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作者:高士振   |  字数:5428  |  更新时间:2015-08-06 16:04:23  |  分类:

人物传记

龙济光

袁世凯的得力干将

龙济光,字子诚,一作紫宸,彝族,1876年生,云南蒙自县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广西爆发了游维翰、王和顺、陆亚发、陆亚宋领导的大规模的人民反清运动。1903年4月,清政府急忙把四川总督岑春煊调署两广总督,督办广西军务,此时驻防云南广南县弄汪地区的续备营补用同知龙济光也被调去“会剿”。

同年秋,这支队伍由岑春煊装备一新,依为股肱。龙济光任边防军济字营统领,伙同滇军武威营王镇邦等部执行“剿抚兼施”的政策,捉住了百色地区游勇首领游维翰,加以杀害。同年他升任广西省右江道,又会同荣字营统领陆荣廷在南宁、柳州一带剿抚的游勇。1905年2月,在古板饭峒捉住了柳州地区游勇首领陆亚发,解送桂林,在岑春煊亲自指挥下,凌迟处死。

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革命党人攻占了镇南关右辅山炮台,广西巡抚张鸣岐限令龙济光和陆荣廷部七日夺回。他们如期夺回后,对革命人民大肆杀戮。龙济光因屡立战功,受岑春煊的荐举,1908年署理广西提督,1909年补为实授。

1911年4月广州革命党人起义失败后,龙济光率广西军队调往广东,任陆军第三十五镇统制及警卫军副司令。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广东,全省沸腾,很多县都在革命党人领导下组织民军,发动起义。新军协统李万祥劝龙反正,被龙下令拉出衙门枪决。

在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下,广东各地民军向广州进逼。广东各界代表推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11月10日胡汉民由港前来就任,各路民军纷纷入城。龙济光为形势所迫,不敢反抗。龙部十多个营,经过多方调停协商,开赴高雷各属驻扎。

1913年,李烈钧于湖口宣布江西独立,起兵讨袁。之后,陈炯明宣布广东独立,通电讨袁。袁世凯任命龙济光为广东镇抚使,督师倒陈。7月30日夜,龙率所部抵肇庆。8月3日袁世凯任命龙济光为都督兼署民政长。龙接袁命令,率兵会同肇罗阳镇守使李耀汉由西江直向广州,8月4日,陈炯明避往香港,广东取消独立。龙济光从此占据广东。

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下令废除各省都督,特任龙济光为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并准许在广东开府建衙。

龙济光夺得广东这块富庶的地盘后,对广东人民肆意敲榨盘剥。他公开纵吸鸦片,大收赌捐、烟捐、花捐。龙氏及其所属滇籍中上级军官和官僚们的钱财,都汇回云南。龙济光私人还有一艘约两千吨的商船,往来于香港、广州、海南岛、越南海防之间做买卖,所得的利润存在香港。

龙济光统率的振武军,系杂凑而成。这支队伍纪律很坏,龙济光又以“清乡”为名,纵容部队胡作非为。“济军所至,奸淫掳掠,井里为墟,商舶裹足。各属有绝粮之危,万家闻痛苦之声。”

1915年冬,帝制议起后,袁世凯册封龙济光一等公爵位,1916年1月,又加郡王衔。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袁世凯指示龙济光假道广西向云南出兵,任命其兄广惠镇守使兼第一师师长龙觐光为云南查办使,进袭滇南。

龙济光袁世凯的得力干将

1916年2月,龙觐光的先头部队进入滇境,大部还在广西。入桂的龙军受到李烈钧护国第二军和陆荣廷部队的夹击,大部分为李、陆部缴械,龙觐光被扣留于南宁。陆荣廷在解决龙觐光部队后,接着在3月15日宣布广西独立。

4月6日,龙济光在广西护国军和广东民军压力下被迫宣布广东“独立”。他宣布独立时取得了袁的指示和谅解,同时密请袁派兵帮他“平乱”。4月19日亲去肇庆同陆荣廷达成妥协,承认在肇庆成立两广都司令部等五项条件。

5月1日,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在肇庆成立,岑春煊任都司令。6月6日袁死,龙济光未得肇庆军务院同意,擅自于9日电北京取消广东独立,投靠段祺瑞政府。6月,李烈钧率领的云南护国军第二军假道广东韶关北进,龙拒绝李军过境,令南韶连镇守使朱福全闭门不纳,两军发生冲突。龙军大败,退守广州。龙见大势已去,只好接受段祺瑞提出的调停意见,10月14日双方撤退军队,龙将督军印信交与省长朱庆澜转陆荣廷,赴琼崖任两广矿务督办。

