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7815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40:27  |  分类:

儿童教育

尼姆鲁德的象牙面雕

文物名片

出土地点:伊拉克尼姆鲁德

制作年代:公元前8世纪

材 质:象牙

规 格:高16厘米

现保存地: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文物掠影

当凝视这张由象牙雕成的美丽脸庞时,有谁不会被她永恒的微笑感动呢?这个出自尼姆鲁德(新亚述王阿淑尔那希尔帕第二(前882~前859)首都卡拉赫的遗址)的家具象牙雕刻装饰板——王室女子头像约在公元前8世纪末完成。它的风格就有着浓郁的腓尼基味道。

关于她究竟是谁?是少女还是已婚女子?她在向谁展现美丽的笑容?可能我们永远也无法解答,后世的人们只能依据她神秘的微笑,将她称之为“尼姆鲁德的蒙娜丽莎”。但我们可以触摸营造这种风格背后的文明。

文物故事

公元前13~前11世纪,在今天的叙利亚境内,西临地中海,东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的地区,活跃着一个不知从何处来的民族,她的名字叫“腓尼基”。“腓尼基”在希腊语中是“紫红色”的意思,可它为何成了一个民族的称呼呢?这其中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据说,有个腓尼基渔民,有一天从海边拿回一大堆的海螺,煮好之后,他扔了几个给他的猎狗,猎狗衔了一个使劲地一咬,顿时嘴里和鼻子上都溅满了鲜红的汁水。牧人开始以为狗嘴巴被螺壳扎破了,急忙用清水给它洗伤。可是洗完之后,狗脸上仍然是一片鲜红。“这是怎么回事?”渔民自言自语地拿起贝壳仔细观察,发现贝壳里面有两块鲜红的颜色。他想,如果用贝壳里的颜色染布,一定不会掉颜色。他又捡回一大堆这种海螺,将贝壳砸碎,放在水里熬,果然熬出了一种紫红色的染料。

从此,那里的人争着到海里去捕捞这种海螺,用它的贝壳做成鲜红色的颜料,然后用来染布。这种紫红色的布受到地中海沿岸许多国家人民的欢迎,许多腓尼基人靠贩卖染料、布匹发了财,他们也渐渐放弃了农业生产,以经商为业。在当时,腓尼基商人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南北各个海港。

据说,在当时埃及、巴比伦、赫梯以及希腊的贵族和僧侣,都喜欢穿紫红色的袍子,可是令他们懊恼的是,这种颜色很容易褪去。他们都注意到,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些人因为会生产一种绛紫色的颜料,所以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似乎他们的衣服总也不会褪色,即使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时候一样。这实在太引人注目了,所以大家把地中海东岸的这些居民就叫做“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

腓尼基是标准的商业国家。这个国家并不大,但十分富庶。他们从波斯和更东边的中国进口丝绸,他们还从印度购买香料。这些廉价交换的货物在西方市场上是十分昂贵和畅销的奢侈品。买卖之间的差额为腓尼基人创造了巨大的利润。

腓尼基人没有长期的殖民据点。他们的大量殖民地在西班牙和北非等地,这些地区大多靠海,便于商船的往来。腓尼基人所创造的最著名、也是最大的殖民地是迦太基城。这个如今荒芜的遗址曾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

相关链接

迦太基的故事

相传,公元前814年,腓尼基蒂尔王国(今黎巴嫩西海岸)公主爱丽莎因其兄庇格玛隆在老国王穆托死后排斥她而独揽大权,为免遭迫害,爱丽莎挟与仆人飘洋过海,在突尼斯登陆,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她向部落首领马西塔尼求借一张牛皮之地栖身,得到应允。于是她便把一张牛皮切成一根根细丝,然后把丝连在一起,在紧靠海的山丘上围起一块315公顷的地皮,建起了迦太基城(腓尼基语,“新城”的意思)。因此,大家奉她为皇后。现在,在迦太基山坡上的蒂东皇后旅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公主而建的。

迦太基和他的母邦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仅限于每年年末,迦太基将一定数量的收入上缴母邦。很快,迦太基就比腓尼基本土还要富庶强大了。他们的殖民地深入非洲内陆,用廉价的陶盆和铁器换取非洲土著的象牙和黄金。迦太基的海军曾一度称雄地中海。

