将,全都是因为你的罪过。如果不按军法办事,今后怎么能服众呢?”说罢,命令刀斧手,“推出去斩首!”就这样,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严肃了军法。

待刀斧手把马谡的头端上来查验时,诸葛亮不禁失声痛哭起来。众人劝解,诸葛亮哭着说:“我不是为马谡而哭。我是想先帝在白帝城临终之前,曾经嘱咐我说:‘马谡言过其实,千万不要委以重任。’我深深地悔恨自己不善于看人、用人,今天想起了先帝的话,怎么能不伤心呢?”帐下的将士们听了这番话,看着丞相追悔痛哭的样子,无不伤心落泪。

诸葛亮把马谡安葬之后,又认真抚恤他的妻子儿女,然后亲自向后主上书承认了这次因用人不当而造成北伐失利的过错,并且诚恳地请求把自己连降三级。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中,很难得到方方面面都强的全才,而越是在某方面能力突出的人,就越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明显的缺陷,所以我们用人要用他的长处,不要把他的短处看得太重;要用他所擅长的方面,不要把他不擅长的方面看得太重。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用人要做到德看主流、才重一技,而不是死盯着他的短处和不擅长的方面不放。在这一点上,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就做得令人非常佩服。胡雪岩在用人的时候,从不为世俗偏见所左右,他独具慧眼,总是去发现别人的长处,这一点使他获得了不少难得的人才。

陈世龙外号“小和尚”,原是一个整日混迹于湖州赌场街头,吃喝玩赌无所不精的“混混”。这样的人,在别人眼里自然是不值一提的。在别人看来,胡雪岩把他带在身边,实在是自讨麻烦。然而胡雪岩却对“小和尚”颇为欣赏,认为他虽不是做档手的材料,却是一个跑外场的好手,因而决意要栽培、再造这个“小和尚”,因为胡雪岩看到了陈世龙的长处。

这小伙子很灵活。胡雪岩与“小和尚”认识,其实很偶然,他在湖州认识的恒利丝行档手让“小和尚”带他去找郁四,他才与小伙子有了一面之缘,但就这一面之缘,胡雪岩发现他与人交结不露怯,对胡雪岩提出的问题,既对答如流,又合适得体。胡雪岩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后生可以造就”。

这小伙子不吃里扒外。这是胡雪岩在郁四那里了解到的。郁四虽然认为“小和尚”太精,而且吃喝玩赌样样都来,但对他不吃里扒外倒是给了相当公正的评价。而说“小和尚”太精,又恰好证明了胡雪岩认为这小伙子很机灵的第一印象不错。

最难得的是这小伙子还很有血性,说话可以算数。这是胡雪岩自己试出来的。胡雪岩在正式决定将“小和尚”收到自己身边之前,和他谈了一次话,临分手时给了他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让他拿去随便用。此前,“小和尚”已经答应胡雪岩要戒赌,胡雪岩知道好赌的人身上有钱手就会痒痒,他要试试这小子是不是心口如一。“小和尚”虽然忍不住当晚还是到赌场转了一转,但终归还是拒绝了别人的诱惑没有下场,这一点很让胡雪岩看重。因为胡雪岩本来就有一个说法,看一个人怎么样,就是看他说话算不算数。

在胡雪岩看来,一个小伙子吃喝玩赌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有本事、有志气,缺点毛病再多,有志气的人都可以改掉。只要做人有原则,什么其他的短处都不重要。正是因为这样,胡雪岩才把陈世龙变成了一个可造之材,成了自己跑江湖、泡官场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

胡雪岩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用人上,领导者当然都愿意用全面人才。然而,生活中很难得到面面都强的全能人才。有魄力的人,可能粗枝大叶;心细的人,可能手脚放不开;老实肯干的人,脑袋瓜子却可能不灵活,算盘珠子似的拨一下动一下;而脑袋瓜子灵活的,又可能偷巧卖乖,办起事来让人不放心,甚至于有一些人有特殊的本领,但在其他方面却完全一无是处。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时候,到底是用“有瑕玉”还是用“无瑕石”,就看领导者的眼光了。

国际著名管理专家杜拉克说过:“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可以”,其实必然是一无高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越明显。有高山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的格兰特将军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当林肯决定委以重任时,遭到了大家的强烈反对。林肯则力排众议,果断启用,任命这个有瑕疵的人为北军统帅,最终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你想有大的发展,就要在物色人才时,能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要因为一个人某方面的缺点而对其全盘否定。这样,你才可能收罗到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及时地反省改正,才不会让相同的错误再犯第二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并不一定都是因为犯了过错,做事力度不足,火候不够也往往是造成不满意结果的主要原因,所以人要善于反省,只有反省自己,才能找出病因,只有找出了病因,才能按方抓药,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不懂得反省自己的人,是永远都不会进步的。

