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851  |  更新时间:2012-08-20 16:59:12  |  分类:

儿童教育

第17章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产生于东汉末期。

道教的前身是先秦时期的方术和巫术。先秦时,人们用占卜算卦来判断吉凶,求福祛灾,借神仙方术幻想长生不老。这些思想在民间流传很广,渐渐发展成一种宗教思想。道教的成分很复杂,它与世界上其他宗教不同,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有明确的教主与基本经典,道教就没有。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但老子并不是宗教家,更没有创立宗教,是后来的统治阶级将他捧到教主的地位上去的。

道教源于巫术和方术,它的信仰宗旨是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看重生命的价值,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就可以得到脱胎换骨,而超脱凡尘进入仙界,也就是说不必等死后即可成仙;这是与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很有吸引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间出现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创始人是张角,他利用太平道组织了汉末黄巾起义,信徒达数十万人,与朝廷相持了二十年才被消灭。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创始人是张陵。在魏晋时,天师道开始分化,一部分向上层发展,使道教从民间走向了官方,从此成为道教发展的主流。

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把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并与儒家某些思想结合起来,丰富了道的思想内容,使越来越多的上层人士信奉道教,道教开始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南北朝时,统治阶级对民间早期道教进行了改造,使道教不仅官方化,而且从形式到内容都逐步得到健全和充实。从这以后,道教便一直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和扶植。

从隋唐到明初,是道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唐宋的许多皇帝都是道教的信奉者。在他们的大力提倡下,道教的地位迅速上升,对道教的研究也成为一时风尚,著名的道教学者大量涌现,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宋金元时,民族关系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动乱的环境中,产生了很多道教派别,这些派别大多提倡儒佛道三教合一。元代时这些教派正式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宗派,在明代继续流传。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道教逐渐衰落,但道教在民间仍很活跃,一直到清代,许多民间组织都与道教有一定关系,像清初的八卦教和清末的义和拳,就属于这种组织。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