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4163  |  更新时间:2015-09-07 13:07:33  |  分类:

儿童教育

晋文公杀功臣正刑罚

名言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韩非子·有度

故事

晋文公于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在位时间仅九年。在做国君之前,他被迫流亡列国,历时达十九年之久。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

一天,晋文公正和大臣们讨论刑罚的最高准则是什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说个不停,一时还未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正在这时,一个人在旁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一出口,大家都觉得非常正确,厅堂之内一时鸦雀无声。这八个字就是:“不避亲贵,法行所爱。”意思是说,亲近的人、尊贵的人犯法也要和平常人一样受到处罚;法律对当权者所亲爱的人也要一视同仁,不折不扣地付诸实施。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并不容易。有一天晋文公领着文武百官去打猎。事先规定,大家必须按时到达,违者斩首。在古代,打猎也是一种军事行动,行令如军令,是必须服从与遵守的。可晋文公非常宠爱的一个臣子颠颉过了半个时辰后才到。他以为自己是晋文公即位的有功之臣,自己迟到也认为是小事一桩,根本没在意。

打猎快开始了。主持这次打猎行动的官员向晋文公报告说:“所有的人员都按时到齐,只有颠颉迟了半个时辰才到。按法当斩,请您定夺。”

这一下晋文公为难了。刑罚的最高准则是“不避亲贵,法行所爱”,自己也点头称善,可今天这件事该怎么办。杀颠颉情面上过不去,颠颉跟随自己颠沛流离十九年,患难与共,吃尽了苦头,今日杀了他实在下不得手;不杀颠颉吧,刑罚有明确的规定。想来想去,不知不觉间晋文公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颗一颗地滴落在地上。

可是主持官还站在那儿,而且又说了一句:“请您批准,处斩颠颉,以正军法。”

颠颉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慌忙跪下来,磕头如捣蒜,求晋文公饶命。晋文公一看,自己实在无能为力了,便冲着主持官点了点头。主持官一看国君点头了,便向行刑官下令:处斩颠颉。颠颉受法震动朝野,政纪、军令更加严明。

解读

居功自傲,将自己置于法律之上,是愚人之举。在一个公正的国度,法律是高于一切的,是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因此,绝不会允许亵渎法律的事情发生。

孙武斩宠姬严军纪

名言

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周昙

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迫切需要拜请一位能够领兵作战的将军。恰在这时,他得到了孙武写的兵法十三篇,读完之后十分佩服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他派人把孙武请进王宫,很客气地说:“您的兵法我已读过了,其中的见解很精辟,能不能实际演示演示呢?”

孙武回答说:“可以,不论男的女的,经过我列阵演练,都可以成为勇武善战的好兵。”

“从未见过战阵的娇弱女子,您也能训练成为好兵吗?”吴王问。

“能!”孙武斩钉截铁地回答。

这一天,吴王把一百八十名宫女交给孙武训练。他想考察一下孙武的实际指挥能力,就坐在演练场旁边的高台上观看。

孙武在操练时,先让每个宫女手持一支戟,把她们分作左右两队,分别指定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接着问她们是否知道自己的心、背和左右手的位置?众宫女回答:“知道。”她们也好奇地想看看孙武究竟要怎样操练。

问明之后,孙武严肃地说:“现在由我擂鼓发令。令向前,就朝着心所对的方向进击;令向左,就沿着左手的方向出击;令向右,就沿着右手的方向出击;令向后,就朝着背的方向后退。你们能做到吗?”众宫女说:“能。”孙武又强调指出:“如果有人不听从军令,就依法斩首。”

众宫女平时只会唱歌跳舞,哪里晓得军法的厉害。尤其是那两个队长,仗着吴王的宠爱,根本没有把孙武放在眼里。因此,当孙武发出军令后,鼓声咚咚,令旗挥舞,众宫女不但没有依令进退,反而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把队形都搞乱了。

见此情状,孙武没有动怒。他说:“大家第一次参加操练,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我没有讲解清楚。”他把军令和操练要求又反复地向宫女们作了讲解,再次强调:“如果有人不听从军令,是一定要斩首的。”

把宫女们的队形整理好后,孙武再次下令击鼓向左进击。

众宫女还是嘻嘻哈哈,两个队长依然笑得前仰后合。队形又被搞乱了。

这时孙武威严地宣布:“我把军令和操练要求已经讲明,可是队长却带头不听军令,依法应当斩首。”于是他下令把充任队长的吴王的两个宠姬绑了起来。

坐在高台上的吴王阖闾听后大吃一惊,赶忙派人传旨要求赦免二姬。孙武断然回答:“现在我是主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他的坚持下,两个宠姬被斩首示众。

众宫女见孙武执法如山,操练时再也不敢怠慢。一会儿鼓声又起,令旗挥舞。众宫女奇迹般地排列成了一支步调整齐的队伍:前后左右,躺倒起立,就是在泥泞的草地上也是按照将令进退起止,完全符合要求,一点差错也没有。嘻嘻哈哈的笑声更是听不到了。

通过这次实兵演练,孙武显示了他的治军才能。吴王阖闾尽管心疼他的宠姬,但更庆幸发现了一位很有气魄和胆识的将才,于是他正式任命孙武为大将军。

解读

军纪严明才能上行下效,命令得到贯彻执行,行动才能协调一致,这样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军纪面前人人平等是军纪能够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做到了这点,严明的军纪才能建立起来。

