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 第九章 浩气长存——关天培
第九章 浩气长存——关天培
作者:刘加临   |  字数:8124  |  更新时间:2015-03-27 14:44:36  |  分类:

爱国教育

简述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汉族,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三国名将武圣人关羽五十六世孙,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初集。他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

生平

关天培1781年1月8日(清乾隆四十六年)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父亲关自明出身行武。少年时代的关天培因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书,辍学后随父习武,并学得一手好武艺。

关天培

从幼年开始,关天培就受到母亲吴氏的良好教育,喜欢练武又急公好义,但由于家贫读书不多,到了青年时代,他只好独自一人离家,开始自谋生计。不久后投身行武,但是,关天培很注意习文,他曾说:

“吾不能习词赋,封章启事,有用于时,此吾之学文也。”

因此,关天培所上奏章公文,必亲自动手削稿。

嘉庆八年(1803年),关天培二十三岁时考取武庠生,初授漕督右营把总,后来,由于他“年壮技优,晓畅营务”,“颇知向上,有干济之才”,又有超人的记忆、娴熟的武艺和过人的胆略,很得上司的赏识和重用。

关天培在临上任漕督右营把总的前一天,关母吴氏把他叫到跟前,用宋朝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的故事教导关天培,要他以民族英雄岳飞为榜样精忠报国。从此,关天培牢记母训,以岳武穆为榜样,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道光六年(1826年),关天培因督押海运漕粮有功,受到朝廷嘉奖,升任太湖营水师副将,同年以督押海运漕米船自吴淞到天津,途中虽遇惊涛骇浪,仍能安全抵达,因之受到特别嘉奖。1827年提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

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10月,擢升广东水师提督,负责镇守虎门要塞。自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强广东沿海的防务。

关天培自从接旨后,必情十分沉重,深知英国进行鸦片输入野心勃勃,加上广东海防形同虚设,有名无实。同年九月,英国兵船两只曾“越过虎门……各炮台,直抵黄埔,守台官不能御,乃燃空炮以惧之”。他想,今后如何整顿海防,抵抗外寇,这副担子实在不轻啊!那时关老太已年近八旬,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又不愿拖累天培,坚决要回淮安老家。她嘱咐关天培:“尔年力强壮,正当图报圣恩之时,将来建功立业,遂汝素志,即此足以显亲。”“我年近八旬,不堪跋涉。着长孙奎龙送我回淮,汝携眷速赴新任,移忠作孝,不必分心以母老为念。”关天培只好让夫人杨氏,长子奎龙,次子从龙“奉母归里”,替己尽孝。

然后,关天培自己带着三个家丁到广州赴任。他一改以往新官上任的积习,颁布了入境告示:

“预告属僚,振精神共相策,励涤旧染,匡我未能,持躬勤俭,一切推诚,恐不我知,开诚预告,毋违我示。如仍拘于积习,藉事朋摊,不谅予心,即是违抗我示。”并随即派员“星夜通致各营,一体遵照,毋得违误”。

关天培说到做到,要官弁人等“概不准擅离职守”,不准远迎,“巡洋官弁……不准藉词迎谒私离洋境”,要严守海防。在他的公馆中不准悬挂灯彩,衙署里陈设因陋就简,不许粉饰修理铺垫,仅用住房三间,亦未经裱糊装饰。他把全部心思用在保卫祖国的海疆上。

到任之初,关天培“公务无分巨细,事事尽心……亲历重洋,遍观厄塞”,他亲自到实地勘察,精心设计制订出既符合虎门地形,又能有力抵御海上来敌的炮台扩建计划,从而使虎门炮台成为南海边防坚强的防御堡垒。

关天培根据虎门的险要形势,进行严密设防,设置了三重门户: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镇远、横档三炮台为第二重门户,并将其中的南山炮台加以改建,加筑石基,增设月台,改变炮位过高的弱点,改称为威远炮台;狮子洋口的大虎门炮台为第三重门户。这三重门户也就是三条防线,紧紧地把守住珠江口的南大门。

