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人气决定财气 > 第九章 饭局,中国生意人交往的最佳阐释
第九章 饭局,中国生意人交往的最佳阐释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4270  |  更新时间:2015-03-13 15:18:09  |  分类:

社科心理

饭局之道,不在“饭”而在“局”。香港大食客蔡澜就说过:吃的文化,是交朋友的最好武器。中国最早的圈子文化,都是以饭食的名义设自己的局。一场饭局,既可以是亲朋好友间的感情交流,也可以是生意对手的交锋谈判。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就是一个相识相知、互通人脉的过程。

1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局”

饭局,可以说是中国人不可缺少的社交方式。人们在饭桌上传达友谊、沟通思想,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了解、彼此熟识。钱钟书先生就曾说:“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所以,通过饭局我们不仅能够认识新朋友,还能巩固老朋友的关系,并不断延伸自己的人脉网络,把握好整个社交的局。所以,饭局之妙不在饭,而是在局。

说到饭局中的局,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鸿门宴”了。当年,项羽设下“鸿门宴”,看似是宴请,其实是想诛除刘邦。另外,还有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制造了“杯酒释兵权”的事端。

在961年,宋太祖安排了一场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一起来食饭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而以饭局为契机,轻松解除了重臣的兵权。

饭局离不开饭,但真正的内涵又不在于“饭”而在“局”。在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与社会关系纠结在一起的就不少。除了鸿门宴和杯酒释兵权,像战国四君子,门下有食客三千,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孟尝君宴请宾客,对于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圈子文化,这都是以饭食的名义设自己的局。项羽和宋太祖是为了除异己,安稳自己的江山,四君子是为了笼络人心。所以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里所谓的请客吃饭,其实从一开始吃的就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是人的一份心意、一份交情。

香港大食客蔡澜先生,在吃的讲义里就说过:“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通常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通过一杯酒、一顿饭,就是一个愉快合作的开始,也是打开自己财富之门的钥匙。所以在饭局的觥筹交错间,其真正所蕴含的意思并非食物,而是交友、关系、利益……一个真正懂得社交的人,不会只把饭局当做是吃饭喝酒的地方。想看自己有没有白来一场饭局,就得看在每一场饭局下来,你有没有为自己的社交关系信用卡上添上一笔新财富。

齐欢是某公司一个普通的业务员,在临近年关的时候,齐欢总是会想一些办法感谢老客户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这样做也是为了下一次的合作打基础。除了电话和短信,和客户联系感情的最佳方式就是答谢宴了。

和其他同事不一样的是,齐欢认识到了饭局的重要性,他认为饭局是巩固双方关系和拓展人脉必不可少的工具。

肖晨是齐欢的一位老客户,他们已经连续合作了4年,双方经常联系,相互支持,因此二人的关系也特别好。在年终的答谢宴上,肖晨还特意带了一个自己的同行朋友参加。齐欢在和这位朋友认识后,耐心地跟他说了自己下一年的计划和市场分析。

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聊得非常愉快。最后这位朋友还拍着齐欢的肩膀说:“好啊,我非常愿意与你合作,看来这个朋友没有介绍错啊!”

通过这位朋友,齐欢又认识了好几位客户,而且其中有几位客户和他在饭桌上直接就签了约。第二年春,齐欢不仅业务翻了倍,因表现优秀,还被升为了业务经理。

例子中的齐欢知道,要想和客户继续签约合作,就要维持良好的关系,而丰富的人脉资源就在客户圈内。通过客户圈,可以发现新人脉,结识更多的客户。所以,他选择了商务式谈判方式——饭局,于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通过饭局,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客户的想法,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为将来的合作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你以后进入客户的社交圈提供了宽广的渠道。因此,在饭局中吃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设什么样的局。

中国原本的饮食之道,其实就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场饭局,既可以是亲朋好友间的感情交流,也可以是生意对手的交锋谈判。所谓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人脉圈子、社会关系、做生意,最后都绕不开饭局。有一句餐厅的广告语说得好:“我不在家里,就是在饭局上;我不在饭局上,就是在赴饭局的途中。”饭局在中国,也是一种社会身份认同体系。透过饭局,你可以看到饮食之道里的利益、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文化等等。混迹社会,最忌单打独斗,孤立无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而“饭局”,正是一个个圈子的现实缩影。也就是说,许多人奔赴饭局并不是为了吃饭,而是在用这个局拓宽自己的人脉圈,这是社交高手们去吃饭的真正目的。

