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人气决定财气 > 第一章 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大钱
第一章 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大钱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3392  |  更新时间:2015-03-13 14:52:41  |  分类:

社科心理

韩剧商道里,有句经典台词:“做生意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从古到今,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没有谁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存活,也没有哪一项事业只靠孤军奋战就能获得成功。想要达成交易、做成买卖,就必须积累人气,广结人缘!

1吃亏是福,想做生意就要大方一点

中国有句古话:“吃得亏中亏,方得福外福;贪看无边月,失落手中珠”。做生意就是要有这种心境,要敢于吃亏。如果只想着挣别人的钱,而没有为客户服务的意识,那么这笔生意永远都不会成功。

有位大老板,文化程度不高,也没靠山,但在生意场上一直顺风顺水。有人问他:为什么会成功?他说:“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与每个合作人分利的时候,我总是把大头让给对方,自己只拿小头。”正因如此,客户都愿意与他长期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给他,扩大他的客户圈子。可见,自己吃点小亏,让别人得利,往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反过来促进自己事业的发展。

上面的案例,充分印证了郑板桥的一句话:“吃亏是福。”吃亏,看似意味着舍弃与牺牲,其实背后包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卓然的风度。很多人就因为不愿吃小亏,结果错失了很多大的机会。

有一对好兄弟,一起做生意。在分配利益时,为了50元钱互不相让,谁都不肯吃亏,最终二人拳脚相加,都伤得不轻。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吃亏是绝对不行的,殊不知,正是这种不肯吃亏的鬼祟心理,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这年头,谁都想占便宜,谁都不愿吃亏,可试问:做生意不就是图财吗?不管是老板,还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只要愿意牺牲小的利益,吃些小亏,就能留住人才,抓住机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做人做事做生意,就是需要这种吃亏的精神,只有舍小利才能得大益,会吃亏的商家,往往有经商之福。

35岁的休斯顿在闹市区租了一间小房子,准备从事水果批发生意。在此之前,休斯顿只是一个小公司的仓库管理员,没有任何从商的经验。

但出人意料的是,不到三个月,休斯顿的水果批发生意就已经异常火暴。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店里的水果始终处于全市最低价。薄利多销本是很多商家采用的经营手段,但令业内人士吃惊的是,休斯顿的水果批发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所有水果都是以零利润出售的。也就是说,休斯顿不仅赚不到钱,而且每个月还要赔上房租和水电费。

大家都笑休斯顿无知,竟然会做这么赔本的生意。但休斯顿从未把这些质疑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以“零利润”的理念经营生意。后来,休斯顿又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做起了首饰加工业和服装干洗业。令人诧异的是,无论是水果批发、首饰加工,还是服装干洗商店,休斯顿的顾客都是最多的。

一年后,休斯顿关了所有的店面,开了全市唯一一家“中国什锦店”。美丽的中国什锦,顿时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眼球,加之品种多、质量好,不到半年,休斯顿就开了5家分店,生意照样十分火暴。

有人对此眼红,也开了几家类似的店面,但客户就是不买账。其实休斯顿从创业之初,就想做什锦生意,但想要让当地居民认可中国什锦,除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外,还必须得到他们的信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于是,休斯顿先以零利润的经营方式赚取民众的信任。虽然自己吃了点亏,但时间一久,消费者的潜意识里自然会形成这样的自我暗示,那就是:休斯顿出售的东西,价格肯定是最优惠的。在业内人士看来,休斯顿就是个任人宰割的“二愣子”,可在消费者心里,“休斯顿”三个字早已成为最实惠的品牌代言。

有人说,休斯顿的生意做得好是因为幸运。其实他的成功,完全是由于自己的经营智慧和对人性的掌握。休斯顿的“零利润”经营看似愚笨,但却是他通过对市场运作和对消费者心理的精确分析,得出一种智慧的经营策略,那就是眼前的亏损只是暂时的,个人的品牌和长期的回报才是真理。

