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丝绸之路的故事 > 第三章:丝绸的外传
第三章:丝绸的外传
作者:徐艳华   |  字数:3553  |  更新时间:2017-08-22 14:13:16  |  分类:

爱国教育

中国养蚕繅丝的技术大约在4世纪传到中亚、西亚,6世纪传入罗马 (也有学者认为:传入罗马的时间可能会更早些,因为在《垢汉书》中有 “大秦国……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皆髡头而衣文绣”的记载)。 古代的中国和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邦国,对于养蚕的方法是对外保密的, 养蚕的技术究竟是怎样传入西方的,有着多种说法,其中“传丝公主” 与“僧侣间谍”的故事流传最广。

传丝公主

唐代高僧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丝绸技术 传入中亚地区的有趣故事。古时在于阗(现今新疆的和田一带)有一个 名为瞿萨旦那的国家,瞿萨旦那王是个有才能并且体恤百姓的君主。一 天,他看到一队商人用骆驼驮着质地柔软、色彩鲜艳的丝绸在他们的京 都集市上出售,虽然价格昂贵,但很快就被百姓们抢购一空。当他打听 到这些丝绸来自遥远的东国,想到本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暖、

适合于种植桑蚕时,他立即备下厚礼,派了使臣前往东国求购桑蚕种子。 准备在自己的国土上大量种植桑蚕,织出丝绸,让他的臣民们过上好日 子。瞿萨旦那国的使臣带着厚礼,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东国,向东国君王 说明了来意。东国君王怕植桑养蚕技术外传,影响了他的丝绸贸易,于 是只回赐了一些丝绸面料,并没有赐给桑蚕种子。为了防止桑蚕种子外 流,还下了一道密令,命令通往西域各国的关卡严加盘查,绝不让一粒 蚕种和桑种出关。

使臣只好扫兴而归,瞿萨旦那国王十分失望。但是,瞿萨旦那国王 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向东国的公主求婚。幸 运的是,此时东国国王正想向西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答应了这个请 求。迎娶公主时,瞿萨旦那王的使者觐见公主时对她说,瞿萨旦那国非 常富有,公主出嫁之后一切可以依照中原的生活方式,只是当地不产丝 绸,公主最好设法带出些蚕卵和桑种,将来好为自己做衣服用。公主听 了使者的话,在离开故土之前,秘密弄来了一些蚕桑种子,放在了自己 头上那顶华贵的冠冕中,并带上几个熟悉养蚕纺织的宫女随自己一同去 瞿萨旦那国。

迎亲当天,公主出嫁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到达了边关。边境的官员虽 然仔细捜查行囊,但又有谁敢去捜查公主头上的冠冕呢?于是,蚕桑种 子就样传到了和田一带,留在离王城五六里路一个叫鹿射的地方。新春伊始,就开始种桑,养 蚕的季节一到,人们就 开始采养。刚来的时候, 桑叶不够,蚕还要吃些 杂树叶子,不几年,就桑树连荫,蚕宅遍地。 公主刻石为制,颁布了 严格保护蚕桑的命令, 不许伤杀桑蚕,蚕蛾飞尽,才能治茧抽丝。并

专门在鹿射建立寺院,供奉最早的桑树和蚕种。玄奘去往印度时经过这 里,还参拜过这个寺,并看到几棵枯老的桑树,同时把这个传说记载在 了 《大唐西域记》中。

非常巧合的是,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中国新疆境内 进行考古挖掘的时候,在和阗(今我国新疆和田地区)的丹丹乌里遗址 中发现了一块古代画板。在这幅画中有三个人,中央画着一位盛装的贵 妇,头上有一位头戴美丽的高冕。右侧画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纺车, 左边地上放着一个盛满蚕茧的篮子,有一个侍女模样的人,手指着贵妇 头上的帽子,似乎在暗示帽中藏着桑蚕种子的秘密。这块画板与正好契 合了东国公主传丝西域的故事。

欧洲人的“丝绸之战”

美丽的丝绸在外传的过程中深受中亚、西亚人民的喜爱,同时也引 起了欧洲人民非常浓厚的兴趣。在遥远的古代,当人们把地中海一带的 玻璃珠等物品带到中国时,就把珍贵的丝绸带回了西方。

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织造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因而被古 代世界各国称之为“丝国”。罗马的一位作家曾称赞说:“丝国制造宝贵 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丽,它的质料像蛛网一样纤细。”

自从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织品更多地传向欧洲,欧 洲人把这些轻盈柔软、光彩华美的丝绸视为珍品,争相购买。据说,罗 马帝国的恺撒大帝有一次穿着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整个剧 场都轰动了。丝绸一时间成了奢华、尊贵的象征。

随着进口丝绸数量的增多,更加引起各国人对丝绸的无限向往,罗 马的富豪、贵妇名媛,争先恐后地购买、穿着丝绸的衣物,到处炫耀。 因为丝绸十分昂贵,当时的罗马帝国因进口丝绸而出现了财政赤字。为 此,元老院专门通过了一项禁止销售和穿着丝绸服饰的法令,但这激起了痴迷中国丝绸的贵族们强烈的反对,无奈之下,只能撤销这一禁令。

