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史记中的智慧名言故事 > 第六章 智慧·谋略篇
第六章 智慧·谋略篇
作者:刘加临   |  字数:12285  |  更新时间:2015-03-18 14:37:29  |  分类:

儿童教育

做人需要智慧,处事讲究策略,有智慧的人看得深远,做事注意技巧能事半功倍。范蠡深谙“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能全身;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因为他懂得韬光养晦可以更好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告诉我们聪明人也须谨慎,否则也有失算的时候,而相对鲁钝的人只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也会有收获的;……阅读本篇中的名言故事,也许能为我们的人生点亮一盏智慧之灯。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越王勾践世家

鸟儿消灭尽了,良弓就没用了,就要将它收缴藏起来;兔子死了,猎狗的作用就没有了,烹杀了吃肉。勾践这个人颈项特别长而嘴像鹰嘴,此乃薄情寡恩之相,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

春秋时期,吴越之间争战不休。公元前497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着苦胆,每天吃饭之前都要先尝一口苦胆。经过十年的奋斗,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辅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范蠡,还有一个是文种。当时勾践在会稽山一战中大败,国力也不足以与吴国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商议怎样才能报仇雪耻。范蠡劝勾践主动向吴王示好,以便争取时间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提高军事力量。

这时候,夫差因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就派人到处物色美女,结果在浣溪边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鱼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献给了夫差。夫差一见西施,顿时被迷住了,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也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监视。随后,文种和范蠡又帮助勾践取得夫差的信任。他们还设计让夫差杀了忠臣伍子胥;送给吴国浸泡过、不能发芽的种子,害得吴国当年颗粒无收,到处闹饥荒,国内人心大乱。

越国能够灭掉吴国,范蠡和文种是最大的功臣。勾践在灭掉吴国后,因范、文二人功劳卓著,便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丞相。

范蠡雕像

范蠡意识到盛名高位,很难长久保持。而且他也看透了勾践的为人,只能和他共同患难,很难和他共同享乐,他写信向勾践辞行:“我听说,君王有忧愁,臣子就应该为他分忧,君主受到耻辱,臣子就应该去死。从前您在会稽蒙受耻辱,我之所以没有死,是为了帮助您报仇雪恨。现在您的仇恨已经报了。我该向您辞行了。”勾践说:“我准备和你平分越国。不听我的话,我就治你的罪。”范蠡拒绝勾践,悄悄地收拾好财物,带着他的随从,乘船从海上离开越国。范蠡乘船来到齐国,更改了自己的姓名,自称为“鸱夷子皮”。

范蠡从齐国给大夫文种发来一封信。信中说:鸟儿消灭尽了,良弓就没用了,就要将它收缴藏起来;兔子死了,猎狗的作用就没有了,烹杀了吃肉。勾践这个人颈项特别长而嘴像鹰嘴,此乃薄情寡恩之相,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

但是,文种不相信越王会加害自己,坚持不肯走,还回信说:“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正是该享受的时候,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果然在文种当丞相不久,有人中伤文种将要作乱,于是勾践就给他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先生教给寡人七种灭吴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用,就请先生带给先王吧。文种一看,就明白了,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无奈之下只好举剑自杀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触目惊心的八个字,让人感到砭入骨髓的寒凉与恐怖。然而,这就是历史的真实与残酷,曾经一次次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功高盖世,无可赏赐,只有“赐”死,一了百了,从而根除可能出现的后患。其实这样做是一个很大的悖论,有时非但不能根除后患,反而导致新患的出现。比如,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给皇孙朱允炆扫除后患,大杀功臣,后来燕王起兵靖难时,朝廷几乎无将可派,结果让朱棣比较轻易就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项羽本纪

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躲避小的责备,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还告辞干什么?

项羽在鸿门摆下酒宴邀请刘邦,宴席上,项王和项伯面朝东而坐,沛公面北而坐,张良面向西侧陪侍,范增则面南而坐。席间,范增几次给项王使眼色,并且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示意项羽下决心,找机会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就像没看见一样,一点反应都没有。范增见项羽不想动手,就找个理由走出营门,对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大王心慈手软,下不了手。你快进去!先给他们敬酒,然后找机会杀了刘邦。不然的话,我们将来就会成为人家的俘虏。”项庄走进去,挨个敬了酒,说:“军中里没有什么好玩的,我就舞个剑给诸位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宝剑,舞了起来,不知不觉,就舞到刘邦的面前来了。项伯看出项庄舞剑,意在刺杀沛公,也跟着站起身来,说:“一个人舞有什么意思,我也来配合一下吧!”于是也抽出宝剑,舞起来,暗中却用身体保护刘邦不给项庄下手的机会。

