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3640  |  更新时间:2015-07-31 10:36:45  |  分类:

爱国教育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黑暗中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王若飞也同其他进步青年一样,开始了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的革命路程。不久,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王若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回到家中。

白发苍苍的母亲惊喜异常,自打儿子出门之后,一直没有音讯。这下子该不会再从自己的身边飞走了吧!

王若飞从老人那充满泪水的双眼里,看出殷殷的希望。是啊,他多么希望能陪她老人家度过一个安定的晚年啊。可是,自古以来忠孝不能双全,在母亲和革命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在离家前的晚上,他内心的痛苦达到极限。王若飞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一会搓两手,一会抓头皮,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捂着脑袋,半天不说话。

母亲永远是理解儿子的,她虽然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可是,深明大义的母亲相信儿子,也相信儿子从事的工作。她理解,支持。

“孩子,去吧,不必为我担心!”说完,便像往常一样为儿子烧水去了。

在青海、宁夏一带,是马家骑兵的势力范围。党为了争取这一股力量,派王若飞到宁夏去秘密开展活动。不料消息泄露,在出发前的一天晚上,王若飞被敌人逮捕了。在包头国民党的监狱中,他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这里录下绥远省高等法院对王若飞进行审讯的对话——

法官:你参加共产.党,都干了哪些犯罪活动?

王:你身为法官,可懂得法律?

法官:是我在问你,而不是你在问我。(吞吞吐吐)

王:我先问问你,什么叫犯罪?(义正辞严,不容回避)

法官:(支吾着)犯罪,就是触犯了民国法律的行为。你触犯了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

王:所谓民国,还不是强盗的乐园,人民的地狱?所谓民国,无非保护帝国主义和财主老爷们的民国!请问,法律替谁说话?

法官:不管这些,反正你有罪!

王:好一个“反正你有罪”!难道“九·一八事变”不是祸国殃民的行径吗?我反对你们的卖国行径!反对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做法,难道也是犯罪?犯罪的是你们而不是我!法官先生,如果你认为我的话不对,请到大街上去问一问,让群众,让国民去评个公道!

法官:……(很久)退庭!

王若飞被押回了归绥的第一模范监狱。

在狱中,王若飞秘密地写了中国往哪里去?一书,在难友中广泛流传。后被敌人发现,便让他和普通刑事犯在一起,以期监视他的活动。

先派进来的是刘宝全,没几天,被王若飞的革命道理折服了,后又陆续换了一个叫马福的犯人,一个姓张的抢劫杀人犯。可是,连敌人都叹息地说:“连顽石也给熔化了!真可怕,真可怕!”还有一名叫三毛的蒙古族犯人,在王若飞的热情感召下,竟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后来走向了革命道路。

在监狱中,王若飞说过:“司马迁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能为真理、为劳苦大众而死,我会含笑以赴的。”

出狱后,王若飞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抗日洪流中去。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陪同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同周恩来一同并肩作战。在回延安的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噩耗传到延安,众人大哭。毛泽东主席为“四八”烈士们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王若飞是一位坚强的马克思主义者。生,为人民的利益而生;死,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在他的身上,永远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

解读

王若飞在包头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捕,在近6年的铁窗生活中,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也让敌人更是无可奈何,而他的革命气节却广为流传。他的努力,是为了革命,更是为了人民大众,他的一生都在不懈努力,更在革命中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勇往直前,赴汤蹈火,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爱国价值观的主题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爱国价值观的主题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古往今来的一切爱国者,都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张学良西安事变明大义

名言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

故事

1927年夏季的一天,在北戴河附近的一座花园式别墅前,人头攒动,声音嘈杂。花园的后门口,站着一个高鼻梁、蓝眼睛、红头发的洋鬼子。那洋人手举写有“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几个字的木牌子,趾高气扬地用英语向一群中国人嚷道:“这是外国人的乐园,你们要进来,岂不是和狗一样吗?”

