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生小说 > 历史小说 >末世黎明 > 第三十五章 亡国之臣
第三十五章 亡国之臣
作者:老童生   |  字数:3878  |  更新时间:2020-01-10 14:55:52  |  分类:

历史小说

大明朝野上下开展的税改运动,就在朱由检朝堂之上一锤定音之下,轰轰烈烈的由此展开。

先有田尔耕、崔成秀禁足获解;后有魏忠贤在锦衣卫、东厂、督察院等处,挑选了一些他认为有利于今后工作开展的可用之才;最后,魏忠贤委任许显纯组织一干督察员,自京城至南京直至福建,沿驿站建立联络点,便于信息快捷传递。

当然了,魏忠贤认为,许显纯建立掌握的这情报线,也就是他魏忠贤掌握了这条情报线;不过他不知道的却是,许显纯掌握的这条情报线,更是咱大明朝的皇帝陛下朱由检同志也掌握了这条情报线;还有不一样的是,朱由检还通过许显纯掌握着另一条专门督查田尔耕、崔成秀等“税赋督查厂”要员的检查机构“特勤局”的一条线,“特勤局”被人称为“小东厂”,这个“厂督”是由王承恩领衔的。

年前,朱由检也不想有多大的动静,他只是要求各个部门,特别是新成立的这些个部门,当然也包括“赋税督查厂”在内了,在年前的这几个月,力求把为有序开展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做好。该明察暗访的就开始组织明察暗访;该总结经验的的就开始总结经验;该吸收人员的就大力着手进行招募;该安插卧底的就开始着手秘密进行安插,等等不一而足。反正你准备工作一定要提前做足老,别耽搁了来年风雷之事就行!

整个朝堂上下人仰马翻,哎(二声),可就咱朱由检清闲了。

初冬北京的夜色,有时也会充满着诗情画意。

由于前段时间,朱由检在田贵妃那里呆的时间多了些,袁贵妃哪里也偶有往返,就是小周皇后这里倒是有一段时间没来了,或许是自己的那个周老泰山不大愿意让步的缘故所致吧。朱由检对周皇后也深感歉意,给她生哪门子气啊。

这不,计划好的今天要到周后那里去的,临了却被一些琐事缠身,等处理完这些政事儿,天色已晚。

今晚当空没有月儿的靓颖,夜色倒也微光可见。繁星点点,犹如哪位大能往这夜色天空撒了一把散发着各种光芒的种子,融入在这深邃、通透、暗蓝色稠液之中,犹若呈在眼前飘飘微荡,煞是好看。

朱由检没有让王承恩掌灯,也没有让人通知周玉凤,他只是想给自己的皇后一份惊喜。

坤宁宫,朱由检悄然而入,透过窗口,他看到了伏与桌面的周玉凤。

也不知她从哪里寻来的荧光杯,里边显然盛有半杯的红葡萄酒,桌子一角还燃着一只蜡烛,伴着烛光红光波澜。小周后纤纤小手托腮眼望窗外,眉宇间好似还留有点点泪痕。

酒红烛下,星光撒撒,银珠秀目玉手托颊;伯虎若得重生在,必也奋笔起作画。此情此景,朱由检心下尤为不忍。

朱由检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小周后,是在思念自己,还是思恋家乡的亲人。

悄然进屋,挥退左右宫女、太监,朱由检缓缓地将自己的凤儿揽入怀中。起先,周玉凤吓得一惊,继而拭去泪珠、眯起了眼睛、挽起秀发,将头靠在朱由检那宽大、厚实的胸膛,享受起了这漫夜温馨的片刻……。

闲言不表,书归正传。

公元1627年,大明王朝天启七年,也是后金天聪元年。有时候朱由检真怀疑,会不会是后金克死了皇帝哥哥,难道上一世上天真的眷顾了后金一次?

时间过得可是真快,一个月瞬息燃尽。这一个月的时间,皇帝朱由检闲暇之余,内心还是微微有些忐忑。

等待是漫长的,时间是飞逝的,12月11日这一天就在朱由检煎熬之下瞬息而过,12月11日对他来说也算是一道坎。

公元1627年,大明王朝天启七年,12月12日早朝,最想看到的一幕出现在朱由检的眼前,魏忠贤活蹦乱跳的来早朝了,他魏忠贤活的好好的,还精神抖擞、满面春光的健健康康的活着。

活着就好!朱由检内心激动不已。他激动的不是非要看到这个让人心中不爽的老太监,他激动的是自己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本来上一世的12月11日是魏忠贤畏罪自尽的日子,可是现在的魏忠贤,不光没有挂掉,反而是很爽、很光鲜的活着。

魏忠贤最近感觉好像又年轻了几岁,正干劲十足,踌躇满志的筹划着他的“新政”大策呢。

心结消散,朱由检内心顿感轻松无限。不过,紧接着,还是出现了另外一个内心郁结。就是现在想来,朱由检还是觉得心中有个疙瘩,硌的难受。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这是明思宗朱由检人生最后的时刻愤恨而言。这也是朱由检另一大怨念的根由所在。

朱由检自己也知道,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也与自己行事不果断、好面子、好猜忌有关。但是,不关怎样,朱由检下定决心,这个郁结必须根除!

