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 第十五章 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第十五章 抗美援朝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作者:刘加临   |  字数:15376  |  更新时间:2015-03-27 14:20:52  |  分类:

爱国教育

简述

杨根思(1922—1950),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羊郎店。杨根思小时候就在上海资本家的工厂做童工,失业回乡后又给地主家做“牛倌”。1944年光荣地成为新四军的一名战士。1945年11月由于表现突出,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作战中,他机智勇敢,曾在围歼泰安守敌的战斗中,用18颗手榴弹夺取制高点;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三次把拉雷投到敌地堡前;在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守敌碉堡群;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率一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机智的摧毁一组暗堡群,还俘虏了近一个排的敌人。淮海战役中先后多次荣立大功、小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还荣获了“爆破大王”、“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1950年,身为连长的杨根思,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一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这样残酷的战斗,28岁的杨根思也是头一次经历。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一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杨根思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七班和第九班正面抗击,指挥第八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上午10时,美陆战第一师发起八次冲击后,全排只剩下两名伤员,所有的弹药全打光了。增援部队尚在途中,美国鬼子眼瞅着又要冲上来了。负了伤的杨根思平平静静地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在自己跟前,又平平静静地对那两个伤员说:“你们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不能留给美国鬼子。”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陆战第一师40多个美国鬼子冲了上来。杨根思站起来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杨根思大步向美国鬼子走去……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生平

1922年,扬子江畔,天蒙蒙亮了,北岸离江边十几里的一个小村庄渐渐露出它的轮廓,这个村叫羊货郎店,庄上的人家大多数是世代贫穷的佃户、长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诗人张继眼中的江苏小镇,而这时,扬子江不仅充满了惆怅,而且怀着满腔的悲愤,奔腾在祖国灾难深重的大地上。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给中华民族打上耻辱的烙印,封建军阀混战的炮火将无穷的怨恨洒向人间。滴血的屠刀,把多少革命者抛进滚滚的波涛;罪恶的皮鞭,把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赶进任人宰割的深渊,所看的都是旧中国的疮痍满目、血泪斑斑。

杨根思

眼下大雪封门,佃户、长工们蹲在破屋里,愁眉哭脸地瞅着空锅冷灶,想法子怎样熬过这又一个艰难的冬天。

杨德堂家屋里高粱秸摊成的地铺上,传来一阵阵女人痛苦的呻吟,他的老婆要生养了,可是坛子里没有一粒粮食,他打算到庄上借点麦糁儿煮点粥。

突然破草屋里传来新生婴儿呱呱落地的哭声!

“苦命的伢儿,你生得不是时候呀!”杨德堂颤抖的双手紧紧抓住自己的胸襟,绝望地叫喊着,皱纹纵横的脸上不禁淌下两行泪水。

这个在风雪中落地的婴儿就是杨根思,出生在这样一个黑暗的年代、冷酷的人间、苦难的家庭。

杨根思艰难地长到岁了,父亲是个老实憨厚的庄稼汉,才四十刚出头,就已经被生活的重担压得背驼腰弯,一家四口靠二亩沙地艰难度日。长年的辛劳,使杨根思的妈妈得了一身重病,一年起码有十个月不能起床,苦难的生活使小杨根思过早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他和11岁的哥哥一起去山上挑野菜、拾麦穗、拣山芋、寻烧草。

为了还清利滚利的粮债,父亲横下一条心,决定向姓周的地主租种二亩地,借上麦种,没日没夜地干。杨根思的妈妈拖着病身子下了田,杨根思和哥哥也整天忙里忙外,连和小伙伴玩的时间也没有。

汗水浇灌着地主的田,总算长出了一片丰收的好庄稼。这是个少有的好年成,田里麦子已经黄了。半年的时间使杨德堂背更驼、人更瘦,饱经风霜的脸上又添了几道皱纹,父亲寻思着年成不坏,全家人的苦没有白吃,但周家收租的将大半麦子装进了“周记”的大口袋,剩下的没准也将被债主收走,杨德堂累得吐血,再也撑不住了。

真是祸不单行,杨德堂病倒的那天晚上,天变了,一连下了几天大雨,杨德堂昏昏沉沉地睡在地铺上,心里火烧火燎。第二天一放晴,揭开草苫子,手向麦垛里一伸,垛子里热得烫手,麦子全长芽了。

突如其来的变故仿佛千斤重石撞在胸口,杨德堂哇哇两声吐出两摊鲜血,倒在泥水里再也爬不起来,就这样,被地主老财榨干血汗的杨德堂,怀着满腹怨恨死在长了芽的麦垛旁,而杨根思的母亲也受刺激昏厥过去,醒后神志便不清醒了,疯了,吃人的世道把一个善良勤劳的妇女逼疯了。不久,杨根思的妈妈丢下他们哥俩,含恨离开了这暗无天日的人间。

