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755  |  更新时间:2012-08-20 16:59:24  |  分类:

社科心理

第14章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是欧美国家民间的一个颇具特色的节日。关于它的来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愚人节来源于古罗马的“嬉乐节”(3月25日),当时为庆祝春天到来,人们在这一天尽情狂欢。到了中世纪转变为宗教节日,直到16世纪以后才成为与人开玩笑、愚弄别人的节日。也有的说这个节日来源于东方,古印度佛教以3月31日为“欢悦节”,认为在这一天,凡没能认真修行的人就将前功尽弃,恢复本来面目,所以在这一渡过难关的日子里要互相打趣寻欢。另外,欧洲中世纪时,另有一个下层民间的愚人节,时间是1月1日前后,主要活动是聚众游行,并模仿宗教仪式,选举假教皇、假主教。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描写的巴黎愚人节就是这个节日。以后在基督教会的严禁下,不再有模仿宗教仪式的习俗,但这一节日对于近世愚人节可能也有影响。一般认为,愚人节是历法改革的副产品。欧洲过去以迎春节(3月25日至4月1日)为新年,在迎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为了辞旧迎新,总是互相赠送纪念品。法国在156*年开始采用现行公历(儒略历),新年改为1月1日。但民间仍习惯在迎春节的最后一天赠送一些玩笑性质的假礼品,寄一些假请柬,与缅怀旧历的人开玩笑,逐渐形成了愚人节的风俗,并传播到欧洲各国。就自然季节而言,愚人节时间正当春分节气(3月21日至4月5日),气候多变,好像大自然有意愚弄人类,乍暖还寒,忽晴忽雨。人们为了迎接春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在迎接春天的节日里,开一些平时不能开的玩笑,做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更能增加节日愉快的气氛。因此,愚人节的风俗得以在整个欧洲普及,并影响到全世界。

为什么东南亚许多民族都有泼水节?泼水节是居住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的隆重节日,也是布朗族、崩龙族、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跨过国界,我们还可以发现,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也都有泼水节。为什么泼水节会成为东南亚众多民族的共同节日呢?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

小乘佛教属南传佛教,主要流传在南亚、东南亚一带。在公元1世纪左右,小乘佛教由缅甸通过大勐龙传入西双版纳,成为傣族人民笃信的宗教,以后又传播至云南边境一带的布朗、阿昌、崩龙等族。于是,生活在不同地区与国家、属于不同民族的人们,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在文化、习俗等方面就有了不少相同之处。历史上信奉小乘佛教的地区大多以释迦牟尼诞生为纪元,每年佛历五月期间,约公历4月14日(或13日)至16日为新年。新年期间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人们放高升,扎花房,划龙舟,丢包,点孔明灯以及举行各种民族歌舞活动,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泼水节是相互间泼水,表示洗去一年污尘,预祝新年吉祥如意。泼水的形式不尽相同,讲究的人用樱桃花枝蘸取银钵中装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往人身上抖洒。一般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皮管浇。缅甸还有在车上装水桶和喷水器,互相打水仗的。柬埔寨人则干脆将对方浸入水中。形式尽管不一样,但泼水节所具有的辞旧迎新的意义却是一致的。因此,在节日中,被淋得越湿,说明受的祝福越多,被泼者越高兴,因为人们把新年之水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不仅能消暑去热,而且能祛灾纳福。

小乘佛教主张通过“赕(奉献)佛”来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槃。因此,做赕是信徒们必须履行的义务。一年之中做赕的机会很多,其中首次就是赕新年,即泼水节,因而泼水节习俗中宗教内容很多。如缅甸人在节日第一天凌晨,第一缕阳光刚照到仰光大金塔上时,就争先恐后攀登石级,甚至搭乘直升飞机登临塔顶,念诵吉祥经,向菩萨洒香水。更多的人则拿着一钵净水到附近的寺院向佛像施浴佛礼。泰国的善男信女则手捧香烛鲜花,云集寺庙,听唱经文,祈祷祝福,然后把佛像从莲花座上请到院里,用黄姜粉水和香水淋洒。人们把银币、首饰、鲜花、食物等献给庙宇,以求得佛的保佑。堆沙造塔、斋僧放生等敬佛活动也都在这天举行。泼水节在各国名称不同,泰国称为宋干节,缅甸称为摩诃丁健,老挝称为五月节。节日习俗也不尽相同,如泰国有巨象游行,缅甸有花车游行等。关于节日起源的传说更是众说纷纭。这些产生于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却不影响其本质上的相同。由于共同的信仰基础和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泼水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其所具有的欢乐气氛,在东南亚许多民族中都是相通的。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