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男人的资本大全集 > 第一零章
第一零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9837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26:45  |  分类:

职场励志

抓住机会

天赐良机

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才能在于他善于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

有一位年轻人,自小随父母从大陆移居香港。父亲去世后,他挑起家庭重担,靠打工养活母亲和弟妹。

22岁那年,年轻人用自己几年打工的积蓄和借来的5万港元,办了一家小小的塑胶公司。他灵活经营,重誉守信,苦干八年后,公司实力大增,在商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年轻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引弓待发,寻找出击机会。

一天,年轻人得到一个信息:一家几乎垄断整个北美塑胶花市场的大公司,七天后将派特使来香港考察,选择一家实力最强的塑胶花生产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

年轻人当即召集公司的主要领导开会,通报了这一信息。他说,这是—个天赐良机,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将在香港塑胶花企业中居于绝对领先地位。领导们纷纷表示,从厂房、设备、员工素质这三项主指标来看,公司位居中游,要想抓住这个机会,基本没戏。

年轻人说:“我召开这个会议的目的,不是想跟大家讨论香港塑胶花企业的排名。我是想跟大家讨论:如何抓住这个机会?或者干脆说,如何使本公司的实力在七日之内上升到第一?”

领导们始而惊讶,继而被这位年轻老板的决心所感染。他们开始改变思路,探讨达成这一目标的办法。大家争来议去,认为还是只能从厂房、设备、员工素质三个方面打主意。问题是,厂房可以租,装修却要花大量时间;设备可以购置,运输和安装也要花大量时间;员工可以培训,同样得花大量时间。这几项工作,按正常速度,没半年拿不下来,如何能在七天之内全部完成?再说,如何搞到租厂房、购设备的钱?

年轻人心里也明白,要抓住这个机会,难度实在太大。但他不愿眼睁睁看着它失之交臂。他决心搏一搏。况且,要提高公司竞争力,更新厂房、设备和提升人员素质势在必行,何不趁此时机一步到位?

于是,他进行分工,由自己负责向银行贷款,其他人分别负责厂房、设备和员工培训事宜,四项工作同时进行。他表示,为了抢时间,不能讲省钱,这是该“出血”的时候,节俭二字顾不上了,租用的厂房装修难度越小越好,贵一点倒无妨;还可以向社会急招熟练员工,工资高一点倒无妨;设备却要最好的。

年轻人率领全公司,加班加点,轮番作业,全力以赴赶时间,终于在七日之内达成全部任务,并如愿以偿地跟那家北美公司签订长期合同。他的事业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位年轻人就是当今华人第一富豪、被誉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

机会在家中

处处留心皆学问,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总会给你一些启迪。

李宇明是华中师大的年轻教授,刚结婚不久,妻子就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了卧床不起的病人,生下女儿后,妻子的病情又加重了。面对长年卧床的妻子、刚刚降生的女儿及正在开头的事业,李宇明矛盾重重。一天,他突然想到,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上呢?

从此,妻子成了最佳合作伙伴,刚出生的女儿则成了最好的研究对象。家里处处都是小纸片和铅笔头。女儿一发音,他们立刻作最原始的记载,同时每周一次用录音带录下用文字也难以描摹的声音。就这样坚持了六年,到女儿上学时,他和妻子开创了一项世界纪录:掌握了出生到六岁半之间几百万字的儿童语言发展原始资料,而国外此项纪录最长只到三岁。

1991年,李宇明的《汉族儿童问句系统心得探微》的出版,在国内外语言界引起了震动,被《中国语言年鉴》誉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奠基之作”。买菜、做饭,给妻子洗脸、洗脚、照料女儿等衣食杂事,家务塞满了李宇明的每一天,却同时成就了一个难得的研究机会。1991年至1994年,硕果一颗颗落下来:他和妻子合著的《父母语言艺术》已出版;他主编的《聋儿语言康复教程》获奖;35万字的最新论著《儿童语言发展》又被列入出版计划。

可贵的灵感闪现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1985年,世界著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穿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乔丹气底”高级耐克运动鞋和特型耐克运动服,为耐克公司大做产品广告宣传。被人们誉为“空中飞人”的迈克尔·乔丹在运动场上奔腾跳跃,辗转腾挪,脚底就像是装了弹簧似的,一次又一次地从空中将球扣进篮圈。人们在惊叹乔丹的高超球技的同时,也对耐克运动鞋的良好性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电视屏幕把这精彩的场景展现到世界各国观众面前,耐克运动鞋逐渐成为世界性的知名品牌,进而风靡世界。是谁导演了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呢?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出身的比尔·鲍尔曼与菲力普·奈特。