这苦难的生活、悲惨的遭遇、强烈的仇恨,使杨根思沉默寡言、孤僻倔强,冷酷的世道是一把尖利的刀子,在他小小的心灵里留下许多不可愈合的创伤。

11岁的杨根思离开了羊货郎店去给地主家放牛,每天除了放牛,还要推磨、寻牛草、晒牛屎,干的牛马活,睡的牛窝棚,吃的猪狗食。夏天,蚊虫、牛虻把杨根思身上叮得找不到一块好皮肤。冬天,杨根思一双冻得红肿的脚,只能伸进冒着热气的牛粪里取暖。

艰苦的条件下,苦难的放牛娃挨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等到要发工钱的时候,老财却耍赖拖欠工钱,杨根思只得带着满身的伤痕离开了牛棚,去找他在地毯厂当童工的哥哥。小小的杨根思哪里知道,等待他的更是一座阴森可怕的人间地狱。

地毯厂规模不算大,楼上是老板的住宅,楼下排列着九台织毯的木机。二十几个骨瘦如柴的童工,被关在囚笼一般的车间里,整月整年地干着成年人一样的活。

杨根思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在签过了童工的五年卖身契后,杨根思也正式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从那以后,地毯厂每天干不完的杂活:扫地、抹桌、倒尿盆、洗菜、淘米、劈柴、晒羊毛、绕毛线等全都落在他的身上。

每天直到后半夜,二十几个童工才拖着困倦的身子蜷缩在机弄里潮湿的地上,垫着破草席,盖着烂麻袋片缝成的被子睡了。

有一天,杨根思的一个小伙伴小毛头病了,地主婆却没有给他买药治病,还硬逼着他上工,工人们背后骂他们是催命鬼,小毛头却不见了,四天后大家在储藏室里发现了他小小的僵硬的身体,原来他并没有逃出这座地狱。

小毛头的惨死给杨根思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他再也忍受不了这非人的生活,每天织毯的时候,老是想着逃跑的事,有天晚上,杨根思决定实施逃跑计划,但并没有能逃出魔掌,最后在十六铺码头的一个角落里被催命鬼抓了回来。

1939年9月的一天,杨根思拖着沉重的毛线车路过一段繁华路段时,报童的叫卖声传入耳畔:“快看头号新闻,新四军火烧虹桥飞机场!”

“新四军”这三个字眼第一次在杨根思心中扎了根。

1942年春天,直到满师以后,杨根思终于扶着病魔缠身、生命垂危的哥哥,正大光明地卷起铺盖离开这里,回到了离别八年的家乡。在这些年的磨炼下,杨根思已经长成了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性格也越来越倔强。

刚回来,杨根思就听老乡说这里有新四军了,这是穷人的军队,能带领农民们翻身,杨根思跟着乡亲兜了一圈,感到一切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

八年前的羊货郎店是一座苦难的冰窟,如今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抗日景象。杨根思第一次感到天高地阔,心胸舒畅。曾在杨根思幼小的心灵里投下灾难的影子、埋下仇恨的火种的家乡,是一块凄凉、悲惨、冷酷的土地,杨根思对它没有丝毫的留恋。可是现在踏在家乡的土地上,一股炽热的情感涌上心头,羊货郎店在抗日的烽火中苏醒了,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人民在斗争,天地在翻覆,这一切给杨根思的生活提出了新的课题。

当时,县上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农抗会、妇抗会、儿童团,乡里拉起了基干队,反扫荡、锄汉奸、闹减租,搞得热火朝天。杨根思先参加了基干队,不久便成了五官乡基干队员,身背大刀,怀揣手榴弹,走路都带一股风,活跃在敌人的据点周围,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日烈火熏陶了他,揭开了他生活史上新的一页。

1943年秋,为了粉碎敌人新的扫荡计划,保卫秋收,区里的干部在羊货郎店召开会议,乡基干队安排了警戒哨,以防自伪军成立的“清乡委员会”偷袭。

第二年春天的一天晚上,杨根思和五官乡的基干队披着夜色,悄悄向离羊货郎店十几里的燕头据点出发。今天夜里,县独立团将拔掉十里甸的伪军据点,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区委指示五官乡基干队骚扰燕头据点,阻止他们向十里甸方向增援。

杨根思背插大刀,怀里抱着一颗地雷和另一个基干队员隐藏在沟边的草丛中,等待机会把地雷埋到离据点大门不远的地方,天色渐渐变了,阵阵东南风卷来一团团浓云。云隙间闪烁的几颗星星早已隐没,不一会儿半空里丢下几点雨滴,接着浙淅沥沥地越下越大了,基干队员们全身淋得透湿,但依然一动不动地潜伏在各自的岗位上。据点门口的两个伪军躲进哨棚里呼大觉去了,这可是埋雷的好机会,杨根思和另一个基干队员便猫着腰奔向埋雷的地点,迅速埋好了地雷。

不久,一队伪军壮着胆走了出来,在前面开路的伪军刚走出据点不远便踏上了地雷,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两个伪军被炸得血肉横飞,其余的伪军争先恐后地往回逃。在乡基干的指挥下,吊在煤油桶里的鞭炮响了起来,基干队员们又是开枪又是甩手榴弹,闹得敌人再也不敢走出据点的大门,只是疯狂地扫射,终于县独立团不费吹灰之力便把十里甸据点端掉了。

