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生小说 > 历史小说 >大说客苏秦 > 《大神谋》中的齐泯王
《大神谋》中的齐泯王
作者:堰风   |  字数:2827  |  更新时间:2020-01-10 14:43:15  |  分类:

历史小说

齐泯王田地,齐宣王子,约公元前301年——前284年在位。

关于史书上记载的齐泯王大多是负面的,小说影视也尽是如此,几乎没有一个正面形像或中性形像。比如《战国策》记载孤狐咺因非议泯王而“斮之檀衢”;宗室陈举因直言国事被泯王杀之东闾;诛杀司马穰苴(这个人物的年代也存在争议);燕国乐毅攻破临淄,达子“收余卒,复振,与燕战,求所以偿者,闵王不肯与,军破走。”

同样,《资治通鉴•周纪四•赫王三十年》也记载,“齐愍王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爲天子”、“狐咺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从上面记载的这些齐泯王杀无辜、诛忠臣、拒谏言、志骄满等事迹来看,无不在说明齐泯王的残暴无道,狂妄极端,以至后来亡国丧命完全是咎由自取,因果报应。

史书有将齐泯王写成昏君、暴君之嫌,然细细回味,齐泯王虽算不得明君,然即便是昏君、暴君,也跟夏桀商纣、周幽王之类的帝王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齐泯王有延续祖、父威宣两朝天下一霸的强烈愿望,甚至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齐泯王出身成长的年代正是齐国的强盛时期,他的祖父齐威王相王以来,礼贤下士,任用邹忌实施变法,整肃吏治,使齐国官场河清海宴;任用田忌、孙膑打了两场漂亮的战役——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大大削弱了当时天下第一列强魏国,刷新了列国格局,从此齐国脱颖而出;创稷下学宫,吸引天下圣贤,使齐国从中等战国一跃成为列国豪强,开创了东海滨国的盛世局面。到了齐宣王时代,继续光大稷下学宫,几乎将天下的知名圣贤悉数揽纳,齐聚庠序,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在军事上齐宣王也毫不逊色,于公元前315年攻占燕国蓟都,掳掠大量土地财物,扩大了齐国版图,充裕了美唐金库,赚了个盆满钵满,使得齐国国力达到了强盛。齐泯王上台后,正是西秦东齐平分天下的非常时期,各国之间的土地兼并十分激烈,西秦无疑成了东齐最强大的对手,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时刻警醒着刚刚继位身怀雄心壮志的年轻的齐泯王。

第二,齐泯王不安于现状,时刻保持求变求新的恒心,立志开疆拓土,比前两代更有甚之,在他统治期间南举楚淮,西摧三晋,与三晋联合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并称为帝,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史记》)。“及闵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盐铁论》)。在他统治初期齐国的军事力量“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荀子言)犹其对于宋国,齐国对宋国的觊觎一直是有传统的,只不过到了齐泯王一代,将这种传统彻底白热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齐泯王替祖辈实现了开拓中原兼并宋国的心愿。齐国也因此在齐泯王的统治下将国力推向鼎盛,此即是苏秦向燕昭王说的“太张必折太强必缺,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齐泯王也应了苏秦的法眼被这些成就冲昏了头脑,使得燕国趁虚而入。

为了解剖历史上记载的骄傲自大暴戾无常的齐泯王,本文对齐泯王的出生进行了设定,并刻意为他制造了命运多舛的身世,试图从成长大环境的角度来说服史书的记载。从历史记载来看,齐泯王的“昏聩”,多是表现在长远国策上,包括龙头老大似的喝咤外交和无头苍蝇似的盲目扩张,不知循序渐进劳逸结合,过于张扬,急于求成,最后导致国破身亡。

齐泯王的昏聩暴戾行径从现代心理学分析正好可以对应到他从小卑微的出身、压抑的成长经历在隐隐作遂。性格懦弱自卑的人,其价值观往往偏颇极端,就像不太自信的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往往容易过分的自信,犹其在受了某种“点拔”或刺激(苏秦的纵恿)之后,他的这种自信就更嚣张,更显得不可一世。就像性格过弱的人一旦强势起来容易杀人犯罪,性格时暴时弱正是这类人的普遍症状。了解了这类人的性格缺陷,我们便很容易理解当五国联军压境,逼近都城,齐泯王那种暴跳如雷失控失常的荒唐举止,史书记载达子要求泯王嘉赏士兵好让他们振作精神全力以赴,泯王却大骂达子,还扬言若不退敌便诛他全族刨他祖坟,此种一反常态的表现在被这种人格缺陷驱使的齐泯王身上看来十分自然。

齐泯王之所以会身败名裂有诸多因素促成,自身因素、外来因素、历史因素,虽然到头来失败了,然他的煌煌功绩、他将东方齐国领向国力巅峰是不可否认的。

燕国名将乐毅曾如此评价齐泯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资治通鉴》)。但这个评价却是胜者对败者的总结。

历史大凡只看结果不在乎过程,习惯以成败论英雄,即便现在也是如此,某人功成名就,往往归根于其的努力进取,不怕吃苦的精神,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也值得大书特书正面报道,叹个气也被捧为正能量,而习惯忽略其它各种导致可能的因素,比如天意、人意、巧合等等;若失败,之前一切受过的苦难、遭遇,所有付出的努力都成了一纸空谈,甚至为人所不屑。

我们评价一个人很容易走正反两个极限,中肯的极少。这像诸多的文艺作品一样,是非善恶往往以成败得失来盖棺论定,作者很难将一个主要人物写成中性,是邪非邪,是正非正,往往不是过于美化便是过于丑化。历史本身虽不是文艺作品,但一旦被史官记录造册留传后世甚至反复抄录以讹传讹,那便跟文艺作品八九不离十了。

据《战国策》记载一则故事,叫“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讲述的是王孙贾年方十五岁事奉齐泯王,齐泯王死后,王孙贾纠众诛杀淖齿为齐泯王报仇,可见齐泯王身边还不至于众叛亲离,忠臣殆尽。

另外,居说还有一种传说,说是乐毅破齐之后齐泯王逃奔,走投无路,被飞来的凤凰所救。这虽是传说,也或许从一个侧面说明后人还是有人肯定齐泯王的,才会将凤凰这种象征瑞祥的吉物附嫁到他的身上。

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往往要为一个君王的性格缺陷付出代价。《大神谋》中的齐泯王添加了他的少年成长过程,并让主人公苏秦与他结下友谊,多了几分世俗的常情。见证了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王位,又如何一步步领着齐国走向国力的巅峰,又如何一步步将齐国推向万劫不复。也许齐国的倾巢之危好大一部分是宣王时代种下的恶果,然齐泯王若能时刻保持警惕,把持克制自己的野心贪欲,深知亢龙有悔的道理,灾难完全可以避免。

卑微的出身,懦弱的性格,让齐泯王从小在邹夫人、长公子压制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将他的懦弱性格转变为人格缺陷,笔者觉得这才对应得上他日后日益膨胀的霸权野心,苏秦才有机会趁虚而入。

倘若齐泯王是个心理健康一切正常的人,笔者觉得孟尝君田文很难在他的时代有所谓的功高震主。大凡哪个朝代臣下有功高震主之嫌的,帝王必定要具备懦弱天性的一面,才使得亲近的人可以有机可趁。《易经》中所说的“乾坤配”,本是十全十美,阴阳合谐,但君王(乾)若优柔寡断,极易被臣下(坤)操纵,如此乾坤倒配,必祸国殃民。但若乾能(君王)坚守自己的本性岿然不动,坤(臣下)的性状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了。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