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丝绸之路的故事 > 第一章:楼兰之谜—消失的沙漠天堂
第一章:楼兰之谜—消失的沙漠天堂
作者:徐艳华   |  字数:4150  |  更新时间:2017-08-22 14:13:16  |  分类:

爱国教育

随着时间的流逝,丝調古道上一个个曾绵延数百年文明的 王国隐退了,一个个曾汇会东西方文化精华的独特艺术绝迹了, 一片片曾充满诗情画意的绿洲消失了。茫茫沙尘之下是一个绚 丽繁华的故事,只是如今已不能完全看清它的情节。这些就是 丝绸之路上的神秘古城,华美之后,只留给我们一个个寂静而 充满遐想的背影,让无数遥望的人憧憬和想象。

离阳关一千六百多里远,古代有个西域邦国一楼兰。这是丝绸古 道上令人向往又神秘莫测的地方。“楼兰”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司 马迁所著的《史记》,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楼兰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 治,在公元前177到公 元前176年,匈奴打败 月氏,并管辖了楼兰。 据《汉书?西域传》记 载,楼兰是西汉时期西 域一个著名的“城郭之 国”,有居民一万四千 多,士兵将近三千人。 它的位置大约在现今我 国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沿,孔雀河注入罗布泊的三角洲上,都城叫 扞泥城。许多专家认为,这个地方的遗址就在现已干涸的罗布泊西侧, 属于新疆若羌县,隋唐时叫石城镇。

楼兰国属丝绸之路要冲,是中外使者和客商频繁过往的地区。西汉 时,从楼兰向西北行,可以到达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乌皇城,向北行通屯 垦要地可达吐鲁番;西南迈且末、于阗,出葱岭而到大月氏。

随着匈奴势力的侵入,楼兰国无法抵挡,只得依附匈奴,为匈奴提 供情报。面对着汉使遭到匈奴攻杀、商旅饱受劫掠的情况,汉武帝大为 恼火,派将军赵破奴、王恢,领兵数万,大败匈奴于吐鲁番地区,攻破 楼兰,俘获楼兰王,楼兰从此附汉。但是,想周旋在汉与匈奴两大势力之间的楼兰王,在匈奴反间计的作用下又数次杀害汉使。汉昭帝元凤四 年(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遣了一个叫傅介子的官员,带领几名 勇士,设计剌杀了楼兰王,立楼兰王的弟弟尉屠耆为王,改楼兰的国名 为鄯善。

尉屠耆王和汉很友好,为了远避匈奴,将都城南迁,又建议汉昭帝 遣将屯田伊循,以便更好地对付匈奴,保障鄯善国的安全。汉昭帝同意 他的建议,曾派兵在伊循屯田,以后又设立了都尉,置军候。于是,东 西商旅往来更为频繁,楼兰也变为南道著名的繁荣城镇。此时的楼兰已 成为沙漠中的天堂,西域的乐土。

东汉时班超曾在此活动,三国时鄯善属于魏,西晋王朝曾封鄯善王 为归义侯。可是到公元4世纪前后,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古国却突然间 消失了。《调书》是最后一部对楼兰王国作了专门介绍的正史。到了唐 代,“楼兰”已成为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德下曲》中就有“愿将 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诗句。

一个古国就这样神秘地销声匿迹了,只留下一片废墟沉睡在沙漠中。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的探险队来到了罗布荒原,在 偶然中发现了一座废墟上的古城。赫定在古城内大肆发掘,获取了大批 古币、丝织品、具有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等文物。1902 年,赫定回到瑞典,将考古的资料和发现的一些木简、纸张残片交给专 家辨认。德国专家们仔细研究和确认之后,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结论: 这片在流沙下沉睡了十几个世纪之久的罗布泊荒漠,就是曾在中国史书 上记载、后来又神秘消失的楼兰。

此后,考古学家接踵而来,随着考古的不断深入,许多珍贵文物被 公之于世,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这座古城也开始闻名中外,也让一 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

楼兰,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类家园,在消失了一千多年之后,终 于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作为一个曾经繁荣兴旺的古国,是怎 样突然不见踪影的呢?作为曾融会东西方文化精华的楼兰文明是怎样失 落的呢?这个问题在学界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之久,大约有几十种推测,

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归纳起来,自然环境的变化、政治经济中 心的转移和人类活动破坏自然这三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

“自然环境的变化”这一说法是斯坦因第一个提出来的。20世纪初, 他从楼兰考察回国后,发表了冰山退缩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土地被沙漠 化,而楼兰也因此废弃的说法。

这在中国古代的著作中也已找到一些根据,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 元所著的经注)〉上说: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 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一千人来到楼兰,同时召集 了楼兰、焉耆和龟兹的士兵三千多人,不分昼夜地拦腰截断注滨河,把 水引入楼兰,以缓解楼兰的水源危机。但在这之后,楼兰古国最终还是 因为断水而被废弃了。

持“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这一说法的学者则认为,楼兰古国的兴盛 是丝绸之路带来的,同时,它的衰落也是丝绸之路引起的。因为在两晋 时期,丝绸之路的北道日渐繁盛,中原在楼兰的驻军和屯田也随之向北 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楼兰日渐萧条,最终被废弃湮没。

“人类活动破坏自然说”认为楼兰人在吸收、创造高度发达文明的同 时,也以惊人的速度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违背自然规律, 盲目地砍伐和放牧,从而使水土快速流失,大面积消化变为荒漠。造成 风沙加剧,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疾病流行,这里逐渐成为了盐碱泛滥、 流沙漫天的不毛之地,王国也就随之消亡。