勇于承担过失,不邀功,不倨傲。要时刻把荣誉放在自己的背后,光环要分享给自己身边的人;敢于承担过失,让自己有勇气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法,公布在模板和竹简之上。只要他人活着,那么他所颁布的政法策略就是能实行的,而如果他人已经不在了,那他的政令也会停止不被实施,人的性情和能力可以促使人推行政法,大地的性情和能力可以促使它生殖草木。这国家政治也像蒲苇一样,蒲苇得了地方就能够生长,国政有了人才就能治理得好。所以说,治理国家也像这样,治理国家靠的是人才。而国君要想得到贤能的人才,必须自己以身作则,树立典范,而要修养自身,必须以道德为准则;要修养自己的德行,必须以仁义为根本。”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物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

刘邦塑像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大家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划罪!”

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了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才能使人才都聚集到自己身边来。

在我国古代,那些使国家强盛的统治者莫不是以身作则,来保障法令的贯彻实行。三国时期的曹操,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但他却能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使自己拥有了最强大最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为以后的魏国平定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奸雄曹操

曹操带兵纪律十分严明,并且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为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绝不姑息宽容,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时、行军路过庄稼地时,总是小心翼翼,唯恐践踏庄稼。有时,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兵出征打仗。路过庄稼地时,路旁的草丛里“扑棱棱”地突然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前飞过。曹操的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突然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附近的麦子地里。尽管曹操使劲勒住马的缰绳,地里的麦子还是被踩坏了一大片。

曹操于是把执法官叫过来,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庄稼,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治我的罪吧。”执法官很为难,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可能呢?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况且这糟塌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够让将士们去执行呢?”曹操说。

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了惊吓才冲进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况且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照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啊。”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下,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的。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代替我的脑袋吧。”说完他拔出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珍惜它、爱护它,也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曹操割发代首也算是严于律己,严格执行了法令。

吴子·治兵中记载,魏武侯问吴起:“军队不在乎数量多吗?”吴起回答说:“如果法令不明,赏罚不信,敲钲不能收兵,击鼓不能前进,这样的军队,虽有百万之众,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说的是赏罚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现代著名的企业中,领导者也莫不是以身作则的典范。例如惠普的员工每天都要带胸牌上班,如果老总某天上班忘记了带胸牌,他也要像普通员工一样戴一个临时的胸牌。

日本东芝电器公司董事长土光敏夫有一句名言:“上级全力以赴地工作就是对下级的教育。职工三倍努力,领导就要十倍努力。”土光敏夫和一般职员一样,亲自上门推销。

有一次,客户刚好出去了。于是,土光敏夫等候了很长时间,但他毫无不悦之色,认为自己应该等候。土光敏夫认为,以董事长之尊从事推销是理所当然的事。

日本著名的企业管理者认为,要提高企业的效益,领导者首先要起好的带头作用。当日本经济时报面临危机的时候,新上任的老板正坊地隆美看到地上扔着几截铅笔头,于是他把财务部长叫来,当着他的面亲自把铅笔头捡了起来。正坊地隆美的这种举动使整个企业形成了勤俭节约的新风。

松下幸之助也认为,要提高商业效益,首先老板要起好的带头作用,让部下从刚一开始参加工作就培养敬业的好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要有自己的准则。只有先管好自己,才能让别人信服。领导的表率作用永远是激励员工的最有效的方法。只有成为下属的榜样,才能变“照我说的那样去做”为“照我做的那样去做”。

身不正,言不信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

孔子说:“臣下侍奉君上,如果自己身不能正,言而无信,那么情义就不专一,行为就不像样了。”

大学中有这样的话:“国君一家仁爱,一国人受到感化,也就会仁爱;国君一家礼让,一国人受到感化,也就会礼让;国君一家贪暴,一国人受到影响,纷纷作乱……国君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依从的。”所以,治理天下的人,要让老百姓诚信,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诚信。如果失信于民,就根本不可能有人为自己做事了。

有一次,诸葛亮与司马懿交锋,双方僵持数天,司马懿死守阵地,不肯向蜀军发动进攻。诸葛亮为安全起见,派大将姜维、马岱把守险要关口,以防魏军突袭。

司马懿

这天,长史杨仪到帐中禀报诸葛亮说:“丞相上次规定士兵一百天一换班,今已到期,不知是否……”诸葛亮说:“当然,依规定行事,交班。”众士兵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军营。忽然,探子报魏军已杀到城下,蜀兵一时慌乱起来。杨仪说:“魏军来势凶猛,丞相是否把要换班的四万军兵留下,以退敌急用。”诸葛亮摆手说:“不可。我们行军打仗,以信为本,让那些换班的士兵离开营房吧。”众士兵闻言感动不已,纷纷大喊:“丞相如此爱护我们,我们无以报答丞相,绝不离开丞相一步。”蜀兵人人振奋,群情激昂,奋勇杀敌,魏军一路溃散,败下阵来。