1917年秋,护法战争开始。段祺瑞12月任命龙济光为“两广巡阅使”,指使龙率领残部进攻广州。1918年1月,龙军占领雷州半岛及沿海各县,并进占阳江、恩平、化州等地。在粤、桂,滇军等组成广东讨龙军,转入反攻。龙济光的军队不敌败走。龙济光带领残部千人,在同年6月初泛海而北。到塘沽后,段祺瑞指定天津小站作为他屯兵之处。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段祺瑞下野。奉军入关,进攻小站。龙军向东南撤退,溃不成军,派员向奉军求和。同年冬,全部官兵被奉军缴械遣散。

1921年1月,北洋政府免龙济光两广巡阅使职,入将军府为将军。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死。

叶楚伧

反袁名报的总编辑

叶楚伧,原名宗源,字卓书,1887年10月14日生,江苏吴县人。

叶楚伧自幼随父读书,1904年叶考入苏州高等学堂,后在汕头主持中华新报。

1909年春,叶在汕头加入同盟会。他利用中华新报积极进行反清活动,和汕头、潮州、梅县的民党交往甚密,并建立俱乐部,组织“诗钟社”,表面是诗词花酒之会,实是联络民党人士的组织。由于中华新报锋芒直指清王朝,因此广州总督张鸣岐视它为眼中钉,1911年上半年下令封禁。同年秋,中华新报改名为新中华报复刊,对清政府抨击更加尖锐,销路很广,对社会影响颇大,这使潮汕的地方官吏更加感到恐惧,潮州知府曾派兵威胁叶楚伧和新中华报社的人员,但他们并没有屈服。

10月武昌起义后,广州、汕头、潮州相继光复。此时潮、汕之闽部队纷起,秩序很乱,叶楚伧奔走潮汕进行调解。不久,他离开了新中华报社,加入了以姚雨平为司令的粤军,任秘书随军北伐。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叶随姚军进入南京拱卫。因张勋率兵进攻徐淮,姚雨平奉命渡江还击,叶也随军渡江,并兼任参谋,参加了固镇、宿州二次战役。2月,南北议和结束,东南军事初定,叶弃武从文,和姚雨平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日报,姚任社长,叶任总编辑。不久,他加入了柳亚子创办的南社,并成为南社的主要骨干。1913年,叶和于右任、邵力子等在上海创办民立报,他主编民主报副刊,笔名“小凤”。在此期间,他痛击袁世凯的篡夺阴谋和陷害民党人士的伎俩。

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陈其美集资创办民国日报,作为民党喉舌,从事反袁宣传,叶楚伧任民国日报总编辑,邵力子为经理。袁世凯死后,1917年孙中山到广州领导护法运动,反对北洋军阀,叶楚伧以努力办好民国日报来配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他不但用犀利的文笔抒发正义,抨击暴政,而且当报社经费困难时,他四处挪借,甚至典当其妻子的首饰衣服。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了顺应新形势,柳亚子准备在1917年已停止活动的旧南社基础上组织新南社。叶支持和促成了改组南社的工作。1923年6月新南社成立,叶为新南社起草了发起宣言,但在创办新南社的指导思想上,他和柳亚子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他认为柳的成立宣言个人色彩太浓,代表不了团体,力主成立宣言改名为成立布告,并再三叮嘱柳亚子:这份“布告”不要发表在国民党“一大”前。

此时,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实行国共合作,积极改组国民党,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叶楚伧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修改党章起草委员会的委员。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接着被任命为中央党部宣传部部长和上海执行部青年部部长及妇女部部长。当孙中山逝世、廖仲恺被害后,他与国民党内的右派伙同一起公开进行反共活动。9月,他在上海与林森、邹鲁、谢持等人策划分裂活动。11月,他到北京参加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参与炮制了取消共产派在本党之党籍案等八项反对三大政策的决议案。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声讨了西山会议派,给叶楚伧以警告处分,并停止他民国日报总编辑职务;不久,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破坏国共合作,后又利用党务整理案夺取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权,大量安插亲信。叶楚伧看到蒋的变化,在蒋的拉拢之下赴广州,一跃而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成为蒋的亲信,与西山会议派脱离了关系。

叶楚伧反袁名报的总编辑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叶楚伧追随蒋介石,先至上海任临时政治委员会委员,7月代理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部长。9月,参加了宁、汉、沪三方组织的特别委员会为候补委员。1928年,蒋介石重新掌握了国民党中央领导大权,叶被任命为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29年后改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1930年11月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立法院副院长。他先后被选为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第四届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他以国民党元老身份兼任了大小二十多个职务。他对蒋介石百依百顺,但极力不介入各派系之间的纷争,即便要受陈果夫和陈立夫的支配,他也甘心情愿,从不反抗,被称为“好好先生”。

