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丝绸之路的故事 > 第一章:丝绸的起源
第一章:丝绸的起源
作者:徐艳华   |  字数:4021  |  更新时间:2017-08-22 14:13:16  |  分类:

爱国教育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它是指自长安(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再到中亚、西亚,最后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古老商道。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给丝绸之路命名的并不是中 国人这位学者叫李希霍芬,是一位德国的地理学家。他从1877 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出一套著作,名叫《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在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 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 路”,并被学术界所认可。于是,这条连接欧亚、绵延数千里的商道,就有了这个浪漫而梦幻的名字。

这条古老而漫长的商路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 灿烂的篇章,它就像一条彩带,将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 连接在一起。那么,这条古道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它又是怎 样形成的呢?这不得不从美丽的中国丝绸开始说起。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中,丝绸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外贸产品。产自中国的丝绸由各色商人牵着驼队,通过这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运输到亚欧大陆。 世界认知中国是从丝绸开始的,它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

中国是蚕丝事业的发源地,是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关于丝绸的起源,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嫘祖制丝”的故事流传最为广泛。

黄帝的妃子嫘祖诞生于远古时期的一个原始部落一西陵氏族,少年时的嫘祖便显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一天,嫘祖在摘桑葚时,偶然发现了桑虫结的黄茧,便摘来含在口中玩耍由于唾液浸泡加热溶解了胶 质,嫘祖无意中顺手理出了茧中的丝线。丝线摸起来非常结实不像蜘 蛛丝那样容易断。聪明的嫘祖顿生编织蚕丝以代替兽皮树叶做衣服的愿望。后来,嫘祖将野桑蚕变为家养,又发明了一些缫丝的工具,实现了她以丝绸做衣服的梦想,并从此开启了西陵部落衣着文明时代,结束了穿树叶、披兽皮的生活方式。

嫘祖与黄帝联姻后,辅佐黄帝,教民养蚕,衣被天下,以其不朽的历史功绩,受到人们的无限崇敬。如今,许多地方的百姓仍保留有每年祭祀嫘祖的民俗。

除了古老的传说以外,在史料和考古方面也都揭示了中国制造丝绸 的悠久历史。据史籍记载,中国利用蚕丝织成衣料,大约已有五千多年 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已经 会制造丝线、丝带和绢。据史学家推测,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华南、华 东及华北地区都覆盖着大片的森林,桑树的生长也非常繁茂,给野蚕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环境。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原始人类开始用野生的麻和葛来织成衣服,冬天穿兽的毛皮,其他季节穿葛和麻。在不断的实践 过程中,人们发现了野蚕丝又细又结实,比起麻、葛等纤维要好很多, 于是一种新的纺织品——丝织品出现了。1958年从浙江吴兴县新石器时 代遗址发掘出碳化的丝带和绢片等,经测定,其年代距今约有4700多 年。同时,在甲骨文中保留着多个与丝绸相关的字。“丝”字,形状如 同丝线缠绕;“缫”字中有水、缫爸及蚕茧;此外,还有续丝的“续”、 断丝的“断”,束丝的“束”、用丝线作琴弦的“乐”,以及用丝帛制成 的“衣”、“巾”等字。可见,丝绸的出现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中国丝绸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并有了 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技艺。人们已经可以织造出华美的暗光绸和多彩的剌绣, 后来又发明了罗纱和织锦以及绫、绉、绮、绸等品种。据记载商代的最后 一个暴君纣王的穿着为“锦衣九重”,可见当时丝织品已极其盛行。商周 时期的丝绸花纹以几何纹为主,呈现出神秘、简约、古朴的风格。

战国时期的丝绸纹样有了很大突破。1982年初,在湖北江陵西发掘 出了一座战国时期楚国的墓地,被称为“马山一号墓”,墓中发现了大量 珍贵的战国时期的丝绸。有十余件各种丝织品制作的衣服,棺内还覆盖 着六床镩和绣着精美花纹的丝质被子。在极薄的绢上,绣着千姿百态的 花纹图案,一件罗纱的单衣上,绣有数十对对称的猛虎,似正穿山过岭 追逐猎物一般,形态十分传神。可见在公元前3世纪时,制造丝绸的工 艺和剌绣的技术水平已比较发达。此时的花纹图案已渐渐不再像商周时 期注重原始图腾、巫术宗教的含义,而是表现出形式多样、形象灵活生 动、写实和大型化的特点。

自秦朝至汉代,丝绸生产的地区向北已经扩大到了如今的内蒙古地 区,向南到达了海南岛,同时,染丝的技术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花色品 种也丰富起来。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锦把蚕丝 的优秀性与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成为了艺术品, 提高了丝绸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中,发现了绢、镩、绣、罗纱 等多种多样的丝织品。其中一件素纱禅衣最令人称奇,它全长三尺七寸, 总重量却不到一两,薄如蝉翼、柔软润滑。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代, 能生产出这样高质量的衣料堪称举世无双。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甘 肃出土的汉代丝织残片中发现了各种颜色的素绢、套花印文绢、褐色花 罗、毛锦等十多种丝织品,它们色彩艳丽、工艺精良,可见秦汉时期中 国的蚕丝业进入了兴盛时期。

