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井冈山的故事 > 第一章:朱德的扁担
第一章:朱德的扁担
作者:杨江华   |  字数:1624  |  更新时间:2017-08-22 14:19:36  |  分类:

爱国教育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红军官兵与当地群众一道坚定信念,艰 苦奋斗,敢创新路,依靠群众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留下了 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在井冈山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根普通的扁担。这根用竹子制成的普 通扁担背后,却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它,是朱德用过的扁担,上面依稀可见“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 个大字。

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剩余部队和毛泽东带领的秋收起义 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迅速壮大。 看到革命军发展的良好势头,蒋介石慌了。他立刻命令湘粵赣三省的国 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会剿' 并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 锁,妄图把红军困在山上,活活饿死。

井冈山历来“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 力口上红军数量剧增, 吃饭问题成了首要的问题。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红军开始动员和组织 当地的百姓上山送粮,此外,红军也亲自下山挑粮。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才能与敌人一战到底。

下山挑粮,成为那段时间红军每天的一项必要工作。

冬日的阳光懒洋洋地照在山岗上,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些暖意。站在 山头往下望,几条下山的小道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他们便是下山 挑粮的红军。只见他们走在蜿蜒盘曲的山路上,迈着矫健的步子,口中 喊着口号,井然有序地上山。他们有的挑着箩筐,有的背着布袋,有的 甚至将裤子当做装粮的工具,扎住裤腿,装满粮食,搭在肩上,走在队 伍中。

在这条长长的队伍中,有一位年纪最大、官阶最大、挑着最多粮食 的人,他就是朱德军长。已经40多岁的朱德军长,不仅把自己的箩筐 装满了粮食,还搭上了一条装满粮食的口袋。即便这样,他依然步子稳 健,常常把年轻的战士远远甩在身后。战士们打心眼里佩服朱军长,但 也十分担心他的身体。

作为军长,朱德不仅每天要研究战情,制定部队的作战方针,还要 来回奔波在山路上挑粮。任谁看了,都觉得实在太操劳。可他总是笑呵 呵,不当回事,总说要和大家一样平等,不搞特殊化。

这天,朱德又和大家一起下山挑粮。途中,大家在黄洋界的一棵荷 树下休息。趁着朱德和大伙儿开玩笑的工夫,粟裕悄悄地和几个战士商 量着,晚上去军长家时趁机偷走他的扁担,让他明天没法下山挑粮。

累了一天的战士们终于把粮食挑上了山。粟裕等人跟着朱德回到了 驻地,嚷嚷着要去朱德住的地方参观一下。朱德欣然答应"。

粟裕一行人跟着朱德进屋,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参观了一下屋子。实际上,他们是看朱德将扁担放在什么位置。他们见伍若兰接过朱德手中 的扁担,随便放在了门后,也跟着将自己手中的扁担放在门后。他们大致环顾了一下屋子,就借口离开了。走的时候,他们顺带拿走了朱德的 那根扁担。

第二天天刚刚亮,朱德便起床了。他跟往常一样,到门口去拿扁担 准备下山挑粮。这时,他发现扁担不见了,询问妻子伍若兰:“你把扁担放在什么地方啦?”

“跟以前一样,放在门后啦!”伍若兰边说边走过去,“咦?怎么不 见了?我确实是放在这儿的!”

朱德回想了一下,觉得肯定是粟裕他们拿走了。怪不得昨天晚上嚷 嚷着要来参观呢,敢情是来偷扁担的。

“算啦,今天就在家休息一天吧。粟裕他们也是好心,怕你身体吃 不消嘛。”妻子伍若兰好心地劝道。

朱德没有理会妻子的劝告,转身让警卫员到老乡家买了一根竹子, 自己动手又做了根扁担。为了防止粟裕他们再“偷”扁担,他在扁担上 刻下了几个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接着,他拿着扁担,往山下走 去,力口入到挑粮的队伍中。

中午,大家走到黄洋界,仍旧在那棵荷树下休息。大家发现人群中 又出现了朱军长的身影。看着朱军长身上被压得弯弯的扁担,大家都被 感动了。跟随着朱德,大家又充满力量地挑起了担子,往山上走去。

经过军民的齐心协力,热火朝天的储粮运动圆满结束了。井冈山变 成了一个充足的粮仓。而朱德扁担的故事也从此传播开来。大家编了一 首顺口溜,专门赞扬朱德军长艰苦奋斗、与大家同甘共苦的革命情怀: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 “会剿”。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