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使你痛苦的,必将让你强大 > 第七章 尊重对手,没有对手你不会变得强大
第七章 尊重对手,没有对手你不会变得强大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1327  |  更新时间:2015-03-12 11:36:57  |  分类:

社科心理

人生需要朋友,更需要对手,朋友能够帮助你,而对手更多时候则是在折磨和攻击你,但是这种攻击实际上也是我们生活历练的一部分,也是促进个人成长的一个动力。往往对手越是优秀,那么他对你的激励作用也就越明显,他对你人生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大。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主动寻找一个敌手,更需要尊重这些对手,因为他们在与你竞争的同时,也在迫使你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

1伟大的成功来自于伟大的对手

我们常常用“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句话来形容爱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可事实上在很多时候,这句话更加适用于对手,因为正是因为那些优秀的对手,我们才有机会获得进步和成功。他们才是真正引领我们获得成功的帮手和推手,他们才真正配得上分享我们的成功。

有个哲人说过:“一个人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你的敌人是谁,往往取决于你的敌人是什么层次和水平。”这就像是赛场上的陪练一样,如果你的陪练是一个世界冠军,那么你在练习的过程中受益良多,会学习很多的技巧和经验,你的斗志也会被激发出来。可是如果你的对手没有什么实力,那么无论你怎么练习和对抗,也难以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这就像鬣狗一样,尽管个子偏小,力量不足以与猛兽媲美,但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竞争环境则非常恶劣,毕竟周围全是狮子和猎豹之类的猛兽,想要生存下去,就必然要直接与对方进行竞争,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勇气和智谋。在不断的进化和提升过程中,鬣狗慢慢变得强大,不仅能够从狮子和猎豹的嘴里抢走食物,它们捕猎的成功率甚至还要大于狮子和猎豹。

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这种对抗竞争每天都在上演。我们总是和自己的对手纠缠不清,也常常为此感到苦恼,但通过这种竞争和对抗,我们会发现对手越是强大,自己所能获得的进步或成功也就越大。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其实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拥有一个成功的对手,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有一个伟大的对手。

比如说乔布斯曾经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是对手,和谷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也是对手,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成功的企业家,而且正是因为彼此竞争,乔布斯成功将苹果产品推向了世界,他也成为了电子产品的“新教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也是一对伟大的对手,尽管双方各为其主,而且管仲当年差点害死了齐桓公,但是鲍叔牙认为管仲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对手,应该委以重用,于是劝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除了以上这几对,美国的格兰特将军和罗伯特·李将军也是一对伟大的对手。

格兰特将军是美国内战时期最著名的将领,可是成就格兰特的除了林肯总统的“慧眼识英雄”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格兰特在西点军校的老同学罗伯特·李,这个人也是一个军事天才,而且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让林肯领导的北方军队差一点输掉了内战。

其实格兰特和罗伯特·李一直以来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人都在联邦军队服役,而且都参加了对墨西哥的战争,那个时候的格兰特还是一名中尉,而罗伯特·李已经声名日隆,成为了上校。当内战爆发的时候,林肯曾经找过罗伯特·李,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攻打南方种植园主。虽然罗伯特·李反对南方地区的奴隶制,但是他也不赞成北方军队动用武力,尤其是攻打自己的家乡弗吉尼亚。他对林肯说:“我不能举起我的手,去反对我的亲人、孩子和我的家园。”之后,他果断加入了南方阵营,并很快成为了南方军队的统帅。

在战场上,指挥能力出色的罗伯特·李大发神威,将实力强劲的北方军队打得丢盔弃甲,连连败退,看到战势对自己不利,林肯力排众议举荐了其貌不扬、行为邋遢、嗜酒如命的格兰特将军,让他担任北方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给了格兰特很大的发挥空间。他和罗伯特·李也因此开始了正面的交锋,并逐渐改变了战场的局势。