张良一看形势紧张,连忙起身离开酒席,来到营门外。樊哙连忙迎上前,问:“怎么样?”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项庄正在舞剑,看来是想要对沛公下手了。”樊哙急了,一手拎着宝剑,一手拿着盾牌,闯进军门。守门的卫士们刚想拦住他,樊哙用盾牌用力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樊哙拉开帐幕,气冲冲地闯了进去,眼睛睁得圆圆的,瞪着项羽,怒发冲冠。项羽十分吃惊,忙按着剑问:“什么人?”张良从后面跟进来,替他回答:“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项羽说:“好啊!真是壮士!快去拿杯酒来,再拿一个猪肘!”侍从送给樊哙一杯酒,一只猪肘。樊哙谢过之后,把酒一饮而尽,又把盾牌放在地上,把猪肘放在盾上,拔出宝剑边切边吃。项王又问:“还能再喝一杯吗?”樊哙一边吃,一边说:“我连死都不怕,何况一杯酒呢?秦王凶狠残暴,所以天下的百姓都背叛他。怀王和众将士有过约定:‘谁要是先打败秦军,攻入成阳,就封为关中王’,如今沛公首先进了成阳,封存了皇宫的财宝,还命人把守函谷关,防止发生意外,然后又退兵霸上,天天盼望您的到来。您不但不封赏他,还听从小人的话,想杀他,您这是在走秦王的后路啊!恕我直言,您这么做不妥!”项羽无言以对,只是说了声:“请坐吧!”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过了一会儿,刘邦起身要去厕所,顺便把樊哙和张良叫了出来。刘邦对樊哙说:“我出来了,没告辞,这合适吗?”樊哙说:“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躲避小的责备,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沛公离去,让张良留下致谢。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没有?”刘邦说:“我带来了一双白色的玉璧,送给项王,还有一对玉斗,送给亚父范增,你就替我转交给他们吧!”之后,沛公赶紧离去。

当时宴会上的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但又担心失了礼节,经过樊哙的劝说和张良的提醒后,刘邦也就顾不上什么“细谨”、“小让”。但今天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要想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对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等细微末节也应加以注意,小的过失要时常防范并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滑稽列传

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没有一个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长达三十六年。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送(赵国)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头朝天大声地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吗?”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狭小的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竹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五谷丰盛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置酒肴,召见淳于髡,赐他酒喝。问他说:“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能把这个道理说给我听听吗?”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假如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喝不到两斗就醉了。假如朋友间交游,好久不曾见面,忽然间相见了,高兴地讲述以往情事,倾吐衷肠,喝五六斗就醉了。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没有时间的限制,又做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最开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杂在一起,杯盘杂乱不堪,堂屋里的蜡烛已经熄灭,主人单留住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绫罗短袄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阵阵香味,这时我心里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淳于髡以此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威王说:“好。”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设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故事2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继位。楚庄王当了国王后,整天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大臣和下面的人只能在背后议论。

朝野上下的议论有一些传到了楚庄王的耳朵里。一天,他宣布了一条极为荒唐的命令,规定凡是背后议论他和当面来多嘴的人都要杀头。大巨们面面相觑,遇上这么个昏庸的主子,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天,大臣伍举来见楚庄王。这时,庄王手里正端着美酒,嘴里正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欣赏歌舞。看到伍举跪在面前,他眯着眼睛爱理不理地说:“你来有什么事啊?是要喝酒,还是要看歌舞?”

伍举心情沉重地说:“有人要我猜一个谜语,微臣愚钝,怎么也猜不着,特来请教君王。”听说是玩猜谜游戏,庄王一下子来了兴趣,忙问是什么谜语。

伍举说:“楚国京城,有只大鸟,五彩缤纷;整整三年,不飞不叫,满朝文武,莫名其妙。请您猜猜看,这究竟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这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看吧!”伍举也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高兴地退了出去。

几个月过去了。大夫苏从见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如故,既不“飞”,也不一“鸣”,照旧喝酒、打猎、欣赏歌舞,实在忍耐不住了,便去见庄王。

楚庄王雕像

苏从一进宫门,就大哭起来。楚庄王不解其意,便问苏从为什么这么伤心。苏从回答:“我为自己就要死丢伤心,也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

楚庄王很奇怪,问:“你怎么会死呢,楚国又怎么会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诫您,您不听,一定要杀死我。你整天欣赏歌舞,打猎游玩,不理朝政,楚国的灭亡不就在眼前了吗?”

