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 > 第十一章 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
第十一章 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
作者:刘加临   |  字数:7295  |  更新时间:2015-03-31 16:33:16  |  分类:

爱国教育

“新时期二十二勇士”之一

武文斌

武文斌,1982年生于河南省邓州市。2002年夏天,武文斌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地方的一所大学。可是接近报到的那天他却放弃了。一是家里经济困难,弟弟智障,妈妈身体不好,几乎不能干活儿,60多岁的父亲外出做临时工,每月只挣300元钱;二是他从小那个参军的理想顷刻间又在他心中升腾。

“参军,考军校,圆从军上大学的梦,减轻家里负担。”他对不解的朋友说。

这年冬天,武文斌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绿军装。他告别家乡,奔赴向往已久的军营。

武文斌入伍的部队,是赫赫有名的铁军,他被分在了战功卓著的铁军叶挺独立团“红二连”!

这是一个历史久远、战功赫赫、英雄辈出的连队,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面对这一切,武文斌热血沸腾:飞夺泸定桥英雄集体,竟然是自己当兵所在的连队!

能够成为这支光荣连队的一员,武文斌感到无限骄傲和自豪。新兵训练结束时,他在宣誓仪式上代表新兵发言:“前辈创下的辉煌业绩,让我们感到自豪,新的历史荣誉要靠我们新一代去争取。”

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爹,我被分到红二连,就是红军长征中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的那个连队。今生,我以红军传人为荣。我一定能在这个英雄的连队干出个样来!”

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为武文斌的成长注入“红色基因”。

勤学苦练,武文斌要名副其实地成为红二连的士兵。跟装甲车打交道还不到3个月的装甲车炮手武文斌就熟练地掌握了炮手专业4个基础练习,在全团组织的“铁军杯”比武中,夺得“炮手快瞄科目”第一名。

“铁拳—2004”涉外演习,担任炮手的武文斌慢性阑尾炎发作,他瞒着连长,用宽背包带紧紧勒住小腹,将一把扳手压在痛处,咬牙打出30发炮弹,获得全部命中的好成绩。

连里更新电脑,武文斌利用休息时间,反复学习研究,3个月后竟成了连里的“电脑通”,被连队任命为文书。

武文斌从老兵口中得知,车载炮炮栓不易固定和工作帽胸前开关易短路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既影响训练进度,又容易造成训练伤。他对连队领导说:“我来试试!”自信写在了脸上。

“一个新兵蛋子也能搞革新?”有人不相信。

武文斌收集了大量资料,记下了两万多字的笔记,终于先把理论搞通了。而后他又开始琢磨实物装备。团修理连车间成了他学艺的好地方。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几个馒头、几包咸菜,背着一壶开水,在修理车间里一待就是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火炮炮栓固定器”和“胸前开关快速检查仪”终于研制成功,训练中的两个技术难题真被一个新兵蛋子解决了。

2003年5月29日,武文斌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当选为“新时期二十二勇士”之一,打破了连队多年来没有新兵入选的惯例。以后他又连续两次被评为“新时期二十二勇士”。2003年、2004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4年被表彰为“百名铁军之星”。

学习上爱钻牛角尖

学海无涯,继续深造。2005年9月,武文斌以全团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量与导航工程系士官一队。

来到军校后,整天面对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深奥的理论知识,武文斌和有些同学一样感到了吃力。这时有的同学开始打退堂鼓,认为只要会操作仪器就行,掌握那么多理论没什么用。武文斌开导同学说:“学操作,在部队一样可以学。既然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就要做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掌握现代化科技知识,就不能成为新时期合格的军人。”

武文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为此,他没少吃苦头。从入学第一周起,他就放弃了双休日。每次双休日的一大早,他总是第一个在阅览室门口排队,在阅览室一学就是一天。

队里为愿意学习的同学提供方便,晚上熄灯后可以在俱乐部学习,但规定不能超过11点。两年来,他总是最晚离开的人。

在学习上武文斌爱钻牛角尖是出了名的,遇到不懂的问题从不放过。一次刚上完专业课,王教员就被武文斌拦住了:“王教员,要是一不小心把指北针弄丢了,或者是关键时刻它坏了,该如何确定方位?”

王教员反问道:“怎么可能会弄丢呢?”

武文斌说:“要是遇到洪水呢,洪水把指北针给冲跑了,那该怎么办?”