1972年的一天,鲍尔曼正在吃早餐。刚刚与日本的厂商断绝关系不久,新的耐克公司刚刚起步,鲍尔曼嘴里吃着华夫饼干,脑子里却想着公司新产品的开发之事,吃着吃着,鲍尔曼停了下来,他拿起一块华夫饼干仔细端详起来,也许是太专注了吧,别人连喊他几声鲍尔曼都没有听到,看着看着,鲍尔曼高兴得大叫起来,他跳起来冲进他的车间兼实验室里,搞得家人莫名其妙。

鲍尔曼发现了什么?鲍尔曼发现了华夫饼干凸凹不平的表面、格状的造型,对于别人来说,这种发现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对于鲍尔曼来说,无疑像发现新大陆那样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他突然联想到,如果把运动鞋底制成类似华夫饼干的格状表面的形状,那么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就会增大,反弹力就会增强,就有利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鲍尔曼一刻也没有停留,他找来制华夫饼干的模具,把熔化了的橡胶乳液倒入制作华夫饼干的模具里,很快,世界上第一个“华夫鞋底”在鲍尔曼的手中诞生了。

鲍尔曼发明“华夫鞋底”,对耐克鞋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运用这项技术制成了流行一时的“月球鞋”。这种鞋既轻便,又结实,为许多长跑运动员所喜爱,而此时,正是耐克公司独立创业的起步时期,这种运动鞋的诞生对耐克公司迅速开拓市场和扩充业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懒人等时机

有一个懒人靠在一块大石头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这时,从远处走来—个奇怪的东西,它周身发着五颜六色的光,七八条腿一齐运动,使它的行走十分便捷。

“喂!你在做什么?”那怪物问。

“我在这儿等待时机。”懒人回答。

“等待时机?哈哈!时机什么样,你知道吗?”怪物问。

“不知道。不过,听说时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只要来到你身边,那么,你就会走运,或者当上了官,或者发了财,或者娶个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极了。”

“嗨!你连时机什么样都不知道,还等什么时机?还是跟着我走,让我带着你去做几件于你有益的事吧!”那怪物说着就要来拉他。

“去去去!少来添乱!我才不跟你走呢!”懒人不耐烦地撵那怪物。

那怪物叹息着离去。

这时,一位长髯老人来到懒汉面前问道:“你抓住它了吗?”

“抓住它?它是什么东西?”懒人问。

“它就是时机呀!”

“天哪!我把它放走了。不,是我把它撵走了!”懒人后悔不迭,急忙站起来呼喊时机,希望它能返回来。

“别喊了,”长髯老人说,“我告诉你关于时机的秘密吧。它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家伙。你专心等它时,它可能迟迟不来,你不留心时,它可能就来到你面前;见不着它时,你时时想它,见着了它时,你又认不出它;如果当它从你面前走过时你抓不住它,那么,它将永不回头,使你永远错过了它!”

“天哪!那可咋办呀,我这一辈子不就失去时机了吗?”懒人哭着说。

“那也未必,”长髯老人说,“让我再告诉你另一个关于时机的秘密吧:其实,属于你的时机不止一个。”“不止一个?”懒人惊奇地问。“对。这一个失去了,下一个还可以出现。不过,这些时机,很多不是自然走来的,而是人创造的。”

“什么?时机可以创造?”

“对。刚才的一个时机,就是我为你创造的一个,可惜你把它放跑了。”

“太好了,那么,请您再为我创造一些时机吧!”懒人说。

“不。以后的时机,只有靠你自己创造了。”

“可惜,我不会创造时机呀。”懒人为难地说。

“那么,现在,我教你。首先,站起来,永远不要等!然后,放开大步朝前走,见到你能够做的有益的事,就去做。那时,你就学会了创造时机。”

制造新闻事件

如果良机不来,你就自创良机。

20世纪50年代,法国白兰地酒为了打入美国市场,经周密策划,决定借助法美人民的情谊大做文章,时机选定为在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寿辰之际。

为此,他们通过不同媒介向美国人民宣布下列消息:“法国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国总统的友好感情,特选赠两桶极为名贵的、酿造已达67年之久的白兰地酒为贺礼;贺礼将由专机送抵美国,白兰地公司为此付出巨额的保险费用;总统寿辰之日,将举行隆重的赠酒仪式,穿着宫廷侍卫服饰的法国人将把名酒抬入白宫,献给总统。装白兰地的酒桶是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的精心杰作……”