楚庄王听了大怒,骂苏从明知要死,还来劝谏,真是傻透了。苏从十分沉痛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更傻。我死后会得到忠臣的美名,可是楚国一旦灭亡,您就成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更傻吗?我的话完了,您要杀就杀吧!”说罢,就昂首走向站在一旁的侍卫。

侍卫正准备将他拖下去,只听一声“慢”,楚庄王突然站起来,激动地说:“大夫的话全是忠言,我一定照你说的办。”随后,他便下令解散了乐队,遣散了舞女,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

这只三年不飞的大鸟终于起飞了。楚庄王先是整顿内政,起用有作为的人,把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同时还改革政治,扩充军队,加强训练。

不久,他出兵灭了庸国(今湖北省竹山县一带);然后又先后打败宋国、陆浑(今河南省嵩县北部)的戎族。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两国军队在邲城郊外大战。结果拥有600辆兵车的晋国大军,几乎全军覆灭。

时机已经成熟,这时的楚庄王决定称霸了。于是他在周朝的边界上阅兵示威,向周定王派来的大臣王孙满问起周朝京城宗庙里九鼎的重量。此即“问鼎”一词的由来。他以此威胁周定王。经过这一番耀武扬威,楚国的势力和威望又大大振作起来,众多小国纷纷示敬。

不久,三年不鸣的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成为春秋时代的又一个霸主。

相信所有人都惊羡佩服这样一种人:他们“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种人往往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品质:他们能够韬光养晦,引而不发,不急不躁;他们能够长期坐冷板凳,不怕受人轻视;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地努力着,从来不会懈怠……直到有一天积蓄的力量足够强大了,他们才会喷发,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令人瞩目。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高祖本纪

要说运筹策划,让千里之外的将士取得决战的胜利,我比不上张良。

高祖登基后,有一次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席间他和众人讨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他对大家说:“请各位说实话,谁也别隐瞒。在你们看来,我得到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了天下,原因又是什么呢?”

大臣中有人答道:“陛下,您平日待人虽说有点粗暴无礼,看起来好像没有项王宽厚仁爱。但您派人攻城略地,能把降服的地区封赏给他们,这就说明您能与天下人共享利益。而项王嫉贤妒能,取得战功,得到土地后,不但不封赏,还想方设法加以陷害这些人,所以将士才不肯为他效力,项王因此失掉了天下。”

刘邦听后,笑着说:“你们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听我说,要说运筹策划,让千里之外的将士取得决战的胜利,我比不上张良;要说镇守国家,安抚民众,主持政务,保证供应,我也不如萧何;要说领兵打仗,战取攻守,每战必胜,我更不如韩信。他们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凭借他们的力量,得到天下,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啊!而项羽呢?他只有一个范增,还被他抛弃了,所以他必然会失败,失去天下的信任。”群臣听了,都纷纷点头表示敬服。

对于那种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却能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我们总是充满惊叹与佩服之情。觉得他们很神奇,好像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其实这是由于他们通过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多种表象从而摸清战事的本质,把准了战事的脉搏与发展态势,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遥控将士获得战争的胜利。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淮阴侯列传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派韩信带领一部分人马向东进攻赵国。赵王听说后,与成安君陈余把军队聚在井陉山口,准备迎敌。赵王的参谋广武君李左车献计道:“井陉这地方,不能容两车并行,也容不下列队的骑兵。汉军的后勤部队一定跟在后面。如果让我带兵抄小路截断他们的辎重,不出十天,他们必然败走。”这本是很好的计策,但是赵王和陈余没有采纳。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耳新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杀死陈余,生擒赵王。

韩信雕像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李左车,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李左车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韩信问李左车:“我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怎么办才能成功呢?”李左车推辞说:“我听说‘打了败仗的将领,没资格谈论勇敢,亡了国的大夫没有资格谋划国家的生存(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而今我是兵败国亡的俘虏,有什么资格计议大事呢?”韩信说:“果真让陈余采纳了你的计谋,像我韩信也早被生擒了。因为没采纳您的计谋,所以我才能够侍奉您啊。我倾心听从你的计谋,希望您不要推辞。”

