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世界500强总经理管理笔记 > 第五章 赋予管理的“灵魂”,企业才有生命(3)
第五章 赋予管理的“灵魂”,企业才有生命(3)
作者:尹剑峰   |  字数:4246  |  更新时间:2016-07-15 14:13:37  |  分类:

职场励志

五、做大做强,拼的是管理

导言:为什么有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陷入发展瓶颈,甚至走下坡路;而有的企业却能一路高歌猛进,飞速发展?其实,两者的差别关键就在管理上,只有管理到位了,企业的发展才会有稳固的基石。

许多企业老总往往只关注公司业务的发展,而不在意公司管理机制的建设,认为管理是没有效益的,只有开发业务才是硬道理。所以,在大多数公司里,老总看重的是营销部、生产部、研发部这几个部门,而将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传统职能部门边缘化。从老板对职能部门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而不同的管理水平也就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发展空间。重业务轻管理的公司,在公司规模小的时候,还能取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因为老板一个人还能将公司运转过来;而一旦规模有所扩大,变成中小型集团公司后,公司发展就会陷入瓶颈,各种管理问题接踵而来,导致乱象丛生。

深圳有一家比较知名的软件公司,主营电子政务业务,即帮政府单位开发部署网上审批、网上监察类软件系统。公司老板能力较强,也很自负。2000年初,刚进入电子政务行业时,公司只有二三十号人,但在他的运营下,公司一年的产值超过1亿元,也成了电子政务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往后的年间里,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在多个省会城市成立了八家分公司,软件工程师也达到700余人。但让人奇怪的是:公司的总销售额不但没有增长,反而缩水了一倍,勉强达到6000万,产生了严重的“规模不经济”。

为什么公司规模膨胀较快,而效益反而下滑?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公司管理跟不上。老板只关注业务的发展,而不注重管理机制的建设,用他的话说:“人事、财务等职能部门属于不长树不长草的地方。”所以,公司一直也没什么管理机制,完全是老板用家长式管理在监管,结果导致问题重重。例如,公司没有一套针对高管和骨干人才的长期激励机制,导致公司管理层人心涣散,许多高管利用公司资源和职务之便,在外面承接私活,接到订单后找一些自己的心腹去跟进项目,收完钱后再分些好处给心腹员工,导致公司订单大量流失,这也是公司销售额持续下滑的根源所在。同时,公司也没有绩效考核机制,对软件项目的执行情况没有进行时间、成本、利润率等方面的监控,导致项目执行拖拖拉拉,项目实施成本过高,周期过长,回款过慢,也就导致了公司经常发生现金流断流现象,员工工资时常拖欠数月,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也导致了大量骨干人才的流失。

2010年时,公司曾经历了一个寒冬期:公司销售额萎缩不到5000万,工资连续拖欠5个月,员工士气低落,人心涣散,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万般无奈之下,老板才下决心痛抓管理,采取了几大关键措施:

1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为鼓舞士气,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将公司20%的股票以内部价格卖给员工,员工级别越高,持有的股票就越多,在此基础上塑造了公司的共同愿景——公司计划三年内上市。

2推行绩效管理。公司采取了一套“ABC管理法”,即将公司软件工程师按工资水平高低分成3类:月薪6000元以上为A类员工,平均工资按7000元核算;月薪40006000元为B类员工,平均工资按5000元核算;月薪4000元以下为C类员工,平均工资按3000元核算。通过每类员工的平均工资来换算对应的用工总成本,因为工资只是经营成本中的一部分,根据2009年公司工资总额占公司总费用的比重(52%),就可以换算出每类员工的月度用工成本,即:A类员工月成本额为13462元(7000/052),依次类推,B类员工月成本额为9615元,C类员工月成本额为5769元;再结合公司的利润指标要求(年利润要求达到30%以上),就可以核算出每个人的月销售指标:A类员工月销售指标为:17500元(13462*130%),B类员工月销售指标为12500元,C类员工月销售指标为7500元。每个员工的月销售指标核算出来后,就能核算出每个分公司的月销售完成指标。例如重庆分公司有60名软件工程师,其中A类员工5名,B类员工20名,C类员工35名;则月销售指标为60万元(17500*512500*207500*35),年销售指标为720万元。以此作为评估分公司总监、经理和软件工程师业绩的考评指标。每个员工、每个部门、每个分公司都建立了考核指标后,就可以监控每个人的业绩达标情况,并与员工的工资、奖金挂钩。

3进行人才运营。通过业绩考核,在每一层级员工中筛选出一批业绩出色的人才,作为公司的第二、第三梯队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提拔,并给予“人才津贴”。而对于业绩太差的员工,则实行末位淘汰,大量缩减冗员,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变革,公司很快便脱胎换骨,起死回生,经营面貌焕然一新。员工不再像以前那样士气低落,整天在网上发帖漫骂、诋毁公司,而是像主人翁一样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骨干人才也不再流失,而是把工作当成事业在经营,都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动公司上市而奋斗。由此,公司在往后的几年里,业绩直线拉升,销售额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由于属于高科技热点行业,发展前景好,业绩增长快,公司于2013年成功通过了上市申请。

由此可见,决定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就是管理。每个企业都是由小做大的,在起步阶段,似乎还看不出彼此的差别,而一旦到了一定规模后,这种差距就会显露出来。管理差的企业就会走入困境,无法往上突破;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却能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继续腾飞!

