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865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40:41  |  分类:

儿童教育

自由、平等、博爱

出处

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由雅各宾派的领袖人物罗伯斯庇尔在立宪议会的演说时第一次明确提出的。

相关故事

“自由、平等、博爱”,作为一个完整的口号,不是一下子提出来的,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到法国革命,它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

自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士底狱暴发的一场革命以后,国王被拘禁,封建专制被推翻。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家陆续登上法国政治的舞台。

1790年10月5日,雅各宾派的领袖人物罗伯斯庇尔在立宪会议里关于国民自卫军组织的演说时曾第一次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他建议国民自卫军胸前要佩戴有“自由、平等、博爱”和“法兰西人民”字样的微章,同时建议把它写在国民自卫军的三色国旗上。

1791年9月3日,制宪会议通过宪法,30日会议解散。由于罗伯斯庇尔的提议,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原制宪会议成员不能参加新成立的立法会议选举。他在制宪会议结束后返回故乡阿拉斯,直到11月才回到巴黎。

在此期间,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了第一次反法联盟,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法国。立法会议中吉伦特派的领袖之一布里索呼吁惩罚逃亡贵族并直接向列强发起主动进攻。国王和王后希望依靠外国势力恢复昔日的王权,也同样积极支持法国表现出强硬态度。

罗伯斯庇尔返回巴黎后起先也拥护吉伦特派的好战立场,但随后改变了看法,从12月初起与布里索展开了长达数月的激烈辩论。除在雅各宾俱乐部发表演讲外,他还创办了《宪法保卫者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声明自己并非反对一切战争,但指出法国并未做好战争准备,人民手中缺乏武器,而军队掌握在贵族手中,而宫廷阴谋推翻革命,真正的敌人其实在法国内部。但当时的巴黎并不欢迎他的反战言论,他的声望一度降低,因此罗伯斯庇尔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到了1792年9月21日,法兰西宣布为共和国之后,国民议会才把博爱与共和国联系起来。约到1793年,这三位一体的著名的资产阶级口号形成了。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l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一步步走了过来。

“自由、平等、博爱”反映了第三等级反封建的愿望。在争取“自由”、“平等”的过程中,第三等级各阶层以“博爱”联系起来,推翻了封建王权、等级制度和教会统治。“自由、平等、博爱”在推动革命的深入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它鼓舞群众彻底战胜封建势力、击败外国干涉军,使法国革命成为一次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法国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制度,处死了国王,宣布了共和,宣布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自由、平等、博爱”作为一个明确的口号、鲜明的旗帜,引导法国大革命走向深入。因为“自由、平等、博爱”,第三等级在精神上、思想上、理论上得到巨大解放,它启发人们的思想,启迪人们的智慧,撕下宗教的伪装,把人的精神从蒙昧桎梏中拯救出来。

话外音

“自由、平等、博爱”是在法国大革命中首次具体形成和提出的一个三位一体的政治口号。“自由”,就是崇尚人权,解放个性,反对王权,提倡人道,反对“神道”;“平等”,就是法律、道德给人们规划了相同的约束范围,每个人都不例外;“博爱”,用卢梭的话解释,就是“人类本是同一上帝的儿女;由于这种神圣的、崇高的、真正的宗教,人们也就认识到大家都是兄弟,而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是至死也不会解体的”。“大家都是兄弟”也就是要友爱、团结、互助,就是“博爱”。

相关链接——法国启蒙思想

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矛盾的不断深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迅速展开。

在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启蒙思想家认为,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人们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谋取人类的幸福;他们以理性、自由博爱和进步的观念向保守现状的旧观念进行冲击,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法国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特权,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

启蒙思想涉及政治、宗教、经济、伦理、美学等各个领域,一时间在欧美各国出现了各种学说体系和许多著名代表人物,但启蒙思想的中心在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人起了显著作用。

当时的人即已开始使用“启蒙时代”的概念,以表示同“黑暗的中世纪”对立。启蒙运动作为成熟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其影响不止在欧美,而是遍及全世界。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