美国各大报刊、电台连篇累牍地报道,抓住了千百万人的心。运两桶白兰地酒的传说,立即成了华盛顿市民的热门话题。

名酒运抵华盛顿当天,机场通至白宫的沿途街道,挤满了数以万计的观众,盛况空前,国内所有报刊对赠酒仪式的报道几乎覆盖了头版的版面。就这样,法国白兰地酒在轰动的气氛中,挤掉所有竞争对手,大摇大摆、昂首阔步地走上了美国的国宴及市民的餐桌上。

国外的一些企业,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热衷于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以引起媒介的关注。企业善于借这类事件的影响,借新闻记者的口和笔名扬四方,扩大产品销量。

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的产品一度滞销,公司为此十分担忧。正在这时,一群鸽子飞进了公司总部大楼的一间空房子里。公司有关人员顿生灵感,下令关闭门窗,不让一羽飞去。

随后,立即打电话通知“动物保护委员会”派人前来救援,并电告各新闻机构。

果然新闻界被惊动了。电视台、电台、报社纷纷派记者进行现场采访。从小心翼翼地捕捉第一只鸽子起,到最后一只鸽子受到保护为止,前后共花了三天时间。三天之中,新闻媒介做了一系列绘声绘色的报道。

其结果,该公司不但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所经营的碳化钙也转而畅销起来。

懒得理会

百事可乐是由凯勒伯·布拉德于1898年开发成功的。开始时效益很好,但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物价波动的冲击,百事可乐面临着破产的命运。

1922年,感到无力支撑公司的布拉德找到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伍德拉夫,恳求可口可乐公司买下百事可乐公司。然而,伍德拉夫根本不把这个奄奄一息的企业放在眼里,他傲慢地对布拉德说:“我们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饮料,我们懒得理会任何别的饮料。”布拉德只好把公司卖给了一个投资商。

投资商经营了几年之后,再次想把百事可乐公司卖给可口可乐公司,又遭到了新总裁罗伯特的拒绝。罗伯特用与他父亲伍德拉夫一样的口吻说:“咦,你怎么产生我会对可口可乐之外的饮料感兴趣的想法?”他根本不知道,如果他那时拿出广告费中的一小部分买下百事可乐公司,那么,今后将给自己省去许多麻烦。

这样的机会在百事可乐第二次破产,古斯买下百事可乐的商标后,又有了一次。古斯开出5万美元的价格,想将百事可乐公司卖给可口可乐公司,然而可口可乐的当权者们却说:“5万美元?百事可乐怎么能值5万美元?想敲诈我们吗?别开玩笑了。”

就这样,可口可乐公司丧失了一次又一次兼并对手的机会。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一次次恳求他们买下的小不点儿,日后成为一代饮料巨人,与他们分庭抗礼,竞争市场,展开了一场世纪大战。

审时度势的艺术

有许多生活中的不幸和坏运气只不过是没有看准时机。

有一次,美国心理学者阿瑟·戈森问一位老演员查尔斯·科伯恩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要想在生活中获得成功,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

科伯恩摇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你成功。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甚至更为重要,那就是“看准时机。”

戈森问:“什么时机?”

“这个时机,”科伯恩说,“就是行动——或者按兵不动;说话——或是缄默不语的时机。在舞台上,每个演员都知道,把握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相信在生活中它也是个关键。如果你掌握了审时度势的艺术,在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功,它们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克莱门特·斯通认为,这位老演员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学会在时机来临时识别它,在时机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生活中的问题就会变得大大简化了。

约翰·洛克菲勒,世界著名的石油大王,在谈到他的创业史时,只说了一句话:“压倒一切的是时机。”

21岁的时候,洛克菲勒只身一人来到宾夕法尼亚州考察石油的生产情况和行情。当时,宾夕法尼亚的石油刚开采只一年多,而且石油的用途由于技术的局限还并不广泛,只是当做照明用油和工业润滑油。但是,洛克菲勒看到这“黑色的血液”,凭直觉,他认为这东西将来有不可估量的前途。于是,他决定在石油领域好好地干上一场。

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区调查了好几次,他一向认为办事一定要谨慎,再三了解清楚后才能动手,否则便会失败。他密切地注视着石油的行情,而他的合伙人却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他催促着洛克菲勒马上进行投资。

“现在还为时过早。”洛克菲勒平静地说,“他们只知道一个劲地抽油,而根本不考虑到市场,照这样下去,不出多久,一定会供大于求,油价一定会跌下去。”

