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生小说 > 军事小说 >谍战之蜂飞 > 闲聊几句
闲聊几句
作者:永远的陆军少校   |  字数:1392  |  更新时间:2020-01-10 15:16:15  |  分类:

军事小说

《蜂飞》更到现在,已经11万多字了,涉及到上架的事宜。与编辑商量时,我态度很明确,15万字之前暂时不考虑上架,之后看点击和收藏情况再定。一部没有读者喜欢的书,不上架也罢。若是读者喜欢,何不妨多更几万字免费章节?

说实在的,重新开写这本,是为了纠偏。第一本《谍战之蜂蛰》几次断更到最后草草完本,是因为整体故事架构没有做到扬长避短,写得非常痛苦。

我是个常常会和自己较真的作者。当小说的故事铺陈不能让自己满意时,根本就一个字也写不下去。抗日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残余贼心不死欲图再犯我中华的选题,是多年未了的心愿。正是这个原因,无论写得多痛苦,也要坚持写出来。但是,《蜂蛰》更了近130万字之后,我意识到,这样的“坚持”其实对自己对读者都不公,所以下了决心完本第一部。

这也算是一个曾经获过中国新闻奖金奖的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负责任的态度吧。

在历经几个月的沉淀,重新开本写了数十万字之后,我终于可以告诉捧场的读者,这一本,要比第一本强很多。而且,故事具有完全的独立性,没有看过第一部《蜂蛰》的朋友,丝毫不影响这一部《蜂飞》的阅读。

上一部《蜂蛰》的主人公罗立军虽然在《蜂飞》里成了配角,但是,通过小人物“我”(徐平安)的成长过程,更能衬托出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大智慧和大无畏。也许,红花须得绿叶配,英雄人物身上,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质地,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去体现,才能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现实气息。

在这部小说里,相比较之前在危机四伏总感觉力单势薄的国统区,解放后的上海,为了破坏敌特和日本人阴谋,像罗立军这样的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还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自己人的误会、敌特的要挟、日本人的利诱,罗立军们背对着新政府的阳光,逆向而行,目的,就是为了这用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阳光,不被阴霾所遮挡。

作为一个军旅记者,我对英雄历来崇尚,尤其是那些迎来了解放之阳光后,还不得不继续潜伏的英雄。我曾经采访这样的一个当事人,上海解放后,他却奉命继续潜伏。他说,每次路遇解放军,尤其是路过新政府和解放军营区时,总有一种冲动,想马上冲进去和自己的战友相认。但是,他更清楚,组织上让他潜伏在敌营的任务还没有完全完成,所以他只能将战友亲人当成陌路人。由于采访前查过不过相关档案,所以我非常相信他的话。

理论上说,解放了,这些继续潜伏在敌特组织内部的人员应该安全了,毕竟他们有了公安局、部队作为后盾。但是,在解放后的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潜伏的敌特网络极其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反特工作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原因。由于潜伏敌特都转入了地下,为了不给敌特任何破坏新政权的机会,也为了确保能够将潜伏的敌特组织一网打尽,地下英雄们反而要冒更大的风险,包括自己人的枪口------

这第二部,就是向那些不能和战友、亲人一同享受新中国阳光的英雄致敬的!

《蜂飞》采取了第一人称的述事方式,这种创作手法,在我写《那一年运河芦花红》一书中,已经得到充分验证:这个我更擅长!因为我是从写诗写报告文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的,包括我出版了的《共和国首任空司令刘亚楼战传》、《中国有个南街村》等书籍,都是报告文学,所以,我对这种述事方式更熟悉。

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来写小说,因为一腔属于军人的热血在,所以少校的书,除了铁血,还是铁血、铁血、铁血!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