抗日战争期间,叶楚伧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法制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事务所总干事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2月任国民党中央特派苏浙皖三省、京沪两市宣慰使,由重庆到上海。1946年2月15日,因病在上海去世。1947年葬于苏州灵岩山麓。

田桐

武昌首义战时司令部秘书长

田桐,字梓琴,笔名恨海,号玄玄居士,晚号江介散人,1879年生,湖北蕲春田家河人。幼承父教,好新学、厌八股。少年只身登庐山,就读于白鹿洞书院。1901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与宋教仁堪称莫逆,共倡排满革命。1903年冬,因在考卷上鼓吹革命,清巡抚端方以“大逆不道”责令校方从严惩办。时校监纪巨维爱其才,暗示田先期离校,得以幸免。旋东渡日本留学,与宋教仁、刘公、白逾桓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宣传民族革命。翌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被选为评议部评议员、执行部书记。田搜集明末遗老、抗清史料,编著亡国惨记一书,以激发国人反清革命。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后。署名“恨海”投稿,议论时政,宣传革命,1905年11月参加反对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斗争。后与柳亚子等在东京创办复报月刊,与星报相呼应。

1907年,被孙中山派赴南洋活动,在新加坡主持中兴日报与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笔战经年,力辟君主立宪之非,并联络同志将保皇派徐勤逐出境外,名声由此益著。次年,创办泗滨日报,兴办学校、宣传革命,深得侨界信仰。其间,曾一度参与陶成章等反对孙中山的活动。后因译载南国记一书,披露荷兰殖民者虐待华侨罪恶,被强令离境,再到日本。田痛感国内边地起事不易成功,建议进行中央革命、擒贼先擒王,黄兴等人颇为赞同。后改名换姓归国北上,在北京创办国光新闻报,以秘密联络北方同志,策划京津起事。

武昌起义爆发后,即乘船南下,途经上海,适逢黄兴自香港抵沪。得以相偕赴鄂投身阳夏保卫战,黄任战时总司令,田任总司令部秘书长。在此期间,日夜忙于起草军事文书、随黄视察阵地。时汉阳危急,建议取兵工厂钢板置壕堑间,以避炮弹。黄兴赞誉他不仅长于文学,智谋亦大过人。田原以办报见长,但也好谈军事,冯自由曾称他为“水牛将军”。汉阳失守,受黄委派与时功玖代表湖北同盟会支部前往上海,欢迎孙中山自海外归来。

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务部参事、参议院议员。南北统一,政府北迁,田北上主持国光新闻,抨击袁世凯专制独裁。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宋教仁遇刺后,田亲到上海请孙中山兴师讨袁。并亲持黄兴手书到武汉,发起并促成湖北改进团成立。后与张汇滔赴安徽举兵讨袁,失败,东逃日本,参与筹建中华革命党。1914年10月,任中华革命党湖北支部长。袁称帝,田与居正以国会议员名义通电反对。

1915年,任中华革命军湖北总司令,入湖北起兵讨袁。次年袁死黎继,国会恢复,田回到北京,与马君武等人组织丙辰俱乐部,反对段祺瑞内阁。1917年夏,国会解散,田率部分国会议员南下护法,任广州大元帅府参议。在非常国会时期,拥护孙中山,力主出师北伐,坚决反对西南军阀、政学系排斥孙的活动。

田桐武昌首义战时司令部秘书长

1920年年底,出任中国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党务科主任、韶关大本营宣传处长,协助孙中山进行党务工作。1923年夏,曹锟贿选,田鼓动国会议员离京南下以示抗议,旋在广州任大本营参议。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田坚决反对,孙面斥其非,田辞去广州各职走上海,与章太炎、居正、冯自由、马君武等12人联合发表护党救国公函,公开与孙对抗;还发表社会主义华北论,攻击社会主义。

北伐战争开始,蒋介石、谭延闿等人联合函召田南下,委以江汉宣抚使。为配合北伐军事行动,田在汉口募人将孙传芳运载枪械弹药的江永轮炸毁。“四一二事变”后,因对蒋介石不满,避走山西五台山。1928年到上海主办太平杂志,专事著述。南京国民政府委以国府委员、立法院委员、中央党史编纂委员等,均婉辞不就。其间曾参加居正等人的反蒋同盟,亦敌视中国共产.党,1930年7月2日在上海逝世,归葬武昌洪山。平生著述甚多,有太平策、五权宪法、革命闲话、扶桑诗话及玄玄遗著等刊行。

田桐自从同盟会成立之后,就一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孙的得力助手。国民党在武昌洪山为他举行隆重的党葬,各地代表两万多人参加了葬礼。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