当南方军队处于弱势的时候,很多人劝说罗伯特·李去打游击战,这样能够继续和北方军队周旋,但是他不忍心看到这个国家还要遭受战争的凌辱和破坏,而且他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对手格兰特将军,认为自己既然输了,那就没有必要继续战斗下去,于是坚决率领部将投降北方。

那个时候,很多北方人建议以叛国罪的罪名绞死罗伯特·李,而罗伯特·李自己也有心赴死赎罪,可是格兰特将军否定了这个决议,他认为整个美国都应该感谢罗伯特·李,感谢他及时终止了这场战争。而从个人的情感来说,罗伯特·李是一个好朋友,一个好军人,更是一个伟大的对手,如果没有他的存在,那么自己也许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军官,一个邋里邋遢的醉鬼。为了以示尊重,格兰特建议国会保留罗伯特·李的原有军衔,而且还任命他为华盛顿学院的院长。

鲁迅先生曾经在阿Q正传中说过一句话:“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到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实际上这句话正好道出了那些善于接受挑战的人的心里话,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想要获得巨大的成就,想要做出什么大事业,那么就需要寻找一个合格的强大的对手,只有通过这种伟大的碰撞和竞争,才能激发出自己的斗志和潜力,才能够让自己不断获得进步和提升。

当我们遭遇竞争和挑战的时候,要懂得尊重对手,要懂得挑选那些更加强大、更加伟大的对手,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进步。

2没有敌人比没有朋友更可怕

很多时候,我们会戏言:宁要神一样的对手,也不要猪一样的队友。因为对手强大的话,我们还会因为被激励而变得更强;而如果我们有一个窝囊的队友,那么很可能还会被拖后腿。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敌人有时候比朋友更加重要。还有人曾经提出一个命题:如果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那么你会选择一个敌人,还是朋友呢?

在多数时候,我们会凭感觉选择一个朋友,毕竟朋友越多越好,而敌人越少越好,没有多少人愿意耗费心力和敌人争来争去。不过莎士比亚曾经在第十二夜中借助小丑的嘴说道:“我的朋友称赞我,把我当成驴子一样来愚弄;可我的仇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说我是一头驴子,因此,多亏我的仇敌才使我明白,而我的朋友却把我愚弄了。”实际上,你的朋友不一定会对你说谎,但从现实的生存角度来说,敌人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也许比朋友更大,因为朋友对你的帮助始终很有限,任何时候路都是需要你自己去走的。而对于敌人来说,他能够最大程度地刺激和激发你的潜力,能够促进你不断进步。

如果没有朋友,你的人生也许会失去很多快乐,你会变得更加孤僻、更加封闭,但是你的独立能力也许会更强。而一旦失去了敌人和对手,你将陷入到生活的危机当中,因为没有敌人在身边时时警醒你,你的防备之心会下降,你的斗志会被磨灭掉,你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会被严重削弱,你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都会下降。

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比如说一个缺乏敌人的国家,往往没有任何的危机意识,也没有强大的抵抗能力,一旦遭遇大的袭击,往往会有灭国的危险。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是在安逸享乐中覆灭的,原因就在于整个国家渐渐失去了危机感,军队也开始荒废,不再有什么战斗力。

最明显的莫过于清朝中后期,当时的清政府为了防止外国的侵扰,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样一来看似没有了敌人,可实际上长期的安逸状态,让整个大清朝错过了工业革命,也失去了发展和进步的斗志,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安逸和天朝大国的美梦当中,结果当鸦片战争打响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别人好几十年了。

所以,一个国家想变强,就需要寻找一个强大敌人,韩国和日本在政坛上常常水火不容,在韩国人心中,日本人几乎总在最讨厌的那一行列中,不过即便是这样,多数韩国人认为自己需要这样一个敌人,因为日本的存在,韩国才能够知耻后勇,才能够不断变强。