李左车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俗话说:‘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选择。’只恐怕我的计谋不足以采用,但我愿献愚诚,忠心效力。将军从关中出兵,渡过黄河向东,先灭魏,再灭赵,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你目前的优势。然而你现在的兵士已相当疲乏,如果急于攻燕,万一不能很快取胜,时间拖久了,齐国必定做好了充分准备,那时,你的弱点就不免要暴露出来。善于用兵的将军,总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利用对方的弱点,你不如先在这里休整军队,一面大造攻燕的声势,一面派一个极有口才的人,带着你的信去见燕王,故意显示汉军的强大,逼燕王投降,这样,齐王也就容易对付了。”

韩信说:“好。”听从了他的计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

这句话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正所谓“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只有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司马相如列传

大概明察之人能远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它的出现,智慧之人能在祸害还未形成之前就避开它。

司马相如口吃,但却善于写文章。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待着,不追慕官爵。他曾经跟随皇上到长杨宫去打猎。这时,天子正喜欢亲自击杀熊和猪,驰马追逐野兽,相如上疏加以劝谏,疏上写道:

臣子听说,万物中有的虽是同类而能力却不同,所以说到力大就称赞乌获,谈到轻捷善射就推崇庆忌,说到勇猛必称孟赍和夏育。我愚昧,私下以为人有这种情况,兽也应该有这种情况。现在陛下喜欢登上险阻的地方,射击猛兽,突然遇到轻捷超群的野兽,在你毫无戒备之时,它狂暴进犯,向着你的车驾和随从冲来,车驾来不及旋转车辕,人们也没机会施展技巧,纵然有乌获和逢蒙的技巧,才力发挥不出来,枯萎的树木和腐朽的树桩全都可以变成祸害。这就像胡人、越人出现在车轮下,羌人和夷人紧跟在车后,岂不是很危险吗!虽然是绝对安全而无一点害处,但这本不是天子应该接近的地方。

况且清除道路然后行走,选择道路中央驱马奔驰,有时还会出现马口中的衔铁断裂、车轴钩心脱落的事故,更何况在蓬蒿中跋涉,在荒丘废墟上奔驰,前面有猎获野兽的快乐,而内心里却没有应付突然事故的准备,大概出现祸患是很容易的了。至于看轻君王的高贵地位,不以此为安乐,却乐意出现在虽有万全准备而仍有一丝危险的地方,我私自以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

大概明察之人能远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它的出现,智慧之人能在祸害还未形成之前就避开它。祸患本来多半都隐藏在暗蔽之处,发生在人们疏忽之时。所以谚语说:“家中积累千金,不坐在堂屋檐底下(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却可以用来说明大事。我希望陛下留意明察。

皇上认为司马相如说得很好。回来路过宜春宫时,相如向皇上献赋,哀悼秦胡亥行事的过失。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谁都想成为这样的明者或智者。流行歌曲雾里看花中的一句歌词代表了我们的这种心声: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当然,这样的“慧眼”我们是不可能借到的,它需要我们自己来修炼。这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分析力。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张耳陈余列传

给它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做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特殊的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美女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美女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从困窘中摆脱出来,广泛交游,女家给张耳供给丰厚,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

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他,也很了解陈余不是一般平庸无为的人。陈余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往,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余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余就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正卫维持生活,两人相对而处。里中小吏曾因陈余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余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不动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余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和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身上吗?”陈余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他两人,他俩也利用里正卫的身份向里中的居民传达上边的命令。

陈胜在蕲州起义,打到陈地,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余求见陈胜。陈胜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余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

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说陈胜道:“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讨伐暴虐的秦国,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使断绝的子嗣得以延续,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督察、率领天下各路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立为楚王。”

陈胜就此征求陈余、张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说:“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榨干百姓的民力,掠尽百姓的财物。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残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它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陈胜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陈余和张耳劝诫陈胜不要在陈地称王的话,可谓深谋远虑,是智者之言,是非常正确的,可惜陈胜没有听从,急于称王,所谓树大招风,从而给自己树立了更多的敌人,最终落得为章邯所败,被车夫所杀的结局。这样看来,陈胜作为一个农民起义英雄,目光未免短浅,如果他能听取陈余和张耳的意见,也许历史就是另外一副面貌了。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苏秦列传