果然不出所料。当时石油需求量很少,但是盲目开采出的石油又太多,这样造成生产过剩,油价一跌再跌。由每加仑022元跌到013元,没过多久又到一桶35元,一桶油有42加仑,这就是说,每加仑石油卖不到10美分。

一桶油才卖35元,而运费却要花去3美元,运输也成了石油滞销的一个原因。

这个时候,洛克菲勒了解到产油地正在计划修建铁路,铁路一旦修成通车,运输费自然会减少许多。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找克拉克投资原油。

克拉克听了,还以为是洛克菲勒发疯了。“现在泰塔斯维原油暴跌,你还想投资,我怀疑你是不是脑袋出了问题。”不管洛克菲勒如何劝说,如何分析时势,克拉克就是不愿意投资。

这时,洛克菲勒遇到了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是个从英国移民的化学家,与克拉克是同乡,他曾经在大不列颠大学做过油母岩研究。而他决心要从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宝库中搞出精炼油来。在他的说服下,安德鲁斯——克拉克石油公司成立了。而克拉克只是名义上的主管人,洛克菲勒抓紧时机,大批购进原油,经过加工运输到各地,这样,使他的石油生意日益发展起来。

不过,他和克拉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了。克拉克是保守的人,只热衷于既有的成果,畏首畏尾,对敢于创新的洛克菲勒来说克拉克无疑是块拦路石头。最后他们终于闹翻了,决定把公司卖掉,而由两人中出价最高的人独立掌管。

洛克菲勒确定了必胜的信心,因为他知道,石油工业是一个前途非常远大的领域,不管花费多少代价,一定要掌握公司的领导权。价码越抬越高,5万元,7万元,72万元,洛克菲勒终于以72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安德鲁斯—克拉克石油公司。

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扩充了炼油设备,日产量增至500多桶。

那一年,洛克菲勒才刚满26岁,但是,他凭着审时度势的能力却建立起了克利夫兰规模最大、销售总额最多的炼油厂。

一反常人之道

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你能在时机来临之前就识别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那么,幸运之神就降临了。

商场上的幸运和倒霉往往与利用时机有关,有些人在时机失去之后才顿足扼腕,那么,他便注定只是一个十足的倒霉蛋。而有些人明白时机稍纵即逝。因而能及时把握,所以,他的一生都仿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宣告结束。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但林肯总统却被刺身亡。

全美国沉浸在欢乐与悲痛之中,既为统一美国的胜利而欢欣鼓舞,又因失去了一位可敬的总统而无限悲恸。

美国钢铁巨头卡内基却看到一次绝好的机会。

他预料到,战争结束之后,经济复苏必然降临,经济建设对于钢铁的需求量便会与日俱增。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辞去铁路部门报酬优厚的工作,合并由他主持的两大钢铁公司——都市钢铁公司和独眼巨人钢铁公司,创立了联合制铁公司。

同时,卡内基让弟弟汤姆创立匹兹堡火车头制造公司和经营苏必略铁矿。

上天赋予了卡内基绝好的机会。

美国击败了墨西哥,夺取了加利福尼亚州,决定在那里建造一条铁路,同时,美国规划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

几乎没有什么比投资铁路更加赚钱了。

联邦政府与议会首先核准联合太平洋线路,再以它所建造的铁路为中心线,核准另外三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线。

第一条是从苏必略湖,横穿明尼苏达,经过位于加拿大国界附近的蒙大拿西南部,再横过洛基山脉,到达俄勒岗的北太平洋铁路。

第二条是以密西西比河的北奥尔巴港为起点,横越过德克萨斯州,经墨西哥边界城市埃尔帕索到达洛杉矶,再从这里进入旧金山的南太平洋铁路。

第三条是由堪萨斯州溯阿色河,再越过科罗拉多河到达圣地亚哥的圣大菲。

但一切远非如此简单,纵横交错的各种相连的铁路建设申请纷纷提出,竟达数十条之多,美洲大陆的铁路革命时代即将来临。

“美洲大陆现在是铁路时代、钢铁时代,需要建造铁路、火车头和钢轨。钢铁是一本万利的。”卡内基这么思索。

不久,卡内基向钢铁发起进攻。

在联合制铁公司里,矗立起一座225米高的熔矿炉,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熔矿炉。对它的建造,投资者都感到提心吊胆,生怕将本赔进去后根本不能获利。

但卡内基的努力让这些担心成为杞人忧天,他聘请化学专家驻厂,检验买进的矿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质,使产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检测系统化。

在当时,从原料的购入到产品的卖出,往往显得很混乱,直到结账时才知道盈亏状况,完全不存在什么科学的经营方式。卡内基在经营方式上大力整顿,贯彻了各层次职责分明的高效率的概念,使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

