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人气决定财气 > 第七章 做人要灵活,生意场上死搬硬套没出路
第七章 做人要灵活,生意场上死搬硬套没出路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3908  |  更新时间:2015-03-13 15:16:17  |  分类:

社科心理

天下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会赚钱的人。“适者生存”是生意场上永恒不变的法则,一个人要想赚进百万,就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脑子不灵活,一味死搬硬套,很难有出路。毕竟经商不是靠财力,也不是靠蛮力,靠的就是出其不意的好点子。只有抓住时机,瞄准市场,生意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1经商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力

人有一双眼睛,它们是用来发现新事物,洞察人性的;人有一双耳朵,它们是用来耳听八方、收集信息的;人有一双手,它们是用来实干的。但主导双眼、双耳、双手的是人的思想,如果没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智慧观念,就不可能用眼睛去发现机会,用耳朵去捕捉信息,用双手去抓住扭转命运的转轮。

李嘉诚之所以能从一个茶楼的小伙计成长为华人首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智慧。由于家庭生活所迫,李嘉诚十几岁就开始工作,而且非常早熟。在年少的李嘉诚眼里,跑堂工作不只是一个饭碗,更是一个接触他人,学习社会经验、体验人生智慧的机会。

要知道,茶楼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里面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李嘉诚对形形色色的人都充满兴趣,在工作期间,练就了超强的察言观色的能力,学会了投其所好、见机行事的人际交往技巧,使他很好地胜任了茶楼跑堂这份工作。

后来,当他进入五金厂、钟表厂、塑胶厂当推销员时,他这种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领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他了解客户需求,驾驭客户心理的绝招。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本领,李嘉诚不会有后来的辉煌成就。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困境中,李嘉诚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抱怨工作低贱、抱怨出身悲惨,而是选择逆风而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吃苦与命运抗争。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思路造就的命运。一个思想积极的人,其人生永远不会黯淡,这就是李嘉诚所具备的成功者思维。

创业之后,李嘉诚的智慧在商场竞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曾经说过:“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足!”下面这个案例,更是充分彰显了李嘉诚的智慧、勇气和魄力。

在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成功打入了欧洲市场之后,李嘉诚决定进军北美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为此,李嘉诚主动负责设计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并通过香港有关机构,了解欧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把这些广告画册寄出去。

不久之后,北美那边有了反馈。有一家实力强大的贸易公司(S公司)对长江塑胶厂的塑胶花十分感兴趣,对其报价也颇为满意,他们表示在一周之后派人来香港参观,以便更好地考察工厂,洽谈合作。

李嘉诚对S公司的反馈十分重视,他了解到S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络遍布美国和加拿大。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那么,长江塑胶厂将迎来腾飞的机会。然而,李嘉诚不敢确定这个机会一定属于他,因为对方的意思很明显,他们来香港为的是考察整个塑胶行业,然后从中选择一家或几家作为合作伙伴。

这是一次斗智斗勇的竞争,比的是信誉、是质量、是企业规模,说到底,比的是企业领导者的智力和勇气。当时长江塑胶厂论实力、产品质量、企业规模,都算不上老大,拓展欧洲市场时,由于他的企业规模有限,不被客户信任。因此,他决定吸取之前的教训。

李嘉诚是怎么做的呢?他立即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又惊讶的计划: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为此,要把旧厂房退租,把可用的设备搬迁到新厂房,购置新的设备,安装调试,招聘新人并对新人进行上岗培训。这一切都要在一周之内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使这个计划前功尽弃。

在这短短的7天里,李嘉诚与员工们一起战斗,每天他们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李嘉诚虽然紧张,但是毫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谁做,每一天的工作进度,他都安排得非常妥当。从这一点上来看,足见李嘉诚的冒险并非草率,也足见他在关键时刻的沉稳气度。

当S公司派购货部经理来到香港的那天,新厂设备刚刚调试完毕,李嘉诚让副手负责安排全员上岗,自己亲自开车去机场迎接客人。同时,他已经在港岛希尔顿酒店为外商预定了房间,在接外商回程的路上,外商表示要先参观工厂。