汉代的丝绸在图案上带有极大的时代特征,当时汉代统治者非常热 衷于道家的神仙学说,这一时期的丝织品图案的风格也有所反应:连绵 浮动的云雾之间有各种奔腾的祥离瑞兽,在图案的空隙处有“登高明望 四海”、“长乐明光”等带有寓意吉祥的隶书铭文。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丝绸史上最为灿烂的一 个篇章。唐代的植桑养蚕更加普及,丝织品种、产量、质量都十分惊人。 唐代非常重视丝绸的生产,早在唐朝初年,江东节度使薛兼训就曾以重 金密命军士将北方丝织技术高超的妇女娶回江南,以提高江南的丝织技 术。到唐德宗李适执政时,两浙地区(今江苏、上海、浙江一带)已成

为朝廷丝绸的主要征收地。

唐代各地丝绸都有代表性的名品,如剑南、河北的绫罗;江南的纱; 彭、越二州的缎;宋、毫二州的绢;常州的绸;润州的绫;益州的镩等。 仅绫一类,就有多达十余个品种,如细绫、瑞绫、二色绫、云花绫等,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江南地区的缭绫,它是一种用两色丝线织成,一面发 光的丝绸。

唐代的印花丝绸,花色也很多,印花加工的方法,除蜡染、夹板印 花、木板压印等方法外,还有用镂花纸版刮色浆印花及画花等多种方法。 此时的薄纱工艺也很精湛,当时的贵族妇女,肩上都披着一条“披帛”, 大都是用薄纱做成的。另外,还有一种用印花薄纱缝制的衣裙,也是当 时贵族妇女们很喜爱的服饰。

唐代不仅有丝织的美丽衣物,也有了丝织的地毯。唐穆宗时,皇宫 中的披香殿用了一万两丝,织了一条宽十余丈的丝质地毯,不仅美丽松 软,还散发出香气。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红线毯>〉,其中描绘 道:“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 不胜物。美人塌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中国同西亚、中亚等地区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 丝绸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唐代的丝绸也因此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其中吸取西方织造工艺而制造出的纬锦,在中国丝绸史上具有举足轻重 的意义。唐代织镩的图案也反应出唐代文化兼收并蓄、雍容华贵的风格。 图案多为充满生活气息的花鸟植物,色彩华丽、丰满,花纹十分精美。 来自西域的忍冬纹、葡萄纹等很是常见,当时盛行的还有一种综合了各 种花卉因素的想象性图案,十分美观。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唐代墓遗址 的花鸟锦是一幅色彩保存完好的宝花纹丝织品。图案上共有红、果绿、 棕、海蓝、金等多个颜色,图案的中心是一朵放射状的团花,中间一朵 八瓣的团花与外围八朵红蓝相间的小花组成。花朵的周围蜂蝶飞舞、百 鸟争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宋代时国力已远不如唐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更让其无法抵御,只能屈辱求和,到南宋时期更是被挤得偏安一隅,境况越发惨淡。正如 宋代的诗歌、书法与唐代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一样,丝绸的纹样风格也 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时代的背景。盛唐时期的富贵奢华、奋发向 上的特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寄情于世外自然风景、山水花鸟的隐逸 生活,强调平淡之美,并且这种美与个人生活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了。宋代丝绸图案的题材非常多样,人们喜爱的花鸟虫鱼、飞离走兽, 都反映在丝绸的图案上,色彩淡雅柔和,图案更趋于写实。此外,宋代 丝绸纹样中花鸟图案的盛行,与这一时期花鸟画的兴起也有着极其密切 的关系。

从发掘出的南宋古墓出土实物来看,牡丹、芙蓉、海棠、山茶、月 季、梅、竹等植物是这一时期流行的图案。非常多见的是用大朵的牡丹、 芙蓉为主体,配上梅花、海棠等一些较小的花蕾,并且在叶子中填上许 多碎花,呈现出花叶掩映的动人纹样。

元朝时,官府鼓励各国商人在境内经商,注重发展蚕丝生产,丝 绸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初进入中国,在 他的游记中记载了二十多个地方盛产丝绸。从全国来看,黄河下游的 丝织生产较前代开始回升,长江下游江浙一带在元代继续保持兴盛。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繅丝技术的融合,在染色工艺方面,元代新增了 不少染料。

明清时期,丝绸生产进一步发展,产区扩大,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 荣,使各地丝绸的民间生产力更加解放,各地丝绸品种的质量和工艺也 有所改进。江浙一带出现了许多生产丝绸的专业城镇,在全国的地位日 益重要。南京的云镩异军突起,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清代还 出现了机器繅丝厂,成为近代民族资本机器工业的肇始。

明清时期海外贸易也很发达,除了官方贸易,民间走私也时有发生。 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关税不能自主,丝绸生产畸形发展,各资本主义 国家大量掠夺中国生丝,却阻扰中国绸缎贸易,并依靠机器大工业生产 出廉价丝绸转向中国倾销,使中国丝织业受到了打击。

中国丝绸业绵延几千年,为华夏文明织绣出了光辉的篇章,同时也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丝绸有着“纤维皇后”的美誉,以其优良的质地、广泛的用途以及带有梦幻般的美感,使世界为 之倾心。当丝绸沿着那条古道传向欧洲的那一刻,丝绸便已成为东方文 明的传播者和象征。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