做生意不是赚就是赔,谁都想多捞一点。而吃亏这种傻事,谁也不愿意干。有这种想法的人,只看到了事物狭窄的一面,他们眼中只有金钱,而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因此觉得自己吃亏了。其实,眼前的吃亏只是暂时的,凡用心纯良之人,日后必会得到回报。

日本富士现代,办公用品公司在拓展某国业务的时候,派原田先生与一家公司签订合同。但一到那家公司,原田发现对方态度十分冷淡,还告诉他:“公司已另有打算,不准备签这份合同了。”但这是打开国际打印机市场大门的一个好机会,原田不能错过。

经过调查,原田发现另一家生产厂家以比他们低的价格向这家公司提供打印机。于是原田再次找到公司的老板,说:“我们愿以比原价低三成的价格提供给贵公司产品。”老板听后非常高兴,当场就签了合同。

生意虽然成了,却是赔本的买卖。但是,日本富士现代,办公用品公司就是靠这批赔本的打印机,打开了该国打印机市场的大门。随后,因其优质的质量,销路逐渐拓宽,公司不但收回了之前的损失,还大赚了一笔。

当很多人感叹生意不好做时,原田先生却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一个成功的商人看重的不是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长远的利益和回报。就因为他们比别人看得更远,没有局限在“不亏”的狭隘思维中,所以他们能成功。

2与人为善,不耍诡计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说天下的君子都爱财;二是提醒人们用正当的方式赚钱,而不能为了获得金钱不择手段。尽管这句话是在两千年前说出来的,但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具有警醒意义。

有些人为了金钱不惜违背良心,背弃道义,不顾社会道德标准的约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一些奸商更是一切“向钱看”,不顾他人如何评判。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经商真的有必要不择手段、丧尽天良吗?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聪明机灵,可是事业却始终没起色。什么原因呢?不是因为别人故意疏远,和他们过不去,而是因为他们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爱耍计谋,只为自己着想。无论是和谁相处,只要能一团和气,充满善意,那么肯定能够和他人相处融洽。反之,一个人如果爱耍阴谋诡计,那么还有谁会愿意和他交往,一起做生意?在很多时候,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这就告诉我们要学会待人如待己,只有处处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

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只有做到与人为善,才能造就和谐的人际关系。双爱集团的创始人陆宗琴就是这样的商人。

2000年,陆宗琴为了筹建帕源化工厂,倾其所有征地250亩。当时有人主动提出与她合作一个年收益超过千万的大项目,但是这个项目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陆宗琴守住了经商的底线,最终选择了放弃。她说:“做人应该有良知,做企业应该有道德底线。”后来她把投资方向锁定在没有污染、高附加值的自主创新项目上。然而,经过整整两年的技术攻关,依然没有取得成功,最终损失了400多万元。

对于这次失败,有人说陆宗琴是傻子,放弃千万元的收益不要,硬要损失400多万元,两者相比,差额巨大,而陆宗琴却要走弯路,冒风险,最后还失败了。对此,陆宗琴的解释是:“如果污染了环境,影响当代还要害了后代,我将终身悔恨。”

尽管帕源化工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让双爱集团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但是陆宗琴依然咬牙坚持下来了。她说,即使不为赚钱,也要为追随自己多年的员工想一想。幸运的是,上天是公平的,勤奋的陆宗琴找到了北京一家科研院,又花了两年时间,开发了世界上只有三家企业能够生产的化妆品中间体,产品问世之后,就受到了美国、德国知名用户的青睐。

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赚钱,作为商人,即便你是以赚钱为目的,即便你要养活手下的员工,即便你有千百万个理由,都不足以支撑你不择手段的赚钱心理。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被人戳着鼻梁骨怒骂“无德”,任何一个人也都不希望在赚钱之后,被合作伙伴诉诸法庭,对簿公堂,闹得不欢而散。

张磊下岗后,在市场上租了一个摊位,做起了水产品生意。由于是第一次做生意,不善经营,他的摊前总是冷冷清清,顾客稀少。

这天,张磊照常摆好摊,可是眼巴巴盼了一上午,也没见人来买。而在他旁边摆摊的李龙却忙得热火朝天,摊前顾客云集。只见李龙一边忙着卖自己的鲫鱼,一边又“帮”邻摊卖鱿鱼。张磊看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他不明白的是,李龙的生意怎会突然变得这么好。

中午休息时,张磊问李龙:“我看你自己的生意还忙不过来,怎么还有心情去照料隔壁摊位的鱿鱼?”