王教员一问才知道,武文斌所在的部队曾参加过抗洪抢险,在学这门课时,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还可以通过太阳、星座、月亮等天文知识来判别方位……”看着眼前这个爱动脑筋的学生,王教员打心眼儿里喜欢,耐心地给他讲了起来。

向教材提出质疑

武文斌在一次实验过程中,他发现全站仪的操作顺序不合理,如果把步骤调整后,速度和精度将大为提高。

武文斌经过反复测试后,就把这个问题报告给负责现代测量授课的西教授,西教授当时没在意,因为“书本上十几年就这么写的,大家十几年都是这么操作的,怎么会有问题”?由于还有其他班的课程,西教授就没有听武文斌继续“理论”下去。后来想起这桩事,觉得有一定道理,按照武文斌的方法做了半天论证,验证了这个士官学员说的是正确的,他连中午饭都顾不得回家吃就跑到队里,专程表扬了武文斌。后来队长在周末全队点名时自豪地说:“武文斌是我队历史上第一个能让教员专门到队里提出表扬的士官学员,这家伙,了不起!”

2006年4月,武文斌所在的大士六班按照学院安排,到河南登封的嵩山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现代测量学课程的实习。第一次野外课,按照分工,武文斌所在的班6个人背着仪器,展开了作业。刚开始,找基准、打地桩,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进入测量阶段,却发生了问题。无论多么小心翼翼地调试,细致入微地进行操作,所得结果始终不能与地图上显示的大地基准数据吻合。先后忙活3个小时还是没有结果,在既冷又累又烦躁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志失去了耐心,索性停下来休息,再也不愿意继续测下去。武文斌却和战友钟飞测了几遍后,又背着仪器爬了几公里山路到别的组进行比较。结果得出了戏剧性的结论,原来是全站仪的电子主板出了故障,存在较大的误差。为此,全班同学对他赞不绝口。

生活上“抠门”,工作上“死抠”

武文斌是一个生活上对自己很苛刻,而工作上从来不服输的人。由于家在农村,家里条件不富裕,武文斌在院学习期间生活很简朴,从不与人攀比。每次下发津贴除了留下必不可少的生活学习用品开支,从不乱花一分钱,而是积攒下来寄回家里,补贴家用。在父母心目中是大孝子,而在部分战友看来甚至显得有些“抠门”。

但武文斌心中自有一杆秤,他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多积累少消费,多奋斗少享受,做个对家庭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尤其是一个未能进大学读书的青年战士,有机会进军校深造对他来讲是一个实现自身理想抱负的难得机遇。所以一入校门就立下了必须学有所成的志向,心无旁骛,发奋求知。据同学们反映,他很少外出逛街,而进图书馆很频繁,很少参加娱乐活动,而院系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却从不缺席,对任何一个学习上的问题,绝不放过,“死抠”到弄懂。

无私无怨为大家

2006年6月,武文斌参加了学院的阅兵训练。训练中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也非常能吃苦。武文斌本有伤在身,但他却一直瞒着大家,后来,一直带队训练的队长李东红发现他动作有些僵硬,甚至有时候还比较吃力。为此,队长要求检查他的脚,当他脱下迷彩鞋时,大家都被眼前的事实惊呆了,袜子被血染红了,紧紧地裹在脚上,许多战友都转过了头不忍心再看。在队长的强迫性命令下,他才到一旁休息,但他却没有闲着,而是积极与餐厅联系,为同学们烧了消暑解渴的绿豆汤。

为了让大家有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学员队里的累活脏活武文斌都抢着干。在测绘学院学习的两年多时间里,队里的厕所一直由武文斌主动承担打扫,他每周用盐酸清洗厕所便池和地板,用抹布擦拭厕所窗台和玻璃,只要一看到厕所脏了,他就马上打扫。每个周末休息时,他都把厕所窗帘卸下来洗一洗,晾干后再装上去。这样一干就是两年多,这两年多时间里厕所没有出现一点异味。班里的垃圾是谁及时收走了,战友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队里水房的水龙头坏了,第一个打电话找人维修的肯定是他。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动了大家,当大家感谢他时,武文斌总是拍拍战友的肩膀,露出招牌式的质朴笑容。

奋勇争先,不甘落后

武文斌所在的一班是学员队连续多年的标兵班,争第一、扛红旗历来是这个班的传统。而武文斌就是这个光荣班级的副班长。

2006年年底,信息工程大学首次接到参加全军教学评价任务的通知。时间紧、任务重,学院开始了紧张的备战,每个学员队、每名学员都投入了极大热情,相互之间暗暗较劲,唯恐落后。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班里两名学员的400米渡海登岛障碍训练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一时间拖了班里后腿。

“绝不能丢了标兵班的荣誉!”武文斌坐不住了,主动担当起两个战友的小教员。训练中,武文斌和他们一起谈心交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他还耐心细致地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示范动作,为两名战友加油鼓劲。一个月过去了,在他的帮助下,两名学员的训练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顺利通过了考核。可武文斌却瘦了一圈。