一个国家如此,个人就更是这样,很多人片面追求安逸和一帆风顺,总是躲着敌人,想办法远离那些对手,甚至为此将自己封闭起来。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但实际上对于长远发展来说非常不利。没有了敌人的攻击,你就不会有战斗力;没有了敌人的骚扰和威胁,你就不会有危机意识,就不会有强大的毅力和承受力;没有了敌人的伤害,你也不知道自己身上潜藏的缺陷和风险。可以说,敌人就是最好的镜子,他能够让你观照自身,能够让你不断自省。

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政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也许赢不了大选,但是如果没有那些对手和竞争者,也许我都无法进入政坛。”乔布斯也说过:“我知道没有人会喜欢我,我也没有什么朋友,但是我需要几个像样的敌人和对手,这才是我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实际上有很多性格孤僻的人都没有朋友,他们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交际,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仍然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成功。这些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离不开敌人,他们需要一个抨击者和攻击者来时时打击自己,需要有人来对抗和折磨自己,因为这样他们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在古龙的小说中,那些绝世孤傲的剑客通常都没有任何朋友,可是他们却始终都有一个对手和敌人,一旦这个敌人消失了,那么他自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会走向毁灭。所以有人曾经说过,没有朋友的人也能获得成功,但是没有敌人的人则往往难以获得进步,一方面没有人指出你的错误,另一方面没有人能够打击和激励你。

有个作家说过:“伟大的人总是具有够分量的对手,但却未必具有足够分量的朋友,你必须尝试着去尊重和珍视这个对手和敌人,因为一旦你失去了他,那么你同样配不上‘伟大’这两个字。没有朋友,你或许只是悲哀,没有了敌人,才是人生的悲剧。”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懂得去重视敌人,要明白他们存在的价值。

3对手越多,你经受的磨砺越大,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鲁迅几乎和当时的文坛作家吵了个遍,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这并不妨碍鲁迅的伟大,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对手多,他才能写出如此优秀的文章,才能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并且成就了文坛的大师地位。当时有些人讽刺鲁迅说:“如果我也像他这般恶毒,也像他一样和所有人结仇,那么我或许也能吵出一点名堂,当个大作家试一试。”这番话显然很无聊也很恶毒,但是有一点却是事实,这个人也认为鲁迅在和对手的对抗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很多人都认为鲁迅是文坛上的异类,原因就在于鲁迅从根本上摆脱了“老好人”的那一套处事原则,只要是对的,他就坚持力挺,只要是错的,他就毫无顾忌地攻击,根本不害怕自己树敌众多。而到了今天,我们中的多数人仍旧秉持传统的中庸之道,都希望“以和为贵”,害怕遭遇对手,或希望自己的对手越少越好,可是对于对手的恐惧和逃避实际上造成了我们温和懦弱的个性,更重要的是使我们丧失了磨炼自己的机会。

很多学者都指出中国人最大的优势是中庸,最大的弱点也在于中庸,人们不愿意树敌,更会刻意避免树敌众多的情况出现,在日常交际中更喜欢趋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尽管这样一来,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会非常巧妙和高明,可事实上对于个人而言,由于缺少斗争和磨砺,自己的承受能力非常有限。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一些敌人,我们没有必要总是让自己置身于冲突之外,何况我们也根本没有办法完全与世隔绝开来,既然这样还不如坦然去面对。而且有时候敌人越多越好,因为敌人多了,对手多了,我们在应付的时候就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我们的抗压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另外一方面我们能够更快地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更丰富的战斗经验。

在一家欧洲公司中,实行一套独特的决策体系,那就是在10个人一致赞同某个观点的时候,第11个人必须提出反对意见,而且这个人还需要想办法去说服另外10个人。公司这么做的本意是防止从众思维,争取让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很多人也许觉得这样对那第11个人似乎有些不公平,让一个人在以1敌10的状态下提反对意见,这是巨大的折磨和考验,不过恰恰是这样,才让那个人有了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才让他变得更加强大。

