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做人不能太任性做事不要太随意 > 第三章 别太任性,口无遮拦就会祸从口出(三)
第三章 别太任性,口无遮拦就会祸从口出(三)
作者:牧原   |  字数:5978  |  更新时间:2016-07-09 10:29:58  |  分类:

职场励志

说话不说太满,给自己留余地,需注意以下两点:

1说话不要违常理

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拿着自己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尖利的东西也刺不穿它!”接着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道:“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什么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有人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这盾,会怎样?”

有一些人说话就喜欢偏向于夸张,爱用夸大事实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但是夸张却不能违背常情常理,一旦事实夸得太大,便容易给别人留下话柄。

2说话不要太绝对

如果有人斩钉截铁地说:“答案绝对是这样!”那么别人心里定会有疑问:“难道真是这样?”

对于绝对的东西,很多人在心理上都会有一种排斥感。即使表达的是事实,但是心里总会存有一丝疑虑。所以倒不如除去绝对,用这样的口气说话:“答案大概就是这样。”

人们常说“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这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谈话时,即便这件事我们绝对有把握,也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话太满便容易有漏洞,绝对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人的反驳,还不如把话说得委婉些,给自己留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去承受变化。

“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却未必值得称道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这段话让我们读懂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

生活中,难免有些人心直口快,口无禁忌。如果不分场合地点,不分谈话对象,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往往会带来不良后果。轻则使人下不了台,重则造成隔阂,遭人怨恨。所以,我们说话时千万别太鲁莽,否则只会伤人伤己,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心直口快”,并不是所谓正直的表现。很多时候,不分场合的心直口快往往是为人处世的大忌。所以我们说话一定要分清场合,千万不能太直,说话之前要想清楚,一定要顾及对方的脸面,让别人有台阶可下。

少说话不代表自己没学问,而多说话也不表示有水平。一个对任何事都直言直语的人,不仅不能证明其学问高,反而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常说“祸从口出”,因此管住自己的嘴巴十分重要。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玛丽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经常得罪人。

一天,邻居亨利的太太苏珊穿了一件裙子出门,苏珊有些胖,穿裙子显得有些臃肿。玛丽看见了,笑着说:“亨利太太,你这是又怀上了吧!”把苏珊气得够呛。

没过多久,苏珊的丈夫亨利在家里的阁楼上吊死了。玛丽想去安慰一下,到了苏珊家,玛丽一直在夸苏珊的家装修得漂亮,一句没提苏珊丈夫亨利在阁楼上吊的事。出门的时候,玛丽还夸了一句:“苏珊,你们家阁楼真大。”苏珊回答说:“哪里,也不大,连晾衣服都晾不了。”玛丽立马回了一句:“得了吧,你们家阁楼这么大,刚好可以用来吊点东西。”

苏珊听了想起自己的丈夫,难过得哭了起来。

一些说话很直白的人,总觉得自己说的是真话没有恶意。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非常诚实有点毒”,说话不分场合,心直口快其实很容易伤人。

心直口快的人,很多都是只在乎自己感觉的人。他们往往不会去想别人听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不会生气,于是结果往往是自己的得不偿失和别人的心怀不快。哪怕有时候,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说话没注意场合,心直口快,别人听起来也会觉得非常刺耳,甚至会反感。

出言不慎,祸机所伏,说话之前一定要在脑中过滤一遍,要多聆听,克制自己直言直语爱说话的冲动。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时期的寇准,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官,曾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但因说话直爽,几经旋升旋贬,5次被赶下政治舞台,遭遇罢相复相、几起几落的厄运。

丁谓在任中书官职时,对寇准也是非常恭敬。有一次会餐,寇准不小心在胡子上沾了汤汁,丁谓看见了,立马站起来慢慢替他擦干净。寇准非但没感谢,还讽刺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领导擦胡须的吗?”丁谓感到非常不快,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

之后,丁谓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讽刺、挖苦语言伤害的大官共同勾结,一起对付寇准。他们全力诋毁寇准,并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寇准心直口快,本就直言不讳,最后连皇帝也觉得寇准太心直口快不会讲话,于是寇准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流放,最后客死雷州。

寇准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巴,说话太直。所以在说话之前还需再三斟酌,看怎么说才最得人心。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是教人做个两面派,而是与人沟通的智慧。不要只顾自己痛快,而要多看看对方的脸色,看清楚场合行事。这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点,若太心直口快伤人了,那么这段友谊则很难修补回来。所以要改掉“不分场合直言直语”的坏毛病,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如何避免心直口快伤人,还得学点说话交际术,以下两点,可供参考:

