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3057  |  更新时间:2015-09-11 11:43:20  |  分类:

爱国教育

打击恶霸的褚玠

名言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周代·诗经

故事

褚玠是河南人,他的曾祖父是刘宋时期的名士,官至侍中、吏部尚书,祖父是梁朝的御史中丞,父亲是太子舍人,所以他出身名门,算是家学渊源。

褚玠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的叔父收养了他。褚玠小时候就有好名声,前辈们都称赞他有才士的气度。长大后仪容俊秀,风度翩翩,能言善辩,博学多才。他文章写得很好,文风典雅,但不喜欢艳丽的词调。他一开始被征召为王府法曹参军,后来一直当到太子庶子和中书侍郎的官。

山阴县豪强势力很大,坏人也很多,在那里任职的县令都因为贪赃而被罢免。陈宣帝为此感到忧虑,他对中书舍人蔡景历说:“山阴县是一个大县,但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好县令,你在朝中的文士当中考虑一下谁比较适合这个职位。”蔡景历说:“褚玠是一个廉洁节俭的人,而且很有才干,不知道他能不能当选?”陈宣帝说:“很好,你说的和我的想法正好不谋而合。”于是,任命褚玠为戎昭将军、山阴县令。

山阴县的张次的、王休达等人和县里奸诈的小吏互相勾结,行贿受贿,把人口多的大户都藏匿起来,不交赋税(当时收税是按人头收取,人口越多,交的税也就越多)。褚玠到任后查明了情况,就把张次的等人关押起来,把情况向尚书台作了汇报。陈宣帝下诏表彰并犒劳了他,然后派遣使者帮助褚玠一起核查,最后一共查出以前被隐瞒的户口军民共800余户。

当时舍人曹义达受到陈宣帝的宠信,山阴县有个叫陈信的人家庭很富裕,经常向曹义达行贿,以此来巴结他。陈信的父亲陈显文仗着朝中有人,在当地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成为山阴有名的恶霸。褚玠派人将陈显文抓了起来,狠狠打了他100皮鞭。县里的官吏和老百姓都吓得两腿发抖,再也没有人敢以身试法了。陈信见父亲挨了一顿打,非常气愤,通过曹义达诬告褚玠,褚玠因为这件事而被罢了官。褚玠在山阴当了一年的县令,他只用自己的俸禄,结果被免职后,连回京城的路费都拿不出来,只好留在山阴县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人因此讽刺他的才干连个县令都当不好,褚玠反驳道:“我积极收取租税上缴国家,一点都不比其他县少,而且我除去贪婪残暴的人,让奸诈的小吏心惊胆战。如果说我没有才干搜刮民脂民膏来供自己享用,也确实和你讲的一样。但如果说我不懂得为官从政之道,我可不服气。”这话传出去后,当时的人都认为确实如此。

陈叔宝听说褚玠穷得连回京城的钱都没有,就写信给他,并送给他粟米200斛,褚玠靠这个才得以返回京城。陈叔宝是个文学爱好者,他很喜欢褚玠的文才,任命他入直殿省,后来任命他为电威将军等职。两年后,褚玠连任御史中丞,死在任上,年仅52岁。

解读

梁朝末年战乱频繁,朝廷的典章制度都废止了,执法的官员只好因循守旧,不加以改动,结果导致法律越来越松弛。褚玠为人刚直有胆量,敢于决断。褚玠就任后,大搞改革,制定了很多条例,可惜他死得早,那些条令只写出了纲要,并没有编写完成。他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享有执法公正的赞誉。他去世后,陈叔宝亲自为他书写碑铭,以表达对老朋友的深厚感情。陈叔宝即位后不久,追赠褚玠为秘书监。褚玠写的章奏杂文共200多篇,说理清晰,被当时的人所看重。

明辨是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明辨是非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作为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关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正确方向。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青少年应该懂得如何把握是非善恶的标尺,提高明善辨恶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心为国的冼夫人

名言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代·吕坤

故事

冼夫人(513602年)是广东高凉(今恩平一带)人,她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越族人。在公元6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她申明大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一位声名卓著的女英雄。

