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0715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06:22  |  分类:

文学名著

第一章 天道常轮回善恶终有报

农夫和狐狸

寓言出处

选自《克雷洛夫寓言集》。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不仅是最杰出的俄国寓言作家,是和古希腊的伊索和法国的拉封丹同样声誉的世界三大寓言家。

故事欣赏

农夫在鸡舍附近碰见了狐狸。

农夫想劝狐狸改邪归正,便语重心长地对它说:“请告诉我,狐狸,你为什么那样热衷于偷鸡?现在我们推心置腹地谈谈吧!你干这种事没有一点儿好处,且不说偷东西罪过可耻,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骂你。你自己也得每天提心吊胆,生怕为了一顿饭而把命丢在鸡窝里,这值得吗?”

狐狸委屈地回答:“这样的日子谁会爱过啊?我的遭遇辛酸又苦楚。我每次都痛苦得连饭也吃不下去,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原是正派人,为了养育孩子,被生活所迫啊!亲爱的朋友,有时我还在想,难道世界上以偷盗为生的就我一个吗?当然,干这种事叫我心如刀割。”农夫说:“朋友,如果你说的都是实话,我可以帮助你摆脱那罪恶的营生,清清白白地活下去!我雇你来看守我的鸡窝,以防止狐狸的侵袭。还会有谁比狐狸更了解狐狸的诡计?我保证你什么都不缺,你会生活得很富裕。”

交易谈妥了,狐狸立即当上了鸡窝的守卫。农夫很富有,狐狸亦衣食无忧。狐狸吃饱了,长胖了,然而它并没有改邪归正。不是偷来的东西它很快就吃腻了。

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狐狸咬死了农夫所有的鸡,从而结束了这段劳动生涯。

寓言解读

诚实和守法的人无论多么贫困,也不会有偷窃和欺骗行径;而盗贼即使成了百万富翁,也改不了偷盗本性。

狗的友谊

寓言出处

选自《克雷洛夫寓言集》。寓言集收录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这些寓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

故事欣赏

黄狗和黑狗吃饱了饭,躺在厨房外的墙脚边晒太阳,并彬彬有礼地攀谈起来。它们谈到人世间的各种问题,自己必须做的工作,恶与善,最后谈到了友谊问题。

黑狗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和忠诚可靠的朋友在一起生活,同甘苦,共患难。

彼此相亲相爱,保护对方,使朋友高兴,让朋友的日子过得更加快乐,同时也在朋友的快乐中找到自己的欢乐。天底下还能有比这更加幸福的吗?假如你和我能结成这样亲密的朋友,日子一定好过得多,就连时间的飞逝都不会觉得了。”

黄狗热情洋溢地说道:“太好了,我的宝贝,就让我们做朋友吧!”

黑狗也很激动:“亲爱的黄狗,过去我们没有一天不打架,我好几回都觉得非常痛心!

真是何苦呢?主人挺好的,我们吃的又多,住的也宽敞,打架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来吧,握握爪吧!”

黄狗嚷道:“赞成,赞成!”

两个新要好起来的朋友立刻热情地拥抱在一起,互相舔着脸孔,高兴极了,它们高呼着:“友谊万岁!让吵架、妒忌、怨恨都滚开吧!”

就在这时候,厨子扔出来一根香喷喷的骨头。两个新朋友立即像闪电似的向骨头直扑过去。友好和睦像燃烧的蜡烛一般熔掉了。“亲密”的朋友“亲密”地滚在一起,相互撕咬,搞得狗毛满天乱飞。直到一桶凉水浇到它们背上,这对宝贝才被拆开了。

寓言解读

人世间充满了这样的友谊,听他们讲话,你以为他们是同心同德;丢给他们一根骨头,就全成了狗。真正的友谊不是只建立在口头上的,不是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求回报的。