李龙笑了笑:“这都是我自己的生意。”

“都是你的生意?那尤二呢?”

原来,曾有一个外省人尤二想在张磊的摊位上卖鱿鱼,张磊怕影响生意,便不顾对方的哀求,把他赶走了。李龙见状,便好心地让尤二把鱿鱼摆放在自己的摊位上销售。谁知,尤二的鱿鱼泡发得非常好,而且价格也不贵,所以销量非常好,顾客日渐增多,连李龙的生意也帮带着好了。

李龙说:“尤二的年岁高了,思乡心切,便想回乡下不再做生意了。他临走之前,把如何泡发鱿鱼的技巧教给了我。”看到张磊失落的样子,李龙补充道:“其实这事还要感谢你呢!要不是你当初把他赶走,让他无处落脚,我今天的生意也不会做得这么兴隆呀!”

可见,善待他人是每个成功者都应遵守的一条法则。在如今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建立一种互动、互助的关系。只有我们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与人为善不单单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要从心底流出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与人为善,更要用心去和他人交往。如果想把生意做大,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只有与人为善,搞好人际关系,站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你的事业才有可能进步。

3不要太在乎金钱与利益的得失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需求和欲望。一个人什么都想拥有,那么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一个人如果总是斤斤计较,必将失去生活的乐趣。而一个没有过多欲望、知足常乐的人,反而活得悠闲坦然。

电影卧虎藏龙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当你紧握双手时,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时,世界就在你手中。”金钱和利益也一样,你若抓得越紧,可能你得到的就越少。所以就让我们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拥有与失去,把金钱利益看得淡一点,当你完全放开了双手,你会发现,自己反而拥有了更多。

总之,以舍为得,妙用无穷。当我们为自己的失去而难过、抱怨的时候,应当想到此时的牺牲务必换来某方面的成功。我们根本就无需为自己的失去而伤心,因为得失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得到平衡。因此,适当的“舍”是必不可少的。偶尔的失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获得,一味盲目地追求,到头来只会得不偿失。看淡金钱与利益的得失,把握好“舍”与“得”的平衡点,便是一种大智慧。

在20世纪90年代,北方的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澡堂。澡堂不大,却是镇上的唯一一家,所以生意特别好。在澡堂开业当天,澡堂的老板就定了一个规矩:镇上凡是年满65岁以上的老人,洗澡都可以免费。

这样一来,每天都会有老人前来洗免费澡,最多的时候,每天能来二三十个65岁以上的老人。因为澡堂不大,接待的人有限,所以每天都会白白损失几十块钱。澡堂一开就是十几年,到了2003年,镇上已经相应有了十几家澡堂,但命名洗浴中心、洗浴城,只有这一家还叫澡堂,也依旧坚持着“65岁以上老人免费”的原则。

一天,老板城里的朋友回镇省亲,建议他把澡堂更换一下设施,也提提价钱。老板坚定地说:“池子不能变,上了年纪的人都恋着泡大池呢!”老板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我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你看镇上那些洗浴城,总是开了没多久就关门。为什么我这老澡堂子却坚持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谁家都有老人,人家就是冲着这点来的,这世上还有比金钱和利益更重要的东西呢!有些钱,是要用良心去赚的。”

3年后,老板的儿子投资在城里开了一家“良心澡堂”。他沿袭了父亲多年来的做法,所有65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以免费洗澡,澡堂每个月的收入还会拿出一部分捐给养老院。这个“良心澡堂”在城里已经开了3家连锁店,用良心赚钱不仅成了老板儿子的座右铭,同时更成了澡堂里每一位员工的必修课。