1944年3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捷报传遍了苏北平原,原来县委发来通知,新四军要扩兵了,杨根思盼望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新兵集中点设在县委的驻地老叶庄,乡亲们敲锣打鼓,把“光荣参军”的大红花挂在杨根思的胸前,杨根思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轰轰烈烈、欢天喜地的场面,一股热血流遍全身,这是渴望战斗的热血。在震天撼地的口号声中,杨根思,终于参加了新四军,成为了老一团一营三连三排九班的一名新战士,向着新的征途迈开了步伐。

杨根思一来到九班这个战斗的集体,心里就感到热乎乎的,老战士一个个都那么和蔼可亲。更使杨根思感到高兴的是,“老一团”是个响当当的主力团。一个个神奇的战斗故事,让杨根思为自己当上了“老一团”的战士而自豪。枪是战士的生命,战士对枪抱有特殊的感情,杨根思最羡慕的是老战士手中的枪。

所以杨根思满以为班里会发给自己一杆乌亮的钢枪时,部队发的却只是一根矛,这让杨根思很低落,后来,孙排长告诉他:想要枪,就要苦练杀敌本领,用手中的长矛去缴获敌人的枪!

这年初冬,老一团开展了一场大练兵,练兵就是打仗,没有对敌人的仇恨,就不会有杀敌的勇气。在这期间,崇高的阶级友情,熏陶了杨根思的心。人们常常看到他为班里领米领柴,奔波忙碌,班里挑水、扫地、烧洗脚水的事,差不多让杨根思一个人包了。

1945年,为了拔掉安插在我苏北根据地的一根钉子,组织领导要求用新兵进行练兵。2月22日晚,攻打沙沟镇的命令传来,各营战士纷纷登船,按预定方案进发。沙沟镇,是方圆20余里沙沟湖中央的湖心岛,也是淮安、宝应、盐城、兴化间的一个要镇。自从敌伪盘踞后,在镇四周筑起一道长堤,堤上碉堡林立,镇内地堡成群,碉堡里的敌人能用火力封锁住附近湖面。伪军二十二师刘湘图的一个团驻守于此,凭借湖荡天堑和坚固工事固守顽抗,成为插在我苏北根据地的一根“钉子”。

那天夜里,一支队伍悄无声息地离开总部,向东南方向疾速前进。杨根思扛着一根磨得特别锋利的矛子,迈着大步,紧紧跟随部队向前行进。

没有火光,没有谈话声,连咳嗽也是轻轻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紧张,这是新战士首次参加战斗的激动。

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最终扛不住新四军凌厉攻势的伪军,纷纷逃窜。杨根思盯着一个拿枪的伪军,紧紧追着。“缴枪不杀!”杨根思一边追一边喊,他只有一个念头:抓住敌人,把枪缴过来!

那个伪军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拿长矛的新四军追他,不由壮了壮胆:“你要我的枪,老子要你的命。”伪军的枪里早没了子弹,只敢虚张声势地威胁杨根思。

矛尖对着刀尖,怒眼对着怒眼,杨根思的脚步随着对方的脚步移动,两个人对峙着,转着圈子,寻找进攻的机会。

突然,杨根思把矛尖向左虚晃一下,大吼一声:“杀!”却迅疾地向右刺去。“当”的一声,那个伪军两臂一拐,用枪托挡开了刺到肋边的矛子,惊出一身虚汗。

漫天硝烟中,杀声四起。突然间,杨根思猛地挑开枪刺,高喊一声:“班长,后面上!”那个伪军一听背后有人,心里一慌,刚要回头,随着霹雷炸耳的一声“杀!”锋利的矛头刺进他的心窝,杨根思的第一杆枪就这样到手了。

八年的抗日烽火在1945年燃得更凶了,我苏中新四军一支支威武雄壮的队伍,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向江南开去,去收复被日寇蹂躏的河山,去拯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骨肉同胞,老一团南下时的战斗序列为四纵队十支队,而杨根思所在的三连三排被要求完成掩护民工通过敌人封锁线,并把弹药运到江南去的任务。就这样护送弹药的队伍出发了,每人身背肩挑,夜行晓宿,都是为了响应号召,扩大解放区,解放江南受苦受难的同胞。在穿过五道封锁线,艰苦跋涉几百里后,这支运送弹药的队伍终于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同年5月,国民党第三战区指挥约十个师的兵力,正向我天目山地区大举进攻。为了粉碎顽固派的进攻,我新四军奋起自卫,十支队在新登与顽军展开激烈,战斗在城北外围进行着,战士们正在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争夺,向新登城逼进,经过三昼夜的激战,敌军残部被赶到新登以西的山洼里,成为瓮中之鳖。

6月上旬,国民党军已占领我新登、临安两城,并兵分3路向我孝丰城进逼。敌人一线兵力就有28个团。同时,日寇集结2个师团兵力于杭州、吴兴等地伺机击我侧后。而浙西仅有我军10余个团,兵力相差悬殊。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决定:避敌锋芒,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战斗中各个歼灭敌人。于是我军不断后撤,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敌方急于求成,以致分兵冒进,为我军各个歼灭制造了机会。

夜晚,老一团顶着细雨从孝丰城出发,走在全团最前面的,正是一营三连三排九班。他们要从敌人中间穿插25里,像把尖刀直插桃花山。

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在石子铺成的小路上飞奔。不一会儿工夫,就看到前方村庄闪着火星,敌人的哨兵在抽烟。

“把哨兵摸掉!”班长低声命令。

战士们匍匐向桥头爬去。

敌人有所察觉,大声喊着:“哪一个?”