如何打造一个完美的“局”呢?那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设计。

(1)要提前通知、张罗

有句话叫:“提前三天叫请,提前两天是叫,当天就是提了。”所以重要的饭局一定要提前预约,让被请的人觉得自己被格外关注,是个焦点。

(2)主座次座有讲究,要分清

一个正规的饭局,一定会区分主客、主陪的位置,座次的安排总关全局,这位子丝毫乱不得。在招待客人进餐时,还必须判断上、下位的正确位置。其实每个人在入座前心中都有了谱,但在入席时还是要好好地推让一番。

(3)点菜是一门学问

点菜是饭局中的点睛之笔,如果你能点出一道独特的菜肴来,那么你将成为饭局中的关键人物。

(4)规矩要熟于心

在饭局中,总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矩,比如说敬酒时,在敬领导或是辈分比自己高的人的时候,碰杯一定要比对方低,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在别人看来,就会显得你懂规矩,大方得体。

2醉翁之意不在酒,没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

在这个由关系、人脉组成的社会里,要想达成某种目的,人际交往就成了最主要的手段,而饭局就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饭局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一个人若能在饭局里混得开,那么人脉圈也一定很广。由此,饭局的价值就不仅仅局限于“吃”了,而在于“局”这个精髓上。所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请人吃饭,其主要意义还在“局”字。

中国人自古崇尚“民以食为天”。研究饭局文化,就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变化的一个窗口。所谓的文化、风土人情,很多其实就蕴藏在日常的吃喝之间。因此,饭局往往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一句这样的话:饭局就是一个小社会,有人情,有利益,有交情,有生意。中国式的饭局,绝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所以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若深谙此道,便能在社交中如鱼得水,自己也能够受益。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一书中说道:“政治既然是吃饭,则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我们都知道辛弃疾的那句诗:“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其中是有典故的,指的是当年赵国的老将廉颇,为了表示自己宝刀不老,雄风犹在,便当着赵王使者的面,一口气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来证明自己的身体仍健壮。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注重“关系”和“人情”的社会。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一个人办事,首先一定会先想想身边有没有可靠的人能给自己提供帮助。一旦有了目标,首选的交流方式便是饭局。所以对于一个步入社会的人来说,学会在饭局上说话、做事,显得尤为重要。千万不要单纯地把别人请你吃饭当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请你吃饭。一个会交际的人,一定会洞察出饭局中的规则,然后小心翼翼地遵守。若不懂饭局中的人和规矩,就会如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得罪人还不自知。

陈秦是某单位的人事部经理,这家单位隔几年就会进行一次职位大晋升,提拔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这天,陈秦像往常一样下班,突然范文走到他面前,说:“经理,周末您有时间吗?想请您吃顿饭,感谢这几年来您对我的照顾。”陈秦本来就和范文关系不错,便高兴地答应了。

到了饭店,范文拿出一瓶红酒,说是请他品鉴一下。陈秦本来就对红酒情有独钟,一见这瓶洋酒,眼睛都亮了。在陈秦欣赏酒的时候,范文便时不时地在言语间谈到他们夫妇俩的难处,说自己的父母还在农村,因为自己事业还没有稳定,也不好意思将他们接到城里来尽孝道。陈秦只顾欣赏酒,也没怎么听范文说话。饭后,范文硬是把红酒塞给了陈经理,说自己也不懂酒,喝不出什么味道,还是让懂的人来品尝,陈秦便半推半就地收下了。

之后,晋升如期举行。最后,一个姓邱的老员工晋升为经理,范文还是在原来的位子上。

有一次,陈秦去找范文,想去跟他说那瓶酒很棒,却听到他在跟另一个同事说:“怎么这机会给老邱了,这陈经理可真不知好歹,亏我还托朋友从国外带了一瓶几千块钱的酒送他,你说这事气不气人!”