1说话要委婉

委婉法,是运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

委婉法是说话交际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地说话,能使本来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环境中接受信息。委婉说话是一种“软化”艺术,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可以把一些不便、不忍,或者场合不允许直说的话题,把“棱角”磨得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使听者更容易接受。

比如说:我们可以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

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这件事做得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这件事做得对”。

还可用缓和的推诿,把“我做不到”改成“照目前的情况,恐怕很难办到”。像这些,都能起到“软化语言”的作用。

2学会含糊

含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方法。

运用适当的含糊,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说话艺术。说话要含糊,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在有些特定的场合,假如我们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有些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例如:某经理在给员工工作报告时说:“近日来,我们单位内有一些同事的工作不怎么认真。”这里的“一些”,就是一个对被反映对象的模糊判断。如果指明点出是某个同事,一切可能会尴尬收场。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在增广贤文中有句话叫“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主要是提醒世人,在待人处世中,千万不要轻易把自己的老底交给对方,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话留七分。

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我宁愿什么也不说,也不愿暴露自己的愚蠢!”所以说,在公共场合上的人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给自己平添几许分量。然而对于一些不必说、不该说的话,我们要做到闭嘴,避免言多有失。另外在说话中必须要了解对方是什么人,如果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那么你即使说三分真话,已嫌过多了。

现在许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思想都比较单纯,在与别人交谈时,通常口不择言,想到什么一股脑儿地全都说了出来,本来想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一番诚意。殊不知,对方本来就居心不良、意图不轨,那么你的那些话语就会被对方加以利用,最后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晓宁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当职员,在公司里她结识了一个名叫彤彤的同事,她们成为了非常好的同事兼朋友。而且晓宁有什么话也都喜欢对彤彤说,每到周末,她们还经常相约出来玩,彼此关系相处得也是特别融洽。

有一次,晓宁跟另一个老员工一起接待了一位客户,中途客户悄悄塞给了这个同事一个纸包,说是“辛苦费”。晓宁的同事当时没有说要,但也没说不要,在最后走的时候顺便把那包东西也收到了自己的包里。当这位同事和晓宁一起出来后,还暗示她不要声张,因为这在公司里是禁止的。

但是,有一天晓宁和彤彤在外玩儿时,彤彤突然问她,上次一起和晓宁办事的那个同事是不是收了贿赂?因为彤彤看见那个同事从办公室出来后,神色比较紧张。晓宁一开始还想着那位同事的叮嘱不想说,毕竟公司有明文规定,私下收取客户礼金,绝对是要被开除的,而且自己也答应了那个同事要保密的。可彤彤一直在深究,终于晓宁禁不住好姐妹的软磨硬泡,就把那次的事情都说了出来。最后,她还反复对彤彤说不要再告诉其他人。

然而,就在上班的第二天,那个同事被经理叫了过去,原来彤彤为了能够博得经理的信赖与提拔,就把晓宁说的话全部告诉了经理。最后,那个同事走的时候,恶狠狠地说晓宁真是一个卑鄙小人,公司里其他的人知道了后,也远离了晓宁,害怕自己的隐私什么时候也被她发现,惹得人尽皆知。

在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说话的分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能说,晓宁就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不太了解,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比较单纯,所以最后让自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实只要我们留心的话,可以发现同事之间很少有真正能够交心的朋友,因为大家之间涉及的不仅仅是利益,还有上司的赏识,职位的高低等等,都会让同事之间产生私心。

无论是在人生的战场,情场或是商场和职场,任何人都很难期望大家推心置腹。别看许多人平时嘴上说得非常好,可一旦公司有了“肥”缺,大家免不了为这个职位弄得勾心斗角,有的时候也会为了一些公司的蝇头小利挤得头破血流。所以,人际关系在运行时,多少有点保留,总比什么都照直说好,平时在跟同事相处时,要怀有戒心,不要将同事们怀有某种企图的话太当真。

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话太多往往容易失控,头脑发热,忘了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导致祸从口出。其实,不论对别人说自己的秘密,还是去听别人的秘密,都没有什么好处。社会上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很多,我们一定要学会谨言慎行,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给自己保留一份说话的空间,这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狡猾和心机,只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而已。轻易相信别人,反而容易上当,因此我们要学会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样可以给自己留一些后退的空间,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说话看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意思是说话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不能信口开河,避免得罪人。