人们都相信狗的忠诚,但那是对它们的主人。如果牵扯到利益的话它们就不太一样了——信奉弱肉强食!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有些也跟狗相似,这种人往往在骨子里就有种狗的性格——人为财、鸟为食。当然,它们也没错。做人也一样,只不过我们把这种友谊可叫做:各取所需、互利互惠!就看你想要什么样的友谊,来结交啥样的人。诚如一句话:羽毛相同的鸟儿飞在一起。所以,那些抱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人的友谊要真诚得多。

黄鼠狼和爱神

寓言出处

选自《伊索寓言》。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故事欣赏

有一只黄鼠狼爱上了一个相貌英俊的年轻人,因而她祈求爱神把她变成一个女人。爱神被她的热情打动,出于对她的怜悯,就把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

就这样,那个青年对她一见倾心,于是就将她领到自己家里。

他们在屋里坐下后,爱神想弄明白随着黄鼠狼身体外形的改变,她的生活习性是否也跟着改变了,于是便把一只老鼠放到屋中央。

黄鼠狼由于忘记了自己的情境,于是就从床上站起来,拼命追捕那只老鼠,想吃掉它。女神见了非常生气,就立刻将她变回了黄鼠狼原来的样子。

寓言解读

有些本性恶劣的人,即便相貌改变了,但生活习性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东郭先生与狼

寓言出处

出自《东田传》。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祖籍大都,明代著名文学家。他的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以仁厚的东郭先生最终险被狡诈的狼吞噬生命的艺术典型概括总结了自己悲怆的一生,深刻揭示了“除恶务尽”的哲理,虽非其力作,但却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故事欣赏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二十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寓言解读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他人,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现在,“东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经成为汉语中固定词语,“东郭先生”专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则指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李离殉法

寓言出处

选自《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故事欣赏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李离执法如山、公正不阿,视法律比生命更重要,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李离断案,一向都是细致入微,极其认真,所以他经手的案子从无差错,可是有一天,李离在查阅过去的案卷时,竟发现了一起错杀的冤案,他感到惊骇不已,惭愧万分。他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不但不配再做执法的长官,而且给国家的法律抹了黑。于是,李离让手下人将自己捆绑起来,送到晋文公那里,请求晋文公将自己处死。

晋文公对李离这种严于律己的行为十分赞赏,也为他的诚心实意所感动。晋文公不但没有怪罪李离,还亲自为他解开身上的绳索。

晋文公劝李离说:“这件案子是下面搞错的,并不是你的罪过。再说,我们每个官员的职务有高有低,因此我们的处罚也该有轻有重。何况这件案子又不是你直接办理的,我怎么能怪罪于你呢?”

可是李离依然长跪不起,他坚持说:“臣下的官职最高,从没把自己的权力让给下属;平时享受的俸禄也最多,也并没有把俸禄分给下属。今天我有了过错,怎么可以把责任推给下面的人呢?现在出了错案,我理当承担罪责。还是请大王将我处死吧!”

晋文公有些不高兴了,说:“你认为下属出了问题,责任在你这个上司的身上。如果照你的逻辑去推断,那不连我也该有罪了吗?”

李离回答说:“我是掌管刑罚的最高长官,国家法律早有规定,判错刑者服刑,杀错人者要被杀。大王信任我,将执行国家刑罚的重任交给了我,而我却没能深入调查,明断真伪,以致于造成了错杀无辜的冤案,按法律我应受到处置,因此处死我是理所当然!如果我不自觉伏法,那法律的尊严还能受到别人重视吗?”

说完,李离猛地从卫士手里夺过宝剑,使尽力气朝自己挥去,顿时鲜血迸溅,气绝身亡。

晋文公阻拦不及,好长时间都唏嘘不已。

寓言解读

承认错误需要勇气,承担错误所招致的责任和后果需要更大的勇气。

李离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以身谢罪,其做法固然令人敬佩,但如果执法者的监督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品德修养,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中国历史上仅仅出了一个李离。

李离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法律的尊严,实践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深刻的。

杜鹃和斑鸠

寓言出处

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通过简短而精炼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富有哲理,不但读者众多,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故事欣赏

一只杜鹃在树枝上发出阵阵哀啼,一只可爱的斑鸠听到了,便向它询问,希望能帮助它排忧解难。

斑鸠站在枝头与它絮语:“杜鹃,你的鸣叫为什么这样哀怨啊?是不是因为春天即将离开,冬天逼近,爱情也将逝去,阳光也不再和煦温暖啊?”