关天培一方面在第二、三防线之间,威远、镇远与横档的适当地段设置大铁链和木排,以阻拦敌闯入内洋;另方面又亲自监督铸造大炮八千斤、六千斤者四十尊,六千斤以下者数百尊,分置各炮台,以加强防守力量。

除了修建炮台,添加新炮,关天培还“操练兵技,演习炮准,配造火药,整理军械”。关天培明白,即使有了好的武器,还需要纪律严明的队伍,技术过硬的士兵。他勤于操练,务必使士兵懂得攻之技巧,设防有备。在他的操练下,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接着,关天培还把装有石头的沉船布置在沿海一线,以阻止敌船进攻时靠近海岸。

与此同时,他又加紧训练水师部队,亲自驻扎在虎门督军操练,每年二月末、八月初,“分饬本标将备,率亲兵五百余名,分赴威远、镇远、横档、大浇、永安、巩固六处,练习炮准,其大角、沙角炮台等处,共兵六百四十名。每次操练可十日为度”。

道光十四年(1834年),关天培还将自己整顿和加强沿海防守工事的经验撰写成筹海初集一书四卷,并附有许多详细的地图和训练图、表等,以资参考。该书为清王朝的海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而也使关天培成为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一位杰出先驱者。

这时,英国商人在其政府的支持下,在东印度公司这一鸦片垄断机构的操纵下,英国殖民主义者采用武装走私的办法,疯狂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就像洪水般地涌来,烟毒泛滥全国,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因鸦片的输入而引起的白银外流,开始破坏天朝的国库收支和货币流通”,以致城市萧条,农村破产。

在此情况之下,关天培积极协助两广总督邓廷桢进行侦缉。

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清政府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主持禁烟运动。关天培除了积极配合两广总督邓廷桢打击鸦片走私贩外,更是尽力支持和配合禁烟运动,取得了迫使义律缴出二万余箱(袋)鸦片,并在虎门全数销毁的伟大胜利。

关天培一到广东时,就听人反映十三行总商伍绍荣及东莞巡洋船,与鸦片贩内外勾结,走私贩毒。关经实地调查,抓住把柄,与林则徐一起提审这些犯人。伍绍荣说,愿以家资报效关大人。关天培断然说:“本大人不要钱,要你脑袋尔!”接着将东莞巡洋船主斩首示众,大振水师虎威。

因为关天培在禁烟运动中积极配合林则徐,立下汗马功劳,还受到清廷加一级的奖励。

在林则徐的赞助下,关天培又在武山上的威远炮台和镇远炮台之间新修筑起一座大炮台,名为靖远,炮洞六十八个,配炮六十位。其建筑之坚固与火力之充沛,为虎门各炮台最。当时关天培除自铸铁炮外,还在林则徐、邓廷桢的大力支持下,从澳门等地购进洋炮二百多尊,并严格训练大批招募来的水师兵勇,改革编制,将大鹏营由营改为协,拨副将驻扎那里,与香山协相呼应,又雇用一批米船、红单船、拖风船,利用有利地形与军民在海上与陆上的紧密协作,切实做到严阵以待,以迎击来犯的敌人。

在关天培的苦心经营下,虎门有了多重防线,加上兵士训练有素,广东沿海战线固若金汤。经过整顿,虎门的防御系统“布置森严”。正如民谣所说:“虎门六台,金锁铜关,入来不易,出去更难。”关天培认真整顿、加强海防设施,培训水师,为林则徐放手查办和销毁鸦片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林则徐对关天培这些整顿防务的努力予以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殚精竭虑,寝食以之”。由于关天培在广东沿海的严密布防,使英国侵略者在这个时期的挑衅与袭击都未能得逞。

关天培把对慈母的一片孝心全用在整顿海防,保卫祖国南大门的国事上。这年仲秋,虎门提督署内菊花盛开,争奇斗艳,那菊花,“有并蒂双花者,有一蒂三花形同品字者,有重楼花分三层者,有一茎双头花开四朵者,更有黄菊一枝,顶开大菊一朵,又于花瓣中另生六茎,长者二寸,短者寸余,茎端各开小花一朵,共成七子之形。”看到这些在秋风中精神抖擞的菊花,使他触景生情,思念远在故乡淮安的老母和亲人,更想到八月二十六日(阴历)是老母八十诞辰,但由于广东“洋面遇事多艰”,防务很紧张,自己不能回乡侍奉慈亲,为母祝寿。于是,在僚属的赞颂之余,他特请友人、广东名画家何种(字丹山)就以菊花为喻,绘了一幅延龄瑞菊图,遥祝母亲身心健康,延龄益寿。

