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井冈山的故事 > 第二章:朱德在井冈山
第二章:朱德在井冈山
作者:杨江华   |  字数:3804  |  更新时间:2017-08-22 14:19:36  |  分类:

爱国教育

朱德率领参加南昌起义的余部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胜利会师后,朱、毛两人对两班人马进行了整编。朱德任军长。此后,红军和当地群众一直亲昵地称朱德为“朱军长”。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朱德也留下了不少故事。除了大家耳熟能 详的“朱德的扁担”故事外,还有许多展现“朱军长”严于纪律、爱护 百姓的故事。

儿童团“抓”朱军长

在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中,我们都能见到“儿童团”这个特殊的团体。之所以说它特殊,主要原因是它的成员都是一个个年纪小却十分 机灵的孩子。他们常常在村头或者野外,扮演站岗放哨、通风报信的角色。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儿童团。他们在站岗放哨的同 时,与朱德军长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为了应对敌人的各种“进剿”、“会剿”,朱德常常要工作到深夜。 甚至有时候会通宵达旦。

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熬了一宿的朱德走到外面散散步,呼吸呼 吸新鲜空气。他满怀心思,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军队的驻扎地。他想进 去,看看士兵们的生活状况怎么样。谁知,竟被儿童团给拦住了。

“站住!请出示路条!”为首的一名儿童团团员用警戒的口吻喝道。 朱德微微一笑,说:“小同志,我出来得匆忙,忘了带路条。我是 朱德,麻烦让我过去吧!”

朱德原本以为,几个小孩听到“朱德”的名字,会通情达理地放他 过去。可他这一次想错了。

“不行,想要过去必须有路条,这是规定。我们哪知道你是不是冒 充朱军长?”几个小孩不依不饶。

朱德叹一口气,说:“那我还是回去吧!”

“不行,这里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我们团长有交代,一 切可疑的人都要抓起来,带回去问话。”为首的小孩不管朱德同不同意, 便吩咐手下的两个小孩,将朱德绑了,送到乡镇府。

朱德听从儿童团的命令,跟着他们来到乡镇府。两个小孩找到团 长,对团长说:“团长,我们抓到了一个坏蛋,请首长处置。”团长一 看,原来是朱德。他赶紧迎上去,为朱德松绑,笑着说:“朱军长,实 在对不住啊。这几个毛孩子没见过您,居然把您给‘抓’ 了!”

朱德爽朗地笑道:“哈哈哈……不错了,这足以证明咱们儿童团恪 尽职守,坚守岗位,都是好战士啊!我这军长也不能违反纪律!”

原本等着夸奖的两个小孩,听了他们两人的对话,这才反应过 来:自己抓来的人还真是朱德军长。随即,两人不好意思地烧挠头,低下 头笑了。

修造“红军桥”

井冈山脚下有一座美丽富饶的陂下村,村里有一条富水河,河上有 一座石头砌成的“红军桥”。这座桥连着村子和村外的稻田。据说,这 座“红军桥”是因为当年朱德军长许下的承诺而建造起来的。

每年夏天,老一辈的村民都会坐在桥头,望着那绿油油的稻子,向 儿孙小辈们讲起当年的那个故事……

那一年是!93!年,那时候的富水河上没有桥,村民们每到农忙季 节,家家户户都会摇着小船到对岸的田里去忙碌。事实上,这样费时费 力非常不方便。

后来,陂下村来了一路红军,他们驻扎在村子里。闲暇时分,红军 总是会帮助村里的村民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们对那个为首的将领 十分敬爱。大家都亲切地唤他“朱老总”。公务繁忙的时候,朱德就在 屋里办公,研究作战方针;闲下来的时候,他会主动到老乡家里干农 活,和他们拉家常。乡亲们都称赞他:“朱老总没有一点官架子!”

一天,朱德带领几个战士,跟着乡亲们到河对岸收稻子。他见大家 都只能靠小船渡河,不仅慢,还不安全。当晚,他就召集人开了一个小 会,商量着给村里人搭座桥。大家一听,认为这是件好事,纷纷表示赞 同,并研究了具体的施工方案。

第二天一早,红军在朱德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干开了。村民们听 说,朱老总正带人建桥,纷纷赶来帮忙。大家挖地基,砍来木材,一锤 子一斧头地干起来。哪怕身上磨破了皮,哪怕汗水浸湿了衣裳,没有一 个人叫苦喊累。傍晚时分,一座结实的木桥搭成了。望着这座桥,大家 心里都乐开了花。

乡亲们为了感谢朱德,感谢红军,都不约而同地称这座桥为“红军桥”。

后来,朱德率领部队离开了陂下村。走的时候,他对乡亲们说: “等以后,我们自己的国家建立后,一定要为你ff!建一座更加坚固的石桥!”