世间万物,凡有所舍,就能有所得。“良心澡堂”刚开始看似亏损了一部分金钱,但到最后,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更大的利益。

弘一法师曾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占便宜。便宜,天下人都争相拥有。如果我一个人占便宜,则他人皆与我结怨;我不占便宜,则别人对我的怨气便消除了。”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贪图小便宜,那么得到的只是短暂的欢愉,而并非我们想要的收获。为什么有的人总在劳碌却没有作为,有的人虽年纪轻轻却有所成就呢?原因就在于有些人并未把金钱和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懂得取舍之道。当你看似舍弃一些利益时,其实获得的是别人的尊重,而这些,将是日后无尽的财富。

一个会生活的人,最懂得的就是“舍得”二字。“舍”和“得”几乎囊括了人生所有的真知妙理,假如我们学到了舍得的智慧,便拿到了人生成功的金钥匙。

有一家专门卖早餐的店,一天,小张到店里点了两根油条、一杯豆浆。在离开的时候,小张不小心把装油条的盘子给摔碎了。店老板顿时冲出来大发雷霆,非得要小张掏出20元赔偿。按当时的物价,一个碟子最多3元,可老板就是得理不饶人,最后小张只得掏了20元了事。两天后,听说这个店老板又为了同样的事与另一个人争执,谁知那人是个地痞流氓,在把这个黑心老板打伤之后就跑了。

对面也有个早餐店,是个中年妇女开的。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走进店里,要了一碗面条,还没等她拿起筷子,孩子一阵哭闹,不小心把碗推倒在地上,摔碎了。孩子的母亲马上道歉,拿出钱包准备赔偿。店主却和蔼地笑道:“没关系,孩子不是有意的,您不必赔偿了,我马上给您换一碗。”孩子的母亲感到非常过意不去,连声道谢。此后便把这家店介绍给了亲朋好友,这家原本并不出名的店,因为口口相传,生意日益红火起来。

同样是做生意,为什么两家的差别那么大呢?关键就在于第二家店老板的做人方式,她没有过多在意一些小的利益得失,而是更看重人情。懂得在金钱与利益上面取舍的人,其实是有远见的人。他们不会过分在乎眼前,而关注于未来的愿景。很多时候,失去并不就意味着不幸,有时候它会让你幸免于难,有时候也会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财富。关键还在于,你是否懂得“取舍”。

所以,我们首先应当端正心态,在面对金钱、利益的时候,能作出明智的选择,能够把握人生的得与失,看透人生的得与失。在商场上,这也是一种经营之道。

4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

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你不但要在自己的职业中做出成绩来,还要在自己的做事过程中,建立自己高尚的品格。在你做一名律师、一名医生、一个商人、一位职员、一个农夫、一个议员,或者一位政治家时,你都不要忘记:你要做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才能有意义。”

作为一个驰骋商场50多年的大人物,李嘉诚就是一个人情练达的行家。他做生意的信条是:诚信中有灵活,多变中不失本分。在他看来,商道实质是人道,经商就是做人,交易就是交心,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首先要做一个受人敬重的好人。这是他和小商、中商最大的区别。

有句话说得好:“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意思是,小商小贩只知道勤勤恳恳地工作,埋头苦干,把事情做好,也许他们可以成为商人,但永远很难把生意做大;中商懂得把生意做大一些,还懂得研究市场,但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大商重视人道,懂得如何做人,就像李嘉诚那样,深知经商就是做人,交易就是交心。

事实上,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还可以解释为:小老板靠手腕做事,中老板靠谋划经商,大老板靠修为立业。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想把生意做大做长久,仅靠勤勤恳恳地工作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堂堂正正做人,做诚实与精明兼具的商人,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这样才能成为大商。

