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丝绸之路的故事 > 第一章:海上贸易的兴起
第一章:海上贸易的兴起
作者:徐艳华   |  字数:2647  |  更新时间:2017-08-22 14:13:16  |  分类:

爱国教育

提起“海上丝绸之路”,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这是因为学术界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起步较晚,兴起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却是非常悠久的,有学者认为海上 丝绸之路甚至比陆上丝路延续的时间还要长,通往的地区更广 阔,对世界各族人民交往和影响非常深远,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同时,因为陆路受地形影响,前往西域会经过许多自然条件艰苦的地区,加上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

我们的祖先为了通过海洋,走向世界,与狂风恶浪搏斗,

开拓出一条条海上商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也反映了中国不愧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不愧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

历史学家认为,我国原始航海活动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则始于秦汉,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 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 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 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人们也把 它叫做“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东海丝绸之路和南海丝绸之路。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遣徐福东渡,开辟了东海航线。西汉武帝时,中国的海船已能远航到印度洋,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中国的丝绸交换各国的 特产,又开拓了南海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历代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总结起来,可分三大航线:第一,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曰本。第二,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第三,西洋航线由 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早在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罗马帝国)国王安敦 曾派遣使节从海路航行到当时中国的日南郡(今越南东南地区),他们主 要是来中国探索进行丝绸直接贸易的渠道,因为当时罗马人从安息商人 那里购买中国丝绸,其价格要高出十多倍。《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 道:“大秦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塞外、边外),献象牙、犀角、玳瑁, 始乃一通焉。”大秦与东汉通使乃是当时东西方两个最大国家之间的第一 次通使往来,直接进行友好交往。

唐代中期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盛衰交替的时期。唐代前 期,陆上丝绸之路出现了鼎盛时期。这是除了两汉以来对陆路交通不断 发展的积淀以外,也与丝绸之路东西两端形势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此时 东方的中国出现了统一、繁荣、空前强大的“唐朝盛世”,而西方出现了 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在大食灭汉斯后的阿拉伯帝国,在倭马亚王朝时期, 是地跨亚、欧、非的强大帝国。他们都十分注重对外交通的开拓,尤其 想极力加强与东方强大的中国的联系。由此,这条联系当时世界上东西 方两个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陆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到了 “黄金时代”。虽然这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有很大发展,但陆上交通仍占主导。这种兴盛到唐中期突然出现了衰落的迹象。

这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唐代中期以后国力减弱,“安史之乱”的 暴发,使朝廷不得不将驻守在西疆的边防守军调往长安,一时西北空虚, 吐蕃乘机北上,侵占了河西地区。随后,回鹘也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 带,使唐王朝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也因此“道路梗绝, 往来不通”。作品有“诗史”之称的杜甫曾感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以及: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数年逆气路中断, 蕃人闻道渐星奔。”可见,此时的陆上丝绸之路已没有了盛唐气象。

除了唐王朝国力减弱的原因外,陆上丝绸之路还有几个自身难以克 服的因素。首先,陆上丝路只能通达相连的邻国,穿过一连串的国家和 民族才能把货物运向远方,如果其中一个国家和民族发生战乱,或有任 何一个国家为垄断而操纵了这条路,就会影响到全线的畅通。其次,陆上丝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只能向西运输商品,而我国传统的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的产区大部分都在东南地区,这样就使得运输成品较高。再次,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唐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的自然条件变得恶劣,要越过葱岭和戈壁沙漠,风沙弥漫,行程艰苦, 而且靠骆驼运输,数量有限,时间也久。最后,随着商品生产和商业活 动的发展,商品外运与日俱增,尤其是瓷器这种较重而且易损坏的商品, 陆上运输是难以承担的。因此,仅凭陆上交通已不能满足日渐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关键。

陆上丝绸的一些弱点,恰好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优点。我国东南沿海有漫长的海岸线,有许多终年不冻的优良港口和海港城市。海路不像 陆路那样容易受人牵制,可以自由通航,越过那些发生变乱或操纵丝绸 之路的国家。加上我国东南沿海是外销商品丝绸、陶瓷、茶的主要生产 基地,又是造船、航海最发达的地区。商船的运载量也比骆驼之类的运 输工具不知要大多少倍,而且运费相对低廉。唐代后期,造船技术有了 长足的进步,外国水手们也掌握了季风规律,贸易有了固定的航线和港口,中国的扬州、广州、宁波发展为重要的沿海经济和商业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

从9世纪中期起,一批批阿拉伯商人乘船来到广州,从事丝绸贸易。最早的记载是苏莱曼的《中印游记故事》。他到广州的时间大约是公元 851年,当时,中国丝绸的精美令他赞叹不已。当同行的阿拉伯商人与一位唐朝宫廷派来的官员交易时,这位商人透过官员的绸袍发现了他胸前的一颗痣。商人赞叹道:“您的衣服太好了,我透过双层还能看到您胸 前的痣。”官员听罢大笑,掀开衣服请他数,竟然有五层之多,令阿拉伯 商人目瞪口呆。后人在看过西汉马王堆遗址出土的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 后,就明白这样的记述绝非夸张,而是唐代丝绸质量精美的真实反应。 面对这些精美的丝绸,虽然价格很高,阿拉伯商人还是愿意大量购买, 因为运回国之后,价格还要翻上几倍,几乎与黄金不相上下。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销的,除了丝绸还有中国的陶瓷和茶叶。 宋元时期,瓷器和茶叶成为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运销世界各地,在数 量上甚至超过了丝绸,所以有的学者又把这条海路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瓷器以质地坚硬、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而深受西亚、北非等地区人民 的喜爱。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它促进了中西贸易、文化的 交流与发展。同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带动了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 一些主要的海港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城市。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