李嘉诚心中忐忑不安,他担心全员上岗会不会出现问题。可是,当汽车驶入工业大厦时,李嘉诚听到了熟悉的机器声音,闻到了熟悉的塑料气味,顿时安下心来。这一次,S公司一下子就看到了长江塑胶厂的实力,他们与李嘉诚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而李嘉诚也由此蜚声全港,成为“塑胶大王”,让同行们刮目相看。

当看到别人成功时,很多人会说:“那是他的运气好。”也许在李嘉诚成功获得S公司这个大客户时,同行也有同样的反应。然而,机会摆在那里,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概率抓住,关键在于你是否为抓住机会做足了准备。在李嘉诚的“7天计划”中,其积极把握机会、勇敢地斗智的行为背后,闪烁的是智慧的光芒。

除了在经营实体业上李嘉诚表现出足够的智慧,在股市博弈中,李嘉诚同样处处斗智斗勇。有人曾说,李嘉诚能有如今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对股市有着深刻的分析,靠着这种分析,他才有斗智斗勇的实力,才能够在股市中游刃有余。这又一次充分说明了商业竞争靠的不是蛮力,而是靠智慧、靠思想取胜。

2人弃我取是做生意的大智慧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一个成语叫“人弃我取”,其意思是在别人舍弃的时候我买下来,等到别人需要的时候我再卖给他。通过这种办法实现“低进高出”,从而大赚一笔。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战国初期,魏文侯在相国李悝的辅佐下例行改革,加强统治,他所实行的措施是“平籴”法。所谓“平籴”,就是当农民丰收时,国家以平价买进粮食,等到饥荒的年月,再以平价把粮食卖给农民,这样可以维持粮价的稳定,从而有效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

有一个名叫白圭的商人从李悝的经济改革中受到了启发,经过反复思考,他想出了一种致富的办法,这个办法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当别人不要时,我就想办法要过来。按照这个办法,白圭在农民丰收的季节——大家都有多余的粮食时,就以低价将粮食买过来。等到饥荒年月,当人们需要粮食时,他再以高价把粮食卖出去,这样就可以实现致富的目的。白圭的致富办法总结为一句话,就叫“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在我们现代的中国生意人中,李嘉诚可谓“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集大成者。有人曾问李嘉诚:“这么多年,你在投资上最成功的思路是什么?”李嘉诚是这样回答的:“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换言之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20世纪60年代,香港到处谣传“中国政府将武力收复香港”,这些谣言把整个香港笼罩在迷雾中,人们惶恐不安,于是引发了移民大潮。很多有钱人纷纷贱卖住宅、商铺、厂房、物品等,携带钱款远走他乡,楼市一片萎靡,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当时李嘉诚已经拥有了数个地盘、物业,他经过深思熟虑,认为中国不会以武力收复香港,然后强行在香港推行社会主义制度,他说:“如果中国想用武力收复香港,早在1949年就会趁解放广州之际把香港收复了,何必等到现在呢?再说了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保留香港现状,对中国才是有好处的,它们不会让香港局势动乱的。”

有了这种认识之后,李嘉诚马上采取了惊人的举措:首先,他低价买下那些准备移民者的房子、商铺、厂房,然后把旧房翻新,出租给别人;其次,他利用地产低潮期建筑费用低廉的良机,在自己的地盘上大量兴建物业。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已经摆脱了那种动荡的形势,百业复兴、地产市场从低潮期转入了旺季,而这个时候李嘉诚已经拥有了35万平方英尺的收租物业,每年收入租金达到390万港元。

就这样,李嘉诚从一个中小地产商迅速成长为香港房地产界的巨无霸。此外,他还以股市为杠杆,撬动了自己商业帝国的腾飞。在这个过程中,他“人弃我取”的思想尽显风采,他也因此获得了数不尽的财富。

还有一个类似的事情。那是在1972年,当时股市大旺,股民正处于疯狂之际,成交十分活跃,恒指高攀不止。李嘉诚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将长江实业集团上市,公开发行股票,每股溢价1港元。上市不到24小时,股票价格就上涨了一倍多,这是典型的“高出”。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1973年香港股灾降临,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跌到了历史最低点。很多股民在这次股灾中损失惨重,有些股民甚至倾家荡产。到了1975年3月,股市才有了缓慢的回升。可是,深受股灾之害的股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谈股色变,把股票视为洪水猛兽。

