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870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00:17  |  分类:

儿童教育

第10章

孔雀开屏之谜孔雀家族有两种成员,一种叫中国孔雀,又叫真孔雀或绿孔雀,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东南亚。另一种叫印度孔雀,又叫蓝孔雀,生活在印度和斯里兰卡。中国孔雀和印度孔雀的样子差不多,只是中国孔雀的外形稍小一点。但它们头上的羽冠不一样,中国孔雀的羽冠像一把突起的镰刀,而印度孔雀的羽冠像一把展开的折扇。

从前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长着漂亮羽毛、会开屏的孔雀,一定是孔雀公主。事实却不是这样。雌孔雀跟雄孔雀站在一块儿,很不相称。雌孔雀全身的羽毛是灰褐色的,点缀着不规则的暗色斑纹,像是个灰姑娘。而雄孔雀则像个漂亮的白马王子,它头上长着6~7厘米的羽冠,面部露出金黄色和天蓝色的色泽。在丰满的绿色羽毛上,镶嵌着黄褐色的横纹。特别让人喜爱的是它那像裙带一样整齐的尾羽,每枚尾羽上都有宝蓝色的眼斑依次排列着,两边分披着的小羽枝,像一根根金绿色的丝带,闪烁着古铜色的光泽,被人称作“天使的羽毛”,跟传说中的凤凰羽毛比起来,一点儿也不逊色。

凡是到动物园游玩的人,都会被雄孔雀华丽的羽毛所吸引,特别是雄孔雀开屏的时候,只见它展开漂亮的尾羽,如同一把巨大的碧纱宫扇,又像是一面锦缎般的屏风,更加吸引游人的注意。孔雀为什么要开屏呢?

有的动物学家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应该先了解孔雀在什么时候开屏最多。

每年的四五月间,是孔雀开屏最多的时候,同时也是孔雀的繁殖季节。德国动物学家梅克断言,孔雀开屏是求偶的需要。通过对孔雀生活习性的长期观察和研究,他曾不止一次地发现,每到繁殖季节,雄孔雀的羽毛就会焕然一新,在山脚下宽阔的草丛或者小溪,竖起美丽的尾羽,然后展开自己华丽的彩屏,紧紧跟随在雌孔雀的身后,得意扬扬地走来走去,而且还不时翩翩起舞,向雌孔雀求爱。我国的动物学家也认为,雄孔雀的这种动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动物本身生殖腺分泌出的性激素刺激的结果。随着繁殖季节的过去,这种开屏现象就逐渐消失了。但另一些学者认为,孔雀开屏以后,张开的尾羽上许多艳丽的“眼点”,是用来迷惑、吓唬敌人的,这样一来,孔雀就不容易被敌人捉住了。他们指出,孔雀开屏的目的,就是告诉要捉它的敌人:“我可不是一般的鸟,不要打我的主意!”如果敌害被它的形象迷惑住了,雄孔雀就趁这个机会逃走。

我国的动物学家也认为,游客鲜艳的服装和大声谈笑,也可以刺激孔雀,引起它们的警惕和戒备。这时候的孔雀开屏,也是一种示威、防御的动作。到现在为止,这两种观点还在继续争论之中,孔雀开屏到底是什么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

神奇的夜明珠之谜翻开我国的古籍文献,总能找到不少有关夜明珠、夜光杯、夜光璧的记载。而有关夜明珠的传说、神话,就更不胜枚举。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时,慈禧太后为讨侵略者的欢心,将自己珍藏的4颗夜明珠作为礼物,派遣一个小宫女送给侵略者。然而这小宫女却没执行其旨意,而是把宝物藏于民间。几十年后,在西安发现4颗夜明珠,经郭沫若考证,正是失踪了几十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所藏的夜明珠。据报上发表的文章说,把这4颗夜明珠放在抽屉里,“晚上进屋未开灯,一拉抽屉即见满屋放出耀眼的白光”。

夜明珠还相传,慈禧太后死后嘴里就曾含着一颗夜明珠。罗哲文《中国历代帝王陵寝》载,慈禧“口里含着一颗夜明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珠,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考古工作者也没在地下发掘到真正的夜明珠、夜光杯、夜光璧等文物,在自然界中也没有见到类似的东西,因此夜明珠仍是一桩千古疑案。

但多年来,科学家们对夜明珠的性质、发光机理等还是作了许多推测。科学家们认为,夜明珠也许并不像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的那样神秘,它可能只是几种特殊的宝石矿物,经过人们加工后才变成圆珠形。据地质学家研究,自然界确有少数儿种矿物,在受外界能量刺激时会产生发光现象。这几种矿物包括某些含杂质的金刚石、磷灰石、重晶石、萤石、锆石和水晶等。发出的光有绿、蓝、紫、黄、红等颜色。

1984年,《河北科技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消息:1982年,工程师霍永锵、肖铬林等在广东发现了夜间能自己发光的萤石。这些萤石五彩缤纷,其中浅棕色萤石在无光的夜晚发光,相距二三米远仍清晰可见。这种萤石的直径只有5~6毫米,虽然不是传说中的夜明珠,但它的发现却为寻找夜明珠提供了线索。极光美丽多彩之谜1957年3月2日晚,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方的天空中,出现了几颗彩色光点。渐渐地,光点放射出橙黄色的强烈光线,并且不断变化着形状。之后,光线慢慢模糊,形成幕布那样的形状,彩色逐渐变淡,最后消失。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