陈秦一听顿时傻了眼,他根本就没想到范文找自己是为了晋升的事。他这才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之后,陈秦收了好处却又不办事的事情全公司都知道了,不过范文也落了个“行贿”的罪名。之后,范文请人吃饭时都会小心翼翼了。而陈秦,每当有人请他吃饭时,他便会多留一个心眼。

要知道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陈秦自以为范文真的是为了和自己的交情,才请自己吃饭。然而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你吃人多少,就得还人多少,不然就背负了不懂人情世故的骂名。

在2000年,巴菲特与纽约一家牛排馆共同发起了一项名为“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拍卖,拍卖的最高价格达到了2626411美元。花这么多钱就为和一个人吃顿饭,这些人傻吗?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人会花这么多钱做一件对自己完全没有意义的事。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身份地位越高的人,他们的人脉资源也就越珍贵。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与巴菲特共进一餐,这背后就凸显出了人脉的价值。因为他们深知,人脉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与巴菲特共进一餐,便能快速与其他人成为朋友,从他人身上获得帮助。

的确,饭局就是一个交际场合。在这里,我们很容易结识新的朋友,并通过这些朋友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给予自己在事业和生活上的帮助。

2007年,摩尼寺·帕伯莱在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后,当时参与午餐的人在之后都很慷慨地给予了帕伯莱与他们合作的机会。

在第一次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后,帕伯莱已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领导者有了更多的交流。一次,帕伯莱还参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会。在那里,巴菲特带领帕伯莱参观了他的办公室,并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股票交易旧发票和他收集的微型汽车。

就这样,通过与巴菲特共进的一顿午餐,帕伯莱又结识了另几位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大人物。

2008年,以211万美元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机会的赵丹阳说过:“这一经历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巴菲特的建议会惠及我们一生。”

可想而知,一个有用的建议会为我们带来多么巨额的回报。中国人之所以这么看重饭局,就是因为在饭局中,能够轻易从他人身上得到珍贵的建议或信息。

没有人是傻子,会无缘无故地请人吃饭,多数都是有所求,不是图交情,就是图利益。一个有意义的饭局,最起码能得到别人的指点,让自己少走弯路。若宴请的饭局中有年纪大或经验丰富的人更好,像大家第一次碰到的难题,人家可能已经碰到很多次了。在这时候请教一下他们,能节省自己很多时间和成本,因此饭再贵也是值得的。

3吃饭事小,出局事大

中国人一向注重饮食,无论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升官易职,都少不了一顿丰盛的酒席。而我们常说的社交公关,请客吃饭更是首选。若设好了一场饭局,便有机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好的机遇。于生活,饭局可以使亲朋好友间的交往更加亲密,使彼此的感情更融洽;于事业,又可以扩大人脉圈,给交际关系穿上一层亲近的外衣。现如今,饭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饭局的游戏规则中,以期许自己能够如鱼得水。现在的一场饭局,不仅仅能够影响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甚至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因此,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都要懂得饭局宴会上的规则。毕竟吃饭事小,出局事大。

透过饭局,我们还可以看出很多潜移默化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但是,首先我们得身在这场饭局内。因此饭局中的讲究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从落座到上菜的顺序,从谁先夹第一口菜,到什么时候离席等,这些“繁文缛节”我们都应该熟知。饭可以随时吃,但局不一定时时有,所以要搞好这些人情关系,莫让自己出局。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网络交际有着莫大的关系,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合适的“人情场”之中。而饭局就是这“人情场”中的纽带,是将人与人关系拉近的最有效的方式。确实,每一个社交高手,都知道饭局只不过是一个平台。饭局里,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其实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是为以后的合作打基础。每一个深谙世故的人都知道:“饭”只不过关系自己的生存质量,而“局”却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前景。在温饱已经不是问题的前提下,“局”就变得远比“饭”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饭”来稳定自己的“局”,不管怎样都要让自己成为“局内人”。

因为设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人脉和人情,自然少不了邀请一些陌生人。若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局中人,应该事先做足功课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辈分,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宴请,一定要先对对方有个初步的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因此,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位置,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控饭局,那你未来的发展道路难免会多出许多不必要的坎坷。

一个人,不仅要融于这强大的“人情场”中,还要掌握饭局的艺术,这样你就可以左右逢源,青云直上。

吴绍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在市场部工作。因为自己的经理和人事部的经理有“过节”,所以两个部门的人即便私底下关系很好,也绝不会在一起吃饭。

一次,公司领导决定从市场部和人事部中挑选一名员工出国培训。大家都心知肚明,只要有了出国培训的机会,回来便有机会成为公司的高管。于是大家都开始辛勤工作,努力博得领导的好感。吴绍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揣度领导的心思:为什么偏偏要在市场部和人事部挑选员工呢?而且出国回来后,有机会担任高管职位,可能老板看中的不仅仅是能力,还有管理,于是他便开始筹划一个饭局。

中午,吴绍和自己市场部的人一起吃饭,了解经理最新的情况。下班后,他又秘密地邀请人事部的同事参加一些饭局。来往几次,他便了解了这二位经理之间的矛盾。也知道这二人其实都想和好,但碍于面子,都不愿开这个口。