实际上,在每一次的决策开始时,总会有一个人站出来提反对意见,而且大家都争着抢着去当那个异类。当然对于公司而言,它规定了这种模式必须采取轮流制,这样一来,在整个决策团队之中,人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锻炼,那么不仅决策能力得到提高,决策的效果也更加好,而且整个团队的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实际上,国外的很多企业中都有“寻找对手”的呼声,这种呼声不仅来自于内部,而且也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特殊要求,因为只有面对更多的对手,只有接受更多的挑战,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其实都应该如此,你需要保持这种竞争意识,需要勇敢地走出去,去面对和接受更多的对手,不要去拒绝,也不要去逃避,当对手越来越多的时候,你成功的机会往往也会越来越大。

在国际竞技体育项目中,有几个项目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即乒乓球、跳水、羽毛球。在这三个项目的比赛中,中国几乎难逢对手。现如今有很多国家针对中国的优势项目进行了特训,而且加上体育的不断国际化,体育培训的规范化,各个国家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但即便如此,中国在那些优势项目的领先地位仍然难以被撼动。以至于到了奥运会上,奥组委不得不修改规则和项目来限制中国,以此缩小各国之间的差距。

曾经有很多外国人感到非常疑惑,明明自己国家的队员也去中国接受过严格的正规的训练,也接受过名师的指导,可是为什么到了赛场上,仍然会失利。对此中国的一位体育专家解释说:“正因为中国的几大优势项目比较突出,才会引来众多的挑战者,才会成为世界的公敌,虽然这种压力很大,可是正是因为对手很多,才进一步磨砺了我们,刺激我们不断强化和改进自己的技术。所以当对手们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的进步也越来越大。”

都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而对手多了,路虽然走得不顺心如意,但是往往能够走得更远。因此千万不要害怕面对对手,不要去逃避生活,反而应该主动去寻找更多的对手和敌人,就像一个拳击运动员总是向不同的对手发起挑战一样,因为挑战的人越多,他积累的战斗经验就越多,技能的提升也就越快。当你的对手越来越多时,你的竞争能力一定会磨砺得更加出色。

4主动寻找比自己强的人当对手,因为它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法国作家雨果说:“如果你同山羊战斗,那么你所掌握的技巧至多只能打败一头山羊;如果你同狮子战斗,那么即便你不能击倒一头狮子,但至少也能打败一匹豺狼。”一个人选择对手很重要,对手太弱了,往往起不到什么锻炼的作用,只有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我们才能够在对抗中获得进步,才能够在竞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拳王阿里没有成名前挑战的是世界拳王;舒马赫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喜欢和那些赛车高手过招;NBA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前锋邓肯一入联盟,教练就让他勇敢去对抗统治力十足的“大鲨鱼”奥尼尔;历史上乔布斯二次入主苹果时,将目光瞄准了当时的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任正非在华为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在和比自己更强大的国际巨头周旋。

这些成功的人物,都在和强者的对抗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篮球明星姚明的教练曾经这样告诉姚明:“你要做的不是和那些同年纪的人在一起训练,不是和那些同一水平的人一起对抗,你需要找一些年纪更大的、技术更出色的、身体对抗能力更强的、经验更丰富的球员一起训练。”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应该这样,我们想要获得更大的进步,想要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成功,那么就需要懂得和高手过招,和那些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对抗,这样的对抗和竞争才能够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压力,也才更能激发出我们潜在的能力。

在印度丛林中,生活着很多孟加拉虎,这些老虎尽管个头不算很大,但是在所有的老虎中,却是最具威险性的,伤人记录最多。它远远要比个头最大的东北虎更加好斗,也更具危害,是最强大的猎食动物之一。不过对于孟加拉虎而言,它之所以能够变得如此强大,如此富有杀伤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喜欢去挑战那些更为强大的对手。