一次,学员队例行检查内务卫生,因为一处鞋子没放好,一班的成绩第一次落在了后面。大家眼巴巴地看着长久挂在墙壁上的流动红旗被摘了下来,流动红旗的轮廓印在了墙上,也印在了武文斌的心里。当天晚上班务会上,武文斌首先检讨。看到副班长主动承担责任,班里其他同志也都纷纷检讨起来。检讨的同时,武文斌又给大家打气:“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奋勇争先,红旗一定能再夺回来!”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内务卫生流动红旗又重新挂到了一班的墙上。

最好的毕业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而这许多人中就有武文斌。

武文斌本来可以不参加这次抗震救灾。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完成在部队的实习任务,回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领取属于他的毕业证。再过两个月,就是他和妻子约定举行婚礼的日子。连队领导接到赴灾区的命令后已经决定让他这个实习学员留守,先把毕业证领了。

“为什么要我留守?”武文斌一听就急了,他找到指导员,“指导员,你是不是不把我当咱连的兵看!能为灾区群众做点事,就是我最好的毕业证!”

在他交给连队的请战书上清晰地写道:“穿上军装,我就不再属于自己。”这是一个军人的责任。

听说武文斌要上灾区前线,2月刚和武文斌领取结婚证的妻子杨卫华有些放心不下。武文斌在电话里对她说:“我是军人,军人有军人的职责。如果错过了这次抗震救灾的机会,我会后悔一辈子。”

5月13日,武文斌随部队挺进都江堰。他对战友们说:“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

武文斌和战友们5月15日到达都江堰灾区后,始终奋战在抗震救灾最艰苦、最危险、灾区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总是找活儿干、抢活儿干,干完分内的事,就干分外的,别人拦也拦不住,被战友们称为“拼命三郎”。

武文斌所在师接到迅速组织兵力前往汶川县三江乡展开搜救和转移重伤员的命令。具有军事地形学专长的武文斌被抽调到先遣队担负探路任务。

道路被毁,山体滑坡,判定方位、选择行进路线异常困难。但武文斌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翻越3座2500多米的高山,第一时间把部队安全带到了指定地点。

得知山上的一位老人居住的房屋倒塌,老人生死不明时,武文斌立即找到领导请战。他火速带领几名战士冒着不断的余震,躲避着随时滚落的石头,爬了一个多小时山路赶到救援现场,将全身7处受伤的老人成功救出。

武文斌和战友到玉堂镇赵公山执行“进村入户”任务,认识了一位姓刘的大娘。刘大娘的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老伴早逝,孤身一人。当武文斌把矿泉水和方便面送到大娘手上时,大娘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听说大娘的危房里还有台电扇,武文斌二话没说,冒着余震的危险钻进危房扛出了电扇。那是大娘唯一的家电。

连队奉命帮助受灾群众安装板床,武文斌承担了拧螺丝的任务。手套磨破了,他就徒手干,手上打起了血泡。战友送给他一副手套,他笑着推开:“算了,戴手套使不上劲。”

一天下来,武文斌拧了1400多个螺丝,螺丝刀都被拧变了形。

战友们看他打满血泡的双手很心疼,他却嘿嘿一笑:“我现在是真正的‘泡’兵了!”

指挥连接到命令:全力抢通都江堰市玉堂镇通往水泉村的道路。玉堂镇通往水泉村的道路盘旋在赵公山半山腰上,海拔2100多米,山体滑坡造成道路中断,使水泉村成为“孤岛”,上千名群众面临着缺水断粮的危险。而此时,频发的余震使破碎的山石大片地滑下,腾起一股股灰白的烟尘。

“党员突击队集合!”连长大喊一声。32名党员迅速出列在连长面前排成两列,待命出击。“刷”!就在这时,武文斌一个箭步冲进了突击队的行列。

“这是党员突击队!”连长大声地说。

“我就是要向党员看齐!”不是党员的武文斌执拗地站在党员突击队的行列里。

武文斌和他的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奋斗了一个下午,终于为受困群众打通了生命线。

直升机失事!他又受命带领4名战友组成搜救小分队,在都江堰赵公山、九顶山等高山密林区搜救失事直升机。傍晚时分,看到武文斌挥动镰刀开了一天的路,鞋子灌满泥浆,手上脸上全是划伤。战友提出替他一会儿,武文斌却说:“有我这个红二连的士兵在,开路先锋哪能让给你!”

