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193  |  更新时间:2012-08-20 16:59:18  |  分类:

军史乡土

第1章

在世界东方的一片辽阔的土地上,屹立着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它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过。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复兴,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磨砺。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历史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值得典藏和研究的财富,但是,记录在案的文字并不能反映历史全貌,很多历史死角无法得以清理,从而演变成一个个不解的谜团。秦始皇身世之谜、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屈原自沉汨罗江之谜、关羽败走麦城之谜、诗仙李白的死因之谜、《聊斋志异》成书之谜、项羽垓下战败之谜、金缕玉衣之谜、西湖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每件谜团的背后无不隐藏着一个震动古今的重大历史事件,极大地激发着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了满足人们对我国历史的好奇心,增进我们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本书综合了大量历史、地理、科研文献资料,以全面、全新、探索的视角,从帝王、后宫、文臣、武将、文人、文化、军事、科学、考古、名胜古迹、民俗传说等几方面选出百余个重大历史谜题,力图通过严肃而科学的分析论证、生动而精练的文字,拔开历史迷雾,将历史的本来面目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于读者面前。全书涉猎范围广泛,内容深浅合宜,情节充满轶趣,语言生动活泼,可以帮助读者掌握研究历史和探求真相的方法,从中获得探索发现的规律,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扩大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历史演进的轨迹。

帝王——九五之尊帝王事。从炎黄开始到清代末期,中国出现了无数的帝王。有的昏庸无能,将国家治理得民不聊生;有的残暴至极,最后国家遭到覆灭的厄运;有的任人为贤,成就千古伟业。总之,各位帝王千奇百态,后世评价不一。他们共同写就了中华民族千年辉煌壮丽的历史乐章,在绘成斑斓多彩历史画卷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难以破解的历史奇谜。

大禹破坏禅让制了吗?禹是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

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那么,是大禹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破坏了禅让制的吗?尧舜禹时代是被古人奉为最理想的政治时期,他们是把王位禅让给有德才的人,而不像后来的帝王只传给自己家族内的人。禅让制最后一位继承者是有治水之功的大禹,他是由舜禅让才接替王位的,而舜并没有将王位传给儿子商均。但是大禹以后,就由儿子启继承了王位,禅让制也从此消失,世袭制登上政治舞台。故人们都说是大禹破坏了禅让制。但在史籍中却记载不一。

《孟子?美章》载:“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阳,朝现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

“启贤,能敬承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史记?夏本纪》记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狞,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狩。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舜、禹、益都是按照禅让制度来传位的。他们均先后避让过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禹的儿子启,只因舜、禹、启贤能,才得到了诸侯们的拥戴登上王位。但在许多史书记载的却是“尧舜传贤,禹独传子”。“尧舜皆传贤,及禹而德衰,不传贤而传子。”尽管有的学者进行了辩解,说:“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禹传子启,而启独贤。”而根据《竹书纪年》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战国策?燕策》则曰:“禹传益,而以启任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天下。”这些史料说启是因为使用武力杀了益而得到了王位。启登位后,建立夏朝,彻底结束了禅让制度。

综合观之,大禹也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只能说是禅让制已经发展到了尽头,世袭制开始萌芽并主宰整个古代社会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古代统治者如果想一直统治下去,也只能由其后人承袭其地位。当然,是不是大禹将王位传给了启,还有待考证。商纣王真是暴君吗?在中国流传下来的许多传说中,很多人都被说成是“十恶不赦”的,但这些人真的干了让世人发指的事情吗?还是历史给他们扣的开端罪名呢?

《封神演义》中殷纣王是一个受狐狸精迷惑,十分残暴的人。在历史上,殷纣王也是著名的暴君。在许多的历史传说中都有殷纣王昏庸无道的记载,如:“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观其心”等令人发指的事情,殷纣王似乎都做出来了。然而,在一片的声讨中,我们也看到了有学者为纣王辩解。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基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近人顾颉刚撰的《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一书中,指出现在传说的纣王恶行是层层累积叠次发展的,时间越远,纣王被盖的罪名帽子越多,越不可信。顾颉刚为此做了详尽地考证。人们由此了解到,妲己的形象原来是来自西汉末年刘向的《列女传》;纣王淫暴,只是《封神演义》等小说的艺术加工。这些都让殷纣王留下了抹不掉的罪名。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