凡事锱铢必较、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是做不成大商家的。大商之所以与小商不同,就是因为他们多了一份宽广的胸怀。他们懂得做生意最重要的不是手中的利益,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分。当你做到了这一点后,你的生意路子就多了,利益自然也就随之而来。

其次,做人要有诚信,不能只图利益而毫无底线。

古代洛阳有个商人,在过河时船忽然沉了,于是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听见便摇船过来了,商人见有人来,急忙喊道:“我是洛阳的一个大富翁,你要是救了我,我就给你100两银子。”渔夫把商人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最后他只给了渔夫10两银子。渔夫骂他不讲诚信,出尔反尔。商人不屑地说:“你一个打渔的,一年能挣多少钱,我给你10两银子你还嫌不够?”渔夫没有办法,只得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商人碰巧又在河中与渔夫相遇,商人还未开口,一个浪打过来,商人的船就触礁欲沉。商人对着渔夫大喊:“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300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着橹从商人旁边划过,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也不会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之人的命。”

一个人若不讲诚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一旦你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可见,言而无信是商场上的大忌。当一个人总是戴着面具生活,习惯了欺骗世人,最终也会丧失自己的尊严和本心。所以,无论有多大的利益和诱惑,千万不可唯利是图,出卖自己的人格。

李嘉诚做生意,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信”字。从他对子女的教育上就能看出,他对诚信是多么的看重。他总是跟自己的孩子反复强调:“要令别人对你信任,不只是商人,一个国家亦是无信不立。”因此对于商人来说,最重要的素质莫过于“信”。

事业上的“信”,其实就是做人的“诚”。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很精明,要让人家信服你并喜欢和你交往,诚信是最重要的。对于经商者来说,如果从小没有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那么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中国有句话叫“无商不奸”,李嘉诚就是因为有信而无奸,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在做人方面比别人高明。他们不会居功自傲,不会盛气凌人,不会任意摆架子,不会过分地突出自我,蔑视他人。李嘉诚赢得合作者的第一步,往往是获取合作者的信任,而不是凭借自己的财力迫使别人屈服。

相比之下,某些商人就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在他们眼里,财富是最重要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大可以不顾声誉和形象。为了赚更多的钱,甚至可以置员工的利益于不顾。有些商人虽然给了员工不错的待遇,却并不尊重员工,对员工呼来喝去。他们认为,只要有钱,人才就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薪水并不是生意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去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上班呢?因为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高薪,还有李嘉诚的个人魅力,以及卓越的领导才华。李嘉诚认为,如果把员工当成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是一种失败的领导方式。对企业而言,只有让员工心情舒畅地工作,他们才愿意为公司尽心尽力。因此,企业家要努力给员工营造快乐的环境,要用自己的真诚和人格魅力,彻底激发出团队的战斗力。

5无德必无财,尔虞我诈难长久

自古成大事者,都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一个人不管是才高八斗,还是学富五车,都不应该自恃才高而忽视德行,否则只会让人敬而远之。但在现实中,很多人未必能做到不怒、不争、不抢。有些人恰恰就是忘了这些,失了德行而遭人唾弃。

有句话叫“无德必无财,尔虞我诈难长久”。人不能重利忘义,为得财而丧失自己的德行,损害他人的利益。只有那些有德行的人,才能在生意的道路上走得长久。

小董和小谢在城东和城西各开了一家修车店,他们的价格都很公道,服务态度也非常好,于是两家店的生意都很红火。不久,小董发现人们来修车时,常常要花很长时间等待。他便在修车店旁边开了一家餐馆,专卖快餐和小吃,不久就声名鹊起。即使不修车,也经常有人光顾他们的餐馆。

城西的小谢见了,便也学着小董开了一家餐馆,为了招揽顾客,小谢按照对面餐厅的价目表打了9折。有了这样的竞争,两家店的关系有些紧张,但大家的日子都还过得去。过了一阵,小董见城东的人越来越多,便召集几个朋友,一起开起了超市。渐渐地,旁边建起了住宅、学校,城东慢慢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住宅街,房地产也开始增值不少。

