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军史乡土 >世界秘闻轶事大观 > 第二九章
第二九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226  |  更新时间:2012-08-20 16:59:03  |  分类:

军史乡土

第29章

1756年,年满16岁的伊凡被秘密押送到施利色堡,编号为“一号囚徒”,并单独关押,任何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和真实身份。奉命看守伊凡的两个禁卫军军官弗拉谢夫和车金直接向伊丽莎白女皇宣誓,每半个月还要向帝国枢密院呈报一份有关一号囚徒情况的秘密报告。监禁伊凡的牢房长年不通风,也见不到阳光,阴暗,潮湿,污秽遍地,除了偶尔有神父前来为伊凡祈祷外,伊凡从未听到过他人的声音。每当佣人来牢房打扫卫生时,伊凡都要躲在屏风后面。即使他生了重病,也不许派医生治疗,只能在屏风后面听神父的祷告。长年的牢房生活,使伊凡的体质、心理、性格都发生的严重畸变。他头发蓬松,脸白如纸,身患多种疾病,呆滞的双目不时露出愤懑之光。他每天除了读《圣经》和《使徒列传》,就是在沉思遐想。他经常痛苦地喊叫:“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的?”但是看守者除了告诉他,他的名字叫“格里高里”外,再也不告诉他其他事情。就这样,小伊凡在牢房里长大了,他不知道外边的世界已发生巨变,不知道伊丽莎白女皇死后,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相继做了沙皇。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都曾秘密来施利色堡要塞看过他,但躲在屏风后面的伊凡六世并不知道来者的身份。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踏着丈夫的尸体登上了沙皇宝座。在彼得三世死后,她又害怕有人拥戴伊凡六世而危及她的统治,于是她亲下手谕,命令看守者弗拉谢夫和车金:任何人未持有女皇的手谕或枢密院的命令而企图闯入一号囚犯牢房,一律格杀勿论。另外在伊凡六世被叛乱者抢走前,弗拉谢夫和车金有权提前杀死伊凡六世。

176*年7月5日晚,人们发现“一号囚徒”身着数剑,倒在血泊中,且已气绝多时。这样年仅24岁的伊凡,在度过了23年的铁窗生涯后,终于成了俄国宫廷政治的又一牺牲品。4天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此事,惊喜地说:“天意可真是神奇得不可思议呀!”8月17日,枢密院宣布:前沙皇伊凡六世因病去世。伊凡六世死于何因?他死于凶杀已为众多史书所证实。但他死于何人之手?又因何而死呢?争议颇大。

一种说法认为是看守者弗拉谢夫和车金所为。理由是:自1756年伊凡六世被押送到施利色堡要塞,这两人就奉命看守伊凡。按照上边命令,他俩住在伊凡牢房外边的小屋,不能与家人通信,不能离开要塞一步,不能与亲友见面,也不能上街寻欢做乐,因此他们无异被判处了终身监禁,只要“一号囚徒”不死,他们就永无自由之日。他们曾多次向枢密院请求调换他人,但上边除了不断给他们加官增薪外,对他们的请求置之不理。因此他们在度过“八年监禁”后,终于忍无可忍,而杀死伊凡,寻求解脱。另一种说法颇为流行,认为是米罗维奇少尉准备拥戴伊凡六世为沙皇发动政变,看守者被迫杀死伊凡六世。米罗维奇少尉是施利色堡要塞的驻守军官,当他了解了“一号囚徒”的真实身份后,就准备推翻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拥戴伊凡六世为王。7月5日晚,他带兵冲进伊凡六世牢房,发现弗拉谢夫和车金已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手谕,用剑将伊凡六世刺死。

孰是孰非,难下结论,有待历史学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莫扎特是不是死于谋杀

18世纪奥地利伟大音乐家莫扎特(公元1756—1791年)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共创作了50部交响乐、28部室内乐、21部钢琴协奏曲、17部钢琴奏呜曲、17部歌剧。虽然在贫困的泥沼中挣扎一生,但莫扎特使音乐充满欢乐与光辉。后人评价他的音乐“抒情流畅,真挚明朗,充满高尚的美感”

,给世界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莫扎特1791年12月5日凌晨,这位音乐天才与世长辞,年仅35岁。没有隆重的葬礼,连送葬的队伍都很零落。没有体面的墓地、豪华的墓碑,莫扎特被草草地安葬在贫民公墓。几经岁月沧桑,当后人来此凭吊时,只能茫然地面对一片荒冢。莫扎特为何英年早逝?当时的医务界认为他死于尿毒症。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丧失而引起的疾病,这当然不需要另外验尸。莫扎特夫人也相信了医务界的观点,没有提出特别要求。但是关于这位著名音乐家之死,当时就有一些传闻。它似乎在向人暗示,莫扎特死得“不明不白”。天才和成就使他遭人嫉妒,嫉妒者最终以卑劣的手段暗算了他。

莫扎特的葬礼是在他去世的当天下午匆忙举行的。虽然当时就流传莫扎特遭人暗算而死的说法,但这均被斥为无稽之谈。“病死说”成了盖棺定论,就连权威的《牛津音乐指南》也承认这一点。然而近两百年来,一直有不少人怀疑莫扎特并非死于疾病,而是被人蓄意谋杀。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还曾就此写过一首长诗。但这些都是推测,没有实际证据。事隔近两百年后,英国剧作家雪佛在其剧本《阿麦丢斯》中,又重新提起莫扎特之死,引起人们对这一沉沦两个世纪的悬案的注意。据以往说法,莫扎特葬礼那天有一场暴风雨,因此参加葬礼的亲友无法陪着灵柩去墓地。就这样,莫扎特的遗体在没有一个亲友在场的情况下入土。但雪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篇文章,该作者声称他看过1791年维也纳全年的气象记录,记录显示莫扎特下葬那天维也纳并没有暴风雨,根据维也纳的降水情况来看,12月的维也纳有暴风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雪佛经过进一步调查还证实:“莫扎特葬礼遇暴风雨”的说法不是当时就有的,完全是后来以讹传讹的结果;在莫扎特死后50年,也就是1840年代左右,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这就引起了雪佛对莫扎特死因的怀疑。前西德一位著名内科医生用现代医学技术观点,分析了莫扎特死亡的症状,认为他是死于二氯化汞慢性中毒。但由于莫扎特墓地至今无法确认,这也只能是个猜想。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