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义律率兵船两艘、货船三艘到九龙山口岸以索食为名,突发炮火,进行挑衅活动,遭到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率领的水师猛烈反击,狼狈逃跑。

两个月以后,九月二十八日(11月3日)义律又阻挡英国商船具结,破坏中英正常贸易,挑起穿鼻之战,这次战斗可说是揭开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序幕,实际上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开始。在这次战斗中,关天培亲临督阵,虽手背受伤,仍奋不顾身,执刀屹立,督令弁兵,对准英舰连轰数炮,使它遭到重创,仓皇遁去。

此后十天内,关天培亲率水师连续6次击败英贼的野蛮进犯,迫使英侵略者一直不能以武力打开广州这个重要门户。英侵略者头子义律见武力打不开广州门户,便暗中派人星夜送信,允他高官、重金,妄图收买关天培。关天培怒斥送信者,将其重掷在底上,并挥刀砍下身边碗口粗木棉树,说:“告诉你的主子,高官、重金都收买不了我,我人在广州在,誓与广州共存亡。”

此后十天内,英舰又接连向官涌守军发动六次进攻,结果都被增城营参将陈连升等所率领的守军所击退,获得全胜。战斗结束后,关天培得到清政府的嘉奖,在道光帝的上谕里写道“此次攻击夷船,提督关天培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著赏给‘法福灵阿巴图鲁’名号”,并下令“交部从优议叙,以示奖励”。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月,英水手在尖沙嘴一带横行霸道,杀死一无辜村民,林则徐提出抗议,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但不交,反而乘机扩大侵略,接连几次向广东沿海武装进犯。关天培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严阵以待,英勇抵抗,屡次打败英军,使他们的侵略行动未能得逞。

义律看到关天培率领的兵力强大,不敢任意挑衅,而英国的鸦片贩子仍在继续走私鸦片。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搜捕鸦片走私船。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在林则徐领导下,督率水师,坚守阵地,并积极组织渔船、蟹艇,利用各种机会袭击侵略军。

三月,关天培亲自率领水师,在穿鼻洋海面同英国舰队进行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海战。英军依仗船坚炮利,集中火力轰击关天培的座舱,一时水浪冲天,硝烟弥漫,但关天培毫无惧色,举刀挺立船首,指挥水师开炮还击。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英舰“海阿新”号被重创,其余英舰吓得四散逃遁。

六月,英国政府派乔治·义律率领4000多人,战舰40多艘,企图进犯广东,重新打开贩卖鸦片的通道。但是关天培防范严密,英军无隙可乘。英国海军遭到关天培所指挥的水师的严厉打击,无法侵占广东,只得分兵北上,攻陷定海,直逼天津,准备进犯北京,对清廷施加压力。而昏庸的道光皇帝和腐败的清政府面对英军的强大压力,不但不予抵抗,却屈从了侵略者的要求,这时,投降派穆彰阿、琦善等乘机跳出来,竭力诋毁林则徐和禁烟运动,说他禁烟惹怒了洋人,闯了大祸,力主向英国妥协。优柔寡断的道光听信了投降派的谰言,把忠心爱国的林则徐革职贬谪新疆,派琦善到广州继任钦差大臣。

十一月(1840年12月),琦善以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身份抵达广州,他一到广州,就反对林则徐、关天培的做法,将关天培数年来辛苦经营的虎门三道防线并木排铁链全数加以毁弃。水师被遣散三分之二,战斗力最强的募勇被全部遣散,甚至下令,当英军侵犯我海防时,不准我军还击,胡说什么“以免惊动英军”。这正迎合了英军的需要。