于是在一次下班后,吴绍分别邀请两个经理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席间,吴绍借醉酒卖傻,最终让两个部门的经理一杯酒泯恩仇。

最后,当其他同事还在埋头工作时,领导便决定派吴绍出国培训,因为领导看出他很会“办事儿”。

吴绍很懂得饭局中的人情世故,他在知道市场部经理跟人事部经理关系已经很僵时,只会秘密地邀请人事部的经理参加饭局,以免得罪自己的经理。只有通过手段,将二人拉进自己的“局”内,一切就好办了。所以聪明的饭局高手们都深知“吃饭事小,出局事大”的道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吃饭已经不再只是为了果腹,而成为了社交的重要方式。在人脉、关系、资源越来越被看重的今天,饭局的桥梁作用也愈加凸显。因此,懂得饭局中的奥妙,方可步步为营,招招取胜。

4点菜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如何升职一直是职场中的热门话题,到底如何才能快速升职呢?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告诉我们,升职要奉行两个原则:“努力工作”、“把老板的公司当成自己的公司”。不过,现实总是比艺术表演更骨感,想升职除了要“天资聪颖、吃苦耐劳”外,还要学会一门必不可少的小手艺:点菜。也许觥筹交错前的铺垫,往往比吃喝的过程甚至努力的付出更影响你的前途。点菜看起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可里面也有讲究、有窍门、有学问。一样的钱,可以点出不同的菜,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花一样的钱,点出的菜,如果菜式没特色,主宾没印象,众人没感觉,那就是花钱没效果了。怎样使商务宴请既有面子又不浪费,这真得好好动动脑筋。

如果你留意观察,你会发现公司里总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是“气氛调节器”。不论工作能力如何,领导出席宴会总是喜欢带上他。这样的人物往往有以下几点过人之处:会点菜、酒量好、口才好,有他在场,气氛总是特别融洽,而这样的人总会比那些闷头做工作的人更快升职。

因此,若想人缘通畅、职场高升,会点菜也是一项基本功。

小王去年入职一家公司,短短三个多月,他已经是公司的销售经理了。对于为何能够如此快速地升职,小王透露了他的“葵花宝典”,其实是吃饭点菜这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成就了他。

小王在大学时,同学们聚餐选餐厅、点菜的活儿基本由他来完成。他也从中摸索出了一些点菜的方法:

学生手头拮据不经常开荤,而且都是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聚餐首先要多点肉菜。如果是10个人,那么至少要点6个肉菜,而且要点小炒肉、炒肉末等肉量多的菜,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这种点菜方式只适合年轻人群,尤其是学生群体。职场上点菜要看吃饭对象,像做销售多是谈业务,一般情况下只要饭桌上吃好了,业务没有谈不成的。所以点什么菜很重要,做业务的人一般喝酒比较多,身体也是亚健康状态,在饭桌上一般要点两三个营养比较好的菜,比如鸡汤、排骨汤;此外,在饭桌上谈事情都是边喝边议,那么最理想的下酒菜就是糖醋类菜肴,比如糖醋鱼、糖醋里脊等。这类菜能降低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还要锻炼自己的说辞,每个菜上来都能做点儿文章,你就是“饭局之星”了!这样下来,单也签得顺了,职位也升得快了。点完菜要询问客人用什么酒水,如果客人推辞不想喝酒,你可以试着来点啤酒或者红酒;如果由于特殊原因不便饮酒,可以用“要开车”或者“下午有工作安排不便饮酒”等理由来解释。

在把握住这些点菜招数后,小王硬是把一个个“难啃”的大客户在饭桌上“拿下来”了,自此获得总经理的赏识,升职也顺理成章了。

点菜看起来简单,其实很复杂,只要菜点好了,饭桌上的事情也就好办得多了。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除了唱歌唱得好、会穿衣打扮,会点菜也必不可少。只要运用得当,就会给自己的形象加分。在饭局上点菜既要考虑一桌客人的年龄构成、辈分,还要考虑市面上的美食流行趋势以及这家饭店的特色。另外,买单的人脾气也要摸一摸,是“大锅饭”还是私房钱,是小气鬼还是大方气派?从餐厅的选择,到点菜的数量和质量……很多环节都需要注意。