朱德没有食言,他兑现了当初对陂下村老百姓许下的诺言。建国后 不到一年,陂下村的新桥就建成了。消息传开后,村民们无不欢欣鼓舞。

彭德怀“三进三出”井冈山

1929年初,断断续续下了一个多月大雪的井冈山,此时已白茫茫一 片。一支队伍慢慢地行进在人迹罕至的山路上。他们大多人只穿着单 衣,在风雪中冻得瑟瑟发抖。士兵们个个低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 雪地上。还有一些伤残战士躺在担架上一动不动。

这支部队是彭德怀带领的红五军。他们在井冈山失守后,正向敌人 力量薄弱的荆竹山方向突围。由于敌人在下山的几条道路路口设下埋 伏,红五军不得不在当地一个向导的带领下,从悬崖峭壁处缓慢下山。 一路上,山路难辨荆棘遍生,战士们的衣服被刮破、身体被刺伤,在刺 骨寒风的吹拂下更让人心生寒意。

从突围开始,大家几乎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又累又饿。他们每 走一步,都要耗尽他们全身的力气。整支队伍显得疲惫不堪。晚上,他 们在深山老林里找不到宿营的地方,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不能生火 取暖,只能蹲在原地,忍受着风雪的肆虐。

面对这样恶劣的条件,队伍中已经有了军心涣散的苗头。为了稳住 军心,为了激励大家,彭德怀和党代表滕代远亲自慰问战士,鼓励他们 坚定革命意志,坚定突出重围的信念。

这一路,红五军多次遭遇敌人的突袭。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彭德怀带 领战士们浴血奋战,几经艰险,终于在2月上旬,冲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最初撤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千余名战士,这时仅剩下300余人。

看着眼前这支士气低落、残缺不全的部队,彭德怀内心十分难过。 他想起一年前率部上井冈山的情景。

在上井冈山之前,彭德怀率领北伐军独立第五师发动兵变,举行平江 起义,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

彭德怀率部占领平江的消息震动了敌人,他们立刻调来了三个师的 兵力对平江进行反扑。无奈,敌人的火力太猛,仓促应战的红五军在这 次战斗中伤亡惨重。他们退出平江来到湘鄂赣边界进行游击战。直到中 共湖南省委发来指示,他们才得以化险为夷。

那么,中共湖南省委发来的是什么指示呢?

即命令彭德怀率部转移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

得到这一指令的彭德怀考虑到眼前的情势,当即决定率部前往井冈 山。不过,他们上井冈山的过程也颇为曲折。

1928年9月初,红五军从平江的黄金洞出发,向井冈山睡。他们一 路上受到敌人的前堵后追,部队兵力损失严重。尤其是到万载县大桥时, 突然遭到敌人伏击,战士死伤众多,军需物资丢失殆尽。没有了粮草, 部队再次陷入困境,彭德怀只好带领部队退到修铜边界一带进行休整。

红五军首次上井冈山没有成功。

9月下旬,红五军准备第二次上井冈山。这一次,彭德怀吸取了上 一次的教训,以声东击西的方法,终于躲过敌人的围追堵截,顺利地将 部队带到了莲花,并成功地与何长工率领的两个营会合。然后,红五军 又经过永新、三湾等地来到新城。此时,已经到了 1928年年底。

12月11日,闻讯赶来的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来到新城,在红 四军军部驻地城隍庙前面,等待着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的到来。

两军相见后,大家热烈地握手,亲切地交谈,一片欢声笑语。红五 军把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草鞋、袜子和布匹等物品送给红四军。作为回 礼,红四军送给红五军一些弹药。场面十分融洽、感人。

此后,两军举行了胜利会师的庆祝大会。会场上,一副字体苍劲有 力的对联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在新城,迎新年,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

趁红光,当红军,高举红旗帜,创造红世界。

如今,身处困境的彭德怀还记得当时红四军军长朱德在会上说的一 番话。朱德说,半年前我们与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今天 我们又和平江起义的部队胜利会师,现在三支队伍合在一起,这个力量 是多么地强大啊!今后,我们的队伍会更加强大,我们最终会取得胜利 的!

可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敌人占领了。他 的内心痛苦万分,一时又没有办法,只好从山上突围下去,到赣南找红 军主力。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将失守的井冈山从敌人手里 夺回来!

红五军在辗转赣南的途中,奇袭于都,消灭了千余敌人,缴获了大 批物资和弹药,赢得了突围后的第一场胜仗。

1929年4月1日,红五军在瑞金与红四军主力会合。劫后重逢的场 面令许多人都唏嘘不已。好在革命的火种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休整 了一个月的红五军,在前委的指示下,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再一次 杀回井冈山。只可惜,还未等红五军站稳脚跟,湘赣敌人又兵分两路, 向井冈山扑了过来。为了避免重大伤亡,红五军不得不再一次离开井冈山,转战湘鄂粵赣边界。

6月底,红五军从湘粵赣边界再次返回井冈山,并攻下安福城,给 敌人以重创。一时间,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局面大好,振奋了当地一大片 群众的信心,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8月7日,红五军在湘鄂赣边特委的要求下,离开井冈山,前往湘 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没过多久,红五军在湘鄂赣地区收复了永新、 宁冈、莲花等地,武装割据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自此,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为以永新为中 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边界的红旗纖越多,革命的“量越来越强大。

彭德怀率部“三进三出”,为井冈山的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苦卓绝的斗 争,开创了 “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大好局面。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