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高士振   |  字数:3129  |  更新时间:2015-07-20 16:28:20  |  分类:

人物传记

丁惟汾同盟会山东支部长

丁惟汾,字鼎丞,1874年9月27日生,山东省日照人。

1902年,29岁的丁惟汾考进河北保定师范学堂,两年后,丁惟汾从师范学堂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廷留日官费生。

丁惟汾入日本明治大学经纬学院法学系学习,其间,他结识了张继、徐镜心等革命者,并与他们来往亲密。1905年8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丁惟汾随即在10月21日入会,主盟人是同盟会山东支部长徐镜心。丁惟汾勇于任事,且做事勤勉,深受同志们推崇。因而徐镜心在年底离日返回国后,丁惟汾遂被推举为支部长。

丁惟汾主盟后,十分重视发展组织。经他介绍,先后有30多位山东籍人士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他还委托刘冠三等人负责山东省境内的组织发展,先后有200多名山东青年入会。丁惟汾还和蒋衍升、于庭樟等山东籍革命党人创办了晨钟杂志,宣传革命思想。晨钟杂志“除恫斥清人虐政,言其必败外,也特别重视学术”,“言论通今博古,糅合革命与传统于一炉”,因此它“极受青年学子及一般知识分子所欢迎。一文一出,往往辗转传阅,或手抄密传,争相捧诵”,对当时革命思想的宣传颇为有力。

1906年,清廷下诏宣称要预备立宪,立宪派闻风而起,纷纷组织新团体,支持清廷的立宪。1907年10月17日,梁启超、蒋观云、徐佛苏等立宪党人发起组织的“政闻社”,在日本东京锦辉馆举行成立大会。梁启超在会上发表演说,大肆鼓吹立宪,反对革命。丁惟汾、张继二人率领20余名同盟会员直捣会场,梁启超受伤逃离会场。

1910年,革命党人发动的几次起义都遭失败,全国革命气氛一时为之低迷。在这种情况下,丁惟汾受命以山东代表身份,回省策划革命。1911年春,丁惟汾回到山东,任教于济南法政学堂,以掩护革命活动。他力邀在东北等地活动的山东籍同盟会员回山东,共筹大计。丁惟汾还化解了山东咨议局中“六二党”和“清流派”之间的矛盾,使极具势力的清流派乐于赞助革命。

武昌首义后,各省革命党人积极行动,力谋响应。山东革命党人立即联络各界,组织起保安联合会。丁惟汾与谢鸿焘等人联合清流派首领丁世峄、王讷向山东抚巡孙宝琦施压,孙迫于无奈在11月13日宣告山东独立。然而,山东的独立只维持了短短10天。袁世凯出任清廷内阁总理后,派其爪牙张广建、吴炳湘分任山东布政使和巡警道。孙宝琦有张、吴二人撑腰,胆大妄为,恣意破坏革命,遂于11月23日通电取消独立。张广建、吴炳湘大肆屠杀革命党人,丁惟汾等人无法在济南立足,乃避走上海。

中华民国成立后,丁惟汾、侯雪舫等人返回济南,与张广建协商停战。张广建却无端将丁、侯二人扣留,并于2月26日将二人解往青岛,消息传出,山东全省群情激愤,各界严辞指责张广建,新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不得不撤换张广建,并任命山东人周自齐为山东都督,山东政局暂时趋于安定。

丁惟汾同盟会山东支部长

丁惟汾被释后,回到济南。他一方面接任法政专门学校校长,专心办学,一方面任同盟会山东省支部理事,负责党务。同盟会与其他团体合并,扩展为国民党后,丁惟汾任国民党本部政务研究会干事、山东省支部理事,丁惟汾还是山东临时省议会议员,9月,孙中山考察济南、青岛两地时,丁惟汾随侍左右。

1913年1月,丁惟汾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为山东省15名国民党籍众议员的领袖。4月8日,丁惟汾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由此,丁惟汾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国会议员生涯。

袁世凯上台后,谋帝制自为,违法进行大借款,压制革命力量。丁惟汾坚决反袁,在议会提出质问书。袁世凯派人游说丁惟汾,并许之以高官厚禄。丁惟汾不为所动,义正词严地告诉说客:“此头可断,此志不可夺也!”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的反动气焰更加嚣张。他借口解散国民党后,又追缴了国民党籍国会议员证书,国会随之解散。丁惟汾悄然离京返乡,袁世凯即派出密探监视丁惟汾的行踪。丁惟汾无法,遂在日照老家蛰居3年之久。