张亮也和小王一样,是个“会点菜”的主儿。他现在在某大型私企做管理工作,其升职速度也如火箭一般飞快。

谈到点菜的秘密时,张亮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首先要确定点几个菜为宜,如果5个人吃饭,就点7个菜;8个人吃饭,就点10个菜……以此类推,也就是点菜数等于就餐人数加二。还有个最重要的秘诀,我点菜时首先要关心到老板,老板有高血压,所以点菜时,每次我都会嘱咐服务员炒菜不要用动物油,特别是猪油,而要用植物油。再者,像猪肉、肥肠等高脂肪的菜一般是不会点的,除非老板亲自要点。除了把老板照顾好外,还要根据客人的口味来点菜。如果是沿海来的客人,那么大闸蟹、鱼类不妨多点些;如果是北方客人,那么不要点太辣的菜。另外,点菜过程要快,不要点了很久都没有定,重点菜和口味菜询问一下客人是否喜欢,尤其注意不要为了符合自己的口味而点太辣或者太油腻的菜。”

由于深谙点菜之道,领导经常带张亮参加筵席,而他升职快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点菜前一定要摸清吃饭人的喜好,有的放矢。当然,如果你是第一次去一家餐馆,可以请服务员推荐几道特色菜,然后选择一些比较家常的菜,估计味道不会差到哪里去。然后再根据客人的口味和喜好进行选择,就可以了。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而很多朋友就是在饭局上认识的,可见在饭局上给人留下好印象是多么重要,而掌握一些点菜的技巧,更是重中之重了。

5把酒言欢,注意酒杯间的心理博弈

饭局不仅是吃饭,喝酒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只要有酒在的地方,就不得不注意酒杯间的心理博弈。酒作为商业交际的一种媒介,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之中,除了正式宴请和交易之外,难保不会有“陷阱”存在,使醉眼朦胧的人吃亏上当。有些人认为喝酒应酬只是表面上客套,完全是虚假的交际手腕。其实,八面玲珑的喝酒应酬技巧不是愚弄,更不是欺骗,它是现代生活中一门高尚的艺术。通过杯酒间的交流,把我们的诚意传达给别人,使别人感受到,然后愿意赞同和帮助我们。

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对朋友聚会、迎宾送客、合作沟通、传递友情都发挥了独到的作用。因此,喝酒已经不仅仅是畅饮、把酒言欢这么简单。我们只有学会杯酒间的博弈论,才能真正赢得这场游戏。

(1)敬酒没那么简单

敬酒是一门学问,是喝酒的前奏,如果把握不好,整个节奏都会被破坏。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长幼尊卑为序,这不是提倡一种阶级观念,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敬。所以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如果要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事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免出现尴尬的状况。

(2)察言观色,把握大局

有时候喝酒并非只是你一杯我一杯,毫无顾忌地往嘴里倒,最后喝得醉醺醺还不讨好。所以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还要学会察言观色,才能扮演好酒桌上的角色。像大多数的酒宴,基本上是以喝酒为目的,但还要时刻注意大家的心理。首先应环视一下大家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因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了酒宴的安排。

(3)喝酒时的交际语言

在酒杯的交际间,一个人的说话水平能显示出他的才华、学识和修养。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喝酒时切记胡言乱语,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一句得当的话语,会让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另外,尽量不要与人小声私语,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就你俩好”的心理,影响喝酒的心情。

我们都知道酒喝多会伤身,而且若是喝醉了更加难以收场。在我们身边一定不乏酒场上的高手,他们在酒桌上左右逢源,但不见得是“千杯不醉”的“酒仙”,也不会来者不拒,喝个烂醉。只是他们对人情更为练达,看透了酒桌上的种种玄机。酒量可能是天生的,但杯酒间的心理博弈却是可以后天练就的。因此,若想在酒桌上赢得这场博弈,还要在你来我往的碰杯中学点东西。既要保重自己身体,又不能得罪他人。

(1)不到敬酒之时,绝不举杯

在酒桌上,有的人会在吃饭过程中不知不觉喝掉自己杯里的酒,到别人敬酒的时候自己已经喝不少了。于是在这场酒杯的博弈中,一开始便输在了起跑线上。一个聪明人会把杯子里的酒留在别人敬酒的时候再喝,而不是边吃饭边“解渴”。否则喝酒的力气没有花在刀刃上,那就亏大了。

(2)劝别人酒要适度,莫要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为提升现场气氛,想尽办法也要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喝酒当然要让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但这些“以酒论英雄”的酒席,对酒量大的人来说还能接受,酒量小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反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因此,那种不顾实际情况,只图一个乐子的劝酒,说到底不过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这是劝酒的大忌。若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到适可而止,善解人意,别人也会感激你的好。

