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911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00:17  |  分类:

儿童教育

第6章

地下水预报地震之谜据史料记载,1676年,山东邹平县郭庄地震前,“井鸣如牛吼”。近些年来我国多次地震发生前,也往往会出现“井响”的奇异现象。唐山大地震前,北京地区的“井响”可分为三类:有些像打鼓似的跌水声;有些像开锅似的水泡声;有些像吹哨似的气流声。邢台地震前,隆尧马栏水井连续6天翻花冒泡,震前一天井水“嘶嘶”作响。

地震前地下水发生异常的情况还有很多。1946年12月21日,日本北海道发生8.1级地震前几天,在方圆140千米范围内有不少井水位下降或干涸,有的温泉流量显著减小。1955年4月14日四川康定县发生7.2级地震前两天,离震中10千米处的温泉发生水冒,震前一天喷起0.3~0.7米高的水柱,流量大增,震后又恢复如常。宁夏《隆德县志》记载:“地震之兆约有六端:井水突然浑如墨汁,泥渣上浮;池沼之水无端泡沫上腾……”在正常情况下,地下水一般是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无臭的。可是在大地震发生前,有些井、泉水突然翻沙、变浑、变色、变味、发臭、漂油花,或者冒泡、打旋、发响。例如,通海地震前两天,有的井水翻泥沙,浑如米汤,震后变清。有些井、泉水在大地震发生前呈红、黄、绿、蓝、灰、黑等色,有甜、咸、酸、苦、涩等味,甚至有煤油、硫磺、泥腥、水草等气味。1974年4月22日江苏溧阳发生5.5级地震前四五天,溧阳县前马村一口井的井水变黄,震前一两天变色更加厉害,满井冒泡,22日早晨,井水像开水锅似的翻腾,散发出水草气味,水位比平时升高约1.5米,震后才恢复正常。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前几天,海城县有的井水浑如泥浆。松潘地震前几个月,有的井水呈乳白色或蓝色。大地震前,地下水的温度有时也有明显的异常变化。例如云南龙陵县发生7.5级地震前,龙陵县的巴腊掌温泉水温突然上升到91℃,并有很浓的硫磺味,在震前水温一直保持在90℃~92℃之间,最高达93℃,震后才恢复正常(平时水温为81℃左右)。

为什么大地震前地下水会有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多种异常变化?地震与地下水的多种变化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怎样利用地下水的多种变化来预报地震?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洞穴涌鱼之谜人类对洞穴的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

近百年来,经过生物学家和洞穴专家的努力,人类对洞穴有了许多的了解,能够解释很多有关洞穴的神秘现象,但仍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洞穴涌鱼就是其中之一。涌鱼的洞穴在中国为数不多,主要有官封鱼洞、鱼泉洞、没六鱼洞、鱼山洞等。涌鱼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在春季,有的在夏季,有的在每年春天第一声惊雷之后。持续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几天,有的几个月。由于洞穴环境无光,湿度大,温度变化大,使得在洞穴泉水中生存的鱼不但品种珍贵,而且形态各异,是鱼类中的珍品。没六鱼洞,位于广西南宁和百色之间,在平果县城东南1000米处。这里山石奇巧,洞幽泉涌,属于石灰岩溶洞。全洞共长70多米,与右江附近的几条小溪相通。据史料记载,没六鱼洞在300多年前被逃荒的百姓发现,那时溶洞口及通道十分狭窄,人出入要弯腰爬行,山上杂草丛生,无路可攀。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为发展旅游事业,拨专款重建和拓宽了洞口及洞内通道,铺设了上山的道路。没六鱼洞中的涌鱼属珍贵鱼种,经有关专家鉴定,此鱼为岩鲮,是鲤科岩鲮属,当地人称之为“没六鱼”。岩鲮是没六鱼洞里暗河的特产,它生长在清凉阴暗的地下河流中,以摄食岩石上附生物为主。每条不足3000克。鱼嘴长在头下边,下唇肥大,和常见鱼种不同。每年春夏之交,或冬至前后,鱼随着洞口喷涌的流水游出。由于终生在暗河中生存,它已不适应溶洞之外的环境,出洞几天后就会死去。当地水产研究所曾做过养殖试验,但没能成功。

鱼山洞,位于广东清远市阳山县白莲乡境内。这里四面环山,景色十分壮观。鱼山洞洞口呈弓形,约20平方米,每逢雨季,洞口会涌出很多鱼,有鲢鱼、鲩鱼和鲤鱼,附近的百姓每年都可捕捞到2000多千克。鱼山洞涌鱼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至今还没有人敢进入洞内考察,所以整个鱼山洞还是一个谜。鱼泉洞,坐落于北京涞水县境内野三坡附近的马各庄。20世纪80年代这里被开发为旅游风景区,景色秀美壮观。鱼泉洞入口狭窄,洞内有一条地下暗河,水由何处来无人知晓。每年谷雨时节从洞中涌出黑背白肚、大小均匀的鱼,鱼的重量在0.5千克左右,鱼骨坚硬,当地人称之为“十口鱼”。

一些专家认为,洞穴涌鱼这一奇怪的现象可能和鱼类洄游产卵有关,但这一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响山”之谜说起沈阳市新城子区清水台镇寒坡岭这个地方,真是有些怪。这里不仅发现了“怪坡”,1989年末还曾发现了一座“响山”。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