从5月15日抵达都江堰,到6月17日武文斌牺牲的32天,武文斌和全连战友超负荷地创造了惊人的业绩:走遍都江堰市玉堂镇的12个村7816户人家,转移群众3638人,帮助群众搭建1000余顶(间)帐篷和简易房,组装木床1818张,卸载救灾物资54车……

据连队提供的资料表明,在抗震救灾一线32天的时间里,连里共给武文斌安排了3天轮休,分别是5月22日、6月2日、6月16日。可他从来没有休息过。

过度劳累致猝死

武文斌的“临终遗言”:“洗洗袜子泡泡脚,明天又可以好好干。”

2008年6月17日一大早,武文斌和战友们一起去给受灾群众送粮食,4小时后大部分受灾群众都领到了粮食。刚要喘口气,听说山上还有一位独居的老人粮食没有送,他又毫不犹豫地背着粮食上了山。连队完成送粮任务后又接到命令,立即从玉堂镇赶到15公里外的胥家镇执行任务。

武文斌抽空给父亲打了个电话。

父亲听说儿子又有了新任务,就叮嘱他:“你要好好完成任务,不过也要注意休息,注意身体呵。我们正在家给你忙乎婚礼的事呢!”

武文斌对父亲说:“现在咋能休息呢,还有许多受灾的老百姓没有住进板房呢,他们都在焦急地等着呢。只要还有一个受灾群众没有住进板房,我就不能休息。”

“噢。”父亲无语。父亲也当过兵,他怎么能不理解儿子呢!这是父子俩最后一次交谈。

整整一天,武文斌和战友们忙得像一个个陀螺,不停地旋转。

下午5点,连队又接到命令:晚上7点有从重庆方向运来的8车板材,必须当晚卸载。

“每个排负责一车,最后两车由党员突击队上!”细雨中,连长下达了命令。

一个多小时,6车板材很快卸完。这时连长发现,一直没有轮休的武文斌已率先爬上了最后两车的其中一辆车。他一个人在上面卸,下面10多个战友在转运。

连长心头一热,想到刚到灾区时,武文斌主动捐200元“特殊团费”的事情。有战友对武文斌说,这是捐“特殊党费”的活动,你不是党员,可以不捐。战友知道武文斌生活一向节俭,每月都寄工资回家补贴家用。有一次战友看到他在补袜子,就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哪还有补袜子的呀!”武文斌回答:“我家里条件不好,我省点,就可以给家里多寄点,父母和弟弟就能吃一顿好饭。”这次面对战友的关心,武文斌却笑笑说:“我家里虽然困难点,但灾区人民更困难,更需要帮助,这钱不能省。我就捐‘特殊团费’吧。”武文斌牺牲时,身上只剩下5元钱。

21时25分,武文斌和战友们冒雨将8车50吨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到位。

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多,在忙碌了15个小时之后,武文斌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驻地。

熄灯前洗漱时,他对一起打水的战友说:“洗洗袜子泡泡脚,明天又可以好好干。”

到灾区后30多天的时间里,战友们没有听他说过累,也没有听他说过苦。“洗洗袜子泡泡脚,明天又可以好好干。”成为他留给战友,也是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这是80后军人的“临终遗言”!

18日深夜2点40分,和武文斌床铺相邻的战友突然发现武文斌呼吸异常。他焦急地趴在武文斌的耳边喊道:“文斌!文斌!”武文斌没有应答。

凌晨4点45分,武文斌永远离开了他的战友、他的亲人、他热爱的军营。26岁的生命化成了永恒。医生的诊断报告上写道: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引起猝死,诱因:过度劳累。19名参加抢救的专家和医生在报告上联合签名,共同向这位普通的士兵致敬。

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武文斌牺牲的次日2008年6月19日,中央军委领导批示“武文斌同志是为抗震救灾光荣牺牲的,他的事迹非常感人,像李向群式的战士”。

武文斌雕像

6月21日,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6月24日,武文斌的遗体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殡仪馆火化。都江堰数万受灾群众自发地为他送行,老百姓送来的花圈有2000多个。几乎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不相识,他们只是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一位灾区的妇女失声痛哭:“娃儿,你就放心地走吧!我们已住上房子了。都江堰人晓得感恩,四川人晓得感恩。我们祖祖辈辈都不会忘记你的!”

7月1日晚,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毕业晚会上,学校领导将一张特殊的毕业证颁发给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武文斌的母亲和妻子。

7月10日,中央军委授予武文斌“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9月18日,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武文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号召全国广大团员青年向武文斌学习。

2009年2月,武文斌当选“CCTV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是: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2009年4月3日,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了清明祭扫烈士陵园活动暨武文斌烈士塑像揭碑仪式。烈士陵园里,高约两米的红色花岗石雕刻而成的武文斌半身塑像矗立着,“‘5·12’抗震救灾英雄烈士武文斌永垂不朽”十几个镏金大字,在塑像下闪烁着光芒。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