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451  |  更新时间:2012-08-20 16:59:12  |  分类:

儿童教育

第15章

第一位女历史学家?

班昭(约49—120)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又名姬,字惠班。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班昭出生在一个史学世家中,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作《史记后传》65篇。哥哥班固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但班固还没最后完成《汉书》就因受窦宪案牵连入狱,最后死于狱中了。

这时《汉书》的“天文志”和“八表”还没完成,其他手稿也很杂乱。班昭从小受家庭的熏陶,聪明博学,才华出众,史学文学的功底都很好,特别精通史学。汉和帝知道她博学多才,就命令她继续完成《汉书》的编写工作。班昭在那里整理校对父兄的文稿,并开始了“八表”和“天文志”的写作,后来朝廷又让马续协助班昭撰写“天文志”,《汉书》终于最后完成。

《汉书》刚问世时,一般人不易读懂,朝廷选拔了十名高材生,向班昭学习诵读《汉书》,这样便使《汉书》得到流传,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汉书》文笔流畅,严整详明,首尾一致,好像是一个人的手笔,可见班昭最后整理定稿的工作多么出色,这也说明她的才华并不逊色于班固。她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女作家,不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优秀的女历史学家。

汉和帝时,班昭还是皇后和嫔妃们的宫廷教师。她向她们讲习儒家经典、天文和算术,经常出入宫廷。每次朝廷接受贡物,总要让她作篇文章记录下来。班昭写过不少辞赋文章,但流传下来的不多,只有《女诫》七篇和《东征赋》等。

为什么说张衡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家之一?

张衡(78—139),字平子,是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他多才多艺,少年时就以善长词赋而出名,青年时代写的《二京赋》是十分出色的文学作品。但他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天文学上。

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有很多种认识,其中一种是“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个鸟蛋,天像蛋壳,地像蛋黄,天包着地,所以叫做“浑天”。张衡就是浑天说的主要代表。

张衡画像

在张衡以前,就已经有人制造过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公元117年,张衡创制一架精确的浑天仪。这架浑天仪是个可以转动的空心铜球,一根铁轴贯穿球体,轴的两端象征北极和南极;球体的外面有几个铜圈,分别代表地平圈、子午圈、黄道圈、赤道圈,赤道和黄道上还刻有二十四个节气。为了使浑天仪能转动,张衡又设计了滴壶滴水推动齿轮,浑天仪旋转时,标志各种天象的铜圈一起运动,和天体上星球的运动一样。

张衡还制作出非常灵敏准确的地动仪。东汉在公元89年到140年间,中原一带共出现地震33次,特别是公元119年,洛阳等地连续发生了两次大地震,损失很严重。张衡想制造一种测报地震的仪器。经过刻苦探索和精心设计,他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了我国第一架测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这架地动仪是用铜铸成的,形状很像一个大酒桶,顶上有盖可以打开。桶的外壁上铸有八条龙,龙头按八个方向排列,每个龙嘴里都衔着一个小铜球,每条龙下面都蹲着一只铜制的、仰头张嘴的蛤蟆。仪器内部有一根铜柱,这根柱子周围又横出八根横杆,分别和八个龙头衔接,不论哪个方向发生地震,震波传来时,铜柱就会倒向哪个方向,压在横杆上,横杆又牵动龙头,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到蛤蟆嘴里,发出响声,人们就可知道哪里发生地震了。

这架地动仪相当灵敏准确,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张开,铜球落下来。可是洛阳人没有感到地动,有人认为地动仪不灵,没想到几天以后,从1000多里外的陇西来的人报告说,那里几天前发生了地震,人们都十分叹服张衡地动仪的奇妙。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造出地震仪,比张衡晚了1700多年。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