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生小说 > 历史小说 >末世黎明 > 第二十七章 定策
第二十七章 定策
作者:老童生   |  字数:3345  |  更新时间:2020-01-10 14:55:51  |  分类:

历史小说

杨嗣昌捋了下思路,大脑中过滤了一遍,大明自立国以来,针对蒙古各部所采取的政策:“陛下,太祖和成祖对蒙古各部所采取的策略,虽各有不同但核心目的却也异曲同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使用武力对其进行打压,消弱其实力。现在虽因后金的威胁,使我们和林丹汗结成了同盟,但长远来看其还是我们的心腹之患。”

朱由检当然知道大明对蒙古各部的大政:

成祖时期,成祖认为自己不但是中原的帝王,也是蒙古的帝王。他称:“华夷本一家,朕奉天命为天子,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皆朕赤子,岂有彼此。”明成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向海内外宣扬这一观点,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他北征蒙古的诏书也自称:“朕只奉天命,抚驭华夷。”明成祖在永乐八年之后,分别于永乐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四次亲征蒙古,其所有的亲征诏书,均贯彻了“恭膺天命,主帝华夷”这一观点。

后期,明朝对女真、蒙古实施限制交易物品的措施,如钢铁、粮食、茶叶、药材、布帛等,违令者死。结果,草原出现了巨大的饥荒,饥荒又引发瘟疫,死者无数,人口大减。

没了药材、茶叶,蒙古人只吃肉,时间长了,消化不良,苦不堪言。

没了钢铁,蒙古人男无刀枪,女无针剪,又没有铁锅,连煮肉都成了问题,只好生吃。

禁止通婚,蒙古本族男多女人,没办法,只好几人共妻。

钢铁关乎兵器铠甲的制造,缺少了钢铁,让蒙古人人战力下降得厉害,就是想进攻内地也根本攻不破长城和关内的众多城池。

打不过大明,蒙古人只好纷纷东迁,进入辽西、科尔沁和察哈尔,抢掠女真部族来维持生计。因此,明朝后期,与蒙古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辽西,就是这个原因。

明朝还定期派遣快速部队,深入草原深处,杀戮丁壮,焚烧牧草,抢掠牛马,大肆破坏一番,然后满载而归。

经过明朝长期的封锁和持续不断的打击,漠北蒙古实力大减,快速衰退,到了万历年间,每年都靠明朝输出粮食来养活,低三下四的做了顺民。

自万历四十七年起,明朝改变此前经济封锁的策略,转而重点拉拢被蒙古内部孤立的林丹汗,累计给予箭赏、进马赏银近五万两,并应允每年赠送白银千两。

辽东恶化的时局下,明廷放下对左翼蒙古汗的偏见,一方面是因为明廷知晓林丹汗只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对其他部落并无实质性的控制,因此不必担心将察哈尔部养成大患。

另一方面,以草原民族最渴望的“开市赐赏”为名,笼络察哈尔部可以迅速得到积极回应,同时也能对其他蒙古部落起到号召吸引的作用,喀尔喀部对后金的首鼠两端也证实了明廷的判断。

林丹汗果然以实际行动表示对明廷的支持。后金赢得萨尔浒之战后,林丹汗以国书的形式警告努尔哈赤不许侵犯辽西咽喉广宁。

万历四十八年,后金横扫辽阳、沈阳,兵峰直逼山海关,明廷一时毫无抵抗之力,赖于林丹汗率大军救援才迫使后金退兵。

朱由检知道,上一世就是自己登基以后,因为国库空虚、入不敷出,朝廷才断了对蒙古诸部的粮食供应和银两救济,使得蒙古草原再次陷入恐怖的饥荒和瘟疫之中。活不下去的人,一部分西迁新疆、青海,一部分南下入关,剩下的,统统被后金征服了,有的做了奴隶很是凄惨,皇太极三次扫荡漠南蒙古,如入无人之境,根本没有一次像样的抵抗,也就是这个原因。

天启五年,早已按捺不住的林丹汗东征科尔沁部,主动挑起左翼蒙古内战,但效果不佳,不仅未达到作战目的,反促使较为忠心的喀尔喀部发生分裂,科尔沁部为求自保全面倒向后金。

面对日益窘迫的局势和双方的压力,林丹汗无奈之下进行战略转移率部西迁右翼蒙古,经多番征伐之下,才勉强控制右翼蒙古。

后金在解决后方最大的威胁后,便迅速举兵向山海关进发,不料于天启六年和七年接连惨败于宁锦城下。

朱由检心情十分沉重,他看到杨嗣昌也实在是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办法来。索性,也就把自己的思路说了出来:“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已经倒向后金的科尔沁部拉过来,他还是顾虑我们对他部进行物资采购限制的,还希望在“开市”中得到实惠,再说,他们和后金也不是很坚固的盟友,只是迫于林丹汗的压力而为之的,这也是我们重新拉回他的契机。”