杜鹃悲哀地说:“我这样可怜,怎能不伤心?请你帮我评评理。今年春天我曾幸福地恋爱,不久就当上了母亲。谁知孩子们完全不想与我相认,难道这就是我所盼望的报恩?当我看到小鸭子把母鸭围住,十分亲昵,而母鸡一声召唤,小鸡就向母鸡扑去,我怎能不感到羡慕?而我无依无靠,孤孤单单,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孩子们对母亲的依恋。”

斑鸠回答道:“可怜的杜鹃,我对你深表同情。如果孩子们如此不孝顺,那我可无法忍受,尽管这类事层出不穷。可是你说你已经生育过孩子?你什么时候筑的巢,我怎么从没有看到呢?在我印象中你总是不停地飞来飞去。”

杜鹃不屑地说:“浪费大好时光,卧在巢里去孵雏,做那种事简直愚笨如猪!我总是在别的鸟巢里下蛋,让它们替我孵。”

斑鸠禁不住讽刺道:“那你还希望从孩子们那里得到什么温暖?”

寓言解读

父母们得不到孩子们的爱和孝敬,自然有孩子们的责任。然而,如果孩子们从小得不到父母的爱,父母又不尽养育的义务,而把他们交给漠不关心的佣人抚养,那么这些父母到老年时,得不到孩子们的抚慰和孝顺,就只好怪罪自己了。

虢君好谀

寓言出处

选自《新书·先醒》。贾谊,洛阳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青少年时代就以才华负盛名,20多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任太中大夫,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受谗被贬,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后作梁怀王太傅,故又称贾长沙、贾太傅。死时,年仅33岁。所著文章58篇,由刘向编为《新书》,或曰《贾子新书》。

故事欣赏

虢国的国君平日里只爱听好话,听不得反面的意见,在他的身边围满了只会阿谀奉承而不会治国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国终于亡国。那一群误国之臣也一个个作鸟兽散,没有一个人愿意顾及国君的,虢国的国君总算侥幸地跟着一个车夫逃了出来。

车夫驾着马车,载着虢国国君逃到荒郊野外,国君又渴又饿垂头丧气,车夫赶紧取过车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干粮,让国君吃喝。国君感到奇怪,车夫哪来的这些食物呢?于是他在吃饱喝足后,便擦擦嘴问车夫:

“你从哪里弄来这些东西呢?”

车夫回答说:“我事先准备好的。”

国君又问:“你为什么会事先做好这些准备呢?”

车夫回答说:“我是专替大王您做的准备,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饥、解渴呀。”

国君不高兴地又问:“你知道我会有逃亡的这一天吗?”

车夫回答说:“是的,我估计迟早会有这一天。”

国君生气了,不满地说:“既然这样,为什么过去不早点告诉我?”

车夫说:“您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如果是提意见的话,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爱听。我要给您提意见,您一定听不进去,说不定还会把我处死。要是那样,您今天便会连一个跟随的人也没有,更不用说谁来给您吃的喝的了。”

国君听到这里,气愤至极,紫涨着脸指着车夫大声吼叫。

车夫见状,知道这个昏君真是无可救药,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于是连忙谢罪说:“大王息怒,是我说错了。”

两人都不说话,马车走了一程,国君又开口问道:“你说,我到底为什么会亡国而逃呢?”

车夫这次只好改口说:“是因为大王您太仁慈贤明了。”

国君很感兴趣地接着问:“为什么仁慈贤明的国君不能在家享受快乐,过安定的日子,却要逃亡在外呢?”