不容分说,杨根思甩出一颗手榴弹,“嘭”的一声,前面一团火光。杨根思顺势冲向敌人岗哨后面的一排房子。里面的敌人丢出一排手榴弹,杨根思机警地扑了过去,连扣扳机,打死了几个敌人。战友们冲了上来,剩下的敌人只能投降。

一阵尖锐刺耳的枪声从侧翼传来,两条火舌封锁了穿插的道路。村子西南的一间大房子里,2挺重机枪正拼命向三连喷火,战士们趴在地上无法前进。

杨根思爬到班长身边说:“给我两颗手榴弹!”在轻机枪的掩护下,杨根思第一个向大房子扑去。

营长来了,焦急地问:“为什么不行动?”班长手一指,营长看到一个黑影正在向敌人火力点运动。

营长问:“那是谁?”

“杨根思!”

班长的话音刚落,轰轰两声巨响后,敌人的重机枪哑了。

部队占领了村庄,向桃花山下猛插。6月24日,我军以歼敌2万多人的辉煌战果宣告胜利。

军号声、喊杀声摇山撼岭,胜利的捷报传遍四方,战斗的胜利使三排战士心里充满激情。战后,杨根思因在战斗中的英勇顽强精神,被评为战斗模范。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建奇功的动力。

在一次次战斗磨砺中,杨根思把投掷手榴弹练得炉火纯青,用战友们的话“简直神了”。

1945年8月15日,日寇正式宣布投降了,新四军一纵十支队奉命昼夜行军,向杭嘉湖地区进击,收缴敌伪武装。八年抗战中,一直躲在峨眉山上,袖手旁观,坐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的蒋介石,这时竟命令我抗日部队原地驻防待命并不得擅自离岗,抵抗我武装部队受降。妄图一口吞下人民浴血奋斗得来的战果,而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杨根思入伍一年多来,在党的教育、同志们的帮助下,正在从一个具有朴素阶级感情的战士,向着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这个目标前进。党小组一直关心着杨根思的入党问题。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为工农闹翻身、求解放、谋利益。

过去,党领导我们打日本;现在,党又领导我们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战斗;明天,还要领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加入共产.党,就是要为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革命理想而奋斗。

10月下旬,杨根思和战友们与江南人民忍痛告别,他怀着一个坚强的信念:“跟共产.党干革命不变心,听毛主席指挥,将来我们一定会回来,全中国都是我们的。”

过江以后,部队继续北上,杨根思除了在行军中帮助病号扛枪、背米袋,到了宿营地搞铺草、烧洗脚水之外,还主动团结好新战士。

部队到达涟水后,十支队整编为新四军一纵一师一团。就在这个时候,党支部批准了杨根思的入党申请。

1946年1月,部队到达了兖州城下,部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大练兵,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等问题,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

这时,团里要选人去兄弟部队学习爆破,杨根思第一个报了名。当杨根思知道连长、指导员同意派他到兄弟部队去学爆破时,兴奋得大半夜没睡着觉。三星未落,他悄悄爬起来打好背包,坐在铺上等吹起床号。

到兄弟部队学习后,杨根思才解开了心头的谜团。原来炸药既不像手榴弹里的粉末,也不像子弹里的颗粒,而是一块一块的,有的像长条年糕,有的像肥皂。有的4两重,有的半斤重。炸药包是要靠爆破手送上去的。

在八师学习期间,杨根思每一分钟也不肯轻易放过。听了教员的讲解以后,他总要自己揣摩揣摩,反反复复地练。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杨根思把全部时间都泡在研究爆破技术里。

学习中,杨根思结识了有名爆破英雄林茂成。林茂成是爆破教员,杨根思非常敬佩他,学起来也格外用心。

一天上午,教员林茂成讲了如何实施偷爆与强爆结合,在敌人火力网下保障炸药包的安全以及如何选择爆破点。吃中饭的时候,杨根思满脑子想的是怎样把炸药包送上去、选择爆破点。吃完饭,别人去洗碗,他却去了训练场,专心地把背包紧贴着屁股,低姿跃进。跑了一阵又趴了下来,匍匐向前。虽然季节已经交冬,杨根思却练得满头大汗。

看到这一切的林茂成明白了,杨根思把背包当作炸药包,在练习上午他讲的内容,不久,教官想让大家进行一次试爆,消除一部分人的畏惧心理,同时检验一下前一阶段的学习成绩。杨根思第一个要求试炸,点着导火索后,炸弹发出吱吱的声音。杨根思就地一滚,只听得“轰”的一声,土墙炸塌了,飞起的尘土沙沙地落在杨根思的身上,经过学习杨根思的爆破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培训结束后,杨根思回到连里,很快就成了爆破好手。