同时也有人认为,给楼兰古国致命一击的是温疫。传说在沙漠中有 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叫做“热窝子病”,一旦流行会使大批的人在短 时间内丧生。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古国的人们在恐慌中纷纷逃亡, 而楼兰古国也就这样消逝了。

从考古发掘来看,这种“温疫说”也得到一些支持。因为考古发现, 楼兰古国是突然间被废弃的,又没有战争的痕迹,也不像是人类逐渐迁 移之后留下的遗迹。在楼兰古国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和各 种财物。如果是因为干旱等原因迁走,这里的人怎么会这样仓促地舍弃 自己的家园,扔下如此众多的财物呢?也许,真的是温疫让惊慌失措的 人们不顾一切地逃离了吧。

楼兰古国消失的谜团,还有待历史学家们的不断探究。

沉睡千年的楼兰美女

1980年的春天,新疆考古队与纪录片《丝绸之路》摄制组一同来到 罗布泊,借此机会探寻楼兰古国的遗迹。

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应中央电视台《丝绸之路》摄制组的邀请,组 织了楼兰考古队赴楼兰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在这次调查中,考古队在罗 布泊北端、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出口处,一个寸草不生的十埠顶上,看 到了一些干枯的树枝和芦苇秆。考古队估计这里可能有古人活动的遗迹, 于是将上层的浮土小心地清除,果然,他们发现下边显现出了一处早期 楼兰人的墓葬!这令考古工作者们又惊又喜,并马上进行挖掘工作。他 们用了一天时间,先把古墓周围的土一点一点清除掉,接着又小心地将 填压在死者身上的树枝和芦苇取走。随着清理工作的完成,一具完整的 古代楼兰女性的尸体呈现在考古工作者的面前,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墓穴里发现尸体不是什么罕见的奇闻,但眼 前这位楼兰女子外形保存完好,她仰卧在这座典型风蚀沙质的土台中, 仿佛刚刚睡去一样。她面容清秀自如,鼻梁尖高,眼睛很大,眼窝很深, 连长长的睫毛都清晰可见,毛发、指甲都保存完好,头发细密,呈棕黄 色,发长约二十到二十五厘米,自然蓬散披至肩部。皮肤呈古铜色,部 分皮肤仍富有弹性。她的上身用一块粗毛布裹着,毛布在胸前交裹处用 削尖的小树枝别住,下面裹一块加工处理过的羊皮,头上戴有毡帽,帽 上插有几根雁翎,脚上套有一双毛皮翻在外面的鞋子,鞋面和底是用粗 羊毛线缝接的,没有袜子。墓内随葬品极其简单,除随身穿戴外,仅在 古尸头下左边有一个用香蒲草和芨芨草秆茎编的小提篓,提篓内填满泥 土。手臂处还发现一把木梳,梳齿是削刮成圆尖的木齿,一根根嵌入梳 柄中,梳柄是用两块硬皮对拼夹住木齿后灌注皮胶制成。墓内和周围环 境中不见任何陶器踪迹。

经过考证,这具古尸的年代距今三千多年,她具有白种人的特征, 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最早的一具。这位女性去世时大约在四十五岁,身 高约1.57米,血型为O型。楼兰古尸被发现的消息传到曰本后,引起了轰动,很快有日本人为她花了 一年时间复制头像,一时间 “楼兰美女”的称谓传遍世界。

2003年,另一个沉睡了数千年的楼兰美女在罗布泊向人 们展示了她的微笑。

考古学者在一个名为小河 墓地的地方发掘了多具船棺, 其中一只船棺上蒙着生牛皮。 据推测,楼兰人应该是把活牛 牵到下葬现场来宰杀,剥下牛 皮后包裹在棺木上。随着牛皮 中的血水渐渐蒸发,牛皮慢慢

收缩,最后把棺木包裹得非常紧密,使风沙雨水难以侵蚀到棺中的墓主 人。考古人员用工具揭开牛皮,紧绷在棺木上的牛皮断裂时发出沉闷而 有力的声音。

墓棺露出来了,它由两块长约两米、宽约四十厘米、厚约十厘米的 胡杨木板材做成,经加工成了弧形,然后两头对接,中间宽两头尖,活 像一对“括号”。墓棺并没有底,墓主人卧于平整的沙土上,上面盖上一 块块长短不一的用小板拼接出来的棺盖。整体形状看上去酷似一条独木 舟被底朝天地扣在了地上。

棺木顶头上的第二块盖板被打开了,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尸的脸出现在 了人们的眼前:她头戴尖顶毡帽,微闭着双眼,连楚楚动人的长睫毛都整 齐地挺立着,上面蒙着一层细细的沙尘,甚至美丽的面容上还带着一丝微 笑。这是一个具有欧洲白种人特征的美女,具有欧罗巴人种的典型特征。

经测定,这位女性古尸是三千八百多年以前被安葬的,去世时大约三 十五岁。因为是在小河遗址发掘的,所以将其命名为“小河公主'

楼兰美女墓棺的发现,引起的震动一点儿也不亚于当初楼兰古城的 发现,并由此引发了关于楼兰人种问题的大讨论。罗布泊地区古时居民 属于什么人种?具有欧罗巴人种特征的人为什么会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 中亚地区?

同时,新疆考古学者还曾经对楼兰城郊墓葬中发掘出土的六个颅骨 进行过人种学测定,其中五个属欧洲人种,一个属蒙古人种。由此,也 许可以推测,古罗布人的种族组成,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相 当优势。这一特点,与帕米尔塞克类型居民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密 切的种族系统学关系。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又说明古罗布人的人 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民族。

罗布泊,连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 分,而在与地中海断绝自然的联系后,在某一历史时期,在人类学上又 表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一事实说明,环境与社会是具有继承性的。至于 楼兰古城人种是否由古楼兰人演化而来,这仍然是个谜。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