同时,卡内基买下了英国道兹工程师“兄弟钢铁制造”的专利,又买下了“焦碳洗涤还原法”的专利。

他这一做法不乏先见之明,否则,卡内基的钢铁事业就会在不久的大萧条中成为牺牲品。

1873年,经济大萧条的境况不期而至。

银行倒闭,证券交易所关门,各地的铁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断,现场施工戛然而止,铁矿山及煤山相继歇业,匹兹堡的炉火也熄灭了。卡内基断言:“只有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钢铁厂的建材,工资也相应便宜。其他钢铁公司相继倒闭,向钢铁挑战的东部企业家也已鸣金收兵。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可以失之交臂。”

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卡内基却反常人之道,打算建造一座钢铁制造厂。

他走进股东摩根的办公室,谈出了自己的新打算:

“我计划进行一个百万元规模的投资,建贝亚默式五吨转炉两座,旋转炉一座,再加上亚门斯式五吨熔炉两座……”

“那么,工厂的生产能力会怎样呢?”摩根问道。

“1875年1月开始工作,钢铁年产量将达到3万吨,每吨制造成本大约69元……”

“现在钢轨的平均成本大约是110万元,新设备投资额是100万元,第一年的收益就相当于成本……”

“比股票投资还赢利。”卡内基补充了一句。

股东们同意发行公司债券。

工程进度比预定的时间稍为落后。1875年8月6日,卡内基收到第一个订单,2000支钢轨。熔炉点燃了。

每吨钢轨的制成劳务费是826元,原料4086元,石灰石和燃料费是631元,专利费117元,总成本不过才566元。

这比原先的预计便宜多了。卡内基兴奋不已。

1881年,卡内基与焦炭大王费里克达成协议,双方投资组建F·C佛里克焦炭公司,各持一半股份。

同年,卡内基以他自己三家制铁企业为主体,联合许多小焦炭公司,成立了卡内基公司。

卡内基兄弟的钢铁产量居全美的1/7,正逐步向垄断型企业迈进。

1890年,卡内基兄弟吞并了狄克仙钢铁公司之后,一举将资金增到2500万美元,公司名称也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不久之后,又更名为US钢铁企业集团。

万分之一的可能

人生就像流水,有的在一个地方打转转,有的乘着急流往下游奔驰。你乘的这道流水,也许就在岸边悠哉悠哉,好几年才移动那么一点点,甚至完全静止不动。

随波逐流的落叶,只有听天由命,是无可奈何的。它的前途,完全由风向与流水片面决定。然而,你却可以自己决定前途,不必老待在静止不动的静水处。你可以向流水中央游去,乘着急流,去寻找大的新机会。你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着急流游去。

如果是有自信的人,必将挺身接受考验,毅然跳进未知的世界中,向中心处游去。他们知道,只要肯冒险,必定可学到新的经验。懦弱的人、怕变化的人,只好躲在原来的安全地方,眼巴巴望着别人乘着急流往前直奔。

而美国但维尔地方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冒险,善于冒险,最终乘着急流欢快地往下游驰去的勇敢者。

其实约翰·甘布士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有不少聪明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其理由是:第一,希望微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第三,根据以上两点,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

约翰·甘布士的看法却不同。

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妥车票,这时恰值圣诞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车票很难购到。

甘布士夫人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次的车票?车站的答复是:全部车票都已售光。不过,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着行李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

车站反复强调了一句,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赶到车站,就如同已经买到了车票一样。

夫人十分关心地问道:“约翰,要是你到了车站买不到车票怎么办呢?”

他不以为然地答道:“那没有关系,我就好比拿着行李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到了车站,等了许久,退票的人仍然没有出现,乘客们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涌去了。

但甘布士没有像别人那样急于往回走,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大约距开车时间还有五分钟的时候,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女儿病得很严重,她被迫改坐以后的车次。

甘布士买下那张车票,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

到了纽约,他在酒店里洗过澡,躺在床上给他太太打了一个长途电话。

在电话里,他轻松地说:

“亲爱的,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吃亏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有一次,但维尔地方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一美金可以买到一百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劝说他,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做子女教育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将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

“三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根本无法兑现。

过了十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

这时,但维尔地方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

“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五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

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不过,同时你们也得注意,要想把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必须具备一些必须的条件:

一目光长远。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看见树叶,就忽略了整片森林。

二必须锲而不舍。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信心是无济于事的。

假如这些条件你都具备了,那么,有一天你就将成为百万富翁,只要你去付诸行动。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