4月下旬,全面内战一触即发。为了迎击国民党的大举进攻,这年6月,山东人民武装部队,对拒不投降、等待配合蒋介石里应外合的伪军,发动了讨逆战。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在炮弹爆炸的火光中,铁丝网、木桩飞了起来。我军各路突击部队以偷袭结合强攻的突然猛烈动作,顺利突进前沿,占领了部分房屋,与退守高大建筑物的敌人形成对峙状态。敌人正面民房的火力与侧翼城墙上的火力构成一张火网的墙,封锁着民房前的开阔地。

开阔地上子弹溅起的泥土四处乱飞,要攻占敌伪军,首先就得冲过开阔地,摧毁敌人的正面火力点,占领民房。

团部发出攻击信号以后,我阵地上的轻重机枪、六炮一齐射击,敌人居高临下,手榴弹不断地朝下滚,大家只好身子紧贴着屋檐下的墙壁。

这时,杨根思正站在离屋檐五六米的开阔地上,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但他什么也不顾,用牙狠劲儿把手榴弹铁盖咬掉,手指一套弦索就投向屋顶,右手刚把手榴弹甩出去,左手又把一枚手榴弹递了过来。一颗颗手榴弹在房顶上开花,瓦片在爆裂,沙包撕开了口。

杨根思把房顶上敌人的火力一下子全吸引了过去。子弹呼啸着掠过头顶,弹片、泥花在他脚下飞溅,硝烟在他身边腾起。杨根思敏锐的眼睛闪着无畏的光彩,黑黝黝的脸上淌下一道道汗迹。

突然一梭子弹掠过他的头发飞向身后,但杨根思并不怕,手臂又是一扬,敌人扔下的手榴弹在杨根思脚下旋转,丝丝地冒着白烟,他们不断敏捷地把手榴弹踢到远处爆炸。

杨根思跳来蹦去灵活地变换投弹的位置,他看到敌人顾不得再向屋檐下扔手榴弹,同志们正在砸门,膀子越甩越有劲。房顶上铁片、瓦片四处乱飞,不时传来敌人的哀号以及沉重的东西滚动、落地声。

杨根思为了看清前方的情况,在墙后一跳一跳地监视敌人。就在他跳起来向墙头外看的一刹那,被敌人一梭子弹蹦到脸上,瞬时,他感到左眉、鼻梁一阵钻心的疼,鲜血模糊了眼睛,伸手一抹,满脸涂了血。

小吴班长一把将杨根思按在矮墙下,战斗组长小陈看到杨根思脸上全是血,连忙掏出急救包替他包扎,连眼睛也包上了。可杨根思一听要冲锋了,再也按捺不住,旋风般地冲向天主堂,不可思议的是,在班长的指挥下,蒙着眼睛的杨根思还扔出去两颗手榴弹,居然都精确命中了目标。

军号嘹亮,兄弟连队也正从不同的突破点向天主堂猛烈攻击。

杨根思第一个冲进天主堂,六炮、重机枪也拉上来了,一齐朝城墙、城内的敌人猛烈射击。第二天,胜利的消息,以及动人心魄的英雄事迹一篇题目是战斗模范杨根思——十八颗榴弹显神威的文章,在班里传开了,同志们对杨根思充满了崇拜和敬佩之情。

这场战斗后,杨根思首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

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生死搏斗的急风暴雨要来临了,它是中国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大决战。在这场革命的暴风骤雨中,黑暗的蒋家王朝将被埋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中国将要诞生。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充满埋葬旧世界的必胜信念,迎接这场暴风雨的到来!

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大举围攻我中原解放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全党和全体解放区军民要求团结一致,奋起斗争,彻底粉碎蒋介石部队的进攻。杨根思所在的九班集体写了请战书要求担任突击,任务是突破敌人的前沿工事,为后续部队打通前进的道路。

10月,鲁南大地,战云笼罩。峄县、枣庄、郭里集相继被敌人占领,战士们心如炙痛,求战情绪高涨。

10月13日下午,杨根思所在班受领了突击任务。入夜后,部队在秋雨中向郭里集敌前沿阵地进发。杨根思肩上扛着一个头上圆滚滚、尾巴上插着木柄、重24斤的铁家伙——拉雷,这可是个新鲜玩意儿,杨根思也是第一次用。

本想趁着夜幕搞偷袭,不料被前沿敌人发现了,碉堡的枪眼里突突地喷出火舌,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只能强攻了!趁着敌人火力被压下去的一瞬间,杨根思丢下斗笠,抱着拉雷冲到碉堡下,手指套上拉火环猛力一拉,随即跑回来趴在地上,期待着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战士们做好了冲锋的准备,可是,几分钟过去了,拉雷没有“反应”。除了密集的枪声,听不到爆炸声。通信员上来传达了连长的命令:迅速爆破!