车夫说:“除了大王您是个贤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国君都不是好人,他们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国君听了,心里舒服极了,一边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一边美滋滋地自言自语说:“唉,难道贤明的君主就该如此受苦吗?”他头脑里一片昏昏沉沉,十分困乏地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这时,车夫总算是彻底看清了这个昏庸无能的虢国的国君,他觉得跟随这个人太不值得。于是车夫慢慢从国君头下抽出自己的腿,换一个石头给他枕上,然后离开国君,头也不回地走了。

最后,这位亡国之君死在了荒郊野外,被野兽吃掉了。

寓言解读

如果一个人只爱听奉承话,听不进批评意见,又一味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后果将是十分可悲的。

常言道:忠言逆耳,古今凡有成就之人,皆具备听取采纳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无论听到的意见是好是坏,只要正确,必然虚心接受,这样才能查缺补漏,不断进步。如果只听奉承话,对相左却正确的意见拒不采纳,一味的执迷不悟,独断专行,其后果将是十分可悲的。

财富

寓言出处

选自《泰戈尔寓言》。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故事欣赏

萨纳丹在恒河边数着念珠祈祷,一个衣衫褴褛的婆罗门来到他的面前说:“救救我,我好苦啊!”“我只有一只施舍碗了,我已经把我的东西都给光了。”萨纳丹说。“可是大自在神托梦给我,让我前来求你。”婆罗门说。萨纳丹忽然想起他曾在河堤边卵石堆里捡到一块无价的宝石,当时他想,有人也许需要它,便把它藏在沙里。他给婆罗门指出了地点,婆罗门按照他所说的,果然挖出了那块宝石。

婆罗门坐在地上,沉思良久,直到夕阳沉落在树林后面,放牛倌都赶着牛群回家了。于是他站起来,缓步走到萨纳丹面前说道:“大师,有一种财富足以藐视世间一切财富,请施舍给我一丁点儿那样的财富。”

说罢,他把那块珍贵的宝石扔进了河里。

寓言解读

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类的善良。

爷爷和孙子

寓言出处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寓言》。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

他的《民间故事》大多渗透着宗教伦理思想和美化宗法制古风遗习的倾向,但却以情节紧凑、语言简朴著称。

故事欣赏

爷爷已经老态龙钟了。他迈不动双腿,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见,牙齿也都掉光了。当他吃饭的时候,饭菜常常从他嘴里漏出来。儿子和儿媳妇便不再让他上桌子,只让他在火炉边吃饭。有一次,他们端了一碗饭给老人吃,老人想把碗挪近一点,可是碗掉在地上,摔碎了。于是儿媳妇就开始破口大骂,说他把家里的东西都弄坏了,打了好多碗。她还说以后她要用大木盆给老人盛饭。老人只是叹了口气,一言未发。

有一天,儿子和媳妇在家里坐着,看见他们的儿子在地上摆弄一堆小木片。父亲就问道:“米沙,你这是在做什么?”“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将来你和妈老了的时候,我好用这只木盆给你们盛饭。”米沙回答说。

夫妻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了起来,他们为自己那样对待老人而羞愧。从那以后,他们又重新把老人请上桌吃饭,并且细心地照顾他。

寓言解读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像父母的个性。

杂色羊

寓言出处

选自《克雷洛夫寓言集》。

故事欣赏

狮子非常讨厌杂色羊,要消灭它们其实非常容易,但这样做有失公正,百兽拥护它为王,并不是为了让它随便镇压异己。可它一看见杂色羊就无法容忍!不知怎样才能既除掉杂色羊,又保住自己的名誉。

狮子一直都很困惑。于是它召见狗熊和狐狸,向它们吐露了自己的难题,说自己一看见杂色羊眼睛就痛,长此以往准会完全丧失视力,如何避免这场灾难,它已经一筹莫展。

“万能的狮王!”狗熊眉头一皱,说,“这个问题有什么难的?你就直接下令把杂色羊处死,谁还会怜惜它们?”

