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甘宁青新卷 > 第七章:半坡遗址博物馆
第七章:半坡遗址博物馆
作者:杨江华   |  字数:1601  |  更新时间:2017-08-22 14:22:24  |  分类:

爱国教育

概況

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是中 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6月被中宣 部评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 和辅助陈列三部分。

出土文物陈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组成,两个陈列室陈列的是 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可分为石器类、骨器类和 陶器类。主要展出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包括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 器、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陶钵、陶盆、陶 碗、陶自崔、陶觀I及尖底瓶等。此外,还有陶哨、人头、鸟头、兽头 等艺术品和一些装饰品。在半坡遗址出土的22种刻划符号也展示在陈 列室中。

遗址大厅面积为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其房屋建筑 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 顶,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 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 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

从遗址中还可以看到一条长"00多米、深约5米、宽约6米的鸿 沟。这是护卫村落、不受外来部落的侵犯、防止野兽突然袭击的防御 工事。遗址中还能见到公共的墓地,有的墓地上放着瓮罐,瓮罐上边盖着陶盆,陶盆中间钻有一小孔,人死后尸骨放在瓮罐中,小孔的作 用是让死者的灵魂“进出”方便。遗址中还有储藏物品的地窖和公共 仓库等。这些使用过的窖穴、陶窑、墓葬等先民遗迹,生动而具体地 展现了袓先开拓史前文明的艰难足迹。

辅助陈列包括第三、第四两个展室,主要举办一些与史前学相关 的专题性展览。这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展览受到了 中外游客的广泛称赞和欢迎。

人面鱼纹盆的奥秘

人面鱼纹盆是半坡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宝贵的文物。2008年,北京 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创意灵感就来源于它。

人面鱼纹盆通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盆内 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为圆形,额头左半部涂成黑 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形。人物眼睛细长,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 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配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 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配以鱼鳍 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

人面鱼纹盆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仰韶文化形成于7000 年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 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 力最为强大的一支。仰韶 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 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 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 鱼纹盆,纹饰神秘莫测。

这种图案究竟代表了什么?

目前学术界对于人面鱼纹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近30种观点和说法;主要 有图腾说、神话说、祖先形象说、原始信仰说、面具说、摸鱼图像说、 权力象征说、太阳崇拜说、原始历法说等等,还有的认为是水草鱼虫 或婴儿出生图,甚至还有外星人形象之说。

有人认为,此图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的感情, 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生活方式与渔 猎有密切联系。他们喜爱鱼、崇拜鱼,认为其氏族起源于鱼,故把鱼 奉作氏族的图腾祖先加以崇拜。人与鱼组合画在一起,代表着人与鱼 是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存。

此外,古籍记有人鱼互变的神话。《山海经》说颛顼死后复苏化 身为鱼,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一鱼神。有人 以《诗经》《周易》中鱼有隐喻“男女相合”之义猜测,这人面鱼纹 也应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含义。

无论半坡人用这种图案表达什么思想意识,能够把如此丰富的社 会内容凝聚于绘画艺术之中的这种创作动机,都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今天的人们虽然无法知道它的真实含义,但它仍然给人带来强烈的印 象和美的感受,使人产生对悠久历史之谜的探究渴望。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