(3)学会装疯卖傻

在把酒言欢时,若不想一上来就被对方灌醉,就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头脑清醒,表面装醉。即使你能够喝一斤也要减半,告诉大家你最多喝半斤。任何一次敬酒都要挡,让对方往自己的杯子里越少斟酒越好,然后轻轻推开酒瓶,或者用幽默的语言告诉对方:“你这是要把我灌醉啊!我可是真的不行了,到时候发酒疯了你们可要担待。”有一点要记住,在朋友们向自己热情地敬酒时,不要东躲西藏,更不要把酒杯翻过来坚决不喝,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一个酒场上的博弈高手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4)用转移视线法挡酒

酒场上大多是劝酒和挡酒二者之间的博弈,如果你处于被劝的那一方,你大可以使用转移视线法。当劝酒者刚举起酒杯时,你要早准备好先发制人,将众人的注意力转到另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上。等大家兴致冲冲地讨论时,你便可以一边喝茶一边窃笑了。

(5)博得别人“欢心”的好机会

有句话叫:酒桌上见真情。如果你的朋友正在被别人疯狂进攻时,你若适时地替他挡几杯,相信他一定对你的“仗义”非常感激。你不用花任何力气,只是简单地挡几杯酒,便能博得他的欢心,何乐而不为呢?

(6)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你来我往的杯酒碰撞间,若以上方法都不管用时,你还有最后一招,那就是“开溜”。如果实在不能再喝或是无法招架,你只需装腔作势地起来接电话,然后边皱眉头边叹声,无奈地说:“真是对不起了,各位!好不容易喝次酒,还有急事,不去还不行。”之后便可潇洒离场,若还有朋友打电话来叫你回去继续喝,你也完全可以推脱事情还没处理完,称下次一定奉陪到底,如此便可逃过一“劫”。

在如今这个社会,人际交往频繁,很多人情世故和生意上的事情都会通过饮酒聚会来促成。但是有一部分人却有宴会恐惧症,害怕饮酒,害怕与众人打交道。其实喝酒聚会并不可怕,只要懂得以上酒桌上的奥妙,学会一些规矩、一点礼仪,便能与别人把酒言欢,于碰杯间擦出愉快的火花。

6别出心裁的宴请,方可事半功倍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免不了要与人打交道,自然也就免不了要请客吃饭。中国有句俗话说:“办宴容易请客难。”可以说,饭桌就是社会的缩影,饭桌上处处是玄机。一场以社交为目的的“饭”,可不是那么好吃的。因此,每一次宴请都需要我们考虑周全,花点心思。特别是求人办事,一定要巧妙布局、用心设宴。在宴请前一定要摸透对方的想法,找到对方最好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饭店的档次、用餐的场所、点菜的形式、座位的安排等,都是需要在意的问题。若一顿饭太普通,提不起别人的兴趣,即便你再怎么投入,对方也不一定会领情。这样你的宴请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就拿选择用餐地点来说,如果饭店的档次太低,就可能让对方觉得没有被重视;而档次太高,则又可能超出我们的经济预算,还会显得太过奢侈和浪费。因此,最有效的“讨好”方式并非是要花多大的价钱,而是花心思弄一场别出心裁的宴请,让对方意识到自己被重视,你也用心地照顾了他的感受,那样做起事来便可事半功倍,博得别人的好感。

老余在一个大公司干了10余年,一直都是小职工,也没有升职加薪。一次,公司想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一个新的经理。这在老余看来简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便想着请大伙吃个饭,到时候他们好投自己一票,想到这里他便开始筹划,想找个借口把大家都请过来,一起聚个餐。

但他发现公司里多是些外地人,有湖南的、东北的、四川的,甚至还有一个台湾的,大家口味都不一样,这可让他犯了难。他又不能一个个地分开来请,这样会让同事认为有拉票的嫌疑。于是,他花大心思找到自己学厨师的同学,让他帮了个忙……

周五那天,老余说女儿考上大学了,想请同事们吃个饭庆祝一下。大家见盛情难却,便同意了,时间订在周六下午。到了周六,大家都一起前往老余所说的地点。可到达之后,大家都惊呆了,原来老余所说的请客地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排档,但是碍于人情大家都没有走。老余把大家安排入座,他把同一个城市的人安排坐在一起,然后说:“菜我已经为大家点好了!”等菜上来后,大家一尝都很兴奋,他们都尝到了各自的家乡菜。原来老余请同学从各个地方请来了当地的厨师给大家做菜,因为本地做的外地菜都不怎么正宗,而老余的这次精心安排,征服了每个人的心。