1916年元旦,袁世凯登基,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洪宪皇帝”。袁氏窃国,天人共愤。3月,丁惟汾秘密前往上海,与17省国会议员代表50人联名通告各国驻华大使,申言:“某等代表国民之公意,誓除袁氏,以靖乱源,断不取一时姑容,永贻后患。”迫于舆论压力,袁世凯于3月21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以总统自居。

丁惟汾即与在沪的其他66名国会议员再次联名通电各省,指出袁的总统资格已因他背叛民国而丧失,副总统黎元洪应依法代行大总统职权。5月,居正在山东潍县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誓师讨袁。山东革命党人吴大洲、薄子明等及时响应,在周村组织起护国军。丁惟汾不畏艰险,来到周村,为护国军出谋划策,全军“倚为谋主”。

袁世凯毙命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8月1日,重开国会,丁惟汾前往北京出席。1917年,因参战问题,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意见不合,发生“府院之争”,国会再度被解散。段祺瑞上台后,拒绝恢复约法、召开国会。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举起护法大旗。丁惟汾率山东省国民党籍国会议员到广州,参加护法运动。此后6年,丁惟汾一直追随孙中山为护法事业而奔走。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与政学会政客从中作梗而受挫,孙中山愤而回上海,丁惟汾奉孙中山之命离粤赴沪,负责联络各地青年,发行北方周刊。

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密约,规定由日本人修筑山东省境内高(密)徐(州)、济(南)顺(德)两路,此密约,由山东人靳云鹏一手促成,时靳云鹏已居北京政府国务总理高位,丁惟汾于1919年11月致书山东省议会,直言:“今欲救吾省之危,解铃之责,还须系铃之人。靳氏因卖国勋劳,获北京总揆之位,其位则高,其权亦固,废除密约,解放山东,彼操其柄,无说可辞。切望贵会诸公领袖各团联袂赴京,面见靳某,责以大义,忧以奇祸,迫其明白废除密约之决心,解除桑梓之危患,彼如尚有人心,稍明利害,必当幡然憬悟,竭力图报,以赎手缔密约之罪,而示当局悔过之心。则洗心向善,人或谅之,倘其意存诿却,怙恶不悛,吾人当露布天下,声罪致讨,国法所在,决与人民共弃之。”丁惟汾时时关心家乡权益,他曾与阎容德、高福生、于恩波等联名致函吴佩孚,以同乡身份恳劝他“放大眼光,努力救国,勿为私恩拘束,勉作国家栋梁”。

1920年11月,孙中山重返广州,继续领导护法。丁惟汾亦回到广州,履行众议员职责。1921年10月,孙中山任命丁惟汾为国民党山东部部长,并派他返回上海联络北方党员,筹划接应北伐。北伐如火如荼之时,陈炯明叛变革命,孙中山备受打击;时黎元洪受直系利用再任总统,宣布重开国会,丁惟汾遂于1922年10月来到北京,准备参加国会。政局动荡,瞬息万变。1923年6月,黎元洪被迫离职,曹锟贿选继任总统。丁惟汾“以知立法救国,不过空谈”,“一国首都化为狐鼠豺狼纵横隳突之地”,愤而离京,从此不再任议员之职。

陈炯明叛变革命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决定改组国民党,为国民党输入新鲜血液,丁惟汾被孙中山指定为负责国民党改组事宜的9人筹备会的成员。1923年年底,丁惟汾回到北京,设立国民党华北执行委员会,主持国民党北方执行部工作。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应邀扶病北上,主张召开国民会议。丁惟汾等发动各团体于1925年1月4日组成国民会议促成会,并派同志到各省组织分会,以支持孙中山的主张。孙中山卧病北京,成立临时政治委员会,丁惟汾为委员之一。孙中山逝世后,丁惟汾参加了治丧工作,具体负责接待事宜。在政治委员会上,丁惟汾提议以后开会必须宣读总理遗嘱,以资警惕,而示不忘,与会者一致同意。1926年丁惟汾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委员、青年部长、政治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央宣传部部长、训练部部长和国民政府委员、中央政治学校教务长等职。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监察院副院长。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