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110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40:34  |  分类:

儿童教育

石雕之城——塔克西拉古城遗址

档案扫描

【中文名称】塔克西拉古城遗址

【英文名称】Ancient City Taxila

【所属国家】巴基斯坦

【起源年代】公元前7世纪

【地理位置】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约30千米

走近遗址

“塔克西拉”原名“塔克西哈拉”,梵文意为“石雕之城”。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这里就已经是繁华的城市了。公元前6世纪,塔克西哈拉成为犍陀罗王国的首都。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领兵征战至此,古希腊文化在此扎根,并于当地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犍陀罗艺术。古城名字也是在此时由梵文“塔克西哈拉”改成了希腊文“塔克西拉”。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塔克西拉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佛教圣地。

如今,在塔克西拉方圆12千米内,轮廓鲜明的古城遗址仍依稀可辨,宽达10米的主干道、街巷中纵横的排水沟和城脚深深的水井都十分清晰。坚固高大的城垣、精巧别致的佛塔、金碧辉煌的寺院庙宇和大量形象逼真的人物浮雕也分布得错落有致。在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犍陀罗王朝时期的石雕和泥塑佛像。这些雕像明显地带有希腊雕塑风格,却又自成体系,这就是著名的犍陀罗艺术风格。遗址中有很多伞形宝塔,和中国的宝塔同出于一个艺术源流。

塔克西拉古城遗址还出土了大量古希腊风格和古印度风格的古钱币。印有希腊国王头像的古钱币表明,曾有39个希腊君王和2个希腊女王统治过这里。具有古印度风格的金银饰品则反映了孔雀王朝和贵霜王朝(即大月氏)鼎盛时期的繁荣。

在塔克西拉古城遗址中有一个单独的院落,中国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时,曾经在这里住过两年。另一处山坡下,完整地保留着一个石砌的台子,这个台子就是当年玄奘法师讲经的地方,被人们称为讲经台。讲经台呈斜坡状,可同时容纳数千听众,居高临下,声乐顺风而下。

在塔克西拉博物馆不远的姚连村旁有一座90多米高的小山,山顶有一个姚连寺遗址。寺中的佛塔遗迹上,雕刻着多姿多彩的人像、狮像及佛像。塔上刻有梵文等文字。寺内有几十个小房间,是参禅打坐的斗室,还有厨房、餐厅、浴室和仓库等,还保存着当年佛教徒使用的小石磨。

遗址纵深

作为佛教圣地之一,塔克西拉古城和中国之间有着说不尽的故事。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405年,中国晋代的高僧法显就到过塔克西拉,并在这里居住了好几年。可惜由于年代久远,法显当年居住的故居已荡然无存。

在法显到达塔克西拉200多年之后,另外中国另一位高僧也来到了这里。他就是玄奘法师。以玄奘法师游历西域为题材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有塔克西拉的影子,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抵达的“西天”就是以塔克西拉为原型的。

在塔克西拉居住的两年时间里,玄奘法师讲经说法,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据说,当年玄奘法师讲经时,南亚次大陆各地的佛教徒纷至沓来,最盛时这里的听讲大厅曾挤进过千人之众。

在当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玄奘法师的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玄奘法师除了讲经和著述之外,很少到外面活动。当地的盗贼以为这个深居简出的大唐高僧肯定从东土带来了无数的珍宝,便动了贼心。一天夜里,盗贼趁着夜黑风高,偷偷地靠近了玄奘法师的寓所。正在这时,盗贼看见,玄奘法师寓所的屋顶被一片红彤彤的霞光笼罩着。盗贼以为是佛祖显灵,吓得匆匆逃走了。从此以后,这个盗贼改过自新,再也不偷东西了。

这个传说和佛教劝人为善的教义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一个传说也和这种教义紧密相连。有一次,玄奘法师向一个农夫化缘。这个农夫是当地出名的富户,却十分吝啬。他指着谷仓里装着满满登登粮食的袋子说:“您看见的这些粮食袋里装的都是石子。”

玄奘法师知道农夫在欺骗自己,但是他一点也不生气,他点了点头说:“是石子。”

说完,玄奘法师就转身而去了。农夫为自己的“聪明”而暗自窃喜。但是等他走近谷仓检视粮袋时,所有的粮食竟然真的变成石子了。农夫后悔不迭,连忙去追玄奘法师。他跪在玄奘法师的面前,痛哭流涕地道歉说:“粮袋里本来是粮食,我不该欺骗您。”

玄奘法师看着悔过的农夫,笑了笑说:“是粮食。”

农夫回去一看,石子又变回了粮食。他受了大师的教育后一改吝啬之风,成为一心向善、虔诚礼佛之人。

当然,这些只是传说而已。玄奘法师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对塔克西拉赞赏有加。他将塔克西拉译作“坦叉始罗”,并称赞此地“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可见当时塔克西拉的富庶。

但这个富庶之地后来逐渐被战火毁坏,成为了一片废墟。直到1948年,一位阅读过《大唐西域记》的英国考古学家马西尔,寻踪觅迹,找到这里,塔克西拉古城才重见天日。

横向关联——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是古印度王国之一,其统治区域位于今巴基斯坦沙瓦及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在希腊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共同影响之下,形成了独特的犍陀罗艺术,并于公元1~6世纪到达鼎盛时期。

独特的犍陀罗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佛像雕塑方面。其佛像造型特点是:体格雄伟,近似欧洲人;面相额部宽广,鼻梁直通额部,近似希腊人;眼大唇薄,下腭宽大突出,头发作结,波状或螺旋;手掌足底刻有轮相,身着热带特点薄衣,线条强健,背光做圆盘形少有装饰,佛座一般不用莲花座。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