与大多数股民不同,李嘉诚反其道而行之,他在这个时候安排长江实业发行了2000万新股,结合当时低迷的市价,长实将股价定为每股34港元。为了讨股东的欢心,也为让自己赢得实利,李嘉诚宣布放弃两年的股息。从1975年开始,股市逐渐兴旺,上涨势头一直持续到1982年,在这段时间里,香港股市涨幅惊人,李嘉诚所获得的实利远胜于两年的股息。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李嘉诚的赢利方式永远都不会一成不变,唯一不变的是投资的思想精髓——人弃我取,低进高出。在房地产和股市上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李嘉诚“人弃我取”经商智慧的绝妙,这不但使他的企业帝国迅速扩张,也使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实利。

事实上,人弃我取与低进高出有异曲同工之妙,“人弃”的时候,必然是买方的天下,这个时候李嘉诚可以低价购买进来,而当形势好转、供不应求时,李嘉诚再以高价卖出,这样一进一出,他就能赚足差价。

李嘉诚曾经说过:“低进高出,关键是眼光要准。股市的兴旺与衰微,大都与政治经济因素有直接关系,大致有一定的规律性。要研究和掌握这个规律,就要密切关注整个国际时势。”同样的道理,人弃我取的时候,关键也在于眼光,只有准确地判断市场和行业趋势,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得生意上的成功。

3有钱赚就是好买卖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赚钱的行业,没有不赚钱的方法,只有不会赚钱的人。

市场千变万化,充满商机,一个做生意的人永远不要怨天尤人,抱怨市场不好、抱怨时运不济,真正要反思的是我们自己的头脑和眼光。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只要能赚到钱的就是好生意。李嘉诚曾说过:“做生意不应该自己设限,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只要赚钱就可以进入。抓住每个行业赢利的最佳时机,大胆投资,生意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总是有一些人做生意很挑剔,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想干,到头来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最终只能一事无成。一个优秀的商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思想开放,能够灵活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并从中发现、把握商机。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想成功就得追随市场的趋势去行动、去改变。如若抱着种种禁忌不放,那对商人来说不但是可悲的,更是失败的前兆。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一个精明的商家会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举手投足之间。做生意首先要的是商业头脑和市场意识,其次是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市场。你若不能大胆想、大胆做,突破种种禁忌,便会处处碰壁。市场永远是充满活力的,只要我们换个思路想问题,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了解各行各业的特点,并大胆尝试,就能感悟、把握商业的真谛。

提到李嘉诚,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成功的商人。他提倡的就是生意应该是没有边界的,一个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是随时随地的。

在20世纪60年代,受内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香港当地人顿时人心浮动,许多有钱人纷纷移民,移居国外,并开始大量抛售房产。结果,当时的香港整个房地产市场都陷入了低潮。

当时,李嘉诚在香港也拥有多处房地产。但是他没有直接抛售,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决定继续在香港房地产市场投入资金,并公开宣称:“你们大拍卖!我来大收买!”其实他心里正在想,有你们追悔莫及的那一天。最后,他以超低的价格收购了一座又一座的大楼。

到了70年代初期,应李嘉诚所想,香港的地价再度回升,房价瞬间上涨。而此时的李嘉诚已将最初的旧楼改建成了一座座漂亮的大厦和厂房,在全部出售后,利润成直线上涨。就这样,李嘉诚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最后成为这次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这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魄力。

后来,李嘉诚在一段采访中说道:“做生意可以有所顾忌,但是不管在选择行业还是在分析市场的时候,首先就得有开放的思想和视野,不能让个人的喜好、他人的意见给限制住,只要有钱赚,就是一门好买卖。”

为何每走一步棋,李嘉诚都能比别的商人高出一筹?原因就是他一直抱着“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观念。李嘉诚认为:“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到处是金矿。”李嘉诚刚开始一无所有,基本所有的行业他都干过,但是都干得不错,即使是在茶楼当伙计时,他也能淘到金子。