石碏杀亲子以正法律

名言

行赏不遗仇雠,用戮不违亲戚。

——陈寿

故事

石碏是春秋时期卫国一位忠厚正直、奉公守法的大臣。可是他的儿子石厚却是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的人。石厚和卫庄公的小儿子州吁十分要好。

卫庄公死后,他的大儿子继位,称为桓公。这时,石厚替州吁出谋献计,把桓公杀了,由州吁当了国君。石厚也因此得宠,被封为上大夫,位居百官之首。

石碏看到自己的儿子帮助州吁做下大逆不道的事,十分生气。为了和儿子划清界限,他就以年老多病为理由,辞官不做了。

州吁杀兄篡位,遭到卫国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为了摆脱孤立局面,州吁赶紧让石厚带上一份厚礼,请德高望重的石碏出来辅佐朝政。

石碏对州吁、石厚的行径本来早已恨得咬牙切齿,但这次却满口答应愿意站出来替州吁收揽人心,而且他还建议说:“按照惯例,诸侯国的新君即位一定要去朝拜周天子。只要能得到周天子的批准,新君的地位就名正言顺了。”

“你是说,州吁应该去朝见周天子吗?”石厚问。

“是的。不过在去朝拜之前,你还应该陪着州吁去见见陈桓公。这人很受周天子信任。如果他在周天子面前说几句好话,我看批准州吁做卫国国君的事准能办成。”石碏回答。

石厚把石碏的建议向州吁作了汇报,州吁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两人备上厚礼,一起去陈国拜访。

但是,州吁和石厚刚到陈国,就被陈国的武士抓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州吁和石厚到陈国之前,陈桓公就收到老朋友石碏的血书。血书中历数了州吁和石厚倒行逆施的种种罪行,请陈桓公一定要替卫国除害。陈桓公同石碏的交情很深,因此帮助卫国抓住了这两个坏人。

州吁、石厚被抓的消息传到卫国。石碏立即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对两个逆贼的处理办法。

在商议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州吁杀兄篡位,罪大恶极,应该依法处以死刑。可是对于石厚,许多人都说:“石厚只是个帮凶,还是从轻发落为好。”

石碏听后,斩钉截铁地说:“杀州吁,就不可不杀石厚。他们两人都必须依法处死。你们不要看在我的面子上就宽恕石厚,我是绝不会为了袒护一个犯了罪的儿子,就去破坏国家法律的。”

石碏的这一番话使朝中大臣深受感动。最后,大家终于同意了石碏的意见,派人到陈国将州吁和石厚都处以死刑。

解读

法律的尊严不容亵渎,当法律与亲情相抵触时,公正的执法者应该毫不犹豫地要捍卫法律的尊严,把亲情放在第二位,石碏杀子以正法律令人佩服,为执法者树立了效仿的榜样。

商鞅依法行事使秦国强盛

名言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

——桓宽

故事

公元前361年,年轻的秦孝公在秦国都城雍州即位执政。这时,齐、楚、魏、燕、韩、赵六国,都很强大,唯独秦国地处偏远,经济落后,政治上也没有什么地位。秦孝公感到迫切需要有一番作为,下令说:“谁要能献出妙计,使国家迅速强大起来,那就照他说的办!”

一天,一个年轻人风尘仆仆地来到秦国,求见秦孝公,他就是卫国的公孙鞅。秦孝公先后三次接待了他,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公孙鞅说:“如果要使国家强大,就不能沿用老办法;如果要使百姓得到实惠,就不能保留旧体制。”秦孝公说:“太对了,快说说你的具体办法吧!”

公孙鞅说:“变法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要实行四条办法:一要奖励耕织,惩办倒买倒卖;二要奖励军功,反对打架斗殴;三要把百姓组织成什伍单位,稳定社会秩序;四要限制贵族的特权,不立新功就不能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秦孝公说:“真是好主意!那第二步是什么呢?”公孙鞅接着说:“第二步要实行三条: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将全国统一设置成三十一个县。另外,还要鼓励父亲和成年的儿子以及兄弟分家而居。”秦孝公听完,兴奋得忘了自己的身份,用两膝跪行到公孙鞅的座席前说:“真是好极了!我让你当左庶长,主持这场变法!”

公孙鞅的变法主张,虽得到秦孝公的赞赏和支持,却遭到守旧贵族的激烈反对。有一次,秦国的太子也犯了法。公孙鞅奏告秦孝公说:“变法的阻力,往往来自高高在上的那些养尊处优的人们。太子犯了法,是由于他的老师没有引导好,必须处罚太子的师傅!”秦孝公说:“照你制定的条例办。”于是,就在太子的两位老师的脸上,刺下“犯法”两个字。另有一名贵族,名叫公子虔,公然反对废井田,开阡陌,放高利贷时照样大斗进,小斗出,破坏度量衡的新制度。公孙鞅又奏告秦孝公,秦孝公再次说:“照你制定的条例办。”于是,公子虔被判处“劓刑”,割掉了鼻子。

公孙鞅不但主持变法,而且向秦孝公请战,亲自带兵攻打魏国,打了大胜仗,占领了魏国在黄河西岸的大片土地,立了一大军功。

秦孝公自从采用了公孙鞅的变法措施以后,国家一天天兴盛起来,社会风气变得“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在诸侯中,秦国的地位骤然上升。秦孝公感觉到了自己这一代,秦国又富强了,非常满意,当公孙鞅从伐魏前线回来以后,秦孝公就把“於”“商”十五邑,封给了他,号为“商君”。后世称公孙鞅就叫商鞅。

解读

依法办事是法律公正性的一个体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无疑都有损法律的公正性。只有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也才能有效地使法律的效应彰显出来。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