而在城西的小谢见状很是妒忌,便偷偷在修车的客人面前诋毁小董等其他同行。为了控制成本,小谢还不惜克扣修车师傅的工资,甚至在修车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最后,店里的技师都流失到了城东的修车店,小谢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冷清。最后,小董的生意越做越大,赚得盆满钵满。而小谢虽然辛勤工作,却只混了个温饱。

小谢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论聪明和点子,他并没有输给小董。论勤奋,他活儿干得比小董还多。小谢之所以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主要在于他做人的德行。

一个有德行的商人,我们称之为“儒商”。儒商,是“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那怎样才能做个儒商呢?

首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平常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这时不要横加指责,而是要做到宽以待人,多看看别人好的一面。

大千世界,要想成功就需要人与人之间互协互助。平常要多责己,发现自己有错误就加以修正;要多恕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多考虑别人的想法,多给别人一个机会。

其次,要有容人之量。生意场上鱼龙混杂,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彼此之间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只要一方宽容大度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之人,为人做事总是持着“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态度,对事斤斤计较,哪怕是一丁点儿矛盾都会闹得不可开交,最终酿成祸患。

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表现出推心置腹的真诚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如果缺乏真诚,就等于是缺少了纽带,便难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架起真诚的桥梁,多一点真诚,从而才能做到互助互利。

东汉时期,有两个人,一个叫严阔,一个叫常威。二人来往密切,交情深厚。

有一天,严阔来到常威家中,说:“常兄,小弟奉命调京城供职,因路途遥远且行程匆促,携带钱物很不方便,我想把这100万贯钱先寄放在兄长这里,以后再来取。”常威道:“你放心,我一定代你妥善保管。”临别时,严阔还道说:“如果常兄急需用钱,那钱尽管用就是了。”

不久,京城瘟疫四起,严阔一家不幸染病去世,只留下一个小孙子。严阔在临终前对他的孙子说:“我有10万贯钱,寄放在家乡你常威爷爷家中,你日后可取来维持生计。”

严阔的孙子心想,这么多年过去了,常威爷爷还会记得吗?但是他决定前去一试,结果当面一提,常威便说:“你爷爷有100万贯钱寄放在我这里,你随时可以拿去用。”

严阔的孙子着实吃了一惊,认为常威弄错了。常威回答:“没有错,兴许是你爷爷在重病之际,头脑不清醒,说错了而已。”严阔孙子拿着钱,挥泪而去。

人与人之间正是因为有了真诚,才有了互相信任的沃土,也才有了关系的和谐。我们不仅要对朋友真诚,对待异己更需要加倍地付出真诚,这样才能化敌为友。

正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正直者心地坦然,可以轻易化解事业上的挫折。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正直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准则。正直就像一块纯净的玻璃,你不管放在哪里,它都无比洁净、无比透明。

6善举带来人气,助人就是助己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句话中包含了浅显的经济学知识,因为朋友就是资源,就是无形的资产。一个人的朋友越多,他所拥有的资源、无形资产也就越多,当他在资源配置时,就能做到游刃有余,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有些人看来,要帮助别人,自己就一定会有所牺牲,别人得到了,自己则会失去。其实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并不意味着自己吃亏,正如爱默生所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当我们把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搬开时,或许正好也给自己铺平了道路。这是一句很朴实的话,却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因果循环关系的真谛。在这个重利轻义的物质世界,大多数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物质的追求早已让人忘记了付出,忘记了怎样去帮助别人。

如果我们在平时能多行善举,热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或许有一天,当你遇到困难,举步维艰的时候,昔日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将会伸出援助之手,这就叫“善有善报”。

在影片天行者里,男主角叶秋在寺庙还愿的时候,老和尚说了这样一句台词:“助人如助己,还人心愿如还自己心愿。”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既道出了一个王者为人处事的风格,也说明了作为一个商人所必须具备的世界观和精神境界。其实这句话的道理也简单,就是人要多付出,而不只是索取。因为只有人人都善待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整个社会的关系才能和谐。如果把这句话正确运用到生意合作之中,将可能收获到另一种利益:人气。