朱由检可是深深的记得几件让他愤恨的大事:国家财政困难,想加点商税、海税,还有让太监开矿进行开源时,被言官们无情的鼓噪黄了,说什么“不可与民争利”。

在与皇帝的正面pk中,言官们的“胜利”已经不止一次了,他们每次取得“胜利”都会使他们欣喜若狂,都会在士林中赢得广泛赞誉。

最可狠的还有,除了关键时刻下圣旨调吴三桂入京勤王被内阁耽搁;还有就是万般无奈,想南迁之事被搅黄的事了。

那是公元16*4年,决定大明朝命运的一年。刚过完春节,李自成就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西安向北京杀来!崇祯皇帝得到这个消息,心下难受、时常暗自流泪。难道大明就这样自己手里断送掉吗?他不甘心,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庸碌的昏君。他自登基以来,面对父兄留下的烂摊子,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来用,不奢侈、不好色,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为了节省国库费用,自己都啥不得添件新衣服,黄袍里面穿的是打补丁的内衬,为怕被风吹起来被大臣看到,平日里走路都很慢。尽管这样,还是无济于事,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消息传来,向众大臣求策,可是,崇祯失望了,他无奈的望着大殿下面的这些大眼瞪小眼、表现出来的都是束手无策状态的文武大臣。对于这些,万般无奈的崇祯已经麻木了,斗了多年,他知道这些老油条他是斗不过的,无论如何都斗不过,这些都是在残酷的党争下站起来的“伟人”。

不过还是有个亮点,让崇祯想不到的是,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微不足道“小人物”,向他提出了他内心非常渴望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建议:“迁都南京,暂避锋芒。”此人是只是个六品小官李明睿,李明睿听到起义军声势浩大、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打到北京只是个时间早晚的事儿!于是,他就从老家一路赶到京城,片刻不得休息,就急匆匆的向皇上递交了这封奏章!意思很明白就是赶紧移驾南京。若皇帝一旦南迁,赢得喘息之机,各地的忠臣良将必将闻风响应前来护驾!驻守南京的史可法,刘孔昭,都是忠义之士,并且精通军事。长江下游左良玉拥有几十万大军,南方的正规军有一百万,所以说这是个最可行的方案,是大明可以得到喘息,并很有可能转败为胜的最佳方案!

崇祯并不糊涂,心中也是认为这是个挽救大明的一条好计策,但是他还是得到大臣的拥护,才能决定南迁之事,因为一旦南迁就意味着自己放弃了祖先的陵墓和宗庙,兹事重大!

当时,崇祯帝在朝堂之上,满怀期待的目光看着首辅陈演。可是,陈首辅就是一言不发,其他大臣更是跟没听到一样,不发表意见。说白了都不想担责任呗。就在这时,突的一声“怒吼”,打破了僵局:“建议南迁者杀,李明睿不死,不能安定人心!”大家都吓了一跳,定眼一看原来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一位言官!只见此人义正言辞,连哭带喊:“众位大人世受皇恩,本应该忠君报国,怎能教唆皇帝弃城而逃,动摇民心,居心叵测!”听着光时亨的斥责,众位大臣“如梦方醒”,纷纷大骂李明睿,一个个义愤填膺,非杀李明睿不可!表现得都忠贞无二的样子。

崇祯帝彻底失望了,看着光时亨和众大臣的表演,只能长叹一声,佛袖而去!南迁的策略让光时亨这个“敢于谏言”的言官给彻底搅黄了!

万般无奈下,崇祯帝只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个“忠贞无二”的“忠臣”们是接下来的表演。

当北京城门被农民军打破的时候,这些个“忠贞”之臣大都做了顺民,其中,这位反对南迁之议的“猛士”光时亨,竟然率先投降了闯王。诚恳的表示愿意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情。李自成对于他在前明的表现很满意,并让他继续充当言官!

每每想到此事,朱由检都气愤填膺。他大爷的,老子不好好整治一下这些文臣、言官就不姓朱!

对于那些贪污腐化、士气衰陵,只知敷衍塞责、明哲保身、迂阔才疏,空谈误国的文臣、言官,朱由检是没一点好印象。

明末党争误国是一个共识,言官在此间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党同伐异、混淆国事,真是罪大恶极。

看着现在的满朝大臣,朱由检不由得寻思着:不破不立,现在朝堂的格局,已经被魏忠贤打的粉碎、破烂不堪,正是天赐良机,一个重整之良机!应该借此机会,再让这些碎渣渣再碎的彻底一些吧。不破不立!想到这些,就觉得真的该“感谢”魏忠贤老哥,真该给魏忠贤老哥哥颁发一块“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朱由检不由得一脸坏笑。

现在还是拉着魏忠贤做幌子,朱由检不想这么快把这面大旗撂倒:“今儿个,诸位臣公也把个自的事儿说的差不多了。朕呢,在这里想提醒一句,众位大臣,你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为什么“厂公”魏爱卿现在能有如此的见地,做事恭谨、体察民情、建议合理、定策完善到位、施政方略深得民心呢?!诸位臣工扪心自问,朕,若把这些帝国大事交于汝等,能做的如此的完美嘛!”

你怎么知道没有?朱由检同志,这是赤裸赤裸的打击,赤裸裸的挑拨离间。不过谁又能挑出刺来呢?事实本就如此吗!没有大帝的点拨他魏忠贤能想的这么通透?这么完善?鬼才相信。

“臣等无能……。”众大臣汗颜垂头请罪。

厂公大人魏公公,高傲的头颅转了一圈,心下哼了一声:哼!一群废物!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