最后,经理之位非老余莫属了。

老余花了这么大心思,弄出一场别出心裁的宴请,结果也是值得的。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很丰富,大家什么场面没见过,要想抓住别人的心,就要用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若是老余请大家到高级酒店去用餐,花了大价钱,效果还不一定好。因此,要想办事的成功率高一点,就要在饭局前用心安排,全面布署,做到与众不同,最后宾主尽欢。

一个别出心裁的饭局,会让他人在不知不觉中舒服地进入你所布的“局”,然后你想做的事也能事半功倍。所以,凡事不能死守规矩,还要有创新意识,懂得如何打动人心。

蔡琳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好不容易才拉到一个大客户,却听说另一家公司也在挖这个资源。为了不流失这个客户,蔡琳便想设一个别出心裁的饭局,让客户能够继续和自己合作下去。

蔡琳拨通了客户的电话:“喂,您好,李总,最近忙吗?”

“哦,是小蔡呀!最近确实挺忙的,累得我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啊!”

蔡琳见他一开始就推托,便转而一笑说道:“哎呀,我就知道李总您是日理万机的,肯定忙。这不,我特意邀请您出去透透气,放松一下,吃个便饭。您上班时间我肯定不敢占用,我可是掐好了表,算好了时间,看着您快下班了才敢约的,不然我哪敢冒昧啊!”

李总听了也不好拒绝,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

到了饭店,蔡琳礼貌接待,然后让服务员上菜。菜一上来李总便眼前一亮,他惊讶地问道:“这不会是牙牙菜吧?这饭店不错,连这菜都有。”

蔡琳笑了笑,说:“哪儿呀!我是几经打听才知道李总您常念叨自己早年在农村时爱吃这个,扎根城市后就再也没能吃过。所以就托朋友带来,特意托厨房做的,连做法我都打听好了,您尝尝这味道对不对?”

“你可真是有心,这味啊!错不了!”

在吃饭时,蔡琳一句也没提续约的事。李总无意中提起,蔡琳也是说:“李总,今天说好是来放松的,咱不谈公事。”

两个月后,蔡琳成功地和李总签了约,而且一签就是好几年。通过一场别出心裁的宴请,她总算是留住了一个大客户。

故事中的蔡琳无疑是个精明的女人,她先是自然地接了话茬儿,顺利地约到了客户,然后又用一场特别的宴请留住了客户的心。事情做到这一步,有些话不必多说,客户心里已经有数了。因此,要想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帮你的忙,在宴请前就要细心思量,不仅要打动对方的心,还要做得滴水不漏。千万别让对方觉得你是为了巴结他而做,而要让其丝毫找不到奉承的破绽,这样他才会心甘情愿地“上”你的“钩”。

一个太普通的宴请,会让人觉得没有新意,也引不起别人的注意,更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用心,太随意。所以,在饭局中,最好的笼络人心的方式就是投其所好,抓住对方的爱好特点、感兴趣的东西,并加以巧妙利用。在做好准备之后,便可设计一场与众不同的宴请,就能一举获胜。

7酒桌上交朋友,酒桌下成生意

“酒桌上交朋友,酒桌下成生意。”饭局中的酒交,也是社交特点的一种体现。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对于生意人来说,酒场是把客户变成朋友的重要场所。许多人都是在酒场上交成朋友的,许多生意也都是在酒桌下拍板成交的。人们在推杯换盏中最容易吃出氛围,喝出交情,因此扩人脉、谈生意,酒桌就是个很好的实现场所。为什么在酒桌上容易拓展人脉、交成朋友呢?一是在酒桌上有机会见到朋友的朋友,在朋友的介绍中,一来二去,这些人就很可能成为自己的朋友。二是酒可以给人壮胆,戒除你的羞怯心理。因此,在酒桌上会大大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两个人坐一起,酒杯一碰,痛快地把酒喝下去,陌生人都可以成为好朋友。

在酒桌上,我们可以:

(1)互相交流信息

随着传媒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已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尽管如此,它们依然不能代替在酒桌上交流信息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因为人们在酒桌上可以互动,而且交流的信息往往更生动、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在酒桌上不仅为喝酒,更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朋友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你,你又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他,大家互相交流信息,能够扩大视野和人脉圈。