提到景泰蓝,就不能不提香港“景泰蓝大王”陈玉书先生。在一次访谈中,陈玉书先生谈到他在创业初期的一件事。

有一天,他正在公园里散步,累了就坐在座椅上休息。旁边是一位女士和她的孩子,孩子想荡秋千,但女士身单力薄,荡起秋千来很是吃力,玩得气喘吁吁。陈玉书见此便主动上前帮忙,帮他们推秋千,女士和她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临走时,女士给陈玉书留了一张名片,说以后若需要帮忙就可以来找她。原来,眼前这位女士竟是香港某公司总裁的夫人。

没过多久,陈玉书在拓展销售市场上遇到了困难,他便试着给那位女士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总裁夫人二话没说,立刻就帮他弄到了一张货运签证。这笔生意不仅让陈玉书赚了一大笔钱,而且成了他开创事业的一个起点。

人们常说: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所谓的“准备”,不仅是实力上的积累,还包含一个人真诚助人、不计得失的心性和行为。因为成功的机遇,有时恰恰就掌握在需要你帮助的人手里。如果上述例子中的陈玉书先生,在面对陌生母子荡秋千吃力的情形时,并没有伸出援手,而是袖手旁观,恐怕他就会失去一次大好的成功机遇。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没人愿意与自私自利的人为伍,那些能够与人为善,真诚去帮助别人的人,“人气指数”一定是节节攀升的。虽然有时候帮了别人,别人不一定能马上反过来帮你,但是总有一天,你积累的这些人气会在某个时刻助你一臂之力。助人和助己,就像力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你帮了人家多少,其实就等于帮了自己多少。

桑迪·格林伯格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学生,桑迪从小就成绩优异,但家里很穷,不过哥伦比亚大学有很高的助学金。桑迪的室友家境贫寒,也为得助学金而来,二人可以说是对手。

在大二那年,桑迪突然患上眼疾,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由于忙于学业,没及早治疗,桑迪的一只眼睛彻底失明。桑迪陷入绝境,因为他现阶段基本不能再看书,而这所学校竞争激烈,成绩若不好就会毕不了业。桑迪的室友决定帮他,于是每天晚上给桑迪读课本。最后,桑迪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福布赖特奖学金,还进入牛津大学深造。有了500多美元的奖学金,桑迪得以继续着他的学业。与此同时,桑迪的室友也考入了研究生学院。

一天,桑迪接到室友来电,他说:“桑迪,我真的不喜欢念研究生,我感觉压抑极了!”

桑迪问:“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唱歌才是我真正热爱的,我有个高中同学会弹吉他,我们想合作出张专辑,但需要500美元。”

桑迪二话没说,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这位室友。

在桑迪的经济帮助下,他的室友在1966年发表了一张叫寂静之声的歌曲专辑,同名单曲在美国音乐排行榜上连续获得冠军。他叫亚特·加芬克尔,和他合作的音乐家名叫保罗·西蒙。

这个故事让我们记住了“成就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的道理。所以不要吝惜我们的善心,因为我们最终也会成为“善心”的受益人。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抱怨人际关系复杂、知音难寻,殊不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平日考虑自己过多,帮助别人太少。人气是需要积累的,一个人如果平时不注重人际关系维护,那么很难拥有好人缘。

常言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有时我们帮助别人只是举手之劳,却能因此得到意外的机会和收获。如果我们能对别人施以援手,难保不会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所以我们要舍弃一些自私自利的念头,多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7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

韩剧商道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台词:“做生意不是赚取金钱,而是赚取人心!”

