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最经典的收藏常识 > 书画鉴定常识
书画鉴定常识
作者:盛文林   |  字数:4379  |  更新时间:2016-07-19 15:41:25  |  分类:

儿童教育

1掌握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

掌握书画家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对于书画的鉴定工作很有帮助。这些问题往往被某些作伪者忽略,假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话,那么,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出问题。例如:明代沈度梅花百咏册,石渠宝笈卷三之十六著录,款云“成化十四年秋七月望后一日,沈度书于春草堂”。考沈度元代至正十七年丁酉生,明代宣德九年甲寅卒,78岁。成化十四年沈度已死去45年了,所以这件字册不用看实物也能肯定是伪品。又如:明代姚绶三清图轴,清代方浚颐梦园书画录卷八之十五著录,款云“三清图,永乐五年岁在丁亥秋日写,云东逸史公绶”。考姚绶永乐二十一年生,弘治八年乙卯卒,73岁。永乐五年姚绶尚未出生,所以,可以肯定这件东西也是伪品。正因为书画家的生卒时间与书画的鉴定有直接关系,所以就必须尽可能多掌握它。但是,有些书画家的生卒时间等问题,在过去的文献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记载不够真确,这样,作品本身就变成了第一手材料,它能补充文献的不足或纠正文献的错误。

2熟悉文史知识

历代帝王年号、天干地支方面的常识,对于书画的正确鉴定,往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历代帝王的年号在开始或终结时,常常都不是整年整月,而是相互交叉的。某个皇帝死了,又换了个新皇帝,有的就改了元,即换了年号,也有些当年并没有改元,依然沿用旧的年号。例如: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是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死的,八月朱常洛(光宗)做了皇帝,改元泰昌,仅一个月就死了,九月朱由校(熹宗)做了皇帝后就没有改元,直到下一年(公元1621年)才改元为天启。我们从某些书籍上看,万历只有47年,泰昌仅有一个月也被算成一年。又如:朱由检(毅宗)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死的,但有的书籍上把这一年算作清代顺治元年。我们在书画的落款上,如果看到写为万历四十八年庚申春日或夏日,均是符合逻辑的,如果写为万历四十八年腊月,则不符合逻辑,是有问题的。如果落泰昌年号的款,写成泰昌元年庚申春日或夏日,也可以肯定是有问题的。崇祯年号的书画款,如果写为崇祯十七年春日,同样是符合逻辑的,例如:杨铉临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的款写为:“摹宋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时崇祯十七年春月也。”这是无可怀疑的。有些人如果不了解这种历史过程,以为崇祯只有16年,就可能将这件作品否定了。中国传统书画的作者,大都具有相当深邃的文学造诣,有不少书画家,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他们的所写所绘,往往与文学有相当的关联。有一些书画家喜欢写自己的文章或诗词,而另外的一些书画家则喜欢写古人或别人的诗词文章;有些画家喜欢临摹古画,或是古人诗意,并在其上题写古人的诗句,而另外一些画家则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写自己所作的诗。这种种情况的产生是由书画家本人的喜好和购买者的所求而决定的。只有后代人写出前代人的诗词文章,而前代人是绝不可能写出后代人的诗词文章来的。如果发现了前代人写了后代人的诗词文章的话,可以肯定这件东西是伪造的。例如: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尾纸上虞集的题诗就是后人伪造的,抄的是倪瓒明代洪武元年戊申题卫九鼎洛神赋图卷上的诗。倪诗原文为:“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能赋已输曹子建,善图唯数卫山人。”因为顾恺之是无锡人,所以作伪者将倪诗中“卫山人”的“卫”字改成锡山的“锡”了。考虞集宋咸淳八年壬申生元至正八年戊子死,他如何能写出倪瓒在洪武元年戊申的题诗呢?如果我们对古诗文不熟悉的话,像这样的问题是看不出来的。在书画鉴定中,还常常用到避讳方面的常识。避讳分为避朝讳(避当皇帝及先帝的名字)与避家讳(避作者家中长辈或祖先的名字)两种。在鉴定学中,避朝讳比较容易掌握,避家讳就比较难以掌握了。避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将要避讳的字缺写一笔(多为最后一笔),另一种是将避讳的字换个意思相近的替代字,还有一种是将要避讳的字空格不写。例如: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黄庭坚千字文卷,字体完全是黄的笔法,有个别字写得水平较差,因为该卷文内写明了是试鸡毫,所以这一点就被忽略过去,且该卷本幅确为宋纸,并有梁清标收藏印多方,所以我们就初步定为黄庭坚真迹。后来又发现该千字文“纨扇圆”的“纨”字被改写为“团”字,应是避宋钦宗赵桓的讳(因“纨”、“桓”读音相近而避讳)。考黄庭坚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卒,距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还有21年,绝不可能有未卜先知预算避讳的道理,因此,肯定了这卷千字文是南宋人摹仿造假的伪品。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文史知识的丰富与否,对于鉴别书画的真伪,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文史常识不多,那么,那种改写的避讳字是不易看出来的,因此也就有可能将作品的真伪断错。