有人说,场合是衡量一个人说话分寸的试金石。试想一下,当一个正常人在众人面前发现自己裤子的拉链开了时,他会本能地背过身去,悄悄地把拉链拉上。同样的道理,一个正常人在众人面前,会本能地闭口不谈自己的隐私。这就是说话场合的分寸把握,我们应该把这种分寸融入到潜意识中去。

生活中,有些女人总少那么一根筋,说话不看场合。比如,在寿宴上大谈人寿保险的好处;在新婚现场对新郎新娘说“今天饭店的菜真好吃,下回还要记得请我,我一定来”;在飞机场大谈飞机失事有多么可怕。她们只顾自己说得开心,却没意识到已经中伤了别人。这就是不会看场合说话的表现。

某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入室抢劫案,被告在法庭上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入室抢劫。为了核实事实,审判长准备把被告的妻子传到庭上作证。但由于一时着急,他竟然脱口说道:“把被告的老婆传上来。”

顿时,法庭现场一片哗然,严肃的气氛立即被冲淡了。

法庭之上,审判长应该用法庭用语,宣布“传证人某某某到庭。”这才是符合场合的话语。而他不注意场合,说出日常用语,自然坏了法庭的规矩。由此可见,说话分场合非常重要。只有依据不同的场合,选取最恰当的语言,才能准确到位地表达思想感情,才能说得恰如其分。这就叫“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也可以说“拿什么钥匙开什么锁”。通常来说,说话要看以下几种场合:

1自己人场合和外人场合。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说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而对外人说话,要注意措辞,要怀有戒心。正所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要努力避免“乱放炮”、得罪人。

2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在正式场合说话要严肃,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胡言乱语。在非正式场合,说话可以随意一些,就像聊家常一样,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感情。切记:在正式场合讲话要注意措辞,不要讲一些俗不可耐的话;而在非正式场合说话要通俗易懂,不要文绉绉的。

3庄重场合与随便场合。比如,你参加老人家的寿宴,见到寿星时可以说:“我特地来看望您的!”这样显得庄重、有诚意。如果你对寿星说:“我是顺便来看你的。”就显得很随便,没有诚意了。当然,在随便的场合可以这么说,以减轻对方的负担。比如,邻里之间串门时,可以说得随便点。

4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一般地说,说话要注意场合中的气氛。在别人办喜事时,最好别说悲伤的话题;在别人办丧事时,不要嘻嘻哈哈,说逗乐的话题。否则,别人会说你太不懂事、太没教养了。

说话除了要看场合,还要看对象。俗话说:“见什么菩萨卜什么卦,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地位、长幼之分,在说话之前,一定要清楚别人的身份。比如,和老人家说话,要多用敬语,要表达礼貌,比如,“大爷,您好!”和孩子说话,要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而不要装腔作势;和下属说话,要注意语气,不要太过随便;和客人说话,要杜绝生硬的口气,避免使用套话。总之,说话之前要看看你面前是什么人,这样才能达到妙语生花的效果。

珍珍是一名优秀的餐厅服务员,她在接待客人的时候,非常善于看对象说话。

当她看到知识分子进店时,就说:“同志,请到这边坐。想要清淡口味的,还是偏辣的?拌鸡丝或溜里脊怎么样?”

当她看到工人进店时,就说:“师傅,刚下班吧,想吃盖浇饭,还是拉面呢?”

当她看到乡下老大娘进店时,就说:“大娘,来了啊,身子骨真硬朗啊,您想尝点啥?”

与知识分子打招呼文雅、委婉,与工人同志打招呼直接、爽快,与老大娘打招呼通俗、朴实。这样就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不同的说话对象,让人觉得珍珍的谈吐有亲和力。

事实上,说话看对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在听别人说话时,仔细品味对方的身份、地位、学识,用符合他口味的说话方式与他交流。

一般说来,与严谨、老练的人说话,要注意表达尊敬的态度,说话要稳重一点。既不要高谈阔论,也不要巧舌如簧,而应该让你的语言朴实无华,直而不曲,给人一种老实、敦厚的印象;与性情豪放、粗犷的人说话,要表现得耿直、爽快,甚至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表现得是非、善恶分明;与学识渊博的人说话,你不妨以理论问题为题谈起,引经据典,而且要注意措辞文雅和含蓄,显得谦虚好学。

总之“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用不同的谈话方式适应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对象,这样你就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别太任性,小不忍则乱大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遇到看不顺眼的人,或受到他人的言语攻击时,有些人往往放不下自尊,抹不开面子,受不了委屈,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泄一通,结果搞得场面十分难堪。在得罪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树立了敌人。而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忍耐,他们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不会轻易动怒。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