但好景不长。随着罗马在拉丁同盟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意大利半岛逐渐为罗马所统一。当罗马人控制了整个意大利,他们就非得跟迦太基人争个高下了。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因此这场战争也称为布匿战争。罗马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胜利未能给迦太基带来致命的伤害,他们利用庞大的殖民体系和丰厚的黄金储量轻松地赔偿了战争赔款之后,掀起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迦太基将领汉尼拔成为战争的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深入罗马的腹地西班牙半岛,重建了迦太基的殖民地。他甚至调动大象,在意大利半岛与罗马人开战,罗马人受到重创。为了挽回败局,罗马执政官把战火烧到了迦太基本土,汉尼拔不得不重返北非。在那里,他遭遇了平生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失败。

罗马人为了防止迦太基恢复元气,决定进行第三次迦太基战争,要彻底毁灭迦太基。

这时的迦太基受罗马制约,刚刚支付完为期50年的战争赔款。迦太基虽然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却受到前两次战争的影响实力大为削弱。这时,它只有一支小小的陆军,海军则更小,没有雇佣兵,没有同盟国。迦太基自知无法与罗马抗衡,在罗马对迦太基宣战后,迦太基急忙差遣一个特使团前往罗马求和,答应罗马元老院的一切要求。

罗马元老院要求迦太基交出其最高贵家庭的300名小孩作为人质,交给驻在西西里岛的罗马执政官,并要求迦太基遵守罗马执政官的一切命令。说只要能做到这些,罗马就保证迦太基的自由和领土完整。

迦太基人怀着不祥的预感和哀悼心情交出他们的孩子。然后,罗马执政官要求迦太基交出他们剩下的所有船只、所有武器和巨额粮食。当迦太基人按照要求一一做了之后,罗马执政官要求所有迦太基人退出城外十英里,而城市则要彻底焚毁。迦太基特使们抗议罗马背信弃义的暴行,然后抗议是徒劳的。

迦太基人民听到这个最后的要求后异常愤怒。那些交出孩子的父母亲们,因悲伤过度而发狂,把劝告他们交出孩子为人质的迦太基领袖们一个个砍断肢体,其他人则把劝告他们交出武器者杀死。有些人把刚刚回来的几个特使拖着游街,用石头打他们。有些人又把城内所有意大利人,凡能发现的一齐杀掉。有些人则站在空空如也的武器库前掉泪。

迦太基对罗马宣战,召集所有成年人,不分男女,不分自由人和奴隶,全部编成一支新军,并重新铸造防御武器。愤怒至极使他们坚决起来了。他们拆毁公共建筑以提供金属及木材。把珍爱的神像融化,用以制剑,又把女人的头发剪下来做绳子。这个被围的城市于2个月内,制造了8000个防盾,1.8万把剑,3万只矛,6万个石弩,并在内港建立一个舰队,有船120艘。

迦太基城抵抗罗马进攻达3年之久,至最后城破时,迦太基人已因饥饿而衰弱不堪,然而仍然一街一巷的奋战到底,经6天的屠杀而不乞饶。最后,拥有50万人口迦太基城只剩下5.5万人,才向罗马军队投降。迦太基将军哈斯德鲁巴请求保全性命,获得罗马同意,但是他的妻子斥他胆小卑怯,自己带着几个儿子投身火中而死。

罗马军队在洗劫了迦太基城后,奉罗马元老院的命令将迦太基及其附属城市全部焚毁,焚烧达17天之久。罗马元老院并命令罗马军队把焚毁的迦太基城先用犁翻,再撒盐于其上,下令禁止任何人重建此城。

自此,迦太基国家从历史上消失,腓尼基人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欧亚大陆上。迦太基被夷为平地后,成为罗马治下的阿非利加省。公元前122年,罗马人重建该城,如今的迦太基城遗迹多数是罗马人在这段时期重建的。所以,有人说今天的迦太基城见证的是“迦太基人的黄昏”,因为它只有残垣断壁。