但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一个人不堂堂正正赚钱,而是以一个不正当的途径去获取财富,即使有时候侥幸赚到一笔钱,也是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到后面会后患无穷。不管哪一行都有商机,只要做好了就能赚钱,但在这成功的背后,靠的是“商者无域”的智慧,靠的是一双随时能看到机遇的慧眼,而不是投机倒把。

要想干一番大事业,还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嘉诚的成功并非偶然,当初他选择房地产行业的时候,就是看中了它的升值潜力,结果一夜之间财富飙升。作为商人,哪里有钱赚,就该奔向哪里,哪个行业利润高,便要在哪个行业内驻足。这就是生意人最直接的想法:只要有钱赚就是好买卖,做什么无所谓。

胡平研究生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但做得不顺心,便想自己做生意赚钱。他想了很多事情,但都觉得市场不好,最后,他看中了养殖这一行业。因为胡平经过调查,发现城里的绿色肉品太少,一些有钱人会选择到乡下去吃农家饭,既回归自然,又安全健康。可当他跟家里人和朋友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大家都一致反对。原因是一个研究生去养猪太丢脸,其次是没有人这么做,风险很大。经过胡平的力争,父母最后同意让他去试一试,还资助了他一部分资金。

胡平从乡下买了几十头小猪,每天给它们听音乐,让它们吃自己研发的营养食品,还每天放它们出去锻炼,几十头小猪不仅肉长得快,而且结实,几乎没什么肥肉。胡平一边养殖,一边宣传,向城里的星级饭店推荐自己的绿色猪肉,并带饭店的采购员参观自己的养殖基地。最后,很多大饭店都和他签订了合同,以高价收购他的猪肉。因为这不仅是种健康的体现,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最后,胡平将这个养殖场设计成了一条流水线,请了几个人看管,自己不那么辛苦了,但是效率却越来越高了,当然挣钱也多了。

胡平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走了人家不敢走的路,他善于抓住每个行业赢利的最佳时机,并大胆去做。做生意就要像指挥作战一样,审时度势,才能把握时机。

一个人若想成功做生意,便不该给自己设限,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只要赚钱就可以进入。现在有很多人太爱面子,做什么事都顾虑重重,害怕别人以另类的眼光看自己。这样的人是很难做成生意的,想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做成功更难。一个成功商人的经验是:只要能赚钱就是好买卖,是好买卖就该好好去做。

4从不同寻常的事件中嗅到大商机

每一个行业都有赚钱的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发现商机的眼睛,是否有嗅到商机的鼻子。在这方面,李嘉诚是嗅觉敏锐的商人代表,他曾经说过:“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些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由此可见,李嘉诚把嗅到商机的能力看得多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嗅到商机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在你的生活中,你总会碰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新鲜事,对于这些事情,你是否充满好奇,去一探究竟呢?还是抱着旁观者的心态,甚至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一看了之?李嘉诚说:“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对商人来说,机遇往往出现在不寻常的事件之中。”

1973年香港迎来了大股灾,地产业进入了低潮时期。对于这件不同寻常的事件,大多数人充满惶恐,纷纷对股市感到绝望。然而,爱思考的李嘉诚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低潮过后,一定会迎来高潮,因此,应该利用低潮为开拓事业做准备。

怎样才能开拓事业呢?李嘉诚想到了通过发行新股来筹集资金。1974年,长江实业集团发行了1700万股新股,筹资的目的是购买都市地产投资有限公司50%的股权。实际上,长江实业是想用这1700万新股换取都市地产的励精大厦和环球大厦。按照李嘉诚的估算,这两座商业大厦每年的租金收入高达800万~900万港元。

在地产低潮期,都市地产公司发生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当李嘉诚向他们伸出“橄榄枝”时,他们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毫不犹豫答应了李嘉诚的收购计划。几年后,股市好转,地产业复苏,李嘉诚大赚了一笔,可谓既做了好人,又赚足了金钱,真乃一箭双雕。

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善于从不同寻常的事件中捕捉商机,李嘉诚更是这方面的高手。正是因为他善于捕捉商机,才能从一个推销员,历经数十年的打拼,变成世界华人首富。他曾说过:“机遇是不可以用金钱估量的,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为了更好地抓住机遇,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待不同寻常的事件要善于思考。