管理笔记公司赚钱靠的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而能否做大做强,靠的却是管理。在公司处在小规模发展阶段,老板尚且还能够凭借自己的精明干练监管公司,而一旦发展成较大的集团公司,以往的家长式管理模式便失效了。唯有打造一套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激励员工高效地工作,公司才有一个往上发展的基石。

六、基业长青,在于“服务社会”

导言:企业,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强,但未必长寿,如要做到长寿,必须有其独特的因素——服务社会。想做到服务社会,首先要了解服务社会的好处,然后如何去服务社会?这归根到底是一个企业家的内在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从企业责任的角度去分析,概括起来企业有三大责任: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所谓经济责任,也称经济效益,通俗地讲就是赚钱,不赚钱的企业无异于慢性自杀。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应该承担对环境的责任,对环境资源进行持续性发展负起责任。除此之外,还要负起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消费者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责任,例如,保护弱势群体、关心保护儿童、支持公益事业等,这些责任便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李嘉诚说过:“君子爱财,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让我们一起看看李嘉诚企业是如何履行服务社会的“责任”。曾有过这么一则报道:

自1981年创立汕头大学以来,李嘉诚企业至今对大学的投资已超过31亿港元。2008年5月19日,李嘉诚致函港联办,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人民币一亿元,用于为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

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透露,他名下的基金会在过去的30年里,共捐出公益款项超过100亿元,单在2008至2010年间,捐出的钱就超过52亿元;另外,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合共捐出2亿多元。他表示,未来十年,基金会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金,将高于他在过去30年的捐献。

最近听到一则信息:台湾著名企业家郭台铭承诺将他的资产大部分捐给社会,还有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多位美国富豪宣称,将捐出一半身家作慈善用途。我想,这不是一时的脑袋“发热”,应是多年来这种企业家的一种胸怀。

企业能“服务社会”,与企业掌舵人的价值观有关,他们真正从心底里认识到,企业能否长寿将取决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形象地说,把整个社会比作是一个浩瀚的大海,那么,企业将是大海中的鱼,鱼只有在大海中才能显示它的生命。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离开了大海就无所谓生命力,谈何长寿?

说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不是就是捐钱、赞助之类的举动呢?当然远远不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著名学者卡罗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律、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

由此可见,企业服务社会是其长寿的表现,而长寿应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想要做到长寿,我们就要把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精心呵护,适时地进行保健,以消除隐患,使其健康成长,益寿延年。这样长寿的企业才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正是由于这种企业家意念和价值观的驱使,才足以任凭商海颠簸,依然矗立不败。

我所从事的企业,老板以其独特的方式服务于社会。2004年的春天,老板跟我们说:“我想从中国内地相对贫穷的地方招收一些初中毕业生,自己培养,学生毕业后任职公司,而我们也算帮助社会吧。”在老板的支持下,我们经过三四个月的酝酿和行动,终于整理出一套可行的方案:与中国有资质的中专学校合作,课程分为两部分,基础文化课部分和技术技能部分,前部分中专学校负责,后部分我们公司负责。学生毕业后,学生毕业证由其注册的中专学校颁发,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而学生在读期间,所有费用,包括学杂费、生活费等均由公司赞助。

我们的计划总算可行了,但到了实际招收学生时也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到哪些比较贫穷的地方,找哪些单位及人员协助。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在招收学生时,很多家长不相信。他们曾问:“这会是真的吗?”“现在还有免费的‘午餐’吗?”于是我们在家访中需要问路时,他们常常给出错误的方向,常常令我们啼笑皆非。

由于我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在招生的同时,传播我们老板的意念:“家访是公司爱心的表现。”经过我们的努力,风雨不改,默默地走过了十个春秋,赞助的内地贫穷学生超过一千人。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企业该如何树立服务社会的观念?那就是:一要把服务社会观念上升到战略高度;二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服务体系;三要教育和引导员工具备服务意识。如果做到了这三点,其他的事情就会“水到渠成”了。

管理笔记企业在营利的同时又能得到外部的关注和支持,这是企业最成功之举。但要做到这样,必须管理好企业与外部的关系,必须树立服务社会观念。如果企业没有服务社会的观念,就可能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举动,这将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实现更多的利润,不利于企业未来更快地发展。另外,企业之外的用户其实也期待企业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