从残存的遗迹可知,当时迦太基主要建筑有长34公里、高13米、厚8米的城墙以及宫殿、神庙、别墅、住房、公共浴室、竞技场、跑马场、剧场、基地和港口等,现在依旧依稀可辨。地上零星地散落着一些古迹残痕:厚重石块砌成的墙基、粗大断折的花岗石圆柱,显示着当年巨型建筑的规模和辉煌;原殿堂廊厦中雕有花篮形、卷叶形、铃形、荷花形、棕榈叶形、兽形、扇形等各式形状的花岗石柱头,雕刻精细,逼真生动。

航海的民族

古代称为腓尼基的地方在地中海东岸、黎巴嫩山西侧,也就是现在的叙利亚沿海的那部分。那里有十几个沿海城市,每个城市都是附近地区的政治中心,也都是独立的国家。

腓尼基的海外贸易蓬勃发展,许多腓尼基人纵横航行于地中海,往来各地进行交易,很快便以勇敢的航海家和商人闻名于世。

相传,2600多年前的一天,埃及法老尼科想杀一杀腓尼基人的威风,同时又想开辟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航线。他把几位腓尼基最优秀的航海家召集到王宫里来,对他们说:“听说你们经常自吹腓尼基人最善于航海,我让你们从埃及出发,一次也不向后转,而且海岸始终要在右边航行,最后回到埃及。如果你们做不到,现在就对我说,我也不会惩处你们。但是今后就不要再自吹自擂了。如果你们能够做到,我一定重赏你们!”

开辟新航道,要冒极大的危险。因为当时欧洲人曾经传说,大西洋就是世界的尽头,没有人能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但腓尼基航海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尼科法老的挑战。几天后,腓尼基航海家驾着3艘双层的划桨船,朝着未知的世界出发了。一晃3年音讯全无,尼科法老以为这些大胆的腓尼基人早就掉到茫茫大海中喂鱼了,也逐渐地把这件事情淡忘掉了。

一天,尼科法老的一个大臣向他报告:“报告陛下,3年前出海的腓尼基人回来了,正在宫外听令。”尼科法老一听,大吃一惊地说:“什么,他们还活着,快让他们进宫。”腓尼基人进来后,尼科法老把脸一板,说:“大胆的腓尼基人,竟敢欺骗我,快说,这3年你们躲到哪里去了!”腓尼基人将这3年的航海经历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向尼科法老献上了他们沿途搜集到的各种珍奇异宝。尼科法老终于相信了,说:“腓尼基人真是最优秀的航海家。”然后重赏了这些航海家。腓尼基人的环非洲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腓尼基的航海家们驶过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向北一直到达英吉利,向南一直到达西非。这足以证明腓尼基人在航海方面的能力。

在远航和贸易中,腓尼基人遇见了欧洲和大西洋沿岸文化落后的民族,也看到了文明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运回了各式各样值钱的货物,也带回了各地的科学文化知识。

有些知识在近海地方是尽人皆知、习以为常的,而对长期住在内陆的人来说会觉得十分费解。比如巴比伦的农民经常看到的是原野,所以认为“地平如镜”,当他们听到大地是并非平坦,而是弯曲的时候,自然是一笑置之,不会接受。腓尼基人与海为邻,在日常生活中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航船进港,人们在陆地上首先看到的是桅杆的顶部,然后出现了风帆,最后才是整个的船;而船上的人是先看到岸上山峰的峰顶,接着是低处的山坡和建筑物,最后才是港口的全貌。人们从这些现象里,自然会得出结论:大地的表面是弯曲的!

腓尼基人长期在狭长的地中海中航行,一般总能看到陆地或者飞鸟,驾驶员只要能辨认出这些陆地标志就行了,用不着更多的航海知识。后来,雄心勃勃的腓尼基人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驶进了大西洋。那里没有熟悉的陆标指引航向了,他们不得不自己记录船只的航向和航程了。

沿着欧洲海岸南北航行,腓尼基人见到了一幅完全新的天空变化景象。一年里,不管是哪一天,在北方港口看到中午的太阳总是比在南面港口看到的低一些,桅杆投下的影子也长一些。同一天里,中午的太阳影子在不同地方的长度不同,这就是航海者标记港口位置的最早方法。夜晚向北航行时,他们会发现北极星每晚都会升高一点;而当他们沿非洲海岸向南航行时,北极星又会每晚向地平线下落一点。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阳光、月光和星光是平行的直线。腓尼基人把这个古老的知识和太阳在不同纬度以不同的角度照射的现象联系起来,更加确认大地是圆球状的。阳光平行照射在地球表面上,如果大地真是“地平如镜”的话,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阳光的入射角应该都一样了。