什么叫有心人呢?那就是对待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不同寻常的事物,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进行合理地联想,就好像李嘉诚说的那样,要往赚钱方面去联想,这样你往往会从事物和现象中有所收获。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温州乡村兽医周平去上海办事。走在大街上,他忽然看见一个奇怪的场景:不少人抱着大捆的文件夹、商务册从文化用品商店里出来,还有人匆匆忙忙地走进去,好像在抢购什么东西。

周平十分好奇,忍不住进到店里一看究竟。当他走进文化用品店之后,更是惊讶,因为里面人山人海,根本挤不进去,大家都争着购买账册,售货员忙得不可开交。在温州,这种普通的东西摆在那儿没人问,为什么在上海却那么火呢?

经过多方打听,周平了解到:原来,上海正在全面整顿工作,原有的账册全部更换,账务人员将重新做账,而正在出售的账册并不是十分规范,但由于供不应求,所以,还是很畅销。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周平立刻清醒起来:在温州,大大小小的印刷厂数不胜数,而账册这种印刷品在上海却如此紧俏。他意识到这里面有巨大的商机,当即挤进人群,抢购了几份不同格式的账本、商务册,还买了一本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然后不顾办事,急匆匆地往温州赶。

回到家之后,他放下手头的工作,专心致志地研读从店里买回来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书籍,按照书中的设计画了很多种类的表格,包括财务表、档案表、物资表等等,然后委托一家印刷厂印刷出来,再根据上海市工业企业名录大全上提供的地址写信封、塞样张、寄订单,几天之内,共计发出了8000多封信,投资了数千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不到半个月,上海有上千家企业寄回订单。周平喜出望外,马上大量印刷账册。经过两个月的忙碌,他印刷的7万余本账册赚了6万元的纯利润。接着,他用这6万元作为本钱,创办了一家小型的文教用品厂。

从此之后,周平好戏连台:

1982年春,当上海准备评定“文明企业”时,他率先推出“文明企业验收台账”系列产品,大赚一笔;

1983年底,国家开展企业等级评定,周平又抢先设计了一系列的表格,再赚一笔;

1992年,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条例,周平及时抓住机会,率先推出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企业管理表册,更是大赚一笔。

短短数十年,这位乡村兽医如同麻雀变凤凰,拥有固定资产达6000多万元,产品年销售额高达千万元。

一个不起眼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平常,但在周平眼里,却是不同寻常的事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发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说干就干,及时抢占市场,造就了一个百万富翁。

在一块普通的平地上,有人在表演,众人在看戏。观众们身高差不多,后面的人被前面的人挡住了,无法看到舞台上的表演。如果你有好奇心,那么你会踮起脚,或想办法钻进人群去看戏。如果你有新思维,你可能会搬个石头过来,然后站在上面,你甚至可能爬到周围的建筑上,居高临下地俯瞰台上的表演。但是看了之后,不能一笑了之,要试着思考一下其中是否有商机,也许当你开动脑筋思考时,你就会受益良多,甚至发现很多机会,这才是一种高深的经商境界。

5剑走偏锋易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商人虽然费尽心思去思考,但是依然捕捉不到什么好的商机。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多数人过于保守,对于新想法的意见往往是:“那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怎么能赚钱呢?”对于创新的不自信,同时也把自己的财路给堵死了。一个商人要想创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别人认为千万做不得的创意,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好创意。做生意之人只有敢于剑走偏锋,为人之所不为,才能比别人早一步占领市场,取得最后的胜利。

有句话说得好:“改变你的想法,才能改变你的世界。”一个人只有跳出自己的思维局限,天地才能宽广。微软公司就有个创新体制,鼓励员工不走寻常路,去寻找新的点子。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员工还是会受到嘉奖,而且公司也会花力气帮助员工寻求失败的原因,以求下次的成功。可见,不断创新是一个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每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把这种创新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像IBM、英特尔、松下电器等企业之所以能发展至今,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将创新精神植入到了每一个员工的体内。