关天培苦心经营数载的海防设施竟被毁于一旦,他为此感到十分痛心,多次到钦差府痛陈利害关系,泣不成声,请求重建海防,增兵虎门,采取抵抗的积极措施,琦善却无动于衷。

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后,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当英军乘虚而入,大举进攻沙角、大角炮台,守将陈连升在无外援的情况下,致使两地炮台失陷,最后战死疆场。本来琦善阻止外援部队的参战是陈连升失败的重要原因,他却要嫁祸于关天培,他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诬告关天培“平时既督率无方,临时又仓皇失措”,把全部罪责都推到关天培身上。道光不辨是非曲直,一道严旨将关天培“先行革去顶戴,仍令戴罪立功”。关天培虽然蒙受不白之冤,但他仍以民族大义为重,率众死死守住虎门要塞!

英军攻陷沙角、大角两炮台后,虎门就失去了屏障。当时,关天培与总兵李廷钰各只有弱兵数百,分守靖远、威远两炮台,形势万分危急。其后,当英军大举侵犯虎门。“戴罪立功”的关天培面对虎门危在旦夕的严峻形势,向琦善报告,请他增派援兵,补充弹药。琦善不但不理,还斥责关天培说:“你这么干,惹恼了洋人,你敢负责吗?”原来,琦善这个可耻的卖国贼唯恐妨碍“议和”,不敢发兵,最后仅遣兵二百进行敷衍。此时的关天培极为愤恨,决定死守。他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决心死守阵地,关天培将自己的财物全部分赠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与游击麦廷章等昼夜督战。

这时,已经62岁高龄的老英雄关天培与守炮台将士四百多人抱定与虎门共存亡的决心,他对众将士说:“人可死,志不可侮。今日,我们面对强敌,只有决一死战,以报国恩。我在此对天发誓,我在炮台在,决不后退!”

将士们也随着齐声高呼:“我等誓与炮台共存亡!”

中华儿女的豪迈气魄顿时震天撼地。

关天培已经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在他的带领下,虎门官兵决计与炮台共存亡。为了表示他誓死抗敌的决心,关天培将自己脱落的牙齿、旧衣服以及从头上剪下的一绺头发缄封起来,一起寄给老家的母亲和妻子儿女,以示与他们诀别。

关天培在家书中写道:“上不能报君恩,下不能敬养老母,又不能教子成才,这一切只能由我妻代劳了。今日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切勿悲哀,望你们多宝汇总,教育子女勿忘国家民族,永不与奸同流合污……”

捎信诀别亲人后,关天培轻松了许多,随后他召集了炮台的一批官兵,进行新的布防,准备随时应战。同时,他亲自坐镇清远炮台,拿出自己的银钱补充军饷,鼓励将士英勇杀敌,日夜与将士们一同抗击英军。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敌人在炸断拦江铁链,攻占横档、永安等几座炮台后,集中兵力进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和威远炮台。

平静的海面泛起阵阵波澜,英军的战舰向镇远、威远驶来。

关天培下令备好枪炮,做好准备,节约弹药,等敌人靠近了再打。

英舰先集中兵力攻击清远炮台及其两侧的镇远、威远炮台。英军战舰霍桑的指挥官正在为攻破横档、永安高兴,根本不把镇远、威远放在眼里,总指挥官乔治下令英军从三面包围镇远、威远,同时开炮,一举摧毁关天培的部队。

关天培亲临镇远炮台指挥,率领将士,挥刀上阵,指挥士兵顽强坚守。在面对强敌,在无援兵的情况下,决心以死报国。他高声喊道:“将士们,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众将士在他的鼓舞下,向敌人猛冲过去,使敌人不敢靠岸。

但是,毕竟英军船多人多,弹药充裕,三面围攻,万炮齐发,关天培却毫不畏惧,带领将士们沉着应战。给英军一顿当头痛击,令其畏缩不敢向前。

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无奈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守卫炮台的将士大半英勇牺牲,关天培也受伤十多处,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