他们在航行中还有一些发现,也加强了对地球的这个认识。在家乡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中午的太阳影子总是指向北边的。但是在非洲西海岸一定的地方(大约在北纬二十三度半的北回归线),夏至日中午的阳光却在人们脑袋顶上直射下来,没有影子。这一天要是再往南一点,影子就指向南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只腓尼基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远航。快到赤道时,船员发现北极星几乎就落到地平线上了;再往南走,就完全看不见了。这时,夜幕上出现了许多在北方从没见过的星星和星群。

腓尼基的航海家,用他们丰富的天文经验和认识,开创了新的航海科学,并促进了几何学的进一步发展。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早期,人们就已经知道把圆划分成三百六十度;到了这时,人们把跨越地球南北极的大圆(圆平面经过地球的球心),也用同样的方法来划分。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人的辉煌还不止于此,传说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也是他们发明出来的。

相传,有一个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他的聪明远近皆知。有一次,他在别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记带来了。他随手拿起一片木头,用刀在上面划了点什么,然后让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没说,就递给了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通过木片上的符号来表示出他需要的东西。据说,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划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来向卡德穆斯求教,卡德穆斯就将他发明的字母文字教给了其他人。这样腓尼基字母就逐渐传播开来。

实际上,腓尼基字母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实际需要的结果。腓尼基人忙于商业和航海业,记账签署“文件”之类的事不容忽视,但是,当时流行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无疑太费时了,视时间如金钱的腓尼基人怎能忍受得了?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割舍了旧写法的美观,从埃及象形文字中借得一点画儿,又从巴比伦文字里简化了一些楔形文字,把旧写法的几个画重组成一组。如此,借鉴了前人的成果,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腓尼基人终于发明了简便的22个字母。

近现代考古学家们在乌加里特古城发现了数以千计的用楔形符号写的字母文字泥版。乌加里特古城是叙利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座公元前1400年由腓尼基人建立的古都,坐落在叙利亚北部拉塔基亚港附近的沙姆拉角村。1929年考古学家开始挖掘,至今挖掘工作尚未完成。许多出土文物陈列在大马士革博物馆和黎巴嫩贝鲁特博物馆中,其中有一个几厘米长、刻有30个字母的陶片最为珍贵。学者们还在这里发现了一本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字母文字表的《识字读本》。后来在腓尼基南北通用的由22个辅音音符所组成的字母,就是由此演进而来的。这种字母的确省时省力,但是却没能代替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有人解释说,当时也曾提出过许多改良措施,但在埃及和巴比伦,写字是一种很郑重的事,几乎是神圣的,结果,改良被当作渎神之举而付诸东流。这一说法的真伪现在无从考证,然而在没有文字的地中海地区,腓尼基人的字母大获成功。随后,古希腊人又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罗马及其周围地区的拉丁字母。如今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从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演变而来的。因此可以说,腓尼基字母文字是欧洲国家字母文字的始祖。

如今,人们从腓尼基人那里寻找到了今天的欧洲国家字母的缘起,以下便是例证。

A在字母表上名列前茅,是事出有因的。在古腓尼基的时候,字母A叫aleph,意思是牛。当时A的写法是V,样子像牛的双角。当中并有斜斜的一横。牛是腓尼基人的衣食之源,任劳任怨的劳动力,一群牛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一大笔财富。希腊人把它翻转过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在腓尼基语中,B叫做Beth,意思是帐篷或房子。腓尼基人当初写字母B时,看起来很像原始的两间一套住房。一间给男人住,一间给妇女住。因为生存的第二个重要条件是住房。所以B就排在了第二位。

第三个字母“C”代表骆驼,这符号像一只骆驼的头和脖子而叫“Gimel”。因为骆驼对腓尼基人而言是个重要的旅行工具,希腊人把符号掉个头并叫它“Gamma”;罗马人借用并赋予它一个优美的曲线,从而称之为“C”。