在丛林中,亚洲象是最大的动物,几乎没有任何动物可以威胁到它们的安全,也没有任何动物敢于去攻击和挑衅它们,但是孟加拉虎却敢于这么做。很多科学家一度感到很迷惑,其实孟加拉虎根本就不缺乏食物,完全没有必要去对抗强大的亚洲象,不过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孟加拉虎在挑衅的过程中,往往变得更加自信和好斗,而且它们的战斗经验和战斗技巧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孟加拉虎的挑战目标还包括鳄鱼,尽管在力量上两者不相上下,可是在水里或者沼泽地中,鳄鱼就是霸主,几乎没有动物可以在水中从它们身上占到便宜。可是孟加拉虎却偏偏喜欢跑到水里面去抢夺鳄鱼的食物,甚至捕获鳄鱼,尽管双方的战斗常常是势均力敌,但是孟加拉虎的捕猎机巧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因此它也很快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种善于在水中捕猎的老虎。

正因为孟加拉虎不惧挑战,敢于和那些比自己更强大、更具优势的对手竞争,它才能够不断变得强大,它的猎杀技巧、力量才会得到提升,猎杀的策略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这让它成为了印度丛林中无可争议的王者,成为了所有动物的梦魇。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强者都会感到恐惧,我们害怕正面面对那些强大的对手,而是尽量采用迂回战术,甚至喜欢用“田忌赛马”的策略,虽然这些技巧性的方法能够让我们获得一时的优势,但是对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则毫无帮助。实际上有些时候,我们更需要去挑战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需要拿出勇气去对抗强者。

狂人尼采曾经说过:“强者不完全是用来崇敬的,他们不是供我们膜拜的石像,上帝也可以随时被挑战。”我们需要有挑战强者的勇气,需要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因为成长有时候是被动的,并不是我们想要如何成长,就能够成长到何种地步,我们需要一种外在的压力和激励,需要一种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就来自于那些更加强大的对手。

弟子们问亚里士多德如何才能获得成功,他想了想说:“挑战我。”弟子们感到很疑惑,亚里士多德于是说道:“我质疑和否定过我的老师柏拉图,我的老师曾经质疑过他的恩师苏格拉底,而苏格拉底想必也是如此。”实际上这三位虽然是师徒关系,但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正是因为敢于对抗权威,敢于对抗比自己更加强大的老师,他们才能够获得进步和提高。

今天我们更多时候都在逃避对手,逃避那些实力比自己强的对手,却不知道真正的进步和提高往往拜对手所赐,尤其是那些比我们更加强大的人,事实上,他们更能够激励我们不断进步和完善自我。

5鲶鱼效应:给自己找一个可怕的敌人

心理学当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鲶鱼效应”,过去渔民们出海捕鱼,收获颇丰,大量的沙丁鱼往往能够为渔民带来丰厚的收入,可是沙丁鱼不容易养活,捕获不久之后通常就会死掉,这样就影响了鱼的价钱。有些渔民在储藏沙丁鱼的鱼舱中放入几条黏鱼,结果鲶鱼一直追着沙丁鱼,而沙丁鱼为了避免自己被吃掉,只能在鱼舱里拼命往前游,反而更容易存活下来。虽然沙丁鱼在鲶鱼的追击和威胁下非常痛苦,但是求生欲望强烈,最终不得不快速前进,从而变得更加顽强。

“鲶鱼效应”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强大的敌人”或者是“威胁”,因为毕竟在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中,我们的警惕性会下降、抵抗能力和生存能力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而当我们身边存在一个强大的对手时,会时时刻刻感受到威胁,就会想办法躲避危险,提高自己的防备能力和反抗能力。这种强大的压迫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就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它有时候远比正面的鼓励要更加有效。