“我再去拿一颗拉雷来!”不一会儿,杨根思扛着从别的班拿来的拉雷回到了阵地上。可这次送上去的拉雷,还是没有爆炸。原来,连绵的秋雨让拉雷受了潮。杨根思急得直咬牙,又从营部领回了第三颗拉雷。

夜色下,一个黑影正在敌人阵地前摸索,那正是杨根思。当杨根思放好第三颗拉雷准备拉弦的一瞬间,产生了一个念头:前两个拉雷引线受潮,如果把他们和第三颗拉雷放在一起,准能一起爆炸!对,决不能叫前两趟白跑了!他把第三颗拉雷放在最下面,前两个放在上面,摆成个倒“品”字形。他猛地一拉弦线,导火索冒着烟,发出吱吱的响声。

杨根思兴奋地跑下来:“上刺刀,准备冲!”

“轰!”冲天的火光映红夜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摇撼大地,巨大的烟柱不断地弥漫开来。敌人的碉堡被炸掉了一半,杨根思和战友们冲进浓烟中。

战斗结束后,九班热闹非凡,兄弟连队来找杨根思介绍爆破经验的人络绎不绝。在全团授奖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团党委的“嘉奖令”:授予杨根思“爆破大王”的光荣称号。

1947年1月,鲁南战役胜利在望。此时的杨根思,已成为九班的副班长。

攻击齐村的命令传来。齐村是临(沂)枣(庄)线上的重镇,位于枣庄以西约3公里,由东西2个土围子组成。守敌为整编第五十一师一一三旅旅部率三三七团2个营外加一个辎重营和一个山炮连。这股敌人刚改装不久,弹药充足,以战壕、围墙、碉堡、暗堡等层层工事构成纵深防御阵地。在已经被我军包围5天的情况下,敌旅长李玉堂仍企图依附工事据守待援。

1月13日,天色微明,各级指挥员冒着刺骨的严寒,亲临前沿,观察地形,选择突破口,确定爆破点。组织爆破组、架桥班、突击排,进行周密的部署,决定夜间发起总攻。

营长向突击排的爆破手下达了任务:“第一爆破组组长!”

“有!”杨根思向前跨了一大步。

“好啊,爆破大王!”营长拍着杨根思的肩膀,“有没有困难?”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你们作为第一爆破组,任务就是炸开围墙,撕开突破口,然后连续爆破敌人碉堡,为全营扫清前进的道路。”

“保证完成任务!”

攻击敌旅部的战斗将在夜晚发起。夜幕降临前,杨根思仔细观察了地形和敌火力点。

十字街口有一座圆形的大碉堡,旁边有3个小暗堡,交叉火力封锁住一片开阔地。圆形大碉堡东北面还有一座四方形的大碉堡。

杨根思领受了爆破圆形大碉堡的任务,带着副手等待出击的命令。

杨根思和副手各抱一个炸药包,利用汽车、大炮做掩护,跑到一堵断墙下。正要翻过断墙把炸药包送上去,不料惊动了敌人,火力顿时集中打了过来。杨根思稍一抬头,只觉得耳边火辣辣地疼,一颗子弹擦破了他的耳朵。

眼看敌人火力越来越猛,杨根思心急如焚。

杨根思和助手不得不回到战壕里,遇到了副团长。

“怎么回事?还不爆破?”副团长问。“杨根思请求批准牺牲!”

“批准牺牲?为什么?”

“为了完成战斗任务!”

“不行!可以考虑另一种打法!”副团长命令,“马上把那座四方碉堡炸掉!”

杨根思一口气抱着炸药跑到四方碉堡前,支好炸药包正要拉弦,听到碉堡里敌人正在吵嚷。

“投降还有条活路。人家优待俘虏。早投降早活命,等死不如投降。”

杨根思一听敌人在吵嚷着要投降,当机立断,一把抓起炸药包,纵身一跃跳入交通壕,飞起一脚踢开碉堡门,如神兵天降,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谁敢顽抗,统统报销!”说着,将炸药包往左臂弯里一夹,右手抓住弦线,做出拉弦的姿势。

碉堡里有一个排的敌人,看到从天而降的杨根思都吓傻了。

杨根思倒退一步,厉声说:“一个一个跑出来,把枪放在碉堡门前!”

这时,突击排的战士们也上来了,把俘虏们押了下去。激烈的枪声、爆炸声震荡夜空,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响起,齐村守敌被我全歼!

天亮后,战士们押着敌一一三旅旅长李玉堂来到团部。李玉堂慨叹道:“贵军的大炮实在是厉害啊!”

副团长笑笑说:“哪是什么大炮,是炸药!”

