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丝绸之路的故事 > 第二章:话说泉州
第二章:话说泉州
作者:徐艳华   |  字数:2252  |  更新时间:2017-08-22 14:13:16  |  分类:

爱国教育

说起海上丝绸之路,不能不提那一个个享有盛名的海港: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泉州、浙江的宁波、江苏的扬州等等。这些海港促进了海上 丝绸之路的兴盛,其中泉州港曾以“剌桐” 一名为世界各国航海家、商 人所熟知,它的兴起和发展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泉州又称温陵,在唐、五代时环城种植了许多剌桐树,所以得名 “剌桐城”。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在长达四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形 成了 “四湾”(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两江(晋江、洛阳江)、十八港点如众星拱月般组成了泉州港,是宋元时期中国海外交通贸 易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

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泉州就与南海诸国有交通往来。唐代泉州 成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唐代后期诗人包何在泉州李使君 之任》中写道:“云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执玉采朝远,还珠人贡频。”可见当时泉州居民中有外国人,当地有外国朝贡者频繁进出,而这些朝贡者大多就是商人。

北宋诗人谢履在《泉南歌》中说:“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 异域”。可见贸易往来之兴盛。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朝廷在 泉州设市“市舶司”,即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重要的对外贸易港都 设立市舶司,海船出海贸易必须经市舶司批准,回来要向市舶司纳税。 市舶司的设立,标志着泉州进入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的行列。设司 以后,泉州港可以直接发船到海外贸易,也能接纳外来的商船,因而进 出口贸易便得到迅速的发展。到南宋时,泉州与广州同为中国最大外贸 口岸。

泉州古船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泉州港辉煌的历史。1974年7月15 曰,一艘距今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宋代古船在古剌桐港被发掘,当即轰动 世界。它是当时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木质海船,出土时残 长约二十四米,残宽约九米,复原后长三十四米,宽十—米。船身扁阔, 船底尖削,船底板和船舷板分别用二至三层木板叠合制成,船内分十三 个水密隔舱,可载重二百多吨,相当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一支七百多头 骆驼队的驮运总量。这艘船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水平,是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中国海船制造中心的实物见证。从宋代古船的船舱 中发掘有两千三百公斤的香料、五百多枚唐宋古钱、五十多件宋瓷和其 他珍贵文物。

到了元朝,泉州港更加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水手随着海船来到泉 州,这个港口成为各国人杂居的海港都市。泉州遍种剌桐树,外来商人、 水手便以“剌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各处广泛流传。此时 的泉州港进入鼎盛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 地区商贸文化交往密切,影响力可与亚历山大港匹敌。国内外商贾从泉 州运载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往他国销售,从他国运来香料、药材、 珠宝到中国贸易,泉州港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意大 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盛赞:“剌桐港是世界最 大的港口,胡椒出口量乃百倍于亚历山大港”;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 泰则发出了 “剌桐(港)为世界第一大港,余见港中大船百艘,小船无 数”的赞叹。

元朝末年的动乱,使泉州受到了很大破坏。明朝建立以后,为防备 倭寇,推行禁海政策,更导致泉州海外交通的衰落。郑和第五次下西洋 曾经在泉州停留,但此后泉州似乎就默默无闻了。16世纪以后,传统的海 上丝路交往逐渐消失。清朝统治者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 封闭之中。人们已忘记了我们祖先有过征服海洋的光辉历史和连接东西方 的海上丝绸之路,“剌桐港”商船如织的景象也成了远去的辉煌。

历史上,泉州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宜海条件,由众多码头构成的集 群港,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频繁的海上贸易活动,成为海上丝 绸之路著名的东方大港。现存的九日山等古迹,关锁塔、六胜塔等古航标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桥,以及许多古码头,都是泉州古港重要的 历史证物。

九曰山位于泉州市区西郊,是宋代泉州市舶司官员和地方军政长官 为出海举行祈风典礼的圣地。“山中无石不刻字”,九日山现存七十七方 石刻中,有十方为祈风石刻,是研究宋代祈风制度的珍贵资料。

关锁塔俗称姑嫂塔,位于泉州市石獅永宁镇宝盖山上,南宋绍兴年 间(公元1131—1162年)建,为“关锁水口镇塔也,登之可望商舶来 往”。宝盖山海拔209.6米,塔身高22.86米,占地388平方米。塔为石构 空心,平面作八角形楼阁式,外观五层,实为四层。登塔远眺,向北可 观晋江入海处,向东则可以望见东海,向南望深沪港和永宁港一览无余, 所谓突兀海表,关锁深沪湾和泉州湾之胜景。

六胜塔又名万寿宝塔,俗称石湖塔,位于泉州市石獅姐江镇石湖村, 北宋政和初(公元1111年)建。塔身 高36.06米,占地425平方米,石构建 筑,/八面五层。六胜俯瞰石湖古渡,宋 元时期为泉州港入海口处航标。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空前繁 荣,为适应货物转运、商民往来的需 要,公元11至13世纪出现了修建石桥 的高潮。据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 州历代造桥二百六十座,其中宋代一百 零五座,仅宋绍兴年间造的就有十五座,

素有“闽中桥梁甲天下”之誉。南宋绍 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安海安平桥 竣工,该桥长5.4华里,故又称“五里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城北洛阳江入海口处,是宋代中国第一座梁式海港 大石桥。宋皇裕五年(公元1053年)至宋嘉褚四年(公元1059年)由泉 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桥为花岗岩砌筑,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该 桥创造了 “浮运架梁”等先进技术,是中国古代建桥史上的里程碑。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