(2)化解、消除矛盾

如果说饭局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那么酒局就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剂。餐饮礼仪的基本原则是敬人律己、真诚友善,它能联络感情,营造和谐的氛围。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某种不快、误会和碰撞,在酒桌上化解往往更为有效。一杯酒下肚,往往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重新获得彼此的理解和尊重,更有助于建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在酒桌上交朋友很重要,但也只能算是“初识”,要想真正和对方建立友谊,成为知心朋友,还得在酒桌下下功夫。一杯酒只能喝出感情,要想维持这段情感,还得在酒桌外多联系、常交流。

肖健是某公司的销售经理,他平常也不搭理其他中层领导,只是和总经理走得很近。但最近总经理离职了,肖健感觉孤立无援,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便想请其他的中层喝个酒,联络一下感情。抱着这个目的,肖健请了人事部老王、公关部老张,还有新上任的后勤主管小陈。喝酒的时候肖健盛情款待,一会儿和这个碰杯,一会儿给那个敬酒。大家都很热情,肖健也为自己的好人缘感到开心。

第二天,肖健照样来到公司上班,但是大家的态度好像和以前没多大改变,和昨晚的热情截然不同。肖健很纳闷,却也没多想。在开会前,肖健去拿打印好的材料,无意中听见老王和小陈的谈话,小陈问:“我看昨天你们都很待见肖经理啊,今天怎么又变这么冷漠了?”老王回答:“哪儿呀!我没推托宴请,是因为没必要得罪他。而老张是因为最近有事要他帮忙,所以不敢推辞。我们也不是不待见他,酒桌上交朋友可以,但是酒桌下更得交朋友不是?你看他平常只和总经理套近乎,完全不搭理我们,现在总经理走了,他一杯酒就想把我们笼络过来,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如果一个人与酒桌无缘,或总是一个人喝闷酒,不会有效利用“酒”这种社交工具,那这个人也就很难立足于这个复杂的社会。

酒桌上交朋友,酒桌下成生意,这已经成为求人办事的成功法则之一。在这个人情和关系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和吃饭、喝酒脱不了关系。“喝酒”不再仅是娱乐的必须,更是维系人们情感与利益的纽带。通过酒杯,人们完成利益博弈、财富角逐、情感交流,一切难事在酒桌上都变得容易。

但是在经历过几场酒局后,你就会慢慢发现,酒桌上最难应付的不是酒,而是形形色色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酒局又是棋局,这不仅仅是你来我往那么简单。不要被那些表面现象蒙住了眼睛,要学会深度挖掘。像例子中的肖健,他以为一场酒便能拢住大家的感情,而不在酒桌下下功夫,是很难办成事的。人情世故并非这么简单,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布局者,而不是一颗闲棋冷子。想要在酒桌上左右逢源,不是只单纯喝酒,还要学会察言观色,从别人的举手投足中,捕捉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看谁是碍于面子才来、谁是真的想和你交朋友才来,读懂了这个,无论酒桌上、酒桌下,你都能应付自如、高朋满座。

一天,梅先生的一个朋友请他参加一个酒局。那段时间,梅先生的生意非常不顺利,一连好几笔都亏本了,再这样下去,他就得把一处海景房给卖了填补亏空。所以朋友打电话的时候,他并不是很想去。但是朋友接二连三地邀请,他碍于面子最后也去了。

在喝酒的时候,大家谈到了一个人该如何理财。其中有一位极擅长炒房的温州商人阿柴说得非常好,大家也都纷纷向他取经,问他平时都是怎么做的。酒局后,大家各自回家了。只有梅先生临走的时候要了阿柴的号码,之后梅先生频频和阿柴联系,一来二去,二人便成了朋友。在一次交谈中,梅先生听阿柴提到说:“我最近购买了一套海景房,在我看来,不出半年那里的房子就会升值。”说完他还向梅先生分析自己他的观点。梅先生本还想卖掉房子,现在看来得晚一点再卖了。

结果不出阿柴所料,4个月后那处海景房便升值了10%,梅先生足足多赚了二十几万。

经常跟一些成功人士喝酒,不仅仅是为了过酒瘾,更重要的是在酒桌下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吸取经验、学到知识。梅先生参加了一个本不想参加的酒局,结果却让他得益二十多万,原因就是他通过酒桌交了一个有价值的朋友。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很简单,但在酒桌下你有没有把握这份友谊呢?所以说,酒桌上喝酒不是目的,和目标人物建立友好的关系,从而为自己积累重要的人脉资源才是目的。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