3依据名款与印章

古代书画中经常碰到这两种情况:一是有些作品作者自书名款或钤有印章;二是有些作品没有款印。从古书画的鉴定而言,前者是辨真伪,而后者则为明是非,二者是有区别的。有名款印记的,要辨真伪;无印款的书画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评定,认为它是某代或某人所作,这种评定,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正确的当然可信,评定错了的,就不可信,因此还需要我们去辨别这些评定的是或非,这就叫明是非。有些没有被评定过的,我们还要重新去鉴别和评定,但这仅存在是的问题,而不存在非的问题,虽则如此,也属于明是非的范畴。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虽为无款印仍存在着辨真伪。主要是指人们仿元以前的字、画、染旧所造的假古董。例如日本爽籁馆欣赏画集影印出来的几幅无作者名款的所谓五代曹仲元、韩虬、左礼的“菩萨”、“水官像”轴,是晚清人可能出于广东地区所造的伪作。画上又仿书了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标题,说它是某某人所作。对这类假古董主要是从仿古做旧方面来辨识它的作伪的实质。因此,尽管它没有款印,但鉴别它仍是一个辨真伪的问题。而对于鉴别伪作的赵佶标题,又存在着明是非的问题了。第二种情况是,虽有款记却是个明是非的问题。主要是指古代勾填摹仿的一部分作品,以书法为多,当时只是为了搞一个副本以广流传,并不是存心作假。如唐代万岁通天摹王氏进帖,它是原底破损残缺笔画处,用墨线圈出示意,这正表明它不是存心作伪。对于这类东西,我们只要了解它确是唐摹本即可。至于原底的真伪,又当别论。因此,虽系有款人法书,但仍是一个明是非的断代问题。第三种情况是,一件东西之中,辨真伪与明是非杂糅在一起。如旧题为柳公权书的兰亭诗卷,它本身是无款的真唐人书,被后人乱定为柳笔,题跋和收藏印也有真有伪,碰到这种情况时,要作具体的分析,不能笼统地说它是真是伪,或是或非了。以上说明,要做到“辨真伪与明是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逐步积累经验,鉴别古书画的经验丰富了,才能比较有把握。

