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091  |  更新时间:2012-08-20 16:59:19  |  分类:

军史乡土

第20章

咸丰皇帝因纵欲自戕,身体更加虚弱。每逢遇到坛庙大祀,常因为腿软而担心登降失仪,总是派奕恭代。加上内忧外患,国事艰难,遂患有吐血症。用现代医学知识判断,大约是得了肺痨。太医为他开了“疗疾法”,认为饮鹿血既可以治病,又可以补阳分之虚。咸丰于是养了一百多只鹿,每天饮鹿血医病。咸丰十年七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将奕留下,办理与洋人议和事宜,自己带着肃顺等大臣及后宫妃嫔出逃热河,竟命令“率鹿以行”,由于大臣们的劝阻,才作罢。咸丰十一年春,他在热河行宫病倒,此后或危或安。但只要病情稍好,他便仍旧娱情声色。次年七月,病情恶化。十七日,咯疾大作,急命取鹿血,仓促中没有取到,遂驾崩(《满清外史》)。病逝前夜,谕令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肃顺等八大臣共辅朝政。咸丰帝于忧患与淫乐中度过其短暂的一生,死后葬于定陵。

同治皇帝到底死于何病1875年1月12日(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北京气候严寒,紫禁城弥漫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因为年仅十九、亲政未及三载的同治皇帝突然死去了。

同治帝究竟死于何病?一直是个疑团。长期以来,流行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死于淫创,即花柳病。《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遗闻》中说:“孝哲后,崇绮之女,端庄贞静,美而有德,帝甚爱之,以格于慈禧之威,不能相融洽,慈禧又强其爱所不爱之妃(指将军凤秀之女),帝遂于家庭无乐趣矣,乃出而纵淫,……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焉。……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太医知为淫毒,而不敢言,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此外,蔡东藩的《清史演义》也持这种说法。

一说是死于痈,俗称毒疮或疔。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酉刻,上崩。先是十一月朔,……上旋患痈,项背皆一,皆脓溃,先十日已屡昏,殆不知人。”《清官遗闻?同治帝之殊趣》中也说“其病实染毒疮”。查《辞典》,痈又名痈疽,发病原因与疖子相同,一般多由葡萄状球菌侵入毛囊汗腺的周围所引起,唯范围较大,恰如多数疖子骤生于一处,多生于项背及臀部,小者如栗子,大者如手掌,疮口甚多,疼痛异常。此症在初起时,须速就医诊治,迟则易陷于危险。这个解释同李慈铭的记载比较接近。一说是死于天花,翁同龢就持这种说法。他在日记中写道:“十一月初二日,人至内务府大臣处,……见御医李德立、庄守和脉按言:天花三日,脉细口渴,腰疼耳脓,四日不得大便,项颈稠密色滞干艳,证属重险,不思食,咽痛作呕。”“初八日,两宫皇太后在御榻上持烛令诸臣上前瞻仰。上舒臂令观,微语曰:‘谁来此?’伏见天颜,温睟偃卧向外,花极稠密,目光微露。”翁同龢是弘德殿行走,同治帝授读师傅,从同治帝发病到去世,曾多次奉命前往探视。他说的“天花三日”、“花极稠密”,都是亲眼所见,其记载当然可靠。无独有偶,就在同治帝病死的当月二十九日,大公主(慈安太后所生之女)也因天花“薨死”了。可见当时宫内流行天花确有其事。此外《清朝野史大观》卷一《穆宗微行》一节中也说:“帝以痘疾竟至不起,人疑其为花柳病者以此。”也说明同治帝系因天花而死,所谓死于花柳病纯系疑误。

除了上述三种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即同治帝死于西太后之手。费行简在《慈禧传信录?穆宗致命》一节中说:“王庆祺(同治帝师傅、昭仁殿行走)革斥后,辄语人云,穆宗亲政后,太后仍多干涉,乃请修园为颐养计,意在禁隔,使勿再干政耳,竟为太后所觉,遂致奇变。”金梁的《四朝轶闻》、黄濬的《花随圣人摭忆》也都这样说。金梁说:“此说出自庆棋口,虽似妄言,证以沃丘所述,则淫贪专恣之妇,其子固已先嫉之,不待后来德宗(光绪帝)戊戌围劫颐和园之谋。”从西太后一生专制残暴、凶狠毒辣以及后来光绪帝一生不幸的遭遇来看,这一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只是附会臆想,并无事实根据。从某种程度上说西太后干涉同治帝行政是可能的,但说她因此而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可能性不大。宫闱内幕,讳莫如深。同治帝究竟死于何因,尚待人们作进一步考证。

光绪“衣带诏”之谜光绪光绪帝载湉即位时,清朝已是千疮百孔,内外交困。十八岁时,光绪帝在名义上亲政,而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年轻的光绪帝

敏而好学,不甘心做亡国之君,希望拥有实权,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这样,光绪帝逐渐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在与康有为等维新名士接触后,更下定决心,效法日本,希望通过变法使清朝强大起来。而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对外投降卖国,对内坚决抵制维新思潮。这样,在清廷内部形成了两种势力,即后党与帝党。随着光绪帝维新的热情日益高涨,帝党与后党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光绪帝决心顶住重重压力,将变法进行下去。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给死气沉沉的清王朝注入了一些活力。从这一天起,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亦即“戊戌变法”。6月16日,光绪在颐和园召见康有为,授康有为专折奏事的特权。不久,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四人为军机处章京(四品衔),专门办理拆阅奏章,草拟诏书的事宜。维新力量逐渐发展起来。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