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最经典的经济学常识 > 利率的种类
利率的种类
作者:盛文林   |  字数:5128  |  更新时间:2016-07-18 09:56:49  |  分类:

儿童教育

各种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的,以此更清楚的表明不同种类利率的特征。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按利率的计算公式不同可划分为:单利与复利。

利率的各种分类之间是相互交叉的。例如,3年期的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为495%,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差别利率、长期利率与名义利率。各种利率之间以及内部都有相应的联系,彼此间保持相对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体系。

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用更少的美元可买此商品,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176美元。所以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会变低。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变高,便宜好卖。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8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5美元,卖的就少了。

简要地说,就是用一个单位的一种货币兑换等值的另一种货币。

各国货币之所以可以进行对比,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原因在于它们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这是汇率的决定基础。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为本位货币。两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的货币单位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含金量多少来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价,即汇率。如在实行金币本位制度时,英国规定1英镑的重量为12327447格令,成色为22开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纯金;美国规定1美元的重量为258格令,成色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纯金。根据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1英镑=48665美元,汇率就以此为基础上下波动。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做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汇率对国际收支,国民收入等具有影响。

汇率的作用

汇率与进出口

一般来说,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比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汇率与物价

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的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本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商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从而可以起抑制物价总水平的作用。

汇率与资本流出入

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意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同时,由于纷纷转兑外汇,加剧外汇供过于求,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引发资本内流。同时,由于外汇纷纷转兑本币,外汇供求紧张,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上升。

汇率的种类

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划分

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划分,有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1)固定汇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并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

(2)浮动汇率。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其涨落基本自由,一国货币市场原则上没有维持汇率水平的义务,但必要时可进行干预。

按制订汇率的方法划分

按制订汇率的方法划分,有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1)基本汇率。各国在制定汇率时必须选择某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对比对象,这种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根据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制订出对它的汇率,这个汇率就是基本汇率。一般美元是国际支付中使用较多的货币,各国都把美元当做制定汇率的主要货币,常把对美元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

(2)套算汇率。是指各国按照对美元的基本汇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货币之间价值比率的汇率。

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

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有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

(1)买入汇率。也称买入价,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时,外币折合本币数较少的那个汇率是买入价,采用间接标价法时则相反。

(2)卖出汇率。也称卖出价,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时,外币折合本币数较多的那个汇率是卖出价,采用间接标价法时则相反。买入卖出之间有个差价,这个差价是银行买卖外汇的收益,一般为1%5%。银行同业之间买卖外汇时使用的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也称同业买卖汇率,实际上就是外汇市场买卖价。

(3)中间汇率。是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数。西方报刊报导汇率消息时常用中间汇率,套算汇率也用有关货币的中间汇率套算得出。

(4)现钞汇率。一般国家都规定,不允许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只有将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够购买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因此产生了买卖外汇现钞的兑换率,即现钞汇率。按理现钞汇率应与外汇汇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币现钞运到各发行国去,由于运送外币现钞要花费一定的运费和保险费,因此,银行在收兑外币现钞时的汇率通常要低于外汇买入汇率而银行卖出外币现钞时使用的汇率则高于其他外汇卖出汇率。

按银行外汇付汇方式划分

按银行外汇付汇方式划分,有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

(1)电汇汇率。是经营外汇业务的本国银行在卖出外汇后,即以电报委托其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付款给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种汇率。由于电汇付款快,银行无法占用客户资金头寸,同时,国际间的电报费用较高,所以电汇汇率较一般汇率高。但是电汇调拨资金速度快,有利于加速国际资金周转,因此电汇在外汇交易中占有绝大的比重。

(2)信汇汇率。是银行开具付款委托书,用信函方式通过邮局寄给付款地银行转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种汇率。由于付款委托书的邮递需要一定的时间,银行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因此,信汇汇率比电汇汇率低。

(3)票汇汇率。是指银行在卖出外汇时,开立一张由其国外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付款的汇票交给汇款人,由其自带或寄往国外取款所使用的汇率。由于票汇从卖出外汇到支付外汇有一段间隔时间,银行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占用客户的头寸,所以票汇汇率一般比电汇汇率低。票汇有短期票汇和长期票汇之分,其汇率也不同。由于银行能更长时间运用客户资金,所以长期票汇汇率较短期票汇汇率低。

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划分

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划分,有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1)即期汇率。也叫现汇汇率,是指买卖外汇双方成交当天或两天以内进行交割的汇率。

(2)远期汇率。是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交割,而事先由买卖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协议双方按预订的汇率、金额进行钱汇两清。远期外汇买卖是一种预约性交易,是由于外汇购买者对外汇资金需要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了避免外汇汇率变动风险而引起的。远期外汇的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是有差额的。这种差额叫远期差价,有升水、贴水、平价三种情况,升水是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贵,贴水则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便宜,平价表示两者相等。

按对外汇管理的宽严区分

按对外汇管理的宽严区分,有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1)官方汇率。是指国家机构(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公布的汇率。官方汇率又可分为单一汇率和多重汇率。多重汇率是一国政府对本国货币规定的一种以上的对外汇率,是外汇管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在于奖励出口限制进口,限制资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市场汇率。是指在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在外汇管理较松的国家,官方宣布的汇率往往只起中心汇率作用,实际外汇交易则按市场汇率进行。

按银行营业时间划分

按银行营业时间划分,有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1)开盘汇率。又叫开盘价,是外汇银行在一个营业日刚开始营业时进行外汇买卖使用的汇率。

(2)收盘汇率。又称收盘价,是外汇银行在一个营业日的外汇交易终了时使用的汇率。

国际收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

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

(3)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通常的做法是将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的国际经济交易,按照交易主体和交易目的的不同划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按交易主体和交易动机来识别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框架,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性困难。实践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观察,通常是在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对比的基本框架下,具体对国际收支的几个主要差额进行比较分析。

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周期性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及收入性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必要性: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逆差,会耗费大量的国际储备,导致国内通货紧缩和生产下降;会削弱该国货币和国家信用的国际地位;如果逆差主要是由资本流出引起的,则会造成本国的资金短缺,利率上升,从而使该国消费和生产下降;如果逆差主要是由进口大于出口引起的,则会导致本国开工不足,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本币汇率上升,抑制出口,削弱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会使国际储备大量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如果顺差主要是由出口大于进口引起的,会减少国内生产资源,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容易造成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正常发展。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偶然的。

(1)周期性失衡,由于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一般包括4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失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货币性失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失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利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措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这种方法可以融通一次性或季节性的国际收支赤字。该政策受到储备规模的影响,只适于规模较小的短期的国际收支赤字。

财政货币政策

出现赤字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该政策可以降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从而降低进口;调整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的价格比,促进出口;提高国内利率,改善资本账户的状况。其局限性:改善国际收支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汇率政策

利用汇率变动消除国际收支赤字,主要取决于以下条件:

(1)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2)本国是否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利用,以便增加出口商品的生产能力。

(3)贬值带来的本国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优势能否维持一段时间,汇率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能否为社会接受。

(4)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政策管制,管制是否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