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后被枪弹击中,致创痕遍体,口中仍然大呼杀敌。

英国司令向关天培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放弃虎门各炮台,关天培不予理睬。最终,英军向清军发起猛攻,关天培顽强抵抗。这时,敌人从炮台背后蜂拥而上,一士兵要将关天培背下阵地,他横刀阻止。将士们于是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清军勇猛地挥舞大刀、长矛,节节逼退英军,正当胜利在望之际,突然倾盆大雨使大炮的火门透水,失去攻击力。关天培眼看英军向岸上蜂拥而至,在这紧要关头,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不使清廷颁发给他的提督大印落入敌人之手,于是下令他的侍从孙长庆携带好印玺,将其火速送回广州省府。孙长庆在这紧要关头不忍心离去,哭着拽住他的衣襟,要求与提督关天培一同撤退突围。关天培拔出腰刀,厉声拒绝,硬逼着孙长庆立即突围而去,并对孙长庆说:“吾上不能报天恩,下不能养老母,死有余恨。汝归告吾妻子,但能孝吾亲,吾目瞑矣!”

他在靖远炮台率孤军英勇奋战,坚持指挥、激励士兵奋力苦战。可伤亡也越来越惨重,关天培更是多处受伤。眼看自己周围已尽是英军,老英雄在最后刺死一个敌人,仰天长叹:“英人可恶,琦善可恨,天培在此殉国了!”

孙长庆徘徊良久,不忍离去,待其抱印而走,刚冲出敌人的包围圈,行至半山腰,眼见关天培身先士卒,率领众将士手持兵器,与英军进行短兵相接的肉搏。关天培终因年岁已高,加之寡不敌众,左臂被敌人砍伤,此时,他仍然奋勇向前,又忍痛砍杀了几个英军士兵,最后不幸被敌人子弹打中胸膛。关天培以身殉职时,双目紧闭,挺立不倒。英军见“关天培挺立如生,反骇而仆”,个个吓得目瞪口呆。

关天培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连英国侵略军的将领也为之折服,并称他为“最杰出的元帅”。

关天培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到广州,已被清廷查办的林则徐失声痛哭,悲恸欲绝,当即写下了“我不如你”四个大字,以示民族英雄林则徐对这位一同战斗的挚友的敬仰与深情。林则徐还为关天培及与他一同殉职的麦廷章写了一副挽联:“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乡关面如生。”

这副挽联,充满着林则徐对关天培、麦廷章等爱国将领的赞颂,对琦善等人“坏长城”的罪恶的谴责。

关天培,神台

孙长庆怀着满腔悲愤把印信送到广州后,又冒死潜回虎门,几经周折才找到关天培、麦廷章的遗体。当孙长庆忍着

伤痛,把关天培的遗体搬运走时,闻听阵阵炮响,不由愤怒不已,责骂道:“既已答应,为何又响炮声?”原来,英军敬重关天培英勇不屈的精神,在以英国最高礼节放24响礼炮送关将军残尸下山,向这位英雄表达他们的敬意。

接着,孙长庆又设法将遗体运到广州。关天培归丧之日,沿途上民缟衣迎送,道旁观者如堵,哀声动地。

为了纪念这位抗英名将,家乡淮安还为他修建了关天培祠。在关天培殉难的地方虎门,清宣宗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还为他兴建了“关忠节公祠”。有位诗人为怀念这位爱国将领,写下了关将军挽歌:

将军徒手犹搏战,自言力竭孤国恩。

可怜裹尸无马革,巨炮一震成烟尘。

总结

晚清的中国犹如一艘四处漏水的破船,漂浮在风雨交加的茫茫海面上,而关天培就像一位堵漏的勇士,期望能够挽救这艘破败的船舶。他精忠报国,整顿军务,巩固边防,训练兵丁,但他也只能挽危难于一隅,一旦失去上司的支持,即使其一隅也无存留的可能,那么他只能在这一隅之地用鲜血绽放他的报国之志。160多年过去了,关天培这位英雄愈来愈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与尊重,他不仅活在献身之地广东虎门,也活在他出生之地江苏淮安,更活在所有中华民族的儿女心中。他的鲜血染红了虎门炮台,也染红了中国历史。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凛,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林则徐为关天培撰的挽联,抒发了作者对琦善等投降派的憎恨和对战友的无限怀念之情,短短38字,抵得上一首可歌可泣的民族史诗。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