战后评功,杨根思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

1949年,全国各个战场到处飞来振奋人心的捷报。战斗的形势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猛发展,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坚决打过长江,进军江南,全部消灭蒋军,解放京沪杭,解放全国人民。

9月的北京,和风送爽,丹桂飘香,到处是招展的红旗,到处是欢迎英雄、模范的标语,到处是笑意盎然的人群。今天英雄的云集更为首都增光添彩,作为模范出席的杨根思的心沉浸在幸福、激动之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向战斗英雄们学习,并继续在战斗中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决不骄傲自满并且继续不疲倦地学习,才能够对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做出优异的贡献,并从而继续保持你们的光荣称号……

杨根思聆听着,要把每一个字印刻在脑海里,党中央的教导在他的面前树起了新的光辉的路标,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显得格外雄伟壮丽。天安门上高悬闪光的国徽、毛主席巨幅画像,广场南部两壁红墙前面,招展着八面上缀“国庆”两字的红绸,飘扬着三十二面红旗,盛大的国庆周年大典在这里举行,杨根思和全体英模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前的观礼台。战斗英雄成为人们热情邀请的对象,杨根思被青年们拖到歌舞着的人圈中,淹没在欢乐的海洋里。

1950年,腥风血雨席卷着朝鲜三千里江山,硝烟战火弥漫在滔滔的鸭绿江两岸。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10月24日,首批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十天之后,一列满载志愿军的列车,从兖州长驱北上,杨根思带着连队的战士,也投身到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去。

按照预定的计划,他们将在东北辽阳一带整休,待机参战。部队集合在鸭绿江边,即将出征的指战员们怀着忠于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赤胆忠心,高擎钢枪,庄严宣誓:

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人民的解放战争,保卫中国人民,保卫朝鲜人民,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在金日成同志领导下,与朝鲜人民一起,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为消灭共同的敌人,为争取共同的胜利而奋斗!

杨根思手迹

铿锵的誓言在鸭绿江上空回旋震荡,杨根思的声音融和在千万个雄浑的声音之中。

11月的朝鲜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上已盖起了几尺厚的积雪,而疯狂的敌机不停地在低空盘旋,为了不让敌机发觉,杨根思所在的部队只得在山沟中宿营。战士们搜集一些枯枝铺在雪地上,用树杆撑起油布,就在里面睡觉。

外面的狂风刮得油布呼呼响,大块的积雪抖落在被子上,战士们冻得直咬牙。杨根思来到各班检查,发现南方小战士吴福“没有经验”,被冻得双脚肿起来、耳朵裂开了口子。杨根思赶忙同指导员研究防冻的办法。下午,他带领全连战士跑步,之后,又动员大家用雪“擦脸”、“擦手”,直到脸上发出红光,冒着热气。接下来,杨根思又发动战士们,举行山地进攻训练,这样,既锻炼了队伍的作战能力,又增强了战士门抗风寒的体力。七班战士林达元,过去给地主当长工时,十冬腊月被冻得脚开口子,有人告诉他防冻的方法:把玉米壳撕成条条,用手使劲搓揉,然后用它来裹脚,就像新棉鞋一样暖和。林达元把这个方法带到了部队,杨根思发现后,连忙把它推广到全连。从而,大大减少了战士的痛苦。

美国侵略军遭到我军第一次战役打击后,又重新集结了近二十万兵力,分东西两线气势汹汹地向鸭绿江扑来。为了粉碎敌人的狂妄野心,朝中人民军队发起第二次战役,部队严密伪装,隐蔽在绝壁旁,白天不能生火冒烟,事实上也没有一粒可做饭的粮食。他们要在这里度过一个白天,等待出击的命令,然后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杨根思从营部兴奋地回到连队,整装待发的战士们在风雪中听连长传达任务,进行战斗动员。指导员也迅速整理队伍向一七一高地出发。

纷飞的雪片使人眼花缭乱,连续不断的炮火,照明弹映红了山坳。通往小高岭去的路边,团长站在一座小屋的门口。他从一营长打来的电话里知道,杨根思将带领三排担负扼守小高岭的艰巨任务,特地等候在这里。一七一高地在微微曙色中显露出高耸的身姿,杨根思带领三排的战士踏上小高岭,迎着扑面的寒风,仔细观察了地形以后,更清楚地知道了扼守小高岭的意义。

敌人的炮火开始向一七一高地延伸了,经验告诉杨根思:步兵的冲锋就要开始了。他匍匐在八班长身边,拔出腰间的一颗手榴弹,命令道:“准备战斗!”

一批端着卡宾枪的美国侵略军在小高岭的右翼出现了,开始是小心翼翼往上爬,后来竟大摇大摆涌上来。

“等敌人靠近我们三十米,听我的命令开火。”杨根思的命令迅速在阵地上传开,战士们屏住呼吸,一双双愤怒的眼睛紧盯着步步逼近的敌人,一支支仇恨的枪口对准敌人的胸口,一颗颗手榴弹拧开了铁盖。

敌人越爬越近了,八十米、六十米、四十米、三十米。“打!”杨根思一声怒吼,轻重武器一齐喷吐出愤怒的火舌,一阵阵排子手榴弹准确地在敌群中开花。这帮傲慢的侵略军,遭到志愿军战士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立即露出纸老虎的原形,滚的滚、爬的爬,丢下一片尸体,很快溃退下去。

敌人报复性的炮击比第一次更加猛烈,杨根思首先打出了手榴弹,山头上的手榴弹冰雹似的落向敌人。敌人乱了阵脚,前面的掉转屁股往山下跑,后面的在指挥官枪口逼迫下朝上涌,射击声、枪托撞击声、喊杀声响成一片。