成功一向是属于勇气可嘉的人,只有敢于打破前人的规则,不被旧思维所束缚,才有可能创造出新商机、新事物。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就曾说过:“不要让别人影响你。假如周遭的人都劝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该想是否去做,你就可以把这件事当做可能成功的目标。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了解:与众人反向而行需要勇气。事实是,这个世界上从不曾有哪个人是只靠‘从众’而成功的。”由此可见,一个不走寻常路、剑走偏锋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成功的青睐。

邓斌是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他没像其他同学一样辛苦找工作,而是决定自己创业。他打听到有一个刚成立的厂子,制造了一大批收银机,因为销售不出去,厂长正愁着。于是邓斌马上找到那个厂长,对他说:“我愿意订购你一批收银机,前提是你得向我购买电子原料,而且这些电子原料你也用得上,我们都不亏。”老板一听觉得有道理,这也刚好解决了自己的难题,便买了。

然后,邓斌跑到一家连锁超市,找到部门经理说:“你们超市反正要使用收银机,如果你愿意买我的,我就长期向你订购饮料和矿泉水!”部门经理一听觉得划算,便订购了一批收银机。之后,邓斌又找了一家大型电子原料供应厂,找到老板说:“你要是让我在这里卖饮料,我就向您订购一批电子原料。”老板一听,这对我又没什么损害,还能卖一批电子原料,何乐而不为,于是便答应了。

邓斌不仅从多次“倒卖”中赚了一大笔钱,而且通过这些合作也奠定了自己事业的根基。之后,邓斌拿着这些本钱建起了自己的公司,并靠着不断的创新,公司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现在,公司已有百余名员工。

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往往能够标新立异,出其不意地取得胜利。邓斌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剑走偏锋,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想法赢得了市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就看你能不能转换思维去发掘它。只要能换一种想法,换一个角度,用新思维帮助你抢占先机,你便能够赢得胜利,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无论是创业还是工作,都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有破除了前人的陈见,不被旧思维束缚才有可能成功。有时候,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外在处境,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让事情变得与众不同。世上没有死胡同,只有当你放弃盲目的固执,改变自己的思路时,才能够发现事情的转机,找到新出路。所以,成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只要你敢于尝试,在遇到问题时,不自己画地为牢,困住自己的思想,而是化问题为机遇,便能在遭遇困境时找到峰回路转的契机,找到成功的钥匙。

有一个叫孙淼的年轻人,在闲暇时间自己制作了一种特别的瓷娃娃,并拿到百货公司去推销,还为此刊登了不少广告,做足了宣传。遗憾的是,这种娃娃并未因此被广大消费者熟知。而且百货公司的经理也对他说:“你这种玩具卖不掉,我只能退货。”于是,便要孙淼把这些娃娃都拿回去。

孙淼把自己这种皮肤黝黑的瓷娃娃取回来后,便开始想办法。他注意到,百货公司里都有一种女模特模型,而且每个女模特模型都有一双雪白的手臂。他想:“如果能把这种黑色的瓷娃娃放在模型雪白的手腕上,那真是非常显眼,通过这样的鲜明对比,说不定顾客会喜欢这种娃娃呢!”于是,孙淼又开始了对百货公司的说服工作,在费尽一番口舌后,百货公司终于同意让女模特模型手持瓷娃娃。

结果,原来无人问津的瓷娃娃,一时间竟成了热门的抢手货。很多顾客都在问:“咦,这个娃娃真好看,哪儿有卖的?”在逐渐被人熟知后,邓淼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请了几位漂亮、皮肤白皙的女模特,身穿夏装,手中各拿一个瓷娃娃,在城里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上“招摇过市”。这样一来,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过往行人,连新闻记者也纷纷跑来采访。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出了照片和报道,这一时便掀起了一股“瓷娃娃”热。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靠的不仅是好产品,还在于特殊的经营手段。在这个商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里,传统守旧的经营策略已经行不通了。就像邓淼的瓷娃娃一样,如果按照普通的销售手段,而没有采用创新思路来宣传的话,很明显是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的。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一直庸庸碌碌,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处在千篇一律的运作中,没有动脑筋,没有独特的创新思维。也正是这种机械化的雷同想法,让他们无法脱颖而出。

一个善于“剑走偏锋”的人,一个勇于拓宽思路和眼界的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便能找到更好、更简单的方法,也更容易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有些生意,利润再高也不做

成功离不开冒险,但不需要冒进。什么叫冒险?什么叫冒进呢?