随着丝绸越来越受到推崇,那些想赚取更多钱的商人们,就结成庞 大的商队,不顾千山万水,将东方的丝绸和西方的物品进行运载、交换,

丝绸贸易成为运销最远、规模最大的商品贸易。就这样年复一年,贩运 丝绸的商路,就逐渐成为了各国频繁往来的大道,也就是沟通欧、亚大 陆的“丝绸之路”。

由于到中国路途遥远,无法直接看到丝绸的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所 以西方人对中国的丝绸充满着种种猜测和传说,有人认为丝是从树中抽 取出来的,然后用水湿润梳理,纺织而成的。还有人认为是丝是地上长 出来的。当得知贵比黄金的丝绸是通过养蚕、缫丝、纺织就可得到时, 西方人便决心不惜一切把中国的养蚕术学到手。

古代的丝绸就如同我们现今的石油,俨然已成为操纵着世界经济和 国家利益争端的一只有力的“手”。中亚与欧洲各国都绞尽脑汁,希望得 到蚕种与桑种,甚至为垄断西方的丝绸贸易而发动战争。

当时,控制着亚欧大陆丝绸贸易的是波斯这个中间商。波斯从中国大量进口生丝和素锦,进行织染加工,然后转手高价卖给罗马,获取了 巨大利润。丝绸经济给波斯社会带来极大的繁荣昌盛。

公元224年建立起来的萨珊波斯帝国是一个强盛的王国,强盛富足 的社会意味着对丝绸更加旺盛的需求。然而,此时东方强大的汉王朝已覆灭,接下来的魏晋南北朝都是些短命的王朝,忙于你争我夺,根本 无力控制广袤的西域地区,丝绸贸易因此受阻。为满足国内的丝绸需求 和对西方的丝绸贸易,强大的萨珊波斯帝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中 国南方进口丝绸原料。然而,随着进口成本的增加,波斯变本加厉地抬高对西方的成品丝绸出口价。

公元330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建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自 恃强大,不满波斯从中盘剥,于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自己进口丝绸原料, 并在现今的叙利亚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丝绸加工业。此举惹恼了萨珊国 王沙普尔二世。当时,萨珊王朝与东罗马帝国之间在叙利亚地区本来就 因领土争端而时有冲突发生,又眼见东罗马帝国抢走了自己的丝绸贸易 垄断权,沙普尔二世不禁怒火中烧。

公元360年,沙普尔二世亲率大军出征叙利亚,这一战取得完胜, 不仅解决了领土争端,将叙利亚地区并入萨珊波斯帝国版图,而且还将 叙利亚的丝绸织染工和有关设备尽数掳到波斯本土,一扫当地的丝绸经 济,再次将丝绸贸易垄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后来,东罗马帝国又绕道东地中海、红海,从海上丝绸之路也不断 得来一些丝绸原料。为了免除再次被波斯铲断的后顾之忧,他们将丝绸 织染加工设置在了君士坦丁堡的皇家作坊内,严禁外面进行丝绸织染加 工。这倒是安全了,但也严重阻碍了丝绸织染业的发展,因此东罗马帝 国境内成品丝绸的生产始终有限,不能满足社会的大量需求,还得依赖 从波斯进口。

作为丝绸出产地的中国,当然深知丝绸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 位,因此中国方面只允许丝绸和蚕丝出口而严禁蚕种出境。出境客商在 边关口岸都要被捜身检查,有偷带蚕种出境的将被处以重刑。

掌握了丝绸生产技术的波斯,尽管仍然从中国进口丝绸原料,但总 体来说国内丝绸总量大幅度提高,而成本也下降不少。照理说,丝绸出口 贸易的价格也应当随之下调,但是傲慢的波斯依仗垄断不降反升。丝绸价 格的暴涨让东罗马帝国忍无可忍,只好兵戎相见,但又打不过有着丝绸经 济作强大后盾的波斯,屡战屡败,只好忍辱接受波斯人的重利盘剥。

公元542年,迫于巨大的丝绸经济压力,查士丁尼大帝不得已与波斯 开战,结局又遭惨败。查士丁尼也不愧为一代雄主,深知要解决国内的 丝绸需求,稳定国民经济,最根本的办法是获得丝绸生产技术。于是, 一场围绕丝绸的“间谍战”展开了。

不久,查士丁尼召见了几名僧侣,许诺他们若带回蚕桑卵种,一定以 重金奖赏。这几位僧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费尽心机,以佛教为掩护,先 向中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学习了整套养蚕和繅丝的技术,最后他们弄到了 大量的蚕卵和桑种藏匿在空心的手杖中,带到了中国北方。当时正处于 南北朝混战局面,加之当时中国盛行佛教,僧侣受到的约朿较少,边境 官吏丝毫没有觉察几个僧侣的阴谋。结果,中国丝绸制造技术就这样被 轻易地带出了国门。

桑种和蚕卵传到地中海地区后,这里宜人的气候十分适合桑树生长, 桑蚕养殖业在东罗马帝国境内迅速建立起来,随后丝绸生产技术进入西 方其他地区。此后,波斯虽然仍是亚欧丝绸贸易的最大中间商,却失去 了对丝绸贸易的垄断权。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