狮子觉得不满意。狐狸见狮子仍然愁眉不展,便谦逊地提出一个建议:“啊,狮王,我们仁慈的狮王!你想必不愿意把这些可怜的羊赶走,更不愿滥杀无辜。既然如此,那我斗胆提一个建议:请下令拨给它们一片草场,那里给母羊准备充足的饲料,给小羊一个蹦跳、奔跑的天地。不过我们缺少牧人,所以不妨派狼去管理杂色羊。不知为什么,我预感到这一族类好像会自然而然地绝迹。就让它们自求多福吧,将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同你没有关系。”

狐狸的建议立即被采纳,以后的结果狮子非常满意,别说杂色羊,就连单色羊在那里也渐渐绝迹。

寓言解读

要问百兽对此有什么议论,他们都说:“狮王很好,坏事都是狼干的。”

许多人自己想做坏事却害怕别人批评,就寻找替罪羔羊,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两个隐士

寓言出处

选自《纪伯伦寓言》。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纪伯伦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故事欣赏

在幽寂的深山中隐居着两位隐士,他们膜拜上帝并相敬如宾。这两位隐士共同享用一个陶钵,这是他们唯一的财产。有一天,邪恶精灵附在年长隐士的心中,于是年长隐士来到年轻隐士面前说:“我们同住已久,现在是我们该分别的时候了。让我们平分财产吧!”年轻的隐士听后,不无忧伤地说:“这真使我难过,兄长,你竟要离我而去了。但你既然决心要走,那就这样吧。”他拿出那个陶钵,把它递给年长的隐士,说:“我们无法把它平分,兄长,你拿去吧。”

“我可不接受这种施舍,除了我应得的那一份,我什么也不会拿。这个陶钵必须平分。”

“如果这钵被分为两半,它对你对我还有何用呢?假如你愿意,我们可以通过抓阄来决定钵的归属。”

“我只愿公平地得到我那份财产,我不会愚蠢到让公道及我的财产由那些没指望的允诺来决定。这个陶钵必须平分。”

年轻隐士再也无法说服他,只好说:“如果这的确是你的意愿,即使打碎它你也不在乎,那么就让我们现在把它分了吧!”

这时年长隐士的脸色却变得非常冷峻,他破口大骂:“你这该诅咒的懦夫,你竟然不敢争斗!”

寓言解读

对待那些蛮不讲理、无理取闹的人,要勇于与他们作斗争,否则,他们会得寸进尺。

永某氏之鼠

寓言出处

选自《三戒》。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故事欣赏

永州有个人,怕犯日忌,受迷信的束缚很厉害。他生于子年,认为老鼠是子神,所以特别爱护老鼠。人不仅不养猫和狗,还不准僮仆们打老鼠。他家的粮仓、厨房,任随老鼠横行,从不过问。因此,老鼠们互相传告,纷纷搬到他家来住,饱食终日而没有灾祸。这位先生被老鼠祸害得家里没有一件完好的器具,架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裳,人的饮食大都是老鼠糟蹋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和人一块行走。夜晚,便偷吃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和人一块行走。夜晚,便偷吃东西,彼此咬架争斗,刺耳的尖叫声千奇百怪,吵得人无法入睡,而这位先生却从不觉得厌烦。

几年以后,这位先生迁居外地,另一家人家搬来居住,老鼠仍像过去一样为非作歹。新主人愤慨地说:“这些见不得阳光的坏东西,偷窃捣乱得太厉害了,怎么会闹到这种地步呢?”于是,借来五、六只猫,关门闭户,大肆捕捉;又搬砖移瓦,用水灌洞,雇人四面围剿。就这样,捕杀的老鼠堆积如山,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过了几个月才散去。