这时,有一辆轿车在这儿停住,车上跳下一个中国年轻军官,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年约二十七八岁。他似乎听懂了那洋人讲的话,气得眼睛直冒火。他跳下车后,便红涨着脸,向那别墅冲了过去。

这时候,正有两个中国小伙子与别墅主人在吵闹争辩着。旁边那举牌子的红发洋人见中国小伙子理直气壮,不肯低头,便猛地扬起手中的木牌,使劲朝一个青年头上砸去。

说时迟、那时快,从车上下来的青年军官一个箭步冲了上去,用铁钳般的大手扯住洋人手中的木牌,然后使劲一拉,顺势扔到屋子的墙上,“咔嚓”一声响,那木牌断成了两半。

红毛洋人遭此突然袭击,气得火冒三丈,连忙从腰上拔出手枪,威逼道:

“岂有此理!你们谁再敢向前一步,我这手枪就不认人了!”

那年轻的军官却不动声色,他见洋人掏出了枪,也毫不示弱地从腰间拔出德国造手枪,用枪口对准那暴跳如雷的洋人,斩钉截铁地说:

“你脚下是中国的土地,不要在这儿耍狗熊!”

洋人见此情状,更是恼怒不堪,并用手枪朝天放了一枪。

枪声响过后,从门口跑出一个外国牧师,连忙把那红毛洋人推进门里,用劲关上了大门。

“呸!”那年轻军官朝那别墅吐了一口口水,收起手枪,转身而去。

这位敢跟洋人顶撞的年轻军官是谁呢?他便是后来发动“西安事变”、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字汉卿,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河之滨的新民府。他的父亲是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22岁开始落草成了一名绿林响匪,后来在军阀混战中,成了东北奉系军阀的元帅,并逐渐控制了东三省的军政大权;1928年6月4日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在沈阳西北的皇姑屯。

张作霖很早就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名有出息的军人,所以,在张学良刚刚长大成人时,就把他送进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接受正式军官的训练。张学良毕业后,被任命为炮兵上校,做了他父亲卫队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不久,又晋升为第三混成旅少将旅长。这时的张学良,年龄还不到20岁。后来,他又出任了东北保安总司令、东北边防军司令等职。

张学良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将领,一生在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利益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作霖出关被炸不久,张学良基于国仇家恨,打算实行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合作的政策,从而促进全国南北统一,并决定在1928年7月22日易帜。

所谓“易帜”,就是取掉原挂的北洋军阀时代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国旗,表示服从国民政府统治。

东北易帜,促使南北统一,应该说符合全国人民的心愿。可是,这一中国内政问题却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蛮横干涉。日本连忙派出外交界的老手林权助来到奉天(今辽宁省),以吊唁老帅张作霖为名,阻挠东北易帜之事。

一日,天下着瓢泼大雨,林权助带着日本领事林久来到了张学良的会客厅。一阵寒暄后,林权助试探性地说道:“本特使冒雨来到贵处,很想再听听张总司令对东北未来的设想。”

“关于东北的前途问题,我已经多次表明了态度:本司令将依照三千万人民的意愿,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富强而竭尽全力。”张学良毫不含糊地答道。

林权助见张学良意志坚决,便眯起两只狡黠的小眼睛,摆出一副外交官骄傲的派头,露骨地说:

“东北是日本帝国的生命线,我们不希望东三省的政治发生急剧变化。话说转来,张总司令如果先行实现东三省独立,再图控制全中国,我们日本政府是会支持你的!”

张学良听后,气愤至极,脸色一下变了,他腾地一下站起身,指着林权助的鼻子说:

“特使先生,我是一个中国人,当然以中国人的立场为出发点。我不愿意看到中国分裂,而愿中国走向统一,实行既分治又合作的政治。再说,东北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我不能违犯民意。易帜之事,是中国的内部问题,我不希望任何外国政府插手其间!”

张学良越说越气愤,嗓门也越提越高。坐在椅子上的林权助也越听越不是滋味,气得瞪圆了两只小眼,最后站起身来不服气地说:“我们日本政府,一向是先礼后兵。你如若不顾我们帝国政府的警告,悬挂青天白日旗,那么结果是不会太好的。当然啰,我和你的父亲是好友,在私谊上说,我把张总司令当作自己的子侄,我不能不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告诉你。”

张学良听后,怒不可遏,立即答道:“我和贵国天皇同岁,阁下知不知道?请你回去告诉你们的政府,中国的内政,绝不允许日本干涉!”

林权助无计可施,最后冲着张学良歇斯底里地嚷道:“我们就是不许你易帜换旗。”

张学良轻蔑地瞥了两个日本人一眼,“哼”了一声,最后端起茶杯,站起来朝门外喊了声“送客”。那两个日本人讨了个没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