诸葛亮向来恪守原则,士兵换班的日期一到,就毫不犹豫地交班,就是司马懿来攻城也不违反原则。以信为本,诚信待人,这就是诸葛亮能够战胜司马懿的原因。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帮助季、孟、叔三家平息了阳虎的叛乱,得到三家的尊敬和信任。鲁定公在孟孙无忌的举荐下,也想起用孔子,他要季恒子先去探明孔子的意思。季氏见到孔子后,首先对他这次平乱所立的功劳致以谢意。孔子谦虚地说:“乱国之臣,人人得而诛之。为君分忧,赴国之难,匹夫有责,何谈谢意!”

季氏询问孔子,当初为什么会拒绝阳虎的邀请从政,而这次为什么又会协助平定阳虎的叛乱。

孔子回答说:“政事,即是公正之事。从政者,应以定国兴邦为目的,争权夺利就是乱政的行为,只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阳虎的行为,是夺权篡位,只能使国家蒙难百姓遭灾,这是一种非常恶劣卑鄙的行为。阳虎也是一个毫无半点仁德的匹夫,我对他的品德和行径都非常反感生厌,我怎么可能会与他同流合污,为虎作伥呢。”

孔子

季氏接着又问道:“听说先生早有从政的愿望,那为什么先生一直没有从政呢?”孔子回答道:“如果有仁德的当政者肯用仲尼,仲尼会尽心竭力复兴文武德政,再现先圣先王的太平盛世光景,这是埋藏在仲尼心中的理想。”

季氏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不知道先王的德政在当世是否行得通?”

孔子回答道:“先王的德政在当世能不能行得通,关键在于当政者。风肃教化,务必做到上行下效。朝纲正,则民风正;吏治清,则天下清。治天下者务必做到严于律己,方可能服众。”

季恒子把同孔子的一番谈话禀报给了鲁定公。鲁定公于是召孔子进宫,正式任命他为中都宰。

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首先必须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个人要想有所发展,首先必须学会限制自己,而能够限制自己的人,才能够得到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只看见别人的过错,却看不见自己的过失;对别人要求近乎苛刻,对自己却很放纵。

古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父亲或兄长们有好的行为,那些做子孙兄弟的后辈们要想学习这些好的行为,可能学不像;而父亲或兄长们一旦有邪恶的行为,那些子弟们便一学就会。由此可知,做长辈或兄长的人教诲子弟后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做好表率,这样后辈才有可能学好。有道德的人,如果行为有过失或稍有不当,小人肯定会因为嫉妒而以此作为攻击的借口;有道德的人,即使没有过失,小人也会因嫉妒之心而不能容忍。由此可见,君子和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们,不可过急地指责他们。”

这段话点明了身居高位者需要随时自省、自查、自责的重要性。位居高位的人常常为众人所仰视、所瞩目,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议论和评判。

曾经有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说:“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是守信呢?”儿子焦急地问道。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份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

“那什么叫聪明呢?”儿子又问。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已经许下诺言,就要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能反悔。假如你已经做了某个承诺,尤其是关于人们的未来及前途方面的承诺,你就必须履行诺言而不能失信。因为你的话将被人们一字不差地牢记在心里,直至它被履行的那一天,所以你必须重视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说话算数的人。食言则是最不好的习惯,你必须改正自己的缺点,成功地推销你自己。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不失信于人呢?“不要签订这份合同!”那位商人说。这是精明的商人留给儿子的第二份遗产!虽说为人要言而有信,然而却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事事都答应。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对于别人总是很少许诺,这样才能减少诺言难于兑现的机会。

你无论许诺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必须慎重地掂量,无论对大人对小孩,对妻子对父母,对同事对朋友,对领导对下属,对名人对凡人,对老师对同学,都是这样。也无论大的许诺、小的许诺,眼前的许诺、将来的许诺,都是如此。无论你的许诺是在什么时候做出的,也都是这样。你的许诺价值千金!

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往往保持着良好的自省习惯。严于律己有利于凝聚人心,获得民众的好感和支持,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拥护你,同时也避免因为自己言语不慎授人以柄,遭到反对者的攻击。

“做事先做人,律人先律己,用人先育人”是管理者的信条。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管理者既是制度的制订者和推行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所以管理者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而守信。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