香港飞机场原先也是航空事故高发地,而且很多时候都是飞行员自己的操作失误引起的。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也为了节省更多的机场用地,香港政府想出了一个非常冒险的方法,那就是在飞机场旁边建造居民户。实际上,稍微懂点航行知识的人都知道,机场附近应尽量保持空旷,不能出现其他的建筑设施,更别说是民宅,以免发生飞行事故。但事实上自从香港改造这个机场以来,飞行安全指数竟然是世界上最高的,很多人一开始感到疑惑,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靠近民宅的地方,飞行事故反而不容易出现呢?其实香港政府的做法就是巧妙应用了“鲶鱼效应”,他们将飞机场建在一个如此危险的地方,目的就是为了给飞行员制造压力,让他更加专注地开飞机,这种压迫感最终提高了飞行员的飞行技术。

实际上,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鲶鱼效应”的应用更是广泛,比如很多企业中的一些老员工,由于相互认识,缺乏足够的新鲜感,于是就会产生惰性和厌倦心理,整个团队反而会失去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在竞争中慢慢处于弱势。为了激励内部员工,让员工变得更有竞争力和斗志,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从外面引进一些更加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出现,实际上严重威胁到了本土员工的利益。为了不至于被人淘汰,这些内部员工只好不断增强竞争意识,不断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有竞争力的氛围,而且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也从中得到有效提升。

当然,在很多场合“鲶鱼”都是被动出现,被人刻意安排进来的,我们所面对的威胁也是经过别人设计和安排的,但有些时候,有些人根本没有办法意识到“鲶鱼”的作用,或者说是害怕“鲶鱼”的出现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而引起众人的不满。这样一来,反而会影响到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鲶鱼”,给自己找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自己主动去设置一个障碍和挑战者,自己主动去寻找一个威胁,这样反而能够更加磨炼和激励自己。

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国防部希望研制出一种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于是美国陆军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乔治·巴顿欣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了能够研制出性能和质量更好的坦克,他还向国防部申请请来大名鼎鼎的迈克·马茨一起合作。

国防部的官员听了非常疑惑,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迈克·马茨和乔治·巴顿向来水火不容,重要的是这个家伙还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因为他是一个破坏力专家,几乎没有什么是他破坏不了的东西。早些年的时候,迈克·马茨和乔治·巴顿有过激烈的辩论和争执,当时乔治·巴顿声称可以制造出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防护甲,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摧毁它。结果迈克·马茨针锋相对,他傲慢地回应说自己轻而易举就能将这些破铜烂铁摧毁掉。这两个人一直缠斗不休,而且乔治·巴顿也一直很敬畏这个对手,毕竟从来没有人敢说自己可以抵挡住迈克·马茨的破坏。

研制工作开始之后,乔治·巴顿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防护甲,而且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但是每次都在老对手的狂轰滥炸中被摧毁。面对如此可怕的对手,如此恐怖的破坏力,乔治·巴顿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激发出了他的创造力,他不断想办法改进技术,提高强度和抵抗力,最终防护甲的性能越来越好,迈克·马茨的破坏也越来越吃力。终于有一天,迈克·马茨的破坏不再能够起到丝毫的作用,无论他怎么狂轰滥炸,都没有办法伤及巴顿设计的防护甲。这就是有名的M1A2型坦克装甲,它可以承受住时速超过4500千米,单位破坏力超过135万千克的打击力。

坦克研制获得成功之后,有记者问乔治·巴顿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重大的成功和突破,他笑着说:“因为我给自己找到了一位最出色、最可怕的对手迈克·马茨,他才是我获得成功最有利的推动器。”

有时候,我们需要明白,自己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只是因为没有选择好的对手,毕竟如果没有人对你形成威胁,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那么你的警惕性自然会下降,你的竞争意识也会变弱,内在的潜力也就不会被激发出来。当你为自己寻找一个强大的、可怕的对手时,为了减少伤害,规避风险,防止自己被对手击败,你一定会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这种压迫力往往会激发出你潜在的能力,会帮助你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的成长。

