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生小说 > 历史小说 >末世黎明 > 第三十六章 上山下乡
第三十六章 上山下乡
作者:老童生   |  字数:4155  |  更新时间:2020-01-10 14:55:52  |  分类:

历史小说

“非也,非也。诸位臣公都乃饱学之士,国之栋梁,谈不上无能不无能的。朕,倒是认为,这怪不得诸位臣公。”朱由检稍稍引了下话题,并给足了让群臣自己有发散思维的时间。

开会讨论能顺利进行的方法有吗?嘿嘿,有啊!来咱聊聊,总结下就四条:

一:头脑风暴法,有个电视节目叫这个名字,也是干的这事的,也叫自由奔放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让一些某方面的专家在一定的,非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进行讨论。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提出创新方案避免出现片面和遗漏;

二:哥顿法,会议上只提出方案,不说目的,让大家积极的提出各种设想以激发出创新方案,但是主事的人得加以引导,免得跑偏;

三:德尔菲法,让专家知道研究对象和要求,一些或某个专家不受干扰的独立提出解决方案和设想,最后进行总结;

四:专家检查法,就是直接有由专家提出方案及解决方法。

朱由检对孙承宗用的就是第四种,让孙承宗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去吧;魏忠贤第一种但是引导的多;今天,面对群臣崇祯就是准备采用第二种哥顿法了。嘿嘿,大明皇帝朱由检厉害吧。

朱由检现在心下可是畅想无限:好好想吧,好好地总结吧,大不了咱再给你们引导引导就是了!到时候方案一出可别怪朕啊,可都是你们自己提出来的滴解决方案嘛!

m伟人有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的太好了,朱由检深有感触,今天就要以此为基调,来引导大臣往这个方向走。

“诸位臣工,汝等能否想想,魏公公为何能有这样的“非凡”的见解?”等了半响,朱由检启示性的发问完,他就是要把话语权交给了朝堂上的众大臣自己。

天启年间,魏忠贤权倾朝野,包括内阁首辅在内的朝中一干大臣,在他面前只是摆设!

但是,这些屹立不倒的大臣哪个不是猴精猴精的,除了没有现在的朱由检见识多广、意识超前之外,其他方面都通透得很。

一些猴精中的精猴就很快捕捉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一个可以大拍圣眷正浓的厂公魏公公的马屁的大好机会。

趾高气昂的魏忠贤,此时的感觉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皇帝可不就是咱太监的天嘛。

今天注定是他魏公公不平凡的一天,这不站在那儿他,也随着皇帝的话语泛起了心思:是啊,我为什么能有如此高度的见底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魏忠贤正自我感慨着呢,身后突的传来一阵天籁之音,即悠然悦耳、还令人酥麻入骨。

“万岁,魏公公雄才大略,在其鞠躬尽瘁,辅佐先帝之时,保大明天启一朝安泰已然可见;其殚见洽闻、博古通今,现今已然在其拟定的税赋方略中可闻。微臣佩服万分,深感学识不足,还望能得到魏公公提携一二啊。”声音极其谄媚。

谁啊?朱由检定眼一看:靠!我当时谁!原来是内阁首辅黄立极啊!

朱由检笑容可掬,内心微怒:女马的,他大爷的,老子早晚得收拾你!

魏忠贤骨酥如麻,飘飘然而所以然:还是这黄立极会说话啊,有机会啊,咱(杂)家怎么着也得奖励一番。

有了开头的,就好办了,话匣子一打开,赞誉之声就潮水般的涌来。什么满腹经纶、德才兼备、国士无双、智勇双全、学富五车、立地书橱、锦心绣口、经天纬地、一世之雄、出口成章、下笔成章、倚马可待,最后把出将入相、惊天地泣鬼神、一柱擎天都搞出来了。

魏忠贤满面潮红,就像喝了千年老鳖大补汤一般,身子都激动的有些摇晃了。

此时,朱由检心中暗道:再加把劲,还没到点子上,不行,还得再来引导引导。

“诸卿说的都不错,但是,朕,总觉得还缺少了点什么。记得先帝曾经给朕提起过,说魏爱卿,曾经为体察民情,到什邡间体验过那个什么?叫什么来着?……就是压什么注的那个?”朱由检就是不把魏忠贤曾经是个赌徒的事说出来。

“是赌博!”话一出口此人就后悔了,妈的,这节拍跟的,太投入了,恨不得扇自己两个耳刮子。

谁啊?此人正是“十狗”之首,被人称作“煨蹄总宪”的周应秋。

魏忠贤好像感觉被谁用尖刺戳了一下心窝子,回头猛瞪了周应秋一眼。把个周应秋吓了个半死,赶紧低下了头,不敢再看魏忠贤一眼。

“哦,对对。是赌博,不过朕认为,魏公公这是为体察民情,为深入了解而为之。真要是纯粹是为了赌博就不好了,毕竟有伤风雅!另外,朕,还听闻,魏公公年轻那会车马娴熟,可以左右开弓百发百中,这说明了什么?”朱由检又一次开启了引导似的发问。

这次,周应秋为弥补自己刚才的过失,加上已经适应了这种问答方式,赶紧移步抢答:“臣认为,这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的描述,不正是来描述厂公魏公公的嘛!”