有个人曾问哲学家:“什么叫冒险?什么叫冒进?”

哲学家说:“有一个山洞里有一桶金子,你想进去拿,可是这个山洞里有狼,还可能有野狗。如果你进去了,那么这叫冒险。如果这个山洞里有老虎,你为了金子而闯进去,那么这就叫冒进。另外,如果山洞里只有一捆柴,但你也闯进去,这也是冒进。”

哲学家的话告诉我们:冒险是这样一种东西——你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而且值得你得到。如果你经过努力也得不到,或者一件事情不值得你得到,你还要硬着头皮去尝试,那就是冒进。

要想赚大钱,一定要分清冒险与冒进的关系,要分清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在做决策时,不要感情用事,否则,事情会变得非常糟糕。李嘉诚曾说过:“做生意不是买古董。”言外之意是,做生意不能仅凭兴趣爱好来投资,而要认清你的投资决策是否能带给你收益,如果没有收益或收益太小,你却盲目行动,这是不理智的。

1990年8月的一天,和记黄埔的董事兼总经理霍建宁在伦敦的一家酒店的客房里,全神贯注地看面前的一扎文稿,思考着上面的数字:450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是包括和记黄埔在内的6家国际财团共同投资,准备用来竞投德国第三代移动电话(3G)6份营业执照的。

突然,霍建宁的手机响了,是李嘉诚从香港总部打来的。李嘉诚在电话中说:“撤退。”于是,霍建宁退出了德国第三代移动电话6份营业执照的拍卖,并且把和记黄埔在德国电信营业执照中所持有的股份卖给了另外两个合作伙伴——荷兰KPNNV公司以及日本NTTDoCoMo公司。

撤退来得如此突然,让人觉得有些意外。要知道,在一年半之前,李嘉诚就开始拟定这份计划,准备在法国、比利时、瑞典和瑞士的第三代移动电话营业执照的拍卖中一争高下。对于李嘉诚的突然退出,纽约时报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超人(香港人对李嘉诚的昵称)失去威力了吗?”

事实上,李嘉诚并非失去了威力,而是经过冷静的分析之后,预测第三代移动电话(3G)业务可能会遭遇经济泡沫的打击,无法取得预期的收益。所以,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李嘉诚选择了谨慎撤退的策略。

后来,李嘉诚对这次退出作了这样的解释:“我个人对全球电信业务很有兴趣,而且时刻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我同样坚信,无线数据传输将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然而,我们绝不能为了获得每一个3G营业执照而无限制地竞标。例如,在德国的执照成本过于高昂,超过了我们的预算,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退出。知道何时应该退出,这点非常重要,在管理任何一项业务时都必须牢记这一点。”

此后,当李嘉诚察觉到国际上成熟国家的电信市场发展已经趋于顶峰时,认为继续持有这些国家企业的股票风险太大,于是便把在欧洲和美国的大部分资产出售了。比如,1999年6月,和记黄埔把所持美国无线业务运营商声流公司中23%的股权卖给了德国电信公司,获得纯利润90亿美元;1999年底,和记黄埔卖掉了在英国无线业务运营公司Orange中49%的股权,获得了纯利润220亿美元。

“超人失去威力了吗?”也许我们不应该像纽约时报那样,用这样的话评价李嘉诚的退出。因为作为成熟理智的企业家,李嘉诚做任何一个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会感情用事。我们知道,李嘉诚是一个谨慎的商家,他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投资没把握的业务,当他选择放弃时,原因只有两个:一是风险太大,收益很大,风险大到无法预知,无法承担;二是风险不大,但是利润太少,不值得投资。

其实,李嘉诚的投资哲学与马云曾说过的一句话颇有相似之处。马云曾说:“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取决于你的能力、实力,李嘉诚放弃德国的那次竞标,不是因为他没有实力拿下,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应该竞标风险太大的项目。由此可见,李嘉诚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想到的是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做稳健的投资。事实表明,用“我该做什么”为标准来思考投资决策是明智的,如果用“我能做什么”来思考投资决策,会使人变得冲动、冒进,忘乎所以,最后很容易陷入风险的泥潭。