D在腓尼基语中叫deleth,是从埃及象形文字那儿吸收过来的。埃及象形文字D,意思是门,样子也很像门。

然而,可悲的是,腓尼基人把装满财物的大柜子尊为国家的荣耀和最高理想,从不留心书籍和学问,从不鼓励艺术和科学,不知道怎样聪明合理地使用他们的钱。于是她灭亡了,毕竟没有一个国家能只靠单纯的物质产业就能建设得好。

欧洲之名的来历

腓尼基文明对欧洲的影响远不止于航海和字母,甚至在欧洲本身的名字——欧罗巴,也源于腓尼基文明,进而渗入欧洲古老的神话中。

历史学之父、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记载了一个神话。

腓尼基古城泰尔王有个美丽的女儿名叫欧罗巴。有一天,当公主和侍女在海边采集花朵时,被众神之父宙斯看见,宙斯立刻深深地迷恋上她。宙斯决定诱奸欧罗巴,于是他化身为一只雪白的公牛出现在海边。好奇的欧罗巴看到这样温驯的巨兽,便骑上了公牛的背。没想到公牛急速地冲向大海,惊慌的欧罗巴只能紧紧地抓住公牛的角。公牛把欧罗巴带到克里特岛后,才在欧罗巴面前显出他真实的身份。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韦切利奥?提香依据这个神话创作了著名的油画《劫夺欧罗巴》。画家着意于劫持欧罗巴时的激动与紧张,在极力刻画少女遭劫的惊愕激动气氛之外,配以碧海白浪和雾色迷茫的群山,烟云水气与霞光夕照交织,达到了彩色缤纷、光影闪烁的迷人效果。

欧罗巴失踪后,泰尔的腓尼基王叫儿子们出去寻找,并且下令:若没有找到公主就不要回来。因此,他的儿子们都滞留他乡。据说其中的一个儿子卡德穆斯把腓尼基字母带到了希腊。

欧罗巴和宙斯生了三个儿子:米诺斯(Minos,后来成为克里特岛的统治者)、拉达曼托斯(Rhadamanthus,幽冥间的国王和法官)和萨耳珀冬(Sarpedon,吕亚喀亚人的祖先)。

历史上,希腊人把爱琴海以西的大陆称为欧罗巴,这也成为欧洲名称的起源。孕育文明的欧罗巴和传播腓尼基字母的卡德穆斯都来自腓尼基的泰尔,象征着在早期文明西传到爱琴海(以及后来欧洲)的过程中,腓尼基的泰尔城所扮演的枢纽地位。

该城是古代腓尼基人的城市,现在则是黎巴嫩的第四大城,也是该国主要的港口之一。泰尔也是热门的观光景点,拥有许多遗迹,其中的罗马竞技场已在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中。

腓尼基的工艺与制品

腓尼基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与西非贸易。其艺术受亚述、埃及和爱琴地区影响,但保留自己的特点。艺术主题多以人物和人首鸟身的斯芬克斯为主,金属制品十分精巧,石浮雕很多,牙雕和木雕是腓尼基人特有的艺术。

他们的染料业和玻璃制品更是遐迩闻名。腓尼基人制作的许多令人惊讶的玻璃制品随着他们的海上贸易广为流传,尤其受到埃及人青睐。

金属工艺制品,发展得也很突出,这是由于叙利亚沿海地区的冶炼业很发达,毕布勒就是它的中心。人们从这一地区的附近发现了大量出土遗物,其中有许多金属冶制的实用品。如各种兵器,器柄上面的装饰极其精致,图案镌刻得很美。有趣的是这些金属制品上的装饰图案大多是模仿别人的。他们模仿埃及,又很快学来苏美尔的精美纹样,即是说,腓尼基人善于向人家学习,并以仿效为荣。考古学家们常能从埃及与亚述的王宫中发现大量腓尼基人的金属制品,如餐具之类。这既说明腓尼基人的手工艺的销运情况,也说明它的工艺品受到周围民族的普遍欢迎。

这一幅铜盘图案复原图,即是从塞浦路斯发现的一件青铜工艺品上摹制下来的。上面的形象既有埃及壁画的模仿痕迹,也有巴比伦和亚述的特征。题材虽显得杂乱一些,但制作十分工整。这件铜盘原件约产自公元前10世纪初。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