冼夫人一生经历了南朝的梁、陈和隋朝三代。当时,生活在高凉的越族有十几万户,冼夫人生长在一个姓冼的大族中。她自幼知书达礼,喜欢习武射箭。她家几代都是南越首邻,她从小就深知要维护民族的团结。一次,越族和黎族因一点小事动起武来,她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进行调解,终于平息了两族的武装冲突。这位少年巾帼的美名,传遍了岭南地区。

梁朝的罗州(今广东化州附近)刺史冯融是汉族人,他的儿子冯宝任高凉太守。冯家十分仰慕冼夫人的聪明贤惠,托人说媒。冼夫人认为这是越汉两族结好的象征,就同意与冯宝结婚。高凉一些少数民族有时不大听汉族地方长官的政令,冼夫人多次奔波周旋于各族之间,使当地的民族纠纷明显减少,高凉地区出现了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太平局面。

后来,中原地区内战不断,岭南的政局受到影响。梁朝末年,长江下游陷入了侯景叛乱的战火之中,高州(今广东阳江一带)刺史李迁仕,想借混乱之机割据称雄,独霸一方,举兵谋反。为了拉拢冯宝和冼夫人一起叛乱,李迁仕请冯宝去议事,冼夫人明知其中有诈,又不能不去,她命令士兵把兵器暗藏于礼品之中,假装前去会见。李迁仕听说冯冼二人手无寸铁带队前来送礼,高兴极了,一点戒备也没有。兵临城下,突然人人从挑着礼品的担子里抽出了武器,杀进城来,一举击破了李迁仕的叛乱阴谋。在关键时刻,冼夫人为反对分裂,维护梁朝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陈替梁、隋灭陈的朝代变迁中,冼夫人多次挺身而出,稳定了岭南的动荡局面,从此她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冯宝去世后,岭南又出现了不稳定的形势。陈朝太建元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起兵反对中央政府。为了逼迫冼夫人支持动乱,把冼夫人的儿子冯仆扣押在广州作为人质。冼夫人拒绝起兵反陈,她说:“我一向忠贞保国,到目前已经两代了,不能因儿子的性命而辜负了国家的统一!”她一面派兵保卫高凉边境,一面发兵协助陈朝大军平息叛乱,终于从监牢中救出了爱子冯朴。在维护国家统一的事业中,冼夫人不徇私情、一心为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格。陈朝为此封她为中郎将,成为南朝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位女将军。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冼夫人迎隋军进入岭南。不久,番禺人王仲宣起兵抗隋,岭南眼看即将陷入战乱之中。为了维护统一,年事已高的冼夫人命孙子冯暄派兵援救隋军。不料,冯暄与王仲宣的一个部将是好朋友,出于私情,冯暄迟迟不出兵。冼夫人得知情况后,勃然大怒,派人找回冯暄押进大牢,另派孙子冯盎去助隋军攻打王仲宣。冼夫人也不顾年迈,亲自披挂上阵,帮助隋军治理岭南,岭南的局势再次稳定下来。事后,隋文帝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隋文帝的皇后还赠送给她许多首饰与服装。

冼夫人的儿孙们在她的教育下,也都能尽忠报国,维护统一。隋炀帝时,农民起义,贵族割据,国家政局动荡。当时,冼夫人的孙子冯盎凭借她的威望,控制了五岭二十多州,占据着广州、梧州、海南岛一带,势力范围很大。有人劝冯盎也割据称霸,自立为南越王。冯盎牢记祖母的教导,毅然拒绝了这种分裂国家的不义之举,最终归附了新兴的唐朝。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写诗赞颂冼夫人: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

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

诗中冯冼就是冼夫人,因她嫁给冯家,古时夫姓在前,因此为冯冼。冼夫人的画像,至今还悬挂在广州博物馆里。

解读

冼夫人一生顺应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保持岭南地区局面的稳定,客观上减轻了老百姓的苦难,她的功绩是突出的。这种精神,世代为我国各族人民所敬仰。历史是不会忘记这位女英雄的,她不仅是越族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