瞬间,又是一阵阵的马屁声传到九霄云外去了……。

“众爱卿说的都不错。”朱由检感觉火候差不多了,开始总结式发言。

“魏公公能深入到什邡间体察民情,又有能车马娴熟的本领,领略武者之辛苦。这些就体现在了他今日的功绩之上来了。自朕登基,至今也就仅三月有余,朕,安排给魏爱卿的这个任务也就两月余吧。众卿,若是你们,你们谁能在两月余的时间内,如此完备的筹划出,犹如魏公公筹划的这般的大正方略吗?”朱由检站起身,来到群臣中间的过道上。

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啊,群臣被问的躬下了身去。厂公魏公公,则是自我肯定般的,配合着皇帝的话语,一脸肃穆的傲立在大殿之上,站在那里雷打不动。

这时候即便是有自认为行,也不敢说行啊,齐声唱到:“臣等无能,实在是无法触及这等高度……。”

整齐划一的声音,震撼了朱由检一把:我靠,这么齐!

“如此看来,朝中诸位大臣,有魏公公这般体恤民间疾苦的着实不多啊。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这个理,就如魏爱卿魏公公一般,他就因为是在社会上体察的多了,才感受的多,才懂得多,才有现在的渊博的学以致用的学识和能力。可是汝等,汝等学问绝对没问题,可就是民间俗世深入体察的太少了。哎!怎么办呢?”朱由检小眼睛瞄了一下四周,扬声长叹,大有得不到贤助的伤感。

朝堂之上众大臣无不汗颜,当然除了大帝朱由检的亲信,事先都有所沟通的,不过就是这些个亲信,也有今后一定要多加体察民情、军情之感慨。

“朕!还得需要汝等的帮助,来完善的平日里的政见,已安国事。特别是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等言官,你们这些人,平日里,汝等可还要来给朕纠偏呢!更要汝等督导天下百官。可现如今,若汝等自己经验都不足,都不知道事情的真伪虚假,那如何来纠偏?如何去督导?哎!这怎么办呢?朕,恍惚啊。诸位臣工汝等有什么良策吗?”伤感完毕,朱由检“碰”的一脚,把皮球提到了群臣脚下。

不过,接下来的一幕,却是令朱由检目瞪口呆。

大家听完皇帝的问话后,大脑还处于短暂的混沌之中。此时,作为魏忠贤亲信的左副都御史李夔龙,眼珠子转了转,迅速紧走几步,来到魏忠贤身旁,满脸媚笑、一躬到底:“龙学识浅薄,日后还请厂公多多提携、多多教诲,龙在这里有礼了。”看那架势,若不是在朝堂上碍于皇帝的面,早就跪下了。

群臣一看可以啊,一众言官、大臣皆忙朝向魏忠贤躬身作揖:“吾等学识浅薄,还请厂公多多教诲……。”

朱由检一看啥玩意!这那能行啊!不是这个剧本啊!套路不对啊,重新开拍吧!忙向王承恩使了个眼色。

王承恩高声唱声喝道:“肃……静……!”

众言官(御使大夫、给“ji”事中)停下对魏忠贤的恭维,回头看向王承恩。

“各归各位,肃静……!”王承恩庄重的喊完,也退到了龙案一旁。

朱由检环视了一圈,微笑着继续他的大业:“诸位臣工,看来都有拳拳忠君爱国之心,非常不错,心情急切可以理解的。但是朕,还是刚才那句话,请诸位臣工多多揣摩,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底何解?”

“要躬行……?”大殿之上,人头攒动个个都顶着一串串的问号:皇上到底啥意思?

“诸位臣工,汝等可记得几曾何时游历过这帝国的大好河山?几曾何时还记得那哪沧海桑田?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此情此景何等的令人向往,广袤大地上还有多少你们从未只晓得人间万象?汝等身负重则,如若这些都不知晓,那还怎能担得起这“纠察朕过,督查百官”的重任!”朱由检掷地有声,声音愈加严厉。

满朝的大臣,突然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惭愧、前所未有的恐慌和茫然,产生了一种赶快结束这朝会,速速逃离这朝堂的想法来。他们此时此刻忘却了皇帝的年龄、忘却了朝堂上还有让他们心悸的魏公公的存在。

正喝着迷魂汤的魏公公,此时忽的发出了一声震耳发聩的声音:“哼!皇上,老奴觉得,这些个小兔……哦,不,这些言官们,就该多到地方体验一番去。”

魏忠贤的口头禅“小兔崽子们”差点从口中蹦了出来,即便如此,大帝朱由检,也仿佛听到了真正的天籁之音。魏忠贤此话一出,立马起到了力挽狂澜、拨云见日的功效。

“你们身为言官,觉得魏公公的话有没有道理?!”朱由检口气有些古怪,问询中带有霸道。

众言官被朱由检的语气吓了一跳,也不敢不配合魏公公的意思,言不由衷的吐出了几个字,几个让朱由检期盼已久的字眼:“吾等愿往地方体察民情……。”

火候一到,刻不容缓,否者,唯恐迟则生乱!

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由检,发出了向基层进发号召:“即如此,那就依着众卿的意思了!边关重镇条件险恶,汝等暂且就不要去了。朕担忧你们的安危啊。”这人情卖的。

朱由检继续鼓噪:“大明帝国是个农槡大国,农里乡间有着广阔的天地,汝等可以到那里去,去了都将会大有作为、大有斩获的!好好积累经验,以学得更有用的、更实用的学问!朕,等着你们归来,等着你们的归来,为朕出谋划策。朕,承诺!尔等一日不学成归来,朕,就一日不设御史台和给事中等言官之职!朕,会在京师时时刻刻看着你们!”

龙台上,朱由检大袖一挥,一道早就已准备好的圣旨“凭空”而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即日起,朝中所有御史大夫、六科给事中,尽皆返乡故里体察民情,尔后奉召方可回京,不得有误。钦此!”

哗啦啦,跪安后的朝中大臣少了近半。

众大臣、言官总感觉什么地方不大对,但就是说不上来:好像哪里不对劲啊?

大明朝存在了近300年的言官制度,在这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逐步转行……。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