6在痛苦中思考,看一看别人是如何击败自己的

论语中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每天都要自我反省多次,这种反省实际上是对个人言行和品德的审视和矫正。其实除了自我约束、自我严格要求之外,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有自省精神,当我们成功的时候,需要不忘自我反省,失败的时候,更需要自我反省,我们需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自己为什么会承受痛苦,看看是谁给我们带来挫折和失利,看看他们是如何击败自己的。

实际上,很多人仅仅将失败当成一个结果,却没有认真去细剖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没有去回顾整个失败的过程,我们除了自怨自艾、沮丧悲观之外,对于其他东西似乎漠不关心,我们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失败,没有想过对手是如何击败我们的,因此我们只会抱怨社会现实,将所有的责任推到环境上去,却不懂得反省自己。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不足之处和缺陷,我们的劣势在哪,我们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我们露出了什么样的破绽……这些实际上远远要比失败本身更加重要。

当失败来临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去沮丧,而是要弄清楚对方是依靠什么方法来击败自己的。因为了解别人是如何击败自己的就像是在给自己问诊一样,一定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犯了什么错误,留下了什么漏洞,才会被人一举击败。你要做的就是在失败中发现问题,去了解对方的攻击技巧,从而吸取更多的社会经验。

三星公司的总裁李健熙一直以来就梦想着构建一个伟大的电子帝国,当他一步步践行自己的理想时,却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击,那就是日本的索尼公司。在最初的竞争中,李健熙总是输得很惨,市场一直打不开,而好不容易打开的市场又很快被索尼公司蚕食,为此三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李健熙虽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是在和索尼的竞争中,他占不到任何的优势,注定了要被索尼压制。

李健熙一开始并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但是一次次的突围都效果不佳,让他心急如焚,这时候他开始反省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方法。经过多次的失败,他发现了几个问题,首先索尼公司同样身处亚洲,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远大于三星,如果硬碰硬,三星一定会输得很惨。其次,索尼是老牌电子公司,电子产品闻名世界,想要击败他只能去创新,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于是李健熙改变策略,开始努力和索尼公司进行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尽量避免正面冲突,为三星赢得更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合作可以让三星尽可能地学习索尼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成长起来。除此之外,李健熙也发现了索尼公司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创新能力比较弱,整个公司的文化偏于僵化,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抓住了这一点,李健熙意识到自己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努力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李健熙知己知彼之后,开始着手进行改革,结果在2000年以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正式与索尼分庭抗礼,接着很快超越了这个对手。到了2013年,三星使用同样的方法反省了自己和苹果公司的差距,并加以改进和提高,最终与苹果公司形成对抗,开始成为手机市场的领头羊。

有人说失败是一面镜子,它往往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问题,为你找出最关键的点,成功有时候能够掩盖很多真相,但是失败总是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透过失败,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对手的出手时机,了解对手的实力,以及攻击方式。这是尊重对手的方式,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态度,如果你把失败归结于一种仇恨,或者是当成一种不幸,那么最终反而会错失了解对方的最佳时机,而且下一次,你还会经历更多的打击和痛苦。

“吃一堑,长一智”,生活带来痛苦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造成这种痛苦的原因,以此为鉴,认真反省自己的行为,认真观照自己的表现,去看清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去发现自己的弱点和软肋。通过这种分析和思考,我们就能够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同时也能够在失败的教训中激励自己。可以说反省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认知的方法,也是我们了解对手、学习对手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很多体育比赛中,落败的一方常常会反复观看比赛录像,从而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哪些环节上做得不够好,弄清楚对手是依靠什么来打败自己的。通过录像分析,他们往往能够发现问题,发现自己与对方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和强化自己的弱势项目,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那么在下一次的比赛中,大家就能够针对对方的优势作出调整,并能够对自身的弱势进行改进,这样就把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胜利的机会。

对于多数人来说,痛苦应该能够带来更多更为深刻的思考,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这样的思考,如果你想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不被别人击败,那么就要懂得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去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对手,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更多的失败和痛苦,也才能够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能力。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