寓言解读

对坏人坏事,不能纵容包庇,姑息养奸;必须彻底揭发,坚决斗争。

角力

寓言出处

选自《萨迪寓言》。萨迪,波斯著名穆斯林诗人。代表作为训世故事诗集《果园》与《蔷薇园》。其中有不少寓意隽永的寓言诗。

他的作品明白晓畅、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数百年来始终是波斯文学的典范。在对相关的事件的评判中,诗人表现了自己的理想、愿望和爱憎情感,充满对善良、纯洁、赤诚、正义、光明与真理的礼赞,堪称是萨迪的理想国。全书运用娓娓动听的叙述与以事喻理的教谕,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故事欣赏

有一个人善于角力。他的武艺高强,掌握的武功足有三百六十种,而且每次出手都各不相同。在他的徒弟里面,有一个英俊的青年,这个人十分喜欢他。他将自己的武艺传给了他三百五十九种,自己只保留了一种。

那青年力大无比,本事高强,谁也打不过他。后来,他跑到国王跟前炫耀,说自己的本领和力气绝不比师傅差。之所以不愿胜过他的师傅,是因为自己尊敬他,再加上他又是自己的师傅。

他的狂妄无礼,引起了国王的反感,他叫人预备一个宽大的场地,把满朝文武都叫来。国王让师徒二人比武。那青年耀武扬威地走进场地,好像一个巨人,仿佛他的敌人是一座铁山,也会被他推倒。

由于他力气很大,他师傅使出了没有传给他的最后一着,一把将他抓住。他还不知如何招架,就被师傅举过头顶,扔在了地上。全场都为这位师傅的胜利而喝彩。国王叫人拿了一件袍子奖给师傅,对那青年斥责道:“你真是太狂妄了,妄想胜过你师傅,结果是自不量力,你败了。”

这个青年说道:“陛下!他并不是凭力气胜的我。他留下一手没有传给我。就凭这小小的一点本事,今天把我打败了。”

那师傅说道:“我留下这一手就是为了今天。因为圣人曾经说过:‘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给你的朋友,如果将来他变成你的敌人,你怎么对付他呢?’从前有个吃过徒弟亏的人,他所说的话你没有听过吗?‘也不知是如今人心改变,还是世上本来就没有情义。我传授给他们射箭的技艺,最后他们却把我当做天上的飞鹄。’”

寓言解读

人心难测,当你在传授别人技艺的时候,要留下一手,以备他在侵害你的时候对付他。

丑角的笑

寓言出处

选自《泰戈尔寓言》。泰戈尔的作品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

故事欣赏

将军走到怒不可遏的国王面前,向国王敬礼说:“村子已经受到惩罚,男人们都被打倒在地上,女人们蜷缩在没有灯火的屋子里,不敢哭出声来。”

祭司长站起来向国王祝贺:“上帝的仁慈永远归于陛下。”丑角听到这句话纵声大笑,吓得朝臣们毛骨悚然,国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王座的尊荣,”大臣说,“是以陛下的威严和全能上帝的恩宠为支柱的。”

丑角笑得更响了,国王怒声喝道:“不合时宜地寻欢作乐!”

“上帝赐给陛下多少恩宠,而他赐给我的就只有这一份笑的禀赋。”

“这份禀赋要断送你的性命。”国王右手握剑说。

但是丑角又纵声大笑起来,直到他不能再笑为止。恐怖的阴影笼罩着宫廷,因为他们听见大笑的声音在上帝的沉默深处回响。

寓言解读

“上帝”是永远不会保佑那些荼毒生灵、滥杀无辜的人的。

物有似是者真伪不难知

人与人在社会中生存,为了生存也就产生了竞争,在竞争中虚伪就成了达到某些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某些人在自我保护的基础上衍生出虚伪的一面,为自己的某种目的而将其假恶丑的一面掩盖,他们把假的演成真的,人们根本分辨不出虚伪,虚伪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性需要。

生活需要真善美,只有真实才能最终得到别人的好感,获得信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