宁做鸡的嘴,不做牛的屁股。

苏秦为了让六国合纵抗秦,去游说韩宣王说:“韩国北部有坚固的巩邑、城皋,西部有宜阳、商阪的要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区域纵横九百多里,武装部队有几十万,天下的强弓硬弩都是从韩国制造出来的。像溪子弩,以及少府制造的时力、距来,射程都在六百步以外。韩国士兵脚踏连弩而射,能连续发射一百箭,中间不停止。远处的敌人,可以射穿他们胸前的铠甲,穿透胸膛,近处的敌人,可以射透他们的心脏。韩国士兵使用的剑,都是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锻冶的,这些锋利的武器都能在陆上截断牛马,水上能劈天鹅、大雁,临阵对敌能斩断坚固的铠甲、铁衣,从臂套、盾牌到系在盾牌上的丝带,没有不具备的。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披着坚固的铠甲,拉着强劲的硬弩,佩戴着锋利的宝剑,即使以一当百,也不在话下。凭着韩国兵力的强劲和大王的贤明,却向西侍奉秦国,拱手而臣服,使国家蒙受耻辱而被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啊。

苏秦挂印图

“如果大王去侍奉秦国,秦国必定会向您索取宜阳、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他,明年又要索取割地。给他吧,却没有土地可给,不给吧,那么就会丢掉以前割地求好的功效而遭受后患。况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国贪婪的索取是没有止境的,拿有限的土地,去换取无止境的索取,这就叫作拿钱购买怨恨,纠结灾祸。不用打仗,而土地就被割去了。我听说过一句俗话:‘宁做鸡的嘴,不做牛的屁股。’现在,如果向西拱手臣服,和做牛的肛门有什么不同呢?凭着大王的贤明,又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蒙受做牛后的丑名,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啊。”

这时韩王突然变了脸色,捋起袖子,愤怒地瞪大眼睛,手按宝剑,仰望天空长长地叹息说:“我虽然没有出息,也决不能去侍奉秦国。现在您既然转告了赵王的指教,我愿意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是说宁愿在局面小之地当家自主,也不愿在局面大之地听人支配。这是许多人做人处事的原则,想想也有道理,与其在大地方受人颐指气使,不如在小地方自己指挥别人。不过,我们对此也要辩证地看,如果你只想做鸡口,从来不愿做牛后,那么你也许永远做不了牛后。所以,如果你想做牛头,恐怕还得从做牛后开始。

高屋建瓴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高祖本纪

利用这雄险的地势,来控制、驾御诸侯,就如从高高的屋脊上把水从瓶子里倒下去。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居功自傲,有点飘飘然起来。平定齐地后,他写信给刘邦,要求把自己封为“假(代理)齐王”。刘邦得知后,非常恼怒,骂韩信是白日做梦!他的属下张良看完信,劝道:“目前,我方不利,楚军尚强,韩信又掌握着很大一部分兵权,大王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的要求。”刘邦心领神会,派张良为特使,带了王印,去封韩信为齐王。韩信非常高兴,答应迅速发兵攻打楚霸王。

汉军在垓下设下埋伏,韩信担任三军统帅,并请刘邦守住大营。韩信有勇有谋,楚霸王战败,拔剑自刎。刘邦担心韩信位高权重,就收了他的兵权,夺了齐地,改封他为楚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做了皇帝,即汉高祖。不久,有人告发说,韩信把项羽的大将钟离昧窝藏在家里,看来是想造反。此事传到韩信那里,有人劝道:“大王何不杀了钟离昧,表明心迹,使皇上高兴哪?”韩信说:“钟离昧素来与我有交情。我在楚营时,霸王曾经要杀我,多亏钟离昧救了我。现在他走投无路,我怎忍心杀他?”尽管嘴上这么说,韩信最后还是当面跟钟离昧谈了。钟离昧看透了他的心思,大骂他无情无义,自刎了。

随后,韩信向刘邦献上了钟离昧的人头。刘邦仍怀疑韩信不是真心,并命武士将他绑了起来。大夫田肯知道后,就拜见刘邦,说:“有几件事,值得向陛下祝贺。一是韩信的束手就擒;二是陛下牢牢地控制着关中,陛下利用这雄险的地势,来控制、驾御诸侯,就如从高高的屋脊上把水从瓶子里倒下去。”田肯又说,“齐地两千多里,七十余城,非常重要,控制着这里,便可以一当十。如此重要的地方,非亲子弟是不能封他做齐王的。”

刘邦听出了田肯婉转地为韩信求情的意思。因为定三秦、平齐地,主要是韩信的功劳。于是,刘邦赦免了韩信,只是将他降为淮阴侯。

高屋建瓴显示的是一种领袖的“范儿”,是大人物必备的能力。大人物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但是有一点是所有人都要注意的,就是看问题要站在一个相对高的角度来观察,要有一种全局观。只有这样才不会失之偏颇,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