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生小说 > 历史小说 >末世黎明 > 第262章 武状元
第262章 武状元
作者:老童生   |  字数:3503  |  更新时间:2022-04-28 10:55:13  |  分类:

历史小说

虽然没有上一世那么劳累,但崇祯依然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回想过去的一年,除了范景文不出意外擒杀反贼创世王光复洛阳外,崇祯最满意的还是三大营的士卒在不发粮饷的前提下依然是干劲十足,他们动力当然是来自他们身后的不再忍饥挨饿的父母妻儿。不过,孙承宗、孙传庭、孙元化、卢象升这些得力干将的粮饷却是一个子儿不能少的。至于大明海军舰队现在也仅仅是初创阶段,还未见成效,当然谈不上什么满意不满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四年三月十五号这一天也终于到来,这可是一个很特别很值得崇祯留恋的日子,这可是崇祯自己登基以来第一个主持为大明帝国选拔人才的殿试,只不过,此次殿试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

“孟卿家,这排名第一者还是刘若宰……?”看着摆在文华殿御案上的十几份答卷,崇祯看向礼部尚书孟绍虞问道。

被皇帝这么一问,倒是把孟绍虞给问了个满头的雾水:“皇上,排名第一者确实为刘,刘若宰,可皇上为何说还是?难道……?”被崇祯来了这么一出,孟绍虞还以为这次考试中发生了什么不该发生的猫腻,被皇帝知晓了才有一问。

“啊,哦,没什么,口误,口误尔。”崇祯又被孟绍虞这么一问,这才猛地醒悟了过来,干笑两声掩盖了过去。

“哦,这样啊……”孟绍虞喃喃了一句,随即开口回禀道:“第一名是这个刘,刘若宰”,不过孟绍虞这话说得好像有些不大自信起来,倒不是他有什么问题,大明科举发展到今日已经是相当完善了,想作弊太难。

“嗯,刘若宰的文章朕到也看了,文采确实不错,其他科目也答的也算过得去。”崇祯不由得不赞叹,才子就是才子,学霸就是学霸。三年来,这个刘若宰不光没有落下八股文的习作,其他自己要求的新增科目也涉猎甚广。只不过,毕竟眼界所限,见识总归浅了些,这倒是有些可惜了。

这次崇祯也不弄那啥的抓阄定名次了,直接对孟绍虞道:“出榜吧,刘若宰为一甲第一名状元,就让他入翰林院做个五经博士,和其他博士共同负责重新编撰国学。要他们将四书五经啊,诸子百家所著学说啊全部重新整合编撰。那可都是我华夏学术瑰宝,弃置不用岂不可惜?每家学说难说尽善尽美,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重立国学,教化百姓。记住,今后所有教化百姓的经文,必须做到能让老百姓看懂,越直白越好,切记。”

孟绍虞有些目瞪口呆,不过他也不敢过多插嘴:“臣遵旨”

“榜眼嘛?这几年参赞军务倒是让史可法长进了不少,就是他吧。”崇祯看着史可法的答卷很是满意,不过他还是没有在这些事上去过多的改变历史,让史可法去取代刘若宰的状元之位,毕竟人家刘若宰祖坟上这会可是冒着香烟呢,他可不想触那个霉头。

“诺”孟绍虞又在刘若宰的名下写下了史可法的名字。

“陈子龙此子倒也不错,这几年推广山芋等农务立下不少功绩,报纸督办也是有声有色,探花就他吧。”看着有莫有样的答卷,崇祯很是欣慰。

“哦,陈子龙为,为探花?”孟绍虞有些疑虑:“他的文章可并非三甲之列……”

还没等孟绍虞说完,崇祯摆摆手打断他的话道:“朕取得是综合型人才,你可看其他答卷内容来吗?有几个能有他答得好!”

“综合性人才?哦,诺”孟绍虞听的云里雾里,不过细想一下,大概也明白皇帝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他又不是笨人,不光不笨他还精着呢,要不他孟绍虞能干到礼部尚书这等高位!皇帝即已发话,他哪还敢有其他意见,其他大臣更是不敢乱发表意见,就这么着崇祯依次定下一众进士们的名次后,他登基后的第一次文科殿试就此圆满结束。

殿试就殿试呗,干嘛还非得强调文科殿试?难道参加殿试的还有武科举?还别说,这次还真有。这不崇祯跟文华殿一众大臣道:“走,随朕去武英殿,看看朕的武科殿试状元花落谁家。”有明以来,武科不举行殿试,只设武科乡、会试,因此武科只产生武举人和武进士。武科殿试,这可是崇祯帝开了历史的先河。这也是崇祯的无奈之举,大明承平日久重文轻武风气已久,武功日渐衰落,弄得大明可用武将寥寥可数。加之当前境外有女真建奴、草原部落虎视眈眈弄得边防危机重重,还有境内乱匪四起,让崇祯认识到眼下必须扭转大明重文轻武之势,借武举殿试之举,大力推崇尚武之风,提高军队武人在帝国中的社会地位。不过,崇祯为了提高将来武将兵卒整体素质,武科不只考武力,还要考问文化、军事策略、统兵才干等,也好让广大军卒明白,大明的武人也不能只知道习武,文化素养也必须得有,只不过要求没有文人那么高罢了。文人士子也不能在这方面做文章,人家武将军卒文化功底是不如你们,可你们弓马箭戟方面也不如人家不是?