杨嗣昌那是个聪明的人物,他听到这里隐隐猜到了点什么,虽然不是很肯定。曹文诏反正就是瞪着个大眼珠子在那里仔细的听着,还不住的连连点头,心里也觉得皇帝分析得有道理,倒没有想到其他方面。

杨嗣昌看着皇上话有停顿的意思,就忙接过了话头:“陛下,臣记得,万历四十六年九月(1618年)的时候,身为明朝辽东经略的杨镐提出了“制东夷在先款西虏”的策略,由此看出,杨镐扬大人的“以夷制夷之策”还是可圈可点的,陛下可否……”

朱由检没等杨嗣昌把话说完,就沉下脸来,打断了他的话:“杨爱卿,此人不提也罢,汝也无须替他开脱!”

他心里很是反感这个没担当,没责任心,被判处死刑现在还关押在大牢的杨镐。

杨嗣昌看到皇帝的脸色不善,声音严厉,不由得吓了一大跳,赶紧跪下:“皇上请赎罪,臣无他意。”

让杨嗣昌这么一跪,倒把曹文诏弄得在那里坐的不舒服了起来,心里也嘟囔着:你提那个东西干什么啊,真是的!

“哎!杨爱卿,平身吧,没什么的,就是一提起此人,朕就心烦而已,不说他了。”朱由检伸手拉起了杨嗣昌,做出了一种没有怪罪他举动。

起身的杨嗣昌连忙谢恩,心里暗暗地吐了一口气。

朱由检对杨嗣昌和曹文诏开始“抱怨”:“林丹汗就是一个喂不饱的狼,后金是大明和他共同的敌人。他倒好,就为了牵制后金,前前后后给大明要了不下百万辆白银了,起到的效果仅仅是牵制作用。假若用这百万两白银来编练咱大明自己的部队,那还不是一样的强兵,何须再求他林丹汗。再说了林丹汗鼠目寸光,北有后金虎视眈眈,他不光不想着如何稳定大后方、与大明结成可靠的盟友,反而还不断的兼并其他蒙古小部落,致使不少部落投靠了后金。你们说,这力量彼消此涨,对大明不利,对他林丹汗更不利,真是个鼠目寸光的小人!”

一通牢骚发完,朱由检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朕把二位召来,就是与蒙古与林丹汗有关。”

曹文诏本就是一名好战、能战的将帅之才,朱由检倒不担心,反而让这样就担心的恰恰是聪明过人的杨嗣昌。

朱由检扫了杨嗣昌一眼:“杨爱卿,朕准备增设“外联部”,专门与蒙古、后金等域外邦交小国打交道。朕打算荣升你为这“外联部”尚书,正三品衔,爱卿以为如何?”

现在的杨嗣昌哪里还能拒绝啊,再说了,一部的尚书那是何等的荣耀!当下立马行礼领旨谢恩:“臣,谢主隆恩,定不负陛下嘱托。”

朱由检摆摆手示意不用多礼,接着又看向曹文诏:“曹爱卿,朕给你个任命:由你来担任未来的“汉蒙联军”总督,由你来节制整个蒙古大草原上,由大明组建、掌控的汉蒙联军。你的任务就是带领这支联军在大草原上牵制、对抗后金。”

曹文诏:没听说过什么汉蒙联军啊?

杨嗣昌再聪明也想不透,这个联军是怎么个组建法!

二人顶着一头雾水,起身拱手向皇上行礼请教:“请皇上明示!”

“嗯,好了,毋须多礼。杨爱卿、曹爱卿,朕给你们的任务就是……这么……这么一回事。”朱由检把自己的想法,详细的对详详细细的,向这一文一武的朝廷重臣陈述了一遍。

这期间王承恩进来了,他进门一看,怎么又来了两个人啊,还都认识。当看到皇上正给他们两个讲解的起劲呢,也就没有吭声,悄悄地走到门外,示意徐光启在殿外稍等片刻,且保持肃静,他自己则站在了大殿的门口,关注着皇上的一举一动。

待到皇上说的口干舌燥,端起茶杯喝水的时候空挡,王承恩,快步进殿,来到朱由检身侧,微微弯下身子,低声说道:“皇上,徐光启徐大人他们在殿外候旨呢。”

“哦,他们过来了,呵呵,杨爱卿、曹爱卿,朕,刚才交代二位的事情可记好了?至于这怎么游说,杨爱卿自己回去后要好好地斟酌斟酌,朕,相信你的能力。至于这后续的联军编练,就有劳曹爱卿了,汝要想办法把这支队伍,打造成大明的一支能战之边军。至于后金,二位就不必分心了,朕,只要二位专注蒙古,经略得当就是大功一件。”朱由检右手用力的握了握杨嗣昌和曹文诏的胳膊,握的两个人心里暖洋洋的。

朱由检站起身返回龙椅坐定,对王承恩吩咐:“宣徐光启他们进殿吧。”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