有人曾问马云为什么能成功,马云给出的回答很风趣:“第一是我没有钱;第二是我对于Internet一窍不通;第三是我想得像傻瓜一样。”这并非调侃,而是实话实说。正是因为没有钱,马云才不会肆意砸钱,而是理智地、谨慎地使用每一笔投资的钱。

马云曾在赢在中国为一位选手做点评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前段时间,我跟吴鹰拜访了李嘉诚,他讲了一个事,在座的创业者可以思考一下。有人问李嘉诚凭什么到处投资,做这个,做那个,基本都成功,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成功,而你能成功?李嘉诚回答说,手头上一定要有一样产品是天塌下来都是挣钱的。因此,不一定做大,但一定要先做好。”

从马云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嘉诚的经商之道——无论如何冒险,手头始终有一样产品是天塌下来都会赚钱的,而那些冒险并非冒进,而是深思熟虑之后,感觉有把握了才去做的。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李嘉诚、马云都会选择放弃。这种谨慎的投资思想,是成就李嘉诚的关键,也是成就马云的秘诀。

7居安思危,不要总沉迷于眼前的辉煌

商界有这样一句话:“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做生意总会有赔有赚,公司经营也会时好时坏,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保持领先地位,成功经营呢?归根结底,还在于有一颗时刻警醒的心,一份不让眼前的辉煌迷惑了内心的理性。因为人一旦兴奋起来,便容易忘记一切,以至于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一个人事业顺利时,难免会产生骄傲和大意的心理,而这就容易导致下一次的失败。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当危险突然降临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难以应付。

“青蛙效应”,指将青蛙置于常温水中,然后一点点注入热水,青蛙会在不知不觉中,舒服地被烫死。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动物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都容易麻痹大意,何况是人类呢?这对人类也是一种警示: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因此,我们应当有一种忧患意识,在成功和享乐面前停住自己的脚步,一旦步入空虚的沼泽就可能深陷其中,不仅让你挥霍掉自己原来的财富,更容易丧失进取心,最终一事无成。

有个大老板,在国外因投资得当,资产已上亿。但资产一多他便开始挥霍享乐,出去旅游要住最好的酒店,吃饭要去最好的饭店。见公司经营状况稳定,便也不放在心上。最后由于股票下跌,他瞬间变成了一个穷光蛋。由于没有其他资产,只好狼狈回国。

日子越过越富足,生活越过越潇洒,财源越来越茂盛,官运越来越亨通。终于,有些人忍不住得意起来。得意是人生的一种顺境,也许从今以后你会顺风顺水、左右逢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但是越是在这种顺境之中,越要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理智,不可自鸣得意,志得意满,最终让自己的人生走向歧途。上面这个故事无非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顺境中要居安思危。即使你有万贯家产,若一味沉迷于此,终究也会挥霍一空。

增强忧患意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中便提到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是很难成就伟大业绩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坦途边上有荆棘,顺境背后有逆境。所以我们要增强自我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生活富足的时候,要想到贫穷和困苦;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要想到失败和挫折。

平坦的路并非能一直走到终点,也许就在不远处正有一个陷阱等着你——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中国有句话叫“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因此,越是鲜花簇拥、掌声雷鸣,成功者越需要在热闹中保持冷静,不要沉迷在眼前的辉煌中难以自拔。

我们要记住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为做到居安思危,防止因为成就而自我陶醉,我们应该这样做:

(1)打折自己的成功

许多人喜欢吹牛,常常不自觉地夸大自己所得到的成就。长久下去,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思进取的状态。因此,把自己所取得的全部成就,一律打个对折。这样做不但能够削弱他人的妒忌,还能压抑自己的自满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头脑。

(2)对失败念念不忘

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困难,犯不同程度的错误。在任何时候,哪怕是取得辉煌的成就后,我们也应该牢记这些教训,既能控制自己骄傲的想法,也能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和企业有警示作用,对个人亦然。一个懂得居安思危的人,必然是走在时代前列,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减少意外造成的损失。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