商业的本质,坦白了说,就是赚钱。做生意的人很多,而真正赚到钱的又太少。那些赚不到钱的,恰恰是因为其不懂做生意的缘故。有句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要做好生意,首先靠的就是人脉。没有丰富的人脉,无论做什么都将举步维艰。曾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人脉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笔财富。它不像随处可用的金钱,但没有它,确实很难聚积到财富。

曾有人向美国的2000多位雇主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请问贵公司最近解雇3名员工的理由是什么。”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回答是:“因为他们不会与别人相处。”人都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成功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及所在的社会,只有在这个社会中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才可能为事业开拓一条宽广的道路,如果不能游刃有余地与别人相处,则难免会到处碰壁。这就说明了一个定律:得人气者得财气!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可见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深深意识到了人脉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所以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你的人脉越广,赚钱的路子也就越多。当一件事你办不了的时候,可能朋友一个电话就轻轻松松解决了。归根到底,创建一个丰富有效的人脉圈就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之一。

相信下面的对话我们都不陌生,A说:“我最近想买一台电脑,可我对电子产品不太了解,市场上种类又多,真不知买什么好。”B说:“我有一个朋友专门从事电子产品销售这一块,要不要我介绍给你认识?也许他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周围的朋友或是同学,有些可以直接通过朋友的介绍而变成朋友,而这个朋友,指不定会在什么时候助你一臂之力。当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时,我们的人脉网也就越来越密了。

那么建立好的人脉圈,究竟该怎么做呢?以下两点,可供参考:

(1)懂得互惠互助

有些人脉是建立在纯友谊的基础上的,有些则是与利益挂钩的。因为想要让事业走得更远,光靠和自己喜欢的人做生意是不行的,所以在和一部分人打交道的时候,就要使用互惠互助的原则。

人脉投资是投入本钱最少,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投资。每个想成大事的人,都应该为自己准备一个人脉“存折”,通过“零存整取”的策略,不断获得高回报。表面上看,人脉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不能直接转化为财富,但实际上,它却能帮你获得财富。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你办事缺少某道关系,而你的一个朋友恰好能帮你打通这道关系,那么你就会因此获得一个成功的机会,这就是你所获得的有形回报。

(2)懂得抓住别人的心

当我们办事不顺或四处碰壁时,往往会发现,如果能和某件事的关键人物扯上关系,做起事来便会顺畅许多。可是这个关键人物一般都很难把握,因此不管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学会抓住别人的心。没有人会心甘情愿、不计代价替别人做事,所以只有打破了别人的心理防线,他才可能助你一臂之力。

查尔斯·华特尔在纽约一家银行工作,有次要写一篇关于某公司的机密报告。在经过调查之后,查尔斯发现这个公司的经理拥有他需要的资料。当查尔斯走进经理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在打电话:“亲爱的,我这几天实在没有什么邮票可给你。”见查尔斯来,经理解释道,“我在为我那12岁的儿子搜集邮票。”

当查尔斯说明来意后,经理说得很含糊,查尔斯完全没有收获。接着,他想起邮票的事,便来到银行的国外部门,帮经理搜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邮票。

第二天,查尔斯早早地来到经理办公室,当他把邮票递给经理的时候,经理满脸笑意:“我的孩子会喜欢这些邮票的。”他一边看着邮票,一边不停地说:“瞧这张,这可是最难收集的呀!”

他们谈论了一小时的邮票,查尔斯丝毫没有提昨天的问题。经理又谈论了一小时自己的儿子,之后便毫无保留地把查尔斯想要的资料全都告诉了他,查尔斯甚至都没提这件事。

这种懂得抓住别人心的交往方式,是“人脉网”赖以生存的基础。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一些有背景的大人物的帮助,使他们在事业的发展上能少些阻碍,这就是人脉的力量,人脉越宽广,做起事来也就越顺畅。由此可见,巧妙地搭建一座通往别人心里的桥,是丰富人脉关系的法门之一。

没人能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也没有任何一种事业只靠孤军奋战就能获得成功。能否获得更多的人气,往往是人们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比尔·盖茨曾说:“在我的事业中,最好的经营决策是挑选好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可见,人气对个人的事业帮助有多大。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应该尽早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只要善于开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你的金矿。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