4艺术真伪与优劣在鉴别古书画的真伪和断代时,要不要从艺术角度去差别,衡量它们艺术水平的高下呢?就鉴定工作本身来说,所要判别的,首先应从作品的艺术形式手法,如用笔、用墨、用色、章法(构图)等等最基本的东西着手,舍此别无它途。但是那些高手作的书画,其艺术手法、笔墨技巧的确要比一般画家高人一等。作伪者是摹学不到的。有些书画家在世的时间长,而作品的艺术技能和水平又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从艺术技巧优劣的角度上来断真伪,就必须将某一书画家的作品按其艺术的发展情况分别定出几个标准,而不能笼统地死守一种标准来衡量。否则,就会把不成熟的早期作品看成赝品。作品的优劣标准,是一个比较难以说清楚的问题。世俗之人往往停留在“工”与“拙”的判断水平上,以为“工能”总是优,“生拙”应是劣。绘画画得像真,且技巧又熟练,都可以说是工。但是专讲像真,缺乏艺术独创,那只不过是标本挂图而已;技巧熟练到了油滑的程度,反而走向反面变为庸俗可厌。书法写得四平八稳是一种起码的条件,虽工却不能称为优美的“法书”。对于古代的“文人画”就不能片面讲状物是否逼真,刻划是否细致。他们往往追求有生拙之趣,而不以工能见长。书法中也有如此情况。这些问题很复杂,何者为优,何者为劣,是很难用抽象的名词解释清楚的,要得到正确的判别,只有在大量的作品中反复阅看才能逐步熟悉它,得到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的鉴别方法主要是把印章、题跋、著录、别字、年月、避讳、款识作为书画的主要依据。

5常见书画作伪

书画作伪按方法可以分为完全作伪和真迹作伪以及代笔三种类型。

完全伪造的办法有临、摹、仿、造四种。临是指作伪者按照原本进行临写,主要用于写意画和行草书作品;摹是指作伪者依照原本进行勾摹誊稿,此方法多用于工笔花鸟、人物,以及早期的山水画。临摹的伪造作品与原作十分相似,但在笔法和细微的地方总有一些拘谨和差异。如大、小写意画的笔墨韵致,工笔花鸟、人物的勾线和神趣,行草书中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转折顿挫、游丝飞白,等等。

仿是指制伪者不依靠固定的粉本,运用自己对原作者特有的个人风格熟练掌握的用笔技法,此类伪造书画作品在用笔和构图方面比较灵活和自然,不生硬,但此类作品容易流露出制伪者的个人风格。

造是指造伪者毫无根据的臆造,他不会考虑和顾忌原作者的书画风格。此类书画作品一般仿造一些历史名人或所谓的“冷”名书画家的作品。

运用真迹伪造的书画作品有改、移、添、拆、配、割等方法。

“改”是一种常见的伪造方法,通过挖、刮、割、洗等方法把原书画的印款取掉,改添成一些著名的书画名家的作品。通过“移”的伪造方法可以将几幅无名或小名气的书画作品变成一幅大名头的书画作品。通过“添”的方法可以把佚名无款的书画作品变成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在无名的书画家的作品上添加上确切的年号或名家题记,可以提前书画作品的年代和作品的分量,提高其身价;通过“添”色可以把不引人的书画作品变得引人注目。“拆”的方法可以把真题跋拼合在赝品书画中,也可以把假题跋拼合在无名的真书画间。通过“配”的方法可以把小名家真迹和大名家赝品相混合成套欺售。“割”的方法可以将套、丛的系列作品分成几件作品;可以把一件有破损的作品变成一幅或数幅独立、完整的书画作品。

代笔是指书画家委请他人替己书画、公文、信札然后署上自己的名款、印章。代笔人一般与书画作者的艺术风格十分接近,真假难辨。对此类书画作品,一般可以视为真迹对待。

随着社会的发展,伪造者也充分地利用一些高科技手段进行书画的伪造。例如利用投影技术缩小和放大书画作品,可以避免作品“走样”。利用人们对一些旧刊物曾经刊登过书画作品的模糊记忆,通过对拟售书画照相、排版、印刷等方法证实此类书画曾经发表和流传有序。利用复印、印刷、腐蚀等工具伪造题款、名作以及印章等鉴定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为了比较准确地对这些伪造作品进行筛选和剔除,就必须多读书画作品,总结不同书画家的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从而提高个人的对比鉴赏和鉴别能力,以达到去伪存真的鉴定本领。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