小高岭正在混战中,又有一批敌人涌上山来。杨根思把机枪转了个方向,炽热的火舌像斩妖劈魔的利剑,挥向敌人。一群敌人倒下了,又有一群向上涌,杨根思当机立断,命令八班从山腰插向敌人侧后从小高岭向下压去。

敌人动摇了,在坦克炮火的掩护下撤到山脚下去。一七一高地的火力严密控制了敌人南逃的公路,几辆涂着白色星徽的美国汽车被打毁,几十具美国鬼子尸体躺在公路上,枪支、钢盔、皮鞋散乱地丢了一地,丢盔弃甲,一片狼藉。

敌人的狂轰滥炸,隔断了一七一高地与小高岭的联系。杨根思命令通信员向营长报告阵地情况,并请求支援手榴弹,激烈的战斗在继续,敌人一批批地被歼灭在小高岭上,杨根思率领的三排勇士们也越来越少了。敌人又一次更疯狂地向小高岭发动了持续20分钟的炮火轰击,急于逃命的敌人正在做垂死挣扎。

“坚守阵地,消灭敌人!”一个声音又在杨根思心里高呼着,他聚起全身力气向上猛蹿,“同志们!让我们向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宣誓:只要还有一个人、一口气,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誓死守住小高岭!”

战士们整理好武器弹药,再次给了美国侵略者第八次沉重的打击。仇恨的子弹像带着翅膀直奔敌人,杨根思愤怒地把一颗颗手榴弹投向密集的敌人。

左翼的敌人还在朝上涌。

杨根思跳过去,向敌人猛掷两颗手榴弹,枪声、爆炸声稀疏了,敌人溃退下去。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猛烈的炮击。烟雾中,重机枪排长匍匐到杨根思的面前,报告说:“连长,重机枪子弹打光了。”

“撤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革命的武器一定要保存。”杨根思的语气斩钉截铁。

重机枪排长无可奈何地扛起重机枪向后面的山峰走去,不时地回过头,看着焦土一片的小高岭。

满脸血迹,衣服破碎的杨根思,收拢了阵地上可用的武器:一包炸药,三颗手榴弹,一支驳壳枪。自己的身边再没有一个战士了,寒风吹拂着杨根思衣服上挂下的碎片,小高岭一片寂静。杨根思知道,这异常的平静,孕育着一场更猛烈的风暴。

杨根思整理了一下已经破碎不堪的棉军衣,摘下军帽,掸掉烟灰和尘土,又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他走上小高岭的最高处,激情一下子在周身奔涌起来。

敌人的炮火发狂似的轰击了。二十几架敌机轮番轰炸,烈火升腾,烟缠雾绕,铁片飞溅,泥土翻卷,又一场血战来临了。一大群饿狼似的美国侵略军号叫着、扫射着,向小高岭一涌而上。

渐渐地,他们停止了射击,美军指挥官把美陆战一师的军旗挥动了几下,满以为这面曾经插在许多异国土地上的军旗,就要飘扬在小高岭上了。

杨根思两道利剑似的目光,紧紧盯住涌上阵地的美国侵略者……近了,近了,敌人越来越近了,骄傲的美军指挥官正摇着海蓝色的军旗,发出最后冲击的号叫。

不容敌人清醒,杨根思把最后三颗手榴弹,狠狠掷向仓皇失措的侵略者。那些爬上来的美国鬼子,像一片翻着泡沫的浊浪撞击在钢浇铁铸的长堤上,席卷着退了下去。

接着,又有四五十个美国侵略军冲了上来。

杨根思猛然从弹坑里跃起身,抱着炸药包,屹立在小高岭上。他怒视敌群,顶天立地,巍然如山!猛地抽动拉火线,导火索吱吱地冒出白烟,急速地燃烧!杨根思紧抱住炸药包,像出膛的炮弹飞向敌群……

一声巨响,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

1951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颁布命令:追认杨根思同志为特等功臣,授予“特级英雄”的光荣称号。杨根思同志生前所在连队被命为“杨根思连”。

杨根思连旗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丰碑上,杨根思的名字永远熠熠闪光。朝鲜人民在杨根思英勇献身的地方,竖起了一座镌着“永垂不朽”四个字的纪念碑,在风景优美的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将传给子孙万代。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杨根思的名字深深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头,杨根思的颂歌回荡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为了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196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将杨根思的家乡“井湖公社”新命名为“根思公社”,1981年更名为“根思乡”。

总结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全国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立下的战斗誓言。“三不相信”誓言已经成为“杨根思连”的标志。多年来,“杨根思连”坚持以“三不相信”精神来建连育人,每年杨根思牺牲纪念日、连队命名日、新兵下连、老兵退伍,官兵们都要重温老连长用鲜血与生命实践的战斗誓言。

“风烟滚滚唱英雄……勇士辉煌化金星!”至今,每当连队播放电影英雄儿女时,战士们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影片里有杨根思的影子,他的事迹鼓舞激励着亿万中国人民。

作为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光荣传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传承杨根思精神前行。作为幸福地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该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今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们应该不畏困难,坚持不懈,不断进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