“遵旨”文华殿一众大臣躬身应诺,纷纷随皇帝转往英武殿。

武举考试,向来是考察骑射箭法,骑马射箭,定点射箭。为了增加难度,崇祯特地要求今年武科除了常规的考核外,还增加了武大刀和举石锁,大刀的重量十分惊人,有80斤、100斤和120斤三等,石锁也是从200斤到250斤不等。80斤的大刀,寻常人提起来都十分费力,何况要舞的灵活自如,更是十分困难。通过武力考试,真正能舞动百斤以上大刀的也只有两人,他们分别是王来聘和徐彦琦。除了武力,最让这些武人感到困难的,就是崇祯还给增加了一项考试,用一份答卷把自己如何治军的理念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不限格式,哪怕是用大白话也行。即便如此,也有很多人绞尽脑汁才堪堪完成,更大一部分人在大半天的时间里也就只写几个字而已。不过还好,名列前茅这几人答卷还算过得去,毕竟他们也是熟读兵书之人。

正如历史那般,崇祯四年举行的这场武科殿试,在经过激烈角逐后,终于选拔出了120名武进士。经兵部认真甄选,又从中选拔出30人的优秀名单,请崇祯皇帝御览。崇祯认真审阅面试后,选中王来聘为一甲第一名,徐彦琦为一甲第二名,第三名为翁英、历史上原本的第三名张再庚依然为并列第三名,自此大明朝第一位武状元就此诞生。

在颁布文武殿试名次后,为了激励人才上进,进一步彰显大明对武人的重视,让世人重塑尚武风气,崇祯决定举行和文状元一样的盛大仪式——传胪大典。3月19是个黄道吉日,崇祯亲自驾临金銮殿,首先接见武状元,由礼部传胪官传唱武状元、武进士的姓名。文状元要在武科之后才能接见,虽然一众大臣或多或少的有些抵触,但也是无可奈何。经此一番造势,一众武人幸福感直接爆棚,这对他们来讲堪称莫大的荣耀。

由此有成鲜明对比的倒是今年的文科士子们的没落,当然史可法、陈子龙二人除外,他俩时非常务实之人,经过战乱洗礼的史可法早就觉得大明武功没落的弊端,皇帝如此他倒是很是期待。陈子龙也没少接触流民,其中不乏辽东逃难回来的百姓,对大明当前武力羸弱的局面他很是无奈,通过皇帝这番操作,他倒是感到很实稀奇和期待。最为没落的当属文华殿状元刘若宰了,他本就是个骄傲的人,无论学什么,他都能做到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但是,他觉得自己这个大明崇祯年第一个正宗的状元,竟然没有那个粗鄙的、所为的武状元王来聘受到当今皇帝的待见,他是愤怒的,他发誓:自己一定努力要得到皇帝的重视,皇帝不是要他协助一众博士们重塑国学吗?不是要他们做到把国学发展成能让广大百姓都容易接受的**嘛?那好,自己一定能做到!

为了这一届武状元、榜眼、探花们能更把宣传效果最大化,崇祯特地钦点状元王来聘为皇家亲军警卫团上校团长从三品武官,探花徐彦琦为警卫团中效团副兼一营营长正四品,探花翁英、张再庚依次为警卫团第二营、第三营少校营长从四品。其他武进士也一一敕封官职。这一反操作可为是轰动朝野,轰动天下,就连正在统兵征战扶桑列岛的黄台吉也是惊叹连连:“这个黄毛小儿可不简单啊,大明难道要重震雄风?难道我大清和朱明议和是个错误的选择?”

领了职务的王来聘等人十分激动,不光这,为了进一步激励这些人,崇祯帝又特地赏赐他们四人每人一把十分名贵的宝刀,刀锋凌厉摄人,刀鞘精致雕花。这把刀代表崇祯帝对他们的厚望。王来聘等人十分感动,亲自上前跪地谢恩。王来聘代表武进士们发言道:“皇上重武若此,臣等若不效命疆场,不捐躯杀贼,何以报圣恩!”

原本的王来聘为了报答崇祯帝的知遇之恩,自到了军中,也是尽心尽力非常卖命,在围剿叛将孔有德的战斗中,他勇猛无敌,奋力冲杀。凭借一己之力将固若金汤的登州水城撬开了一丝缝隙,官兵趁机进入,一扫叛军。而王来聘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可悲可叹。不过现在崇祯可不想让他们重蹈覆辙:“朕不要汝等为国捐躯,朕只要汝等尽心竭力,把朕的新军警卫团带好、练好。朕要汝等把让这支新军练成天下雄军,使敌闻风丧胆的雄军!训练一只忠君爱国、守护百姓的大明雄军!”

“我等绝不负圣恩!”王来聘等人闻言无不感恩涕零,伏地重重叩首拜谢。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